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想北平》。我的说课内容分为八个部分,分别是: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说教学难点、说教学计划、说教法、说教学设计。下面就开始我们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
《想北平》是老舍在1936年待在山东济南时,面对国内动乱的局势而写出的作品。这是他对北平的最真挚的眷恋,作者描写的一景一物都想着读者,为的是将自己的情感传达给正在读这散文的人。老舍在文章中没有铺张夸饰北平的风物美景,而是娓娓地叙谈,这就使那种眷恋故土的热情变得悠远绵长。
《想北平》被编为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学习主要以散文为主,学生要在对文章的内容熟知的情况下,才能体会到散文能够借景抒情的魅力所在,并在这一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说学情
学生们已经学过许多借景抒情的诗了,而借景抒情的散文在以往的学习中只是零零散散地出现,并没有像本单元一样进行系统地学习。对散文的形式、作用及美感都没有得到深刻认识。而本课的重点就是在结合时代背景的情况下,体会作者通过笔触传达给我们的情感,并进一步探讨散文的写作形式。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即通过学习,能够对散文写作形式进行了解并熟知散文抒发情感的表现的要求。现对本课学习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熟读散文,联系写作背景,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所在。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探讨散文与诗歌和小说的不同之处
3、课后尝试写一篇散文
四、说教学重点
理解散文中作者拿“北平”和“伦敦”等城市作比较的目的,整篇课文作者都像是在与读者作对话,表面上虽是告诉给读者“北平”是个怎样的地方,其实目的只是想将自己的那份情思传达给读者。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习作者这种传达情感的方法。更深层次地说,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了解散文是如何抒发情感的?散文的特点是什么?
五、说教学难点
老舍的这篇文章从表面上看来就是一部思乡作品,但他是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写的,其情感便不仅仅就只是思念故乡了。这还有想激起大家都思念北平,热爱祖国的情怀的意图。因此,如何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理解其作品真正内涵,便成为学习此课的教学难点所在。另外,还要在对以往学习诗歌的经验中,体认散文与诗歌的不同之处,就成了第二个教学难点。
六、说教学计划
由于还要学习散文的写作和散文与诗歌的比较区别问题,这就加重了教学的任务量,因此相应地,需要三个课时来完成本课学习。
第一节课:以学习课文为主,并对散文中的借景抒情手法加以学习。
第二节课:加深对文章的情感把握,理解文章写作的目的,把握散文写作时的“形散而神不散”的意义所在,进而学习如何写好一篇散文。
第三节课:对散文的形式进行探讨,区别诗歌与散文。
七、说教法
1、用默读法,让学生默读课文,对课文进行分段并概括其段落内容。
2、用复述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将老舍笔下的北平描述一遍,再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关于那个年代的北平的景的幻灯片。
3、分组讨论法,由老师提供当时作家写下此篇散文的时代背景,再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此篇文章所要表达的真正情感所在。
4、通过老舍笔下的这些景物描写,进一步为学生阐述散文借景抒情的作用所在。
5、采用点拨法,在老师提醒引导的情况下,让学生思考诗歌与散文的区别。
八、说教学设计
1、 导入
(1)导语激趣。导语的作用是既让学生明确本课时的主要任务,又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对北京了解有多少?除了知道它是我们的首都外,还对它有没有其他了解?北京最初不叫“北京”,而叫“北平”。而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想北平》用的是“北京”的前任名字,可想而知,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离现在是有很长一段时间了。而当时的北平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一起进入他那个年代的他眼中的北平世界,进而体悟他所表达的情感。等我们将这篇文章读透后,再从整体上要它与诗歌的形式进行对比学习。
(2)幻灯片辅助教学。用幻灯片播放课前收集的有关于那个时候的北平相片和今日的北京相片,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再用其与老舍笔下的北平作对比,进而更深层次地理解全文。
2、寻找美景,寻找作者与读者进行情感沟通的地方
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在分段的过程中挑选老舍笔下所写的“北平美景”,然后让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回答。(学生可以在4——7节中概括写景的重要内容,如通过与“四大历史故都”(特别是巴黎)的对比,写出北平整体环境的“复杂又有边际”,院落布置的“匀调”,“花多菜多果子多”及接近大自然的特征。)
接着,再在一次略读的过程中找出老舍试图与读者建立情感连接的地方,由基础一般的同学进行回答。(学生很容易找到表达感情的句子,集中在2、3、8节,如“我真爱北平”“真愿成为诗人……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等等。这种情感是直抒胸臆,浓烈,一泻而出,无须掩饰。这是游子对故乡的执着眷恋。)最后是老师进行点评,并说明这些景怎样在作者笔下勾起情感的,而这种情感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感。
3、老师为学生道明作者写作背景
作者既然那么喜欢北平,那他为什么会选择离开?这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是离不开的,老师对此为学生讲解作者写这篇散文时的背景:《想北平》是老舍先生在1936年山东济南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当年身处异地的老舍,在战乱的岁月中,更加思念他挚爱的北平。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了华北危急,北平危急。老舍作为一个热爱北平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4、找出文中描写其他城市与北平的不同的地方
作者除了写北平以外,还写了其他城市。他用这些城市与北平相比较,力图使其思乡感情更为深切。让学生精度课文,老师在黑板上板书,让学生回答北平与其他城市的不同。
板书:天津、上海 知识、性格、脾气是北平赋予的
巴黎 太热闹、太旷、使人贫乏,位置差点
伦敦 与北平不相似,成天冒烟的工厂
罗马
堪司坦丁堡
5、 分组探讨散文与诗歌的区别
对于以上环节,老师进行点评后,开始下一个教学任务,即对于同样有借景抒情作用的诗歌,散文到底和它有什么样的区别?该问题的完成采用分组讨论的方法进行。将全班60名学生分为十组,每六人一组,各组人员定好各组的组长和记录员,大家可一起讨论散文和诗歌的区别,记录员将自己组员想法记下,五分钟后由组长进行回答。
(诗歌与散文的区别可大致归为两点:①诗歌的文字简练、意蕴内涵深远;散文文字优雅舒展,有可以尽情发挥的空间。②诗歌偏重直觉和灵感,根据不同内容可以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宗教诗等,可含蓄可直接;散文讲究形式自由,所谓形散而神不散。)
6、 总结
理解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从写作的时代背景入手,而不是单纯地只读表面。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是与诗歌不同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就已经明确知道它们之间的异同之处,以便以后再次学习时能够更容易把握。
7、 课后作业
(1) 找几篇散文进行阅读,达到自主学习
(2) 自己学着写一篇散文
我的说课完毕,如有什么不当之处,希望老师给予指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