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时间:2022-11-29 11:45:16 二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12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12篇)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教学重难点

  1、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听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

  1、指导看图。

  出示投影片:(1)图上画了哪些人?

  (2)系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么样?他拿什么?

  (3)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1)指名读。(板书:送蝈蝈)

  (2)这一节说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小节:(1)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学生答)

  (3)第二句说了什么?对盲婆婆称“您”而不是“你”表达了什么意思?“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

  (4)小结。

  (5)齐读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想起、欢乐)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什么?“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见,为什么要说她会看到小溪的清波呢?

  (3)第二句说了什么?句中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4)出示投影片:《盲婆婆在田野里》。盲婆婆艘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样开心?她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5)小结。

  (6)齐读第三小节。

  第四小节:(1)指名读。

  (2)按以上学习方法学习这小节。

  (3)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这节写了什么?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节。

  三、总结。

  四、指导朗读。

  五、指导背诵。

  六、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忘(  ) 你(  ) 邻(  ) 古(  )

  盲(  ) 您(  ) 郊(  ) 居(  )

  2、扩词。

  野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婆、绿、邻、居”等,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机、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大屏幕出示蝈蝈图)这是什么?出示:“蝈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有关蝈蝈的故事。揭示课题: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2.教学“盲、婆”。

  3、解释“盲婆婆”,做实验体会“盲人”的痛苦与不便,教育学生要爱护自己的眼睛。

  4.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过渡:课文是一首叙事诗。现在我们来读课文,想一想,文中有没有把大家想知道的事情,告诉我们?

  1.看图听课文录音朗读。

  提问:听了录音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

  (1)蝈蝈是谁送的?

  (2)为什么他送蝈蝈给盲婆婆?

  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4.名5.读生字词。

  (2)齐读生字词。

  6.试读课文,

  7.理清文章结构。

  (1)揭示四段的意思,(小黑板出示)想一想,怎样填序号。

  ( )“我”的心意。( )“我”送蝈蝈。

  ( )“我”的愿望。( )“我”的信心。

  (2)小结。

  三、教学生字。

  1.出示蝈蝈图,这只蝈蝈是什么颜色的?大屏幕出示“绿”,拼读lü。

  提问:你觉得“绿”字哪儿最容易写错?

  用“绿”组词并说话。大屏幕出示:

  绿

  绿色

  ______是绿色的。

  绿( )_________

  2、教学“邻居”。大屏幕出示:

  邻居

  我的邻居家有_____________。

  邻居之间要。

  3、教学“乐、喜”。大屏幕出示:

  乐呵呵喜滋滋

  笑

  爷爷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

  4、巩固练习。

  (1)读生字。

  (2)读词语。

  四、练读课文。

  过渡:刚才这些生字,小朋友读得很准确。学了这几个生字以后,你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吗?

  1.学生先自由读,同桌互相听。

  2.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来。

  五、写字指导。

  过渡:请大家翻开《习字册》,观察一下,怎样在田字格里把下面几个字写得漂亮呢?(大屏幕出示生字:婆绿邻居)

  1.分析字形。

  2.范写。

  3.学生描红。

  4.评价交流。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3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

  课前准备: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

  欢乐童年往日替

  2、检查自学效果。

  3、齐读生字词。

  4、各自试读课文。

  5、指名读课文。

  6、分小节,理清脉落。

  练习。

  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7、齐读课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重点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

  课前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精读训练。

  1、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那两个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3)盲婆婆神情怎样?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这一小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神情怎样?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第二小节

  (!)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

  (3)小结。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清波想起欢乐)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这句当中的歌声是什么意思?

  (3)出示投影片,图上盲婆婆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

  第四小节

  (1)这一小结有几句话?为什么让蝈蝈来替他做事呢?

  (2)红领巾说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3)指名朗读,小结。

  二、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爱心。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指导背诵。课前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朗读指导。

  1、把握朗读感情的基调。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

  二、背诵。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导背诵。

  3、各人轻声试背。

  4、指名背诵,评议指导。

  5、同座二人交替换背,听给一次。

  6、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

  四、作业练习。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个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诗歌。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小黑板,录音带、投影。

  主要板书安排:

  4.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送蝈蝈

  领 看到 清波

  让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带 想起 欢乐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扩词。

  课外:读背诗歌。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人们都很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是事。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 邻居 送给 田野 欢乐 童年 清波 替

  (3).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读。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3.分小节,理清脉络。

  (1).这首诗共16行,分成几个小节?每个小节有几行?

  (2).看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 )给盲婆婆送蝈蝈。

  (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3).指名学生填写。

  (4).小结。

  (5).分4组读课文,每组读一节。

  5.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训练

  1.看图。

  (1).图上画了什么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神情怎样?他右手提着什么/蝈蝈是什么颜色的?

  (3).盲婆婆神情怎样?她的手势、动作说明了什么?

  (4).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神情怎样?他为什么会这么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节。

  第二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那为什么红领巾说它会唱歌?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说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你们看,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为什么这么说?

  (4).小结,齐读。

  第三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的是什么?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想一想,蝈蝈本来是在什么地方。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指的是什么?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见东西,为什么偏要说她会看到小溪的清波?

  (3).第二句说了什么?这一句里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请想一想,上面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盲婆婆想到田野,这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人想到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4).出示投影:盲婆婆在田野里。

  a.图上的盲婆婆拿着什么?她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么开心?

  b.在盲婆婆的周围是一片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c.指名自由说说图意。

  (5).指名二人分读本节两个字词对称的句子,联系图意,体会一下。

  (6).小结。齐读。

  第四节

  (1). 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和第二小节第一句说法完全相同,但是意思就不完全相同,你们能体会出来吗?

  过渡:蝈蝈到底能不能给盲婆婆带来欢乐呢?请看第二句。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指名有感情地读第四节。

  (5).小结。

  三.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年儿童对残疾人的爱心。

  你们读了,有什么体会?你们也关心残疾人么,可以说说。

  第三课时

  一.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读。

  3.指名读,师生评议。

  二.背诵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背。

  3.各人轻声背诵。

  4.分组交换背。

  5.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四.作业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比一比,再组词。

  忘( ) 你( ) 邻( ) 古( )

  盲( ) 您( ) 您( ) 郊( )

  3.扩词训练。

  野( )( )( ) 喜( )( )( )

  居( )( )( ) 忘( )( )( )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首儿童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赞扬了少年儿童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全诗紧扣送字,抓住人物的特征,写送的用意和蝈蝈的欢叫,洋溢着童心和意趣,充分展现了儿童美好的心灵世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5个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歌内容,教育学生要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点、难点】

  1、词句的训练,指导朗读和背诵。

  2、第三小节的理解。

  【课前准备】课文录音、投影片、词卡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释题:蝈蝈是一种身体绿色,能发出清脆声音的昆虫,盲婆婆指失明的老年妇女。

  二、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教学生字。

  生字 读音 部首 笔画 组词 笔顺

  盲

  喜

  邻

  替

  野

  童

  难

  忘

  3、理解词语。

  喜滋滋:欢喜的样子

  邻居:住家接近的人或人家

  田野:有农田的野外地区

  欢乐:欢喜和快乐

  童年:儿童时代

  清波:碧清的水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

  野:里的最后一笔改为提。

  喜:下面的口要比上面的口大些。

  替:左上的第四笔是点,第八笔是捺,日稍扁些。

  难:又的最后一笔改为点。

  四、当堂巩固。

  完成《习字册》上的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书空下列字的笔顺,并组词。

  盲喜邻替野童难忘

  二、分析理解。

  (一)

  1、齐读。

  2、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3、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二)

  1、指名读。

  2、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美丽,会唱歌)

  蝈蝈真的会唱歌吗?我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蝈蝈的叫声很动听)

  从第二句你知道平时我是怎样为盲婆婆解闷的吗?哪一个字能体现我对盲婆婆的尊敬?(您)

  (三)

  1、指定小组齐读。

  2、歌声指谁的?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蝈蝈长在田野里,它的叫声会让你联想到田野的景色。)

  盲婆婆能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吗?(不会,但她可以想像,从而看出她心里很高兴。)

  3、出示投影片。

  (1)图上描写的是什么景象?(盲婆婆随着蝈蝈的叫声,仿佛来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溪的清波,回到了欢乐的童年。)

  (2)从盲婆婆的神情,可以看出什么?(蝈蝈为盲婆婆带来了不少欢乐)

  (3)盲婆婆还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四)

  1、比较2、4小节,(第一句相同,意思不相同,第四节中表示的意思更深。)

  2、夸蝈蝈唱得好听有什么用意?(蝈蝈会为婆婆带来更多的欢乐。)

  3、巩固认识省略句。

  三、总结全文。

  这首诗通过描写我送蝈蝈给盲婆婆,为盲婆婆送去了许多欢乐的故事,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关心,帮助,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四:当堂巩固。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指名读,引导背。

  3、自由练背。

  4、同桌互背,教师抽背。

  三、当堂巩固。

  1、指名背诵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地提回了一只()的蝈蝈,()滋滋地送给了(0家的()婆婆。

  (2)、歌声会领您走进(),()小溪流淌的()。歌声会把您带回(),相起往日()的()。

  (3)、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的蝈蝈,在我()的时候,就让它(0我给您()。

  四、作业。

  1、组词。

  你( )邻( )里( )居( )

  您( )领( )野( )尾( )

  2、把词语组成句子写下来。

  婆婆一只我绿色送给蝈蝈的

  想起让欢乐婆婆了歌声童年的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我为盲婆婆做事时高兴的心情。

  3.通过学习课文,使小学生明白帮助别人尤其是残疾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心。

  4.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其中的八个生字。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文中主人公的.一颗爱心。

  教学用具:

  幻灯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认读课文

  要求:学生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去掉拼音也能达到此要求。在逐步缩小语言单位的过程中,都能够准确迅速地认读句、词、字。认读应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二、理解课文

  1、范读课文,配多媒体课件。

  (利用声情并茂的范读和直观生动的音像刺激学生的感官,从整体上强化感知,对于学生认识事物具有积极意义)

  2、学生自由读,通过反复的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词句,体会感情,达到熟读成诵。

  3、理解:第一节的教学中要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重点理解乐呵呵、喜滋滋所蕴含的情感,反复诵读,读出高兴的情趣。

  第二节的教学要给学生创设一种田野里鲜花开放、百鸟齐鸣的情境,让学生想象并进入这种境界进而体会出这种优美境界的情趣,从而感受到我对盲婆婆的爱,品味付出爱所带来的无限欢乐。

  第三节的教学要抓住后两句,反复朗读,读出味道,进而体会童趣

  三、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读出层次,读出情趣,要站在儿童的角度上去指导朗读,关键是童趣要浓。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课文

  二、生字指导:

  盲 读音mang 上下结构 与育相近;

  滋 左右结构 右下角易错

  鼻 下边不出头

  三、作业:

  1、背诵课文;

  2、正本生字作业;

  3、同步训练。

  教学后记:

  全诗字里行间充盈着一名天真纯洁的儿童对盲婆婆的爱。这篇教材既贴近学生生活,又有很深的教育意义。通过学习课文,使小学生明帮助别人尤其是残疾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培养了学生的爱心。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1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并在语境中理解生字词.

  3.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默读能力,借助插图指导学生观察、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运用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用心体验“爱”的价值。

  教学时间:两个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质疑课题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以为新朋友,你们认识他吗?(出示图片)(板书:蝈蝈,学生书空练习,提醒学生注意题目中的偏旁“虫”的写法)。齐读。

  2.质疑: 假如你有这样一只蝈蝈,你会送给谁呢?(补充完整课题)

  3.今天呀!这只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带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小诗但它有个小小的要求,要听小诗的小朋友必须默默跟老师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

  2. 学生自由练读,出示自学要求

  (1)读一读:轻声读课文2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画一画: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画出文中生字新词,想想它们是什么意思?

  3. 检查自读情况。

  (1)读准字音

  绿色 唱歌 邻居 田野 童年 往事 难忘 欢乐

  你想提醒大家读时要特别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童、往、唱”都是后鼻音;

  “邻、领”两个字声母相同,韵母有前后鼻音之区别,容易混淆;

  “邻、您”,这两个字韵母相同,声母不同。

  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读。

  (2)词语放进课文中你还能读好吗?同桌、小组内读一读。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好长句。

  乐呵呵地捉回了一只绿色的蝈蝈,喜滋滋地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谁?写了什么事?

  (5)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送蝈蝈”、“献爱心”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品读第1自然段——感受蝈蝈的可爱。

  过渡:咦,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蝈蝈,我怀着怎样的心情把它送给盲婆婆的?

  2. 让我们来看看文中的插图,再大声朗读第一节,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场景呢?(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什么?)

  3.“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通过朗读让老师知道你们已经明白这两个词的意思了吗?

  (自读 指名读、评读 齐读 )4.你还知道那些像“乐呵呵”这样的表示高兴的叠词吗?(喜洋洋 笑盈盈)

  5.现在你们就是图上的小朋友,把你们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吧!可以边读边做动作。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指导学生观字形、析结构。

  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你认为哪些字难写,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相机板书。提醒学生:本课要求书写的生字中上下结构的字较多,如“婆、替、您”等,书写时注意上宽下窄,而“难、绿”要注意左宽右窄,“领、邻”则左右大体等宽。特别注意“替”和“难”的笔顺。)

  3.教师范写,学生在习字册上描一个写一个。

  4.扩词。

  五、课堂作业

  同步导学1、2题。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子卡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直接导入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课文,齐读《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出示课件:生字)认识它们吗?

  一生领读,其余学习跟读。

  2、学习词语。

  (出示课件:词语)你能读好它们吗?

  开火车读。

  二、品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课题中有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是什么?(送)

  2、为什么要给盲婆婆送蝈蝈呢?(生:在我上学的时候,替我给婆婆唱歌)

  那我不上学的时候会给婆婆唱什么歌呢?谁能替他唱一唱?(齐唱一首歌)

  3、这样是一只怎样的蝈蝈?(出示课件:美丽、会唱歌)

  4、指导朗读。(用几句话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指名读、大家读、教师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捉回蝈蝈时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乐呵呵)

  2、我送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喜滋滋)

  3、这两个词都表示心情怎样?你还知道那些表示心情高兴的词语?(笑逐颜开,欢天喜地,乐淘淘,欣喜若狂)

  4、指导朗读。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汉字。

  pó pó lín jū nín hǎo tì huàn

  ()()()()

  qí tián yě pū dǎo

  一()()()

  二、根据课文填空。

  歌声会把您(),让您看到(),闻到(),听到()。

  答案;一、婆婆邻居您好替换

  起田野扑倒

  二、领进山野小溪里滚动的清波山花扑鼻的花香

  百鸟齐鸣的欢歌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聚精会神地听着,仿佛听到了什么?有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小鸟清脆的叫声,听到小溪流淌的叮咚声……

  (看到美丽的田野,看到美丽的校园,看到美丽的公园……

  2、是啊,歌声会领您走看到小溪……

  歌声会把您带回想起往日……

  能把这种欢乐的感觉读出来吗?

  3、指导朗读。

  指名读、齐读、分组读。

  4、同桌合作

  歌声还会带领盲婆婆到那里去呢?

  用“歌声会……歌声会……”说下去,同桌讨论,看谁说的最精彩!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闭上我们的小眼睛,听!(课件出示蝈蝈叫声图)

  2、刚才听到什么了?(蝈蝈的叫声)

  3、这是一只xx(会唱歌的蝈蝈)

  4、您听xx(咯咯,咯咯,咯咯)

  5、省略号表示什么?(蝈蝈一直在唱歌)

  6、指导读好:“咯咯,咯咯,咯咯”声音由重到轻。

  四、通读课文,体会感情

  故事学完了,那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生: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生:我是一个关心别人的孩子。

  生:我是一个尊敬老人的孩子。

  师:同学们说的对!我们也有做这样的好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尤其是对残疾人,更要献出一份爱心。

  师:课文中的谁是残疾人?(盲婆婆)。盲婆婆也就是眼睛怎么样?她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好,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盲人的感觉吧。谁能把你手中的语文书送给老师?

  (生开始了行动)

  师:现在来说说你们的体会吧!

  生:走路不方便,搞不清方向。

  生:看不见,不敢向前走。

  生:总是撞到桌子。

  生:很难过,什么也看不到。

  生:很害怕。

  师:只是一会儿时间,就让你们有这么多的感受。是啊,一个盲人的生活,有太多的不方便,那要是一直过这样的生活,该有多痛苦啊!那你们觉得一个最需要什么?

  生:需要拐杖,需要帮助,需要眼睛,需要领路人,需要亲人。

  师: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及时伸出援手,这不是挂在嘴上的,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表示的。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语言中的爱化为你们的行动吗?(能)

  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中就有这样一位小朋友,他是谁?(我)。让我带着对自己这样一份爱心,背诵课文一遍好吗?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列字组词

  故()识()婆()能()

  爱()雨()出()朋()

  二、分清“你”和“您”;

  老师说:“小xx,()的作业完成了吗?”

  奶奶,()走路小心呀!

  三、说一说:

  盲婆婆有了这只会唱歌的蝈蝈以后会有多高兴呀,想象一下她在蝈蝈的歌声中会想到什么?

  答案:一。故事识字婆婆能力

  爱人下雨出去朋友

  二。你您

  三。看到了小溪的流动,闻到了花香。(答案合理即可)

  【板书设计】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儿

  捉蝈蝈送蝈蝈陪婆婆

  【课后反思】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这节课,我以捉蝈蝈、送蝈蝈、陪婆婆,这样一条主线展开,让孩子知道帮助别人也是自己最大的快乐。

  课堂上,为了让孩子亲身感受盲人的生活,我设计了其中一个游戏环节:就是把学生手中的语文书送到老师的手中。使他们深深懂得了盲人的痛苦和他们的需要,这就是我想要的课堂效果,我想,在今后的日子里,当孩子们偶遇盲人时,不会嘲讽只有爱心的付出了。

  板书设计也是不可缺少的,我设计的板书是用一组动词串联,然后以爱心为图示形式一个整体,意在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充满爱。通过今天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明白,设计好的教学流程,往往还需要考虑一些意外的课堂生成,否则会成为课堂败笔的。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首儿童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赞扬了少年儿童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婆婆因“盲”而间隔了与五彩世界的交流,生活也因此而灰暗寂寞。“我”想到送一只会唱歌的蝈蝈给盲婆婆,让寂寞的她听到蝈蝈的歌声“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液”“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充分洋溢着,真是一首充满童趣又寄意深远的好诗!

  【设计理念】

  以课文内容与要求为依托,才能确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在上课过程中根据教与学的实际,调整教学方法,最终提高识字效率。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把一篇课文中要求认音、形、义集中在一起解决,难度大,效果差,因此,我们对怎样既落实识字,又不忽视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索。

  【设计思路】

  全文围绕:在读课题时要抓住关键词来理解,如“盲婆婆”“蝈蝈”“送”,再依次展开。我是怎样关心盲婆婆的呢?理解时抓住“乐呵呵”、“喜滋滋”两个词语,让学生体会“我”把蝈蝈送给盲婆婆的喜悦之情。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让学生想象蝈蝈的叫声让盲婆婆,仿佛看到了什么?也回想起哪些欢乐的往事?给孩子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渗透学生善良美的教育,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关爱他人的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体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

  教学重点:词句的训练,指导朗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通过自身体验,课文诵读,感受诗中的那份童真,激起学生的爱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前已经预习)

  一、谈话导入

  1.昨天,老师让小朋友们试着回去闭上眼睛做一些事的时候,你都遇到哪些困难呢?那时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呢?(着急、难受、紧张、害怕……)

  2.小朋友只闭上了眼睛一会儿,就有了这么多的困难,那要是一个人她的眼睛看不到光明,永远生活在黑暗中,那她会怎样呢?(孤单、寂寞、难受……)

  【设计意图】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那如何品味语言,感悟形象,体悟意境呢?我想:首先,要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由于课文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直接联系不够普遍,成为学生体悟课文的难点。因此,有必要抓住“盲”字,充分引发学生想象,为理解诗歌内容,走进诗歌所创设的情境作铺垫。

  二、找准链接点,走入课文情境。

  (一)引出“蝈蝈”

  1、引出蝈蝈,出示蝈蝈的图片(课件),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2、板书“蝈蝈”,读准蝈蝈

  3、说说蝈蝈:这是一只怎么样的蝈蝈呀?(蝈蝈,那绿色的小东西,总在秋意浓浓的时候,不知疲倦地唱着,无忧无虑地唱着,那歌声永远透着一股欢乐,有时很有节奏,让你雀跃,有时没有任何节奏,听着让你很想走进草丛去,探一探它们的世界。)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②会写“您”“领”“童”“难”4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营造入境悟情的环境,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诗歌,加深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

  ①指导朗读背诵。

  ②指导在朗读中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①小黑板(一面有词串,一面写有“说话训练”内容)。

  ②实物:一只放在笼子里的蝈蝈。

  ③课件说明:风景图、课本插图2

  学生准备:铅笔、生字本。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词语

  (过渡,前面我们己经初步学习了这首小诗,认识了许多新词朋友,瞧它们来啦!还认识它们吗?)

  1、出示两排词语:

  好蝈蝈绿色田野唱歌乐呵呵

  盲婆婆童年往日难忘喜滋滋

  2、学生读词串。[设计意图:本环节中,试图利用词串的韵味,初悟小男孩的人性美]。

  二、品读诗歌,入境悟情

  (一)品读一、二小节

  1、抓“盲”字,奠基础。

  (过渡,听小朋友们读得这么好,盲婆婆想单独出来和大家打打招呼。学生齐读"盲婆婆":

  师:盲下边是个什么字?(目)

  师:“目”指什么?(眼睛)

  师:你用眼睛能干什么?(生交流)

  师:出示风景图片,并小结,“是啊,人有了眼睛可以看书、写字,还可以欣赏美景,可盲婆婆的“目”上边加了一个“亡”,也就是眼睛坏了,看不见了,那她每天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心情又会怎样呢?请同学们闭眼想一想。〈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利用“盲”字的构字规则,先分析“目”然后结合风景画及教师描述,让学生体会:婆婆因盲而隔开了与五彩世界的交流,生活因此灰暗寂寞,前后对比感悟,邻家小男孩关心他人的美好品质奠定基础]。

  (过渡,多可怜的婆婆呀!幸好,邻家小男孩为盲婆婆送来了一只蝈蝈)。1)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请同学们自由读诗的第一节(自由读)谁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2)这是一只绿色,会唱歌的蝈蝈,小男孩心理一定会非常高兴,对吗?你从哪两个词中看出来的?(乐呵呵,喜滋滋),你能说出几个跟“乐呵呵”、“喜滋滋”意思相同形式一样的词语吗?想想小男孩“乐呵呵”、“喜滋滋”的样子,再读读一定能读得好。(指名读)。

  3)(出示实物蝈蝈)多可爱的蝈蝈呀!假如你有这样一只,你心理一定会怎样?(很快乐,很高兴),那我们来"乐呵呵"、"喜滋滋"再读读。[设计意图:在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抓住了"乐呵呵"、"喜滋滋"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人物情绪,然后出示实物,引导学生进入境悟情]。

  3、品读第二小节

  (过渡:从你们的读中,我知道了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小男孩喜滋滋地把它送给了盲婆婆)。

  1)他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请小朋友自己小声朗读诗的第二节。(自由读文)。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3)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小组读)

  4)从大家的读书声中,我知道了“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是让它在“我”上学的时候,替“我”为盲婆婆唱歌,多懂事的孩子呀!小小年纪就学会了关爱他人。小朋友们,你们都是有爱心的孩子,想想平时不上学的时候,你是怎样关心盲婆婆的?(生交流)。

  5)能为需要我们关心、帮助的人带来快乐,我们自己也是快乐的。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一、二小节(齐读)。

  (二)品读第三小节

  (过渡,蝈蝈的歌声会给盲婆婆带来什么呢)?

  1、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2、你再来读读,一定会读得很出色(再指名读)。

  3、出示课本第二幅插图,指导看图。(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脸上笑眯眯的,多高兴呀!)你可以看着画面再自由小声地读读第三节,你一定能读得更好。(自由读,指名读)。

  4、盲婆婆专心的听着,她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你能用诗歌中的句式说一说吗?(出示歌声领您--看到--生交流)。

  5、你就哪位盲婆婆,歌声带你走进了广阔的田野,看到了流淌地清波,找回了童年的欢乐。你的心情会怎样?谁再来读读?(指名读)老师想听男生读。(男生读),女生一定也一定读得不错!(女生读)。

  (三)品读第四小节

  (过渡:蝈蝈带盲婆婆走进了山村原野,找回了童年的欢乐)。

  1、引读:它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您听(它唱得多好,咯咯……)。

  2、“它唱得多好”,你一定会读得更好,请你来读读(指名读)。

  3、“咯咯,咯咯,咯咯……”后面的六个点表示什么?(蝈蝈还在继续唱歌),你再来读读(指名读)。

  4、蝈蝈在唱歌,盲婆婆在听着,听着,就好象谁陪在他身边?(小男孩),“咯咯,咯咯,……”好象是小男孩在说(婆婆……有我……有我),这个小男孩真好!这个小男孩就是你!就是你!就是我们班的同学。我们一起来把最后一节读一遍,让我们把这个故事读到我们的心里去。(由重到轻,读出余音未尽的样子)。

  5、范读全诗

  读书就应该能通过读书看到画面,读出自己的感受,想听老师读吗?

  你能象老师这样读吗?(指名读,集体读)。

  [设计意图:借助课文插图,提供直观形象画面,发挥学生想象,引导学生把视野投得更远些,更宽些,进行诗歌的补向,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再观诗歌描绘的意境,反复指导朗读,力求让学生能读中感悟,以悟促读]。

  三、指导背诵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小朋友们把这个充满爱心的小男孩的动人故事已经记在心里。

  1、你可以看着图画,试着背,老师会帮你!谁先来试试(指名背)。

  2、男同学背(女同学闭眼想画面)

  3、女同学背(男同学想画面)

  4、齐背

  四、指导写字

  (过渡:同学们真不简单,不知不觉中已经把这首小诗记在心里了,字宝宝好,高兴呀!来跟这些字宝宝打打招呼。

  1、出示小黑板,复习"您"、"领"、"童"、"难"。

  2、指导观察字形。

  3、范写。

  4、描红。

  5、临写

  五、小结

  六、作业:

  1、课外阅读,补充读本《一颗小豆儿》。

  2、搜集"关心他人,奉献爱心,尊老助残"的小事故。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反思:

  上完这节课,通过反思,看到了这一课的成功点与不足之处。首先要肯定的是,本课的学习任务基本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抓关键字运用字理分析法,导入课题的设计还是比较成功的,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质奠定了基础。引导学生朗读诗歌,体会意境,充分利用实物和课文插图,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诗歌朗诵,加深了他们对诗歌的理解与感悟。但是,在教学中,也暴露了课堂机智欠缺,不够开放等弱点,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新课标的理论要求,灵活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来。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1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送给盲婆婆的蝈蝈》,齐读课题。

  2、检查生词

  二、学习第一节

  1、送给盲婆婆的蝈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是谁把蝈蝈送给了盲婆婆?

  2、你知道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吗?

  绿色的蝈蝈(看到的)

  会唱歌的蝈蝈(听到的)

  3、捉到这样一只蝈蝈,邻居家的小男孩心情怎么样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快速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乐呵呵,我们来做一个乐呵呵的表情,现在就让我们乐呵呵地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

  4、乐呵呵,心里多高兴啊,文中还有一个跟它有相同意思的词语,是(喜滋滋),他们不但意思相同,而且形式也相同,像这样的词有个专门的形式,我们叫它abb式,像这样形式表示高兴的词,还有吗?

  (笑呵呵的、笑眯眯、喜洋洋、笑哈哈)

  师:这样的词都可以用来表示开心。

  4、小男孩喜滋滋地把蝈蝈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你知道我们二(6)班的邻居是谁吗?所以盲婆婆就住在小男孩家的(隔壁),离得非常得近。

  5、就让我们开心地读一读第一小节

  三、学习第二节

  过渡:对呀,把自己刚捉到的蝈蝈送人,我们都会有些舍不得。那小朋友为什么“喜滋滋”地送蝈蝈呢?我们读一读第二小节,从里面找一找原因。

  1、自由读课文第二小节

  2、瞧,一进门,小男孩就喊:出示第二小节(齐读),

  3、这两个词语怎么读呢?指名读(有点着急,想快点把这只蝈蝈送给婆婆,很开心,因为今天我捉到了一只蝈蝈。)

  4、小男孩这么开心,是因为这还是一只——(生接读)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你唱歌。)

  5、点红“替”理解替。

  那不上学的时候,小男孩就自己为盲婆婆唱歌。为什么要为婆婆唱歌呢?

  她眼睛长期看不到光明。所以她看不到(),指名说。

  然后完成练习:邻居家的盲婆婆,孤零零地住在小屋里,看不到xxx,看不到xxx,也看不到xxx,她感到xxx。

  师:盲婆婆看不到红红的太阳,看不到花草树木,看不到这五彩的世界,她觉得自己非常孤独,感到难过。邻居家的小男孩有空就来陪伴她,解除盲婆婆心中的寂寞,除了唱歌,小男孩还会为盲婆婆做些什么呢?

  这是一位很有爱心的小男孩。今天,他捉到了一只蝈蝈,很开心,他喜欢蝈蝈,但更喜欢邻居家的盲婆婆,他怕自己上学的时候盲婆婆孤独,所以,他要把这只会唱歌的蝈蝈送给盲婆婆,让蝈蝈代替他给婆婆唱歌,解闷。

  7、谁来读一读这一段。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盲婆婆?

  8、小结:无论是上学还是不上学,小男孩都想方设法地帮助盲婆婆,真是一位热心的好孩子。

  四、学习第三节

  过渡:那蝈蝈的歌声能给盲婆婆带来快乐吗?请小朋友自由地读读第3节,找找答案。出示第三小节

  1、蝈蝈的歌声给盲婆婆带来快乐了吗?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2、盲婆婆真的用眼睛看到了吗?(练读第1句,像盲婆婆一样美美地想象,再美美地读出来。指名读,齐读)是盲婆婆用心感受到的,(出示插图二:盲婆婆手捧蝈蝈,大背景是广阔的田野)小朋友,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脸上露出微笑,聚精会神地听着,听着(播放蝈蝈叫声)她仿佛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呢?

  指名说

  3、“往日”是什么意思?(联系上文“童年”理解词语的意思)

  你们猜猜盲婆婆往日有哪些难忘的欢乐?(说后读好“难忘的欢乐”)

  同学们,听!(播放蝈蝈叫声录音)你们知道吗?盲婆婆也有着快乐的童年,那时的她能看到一望无边的蓝天,听到唧唧喳喳的鸟叫;能看到自己美丽的村庄,听到小伙伴们欢快的笑声;能看到村前清澈的小溪,听到小溪流淌的声音,她还时常和晓伙伴们光着脚丫在小溪里玩呢!她多么想再听到这一切,看到这一切呀!

  4、如果你就是蝈蝈,你最想把盲婆婆带到哪里去?谁能说得和书上不一样的?

  5、指导朗读

  (是呀!蝈蝈的歌声使她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享受着阳光雨露,感受着鸟语花香。她听着想着,心中充满了欢乐,我们就把婆婆心中的欢乐读出来吧!)

  男生读,女生读

  (我们多么希望盲婆婆享受欢乐的生活。让我们也来做一只蝈蝈,给她带去欢乐。)

  齐读

  5、你们瞧,盲婆婆听到这样的歌声,笑得多开心啊!小组比赛读,读出盲婆婆的快乐。

  五、学习第四节

  过渡:盲婆婆笑得这么开心,看来这只蝈蝈唱得怎么样?

  1、齐读第四节

  2、蝈蝈唱得多好啊!咯咯,咯咯,咯咯,点红省略号,这是(省略号)。在这里,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那这个咯呼就表示它还在叫。这是蝈蝈的声音,它还像什么声音?课文中是谁在笑?他们为什么在笑?)

  3、让我们一起聆听蝈蝈的歌声,感受盲婆婆的快乐。(齐读第四小节)

  4、文中的小男孩是多么热心地帮助了盲婆婆,让我们带着他的这份热心再读读课文。

  总结:有了这善良,乐于助人的小朋友,盲婆婆的生活仿佛重见了光明和幸福,快乐又回到她的身边。我们也要向课文中的小朋友学习,生活中学会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我们要关心身边的人。尤其是老人和身体有残疾的人。给别人带来快乐,也使自己更加快乐,一起读好课题《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2

  教材分析: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苏教版第三册第五课)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学本课重在带领学生体悟“我”送蝈蝈的用意:在我上学时让她替“我”为盲婆婆唱歌,让盲婆婆从蝈蝈的歌声中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回想童年时光的欢乐,充分展示了儿童的美好心灵,让学生从中体会人间真爱,陶冶心灵。

  本文的教学时间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生字词语的学习。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abb式的词汇。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主题鲜明集中,人物形象生动,语言浅近明快,富有儿童情趣的叙事诗,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直接联系不够普遍。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积极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尽量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既抓“送蝈蝈”的叙事线,又抓“献爱心”的情感线,深入理解诗歌涵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事小情深,在朗读中陶冶美好的心灵。本节课的设计我主要采用读悟教学法和想象教学法,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在想象说话中表达自己的感情,从而体会诗歌的语言文字之美及其中蕴含的情感之美。

  教学流程:

  一、紧扣课题 激趣导入

  1、复习。

  (1)认读生字词语。

  (2)轮流读诗歌,检查初读情况。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师生共同理解“盲婆婆”这个词。重点理解“盲”字,感悟“盲”的世界。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三分钟,处在“盲人”角度感受一下“盲婆婆”的生活。

  3、要求学生谈谈自己这三分钟的感受。

  4、再读课题,设疑:“我”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一只蝈蝈能给盲婆婆带来什么呢?

  (课题“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诗歌精华所在,极富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在课题中抓住一个“盲”字,为学生留足时间充分去感受盲婆婆黑暗而寂寞的生活,为下文进一步学习做下对比铺垫。读课题后设疑,有效的激发了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欲望。)

  二、以读激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

  1、学习第一节,“我”捉到了一只怎样的蝈蝈?指名读第一节。

  2、多媒体展示蝈蝈的实物图,播放蝈蝈的叫声,让学生感受蝈蝈的可爱。

  3、学生自由读第一节,找一找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我”对蝈蝈的喜爱之情?(乐呵呵、喜滋滋)

  4、指导积累abb式词语。

  5、“我”面对这样一只爱不释手的蝈蝈做出了怎样的决定?(指导学生观察第一幅插图)

  6、此时“我”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你用自己理解的读的方式表达出来。指导读出词语“乐呵呵”、“喜滋滋”的语气。(自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此环节设计欣赏蝈蝈的外形、叫声,说明我对蝈蝈的喜爱,而“我”又转送给了盲婆婆,表达了“我”对盲婆婆的同情、关心、帮助,在多种形式的读中体会“我”的美好心灵。abb式词语的积累,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也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精妙。)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1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语文教学反思01-16

读《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有感04-05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的教学反思03-28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08-09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的教学心得12-31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03-31

苏教版《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设计03-12

二年级上册《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说课稿04-08

小学语文教后反思:送给盲婆婆的蝈蝈01-11

在线咨询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12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12篇)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教学重难点

  1、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听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

  1、指导看图。

  出示投影片:(1)图上画了哪些人?

  (2)系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么样?他拿什么?

  (3)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1)指名读。(板书:送蝈蝈)

  (2)这一节说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小节:(1)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学生答)

  (3)第二句说了什么?对盲婆婆称“您”而不是“你”表达了什么意思?“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

  (4)小结。

  (5)齐读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想起、欢乐)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什么?“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见,为什么要说她会看到小溪的清波呢?

  (3)第二句说了什么?句中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4)出示投影片:《盲婆婆在田野里》。盲婆婆艘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样开心?她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5)小结。

  (6)齐读第三小节。

  第四小节:(1)指名读。

  (2)按以上学习方法学习这小节。

  (3)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这节写了什么?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节。

  三、总结。

  四、指导朗读。

  五、指导背诵。

  六、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忘(  ) 你(  ) 邻(  ) 古(  )

  盲(  ) 您(  ) 郊(  ) 居(  )

  2、扩词。

  野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婆、绿、邻、居”等,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机、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大屏幕出示蝈蝈图)这是什么?出示:“蝈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有关蝈蝈的故事。揭示课题: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2.教学“盲、婆”。

  3、解释“盲婆婆”,做实验体会“盲人”的痛苦与不便,教育学生要爱护自己的眼睛。

  4.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过渡:课文是一首叙事诗。现在我们来读课文,想一想,文中有没有把大家想知道的事情,告诉我们?

  1.看图听课文录音朗读。

  提问:听了录音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

  (1)蝈蝈是谁送的?

  (2)为什么他送蝈蝈给盲婆婆?

  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4.名5.读生字词。

  (2)齐读生字词。

  6.试读课文,

  7.理清文章结构。

  (1)揭示四段的意思,(小黑板出示)想一想,怎样填序号。

  ( )“我”的心意。( )“我”送蝈蝈。

  ( )“我”的愿望。( )“我”的信心。

  (2)小结。

  三、教学生字。

  1.出示蝈蝈图,这只蝈蝈是什么颜色的?大屏幕出示“绿”,拼读lü。

  提问:你觉得“绿”字哪儿最容易写错?

  用“绿”组词并说话。大屏幕出示:

  绿

  绿色

  ______是绿色的。

  绿( )_________

  2、教学“邻居”。大屏幕出示:

  邻居

  我的邻居家有_____________。

  邻居之间要。

  3、教学“乐、喜”。大屏幕出示:

  乐呵呵喜滋滋

  笑

  爷爷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

  4、巩固练习。

  (1)读生字。

  (2)读词语。

  四、练读课文。

  过渡:刚才这些生字,小朋友读得很准确。学了这几个生字以后,你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吗?

  1.学生先自由读,同桌互相听。

  2.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来。

  五、写字指导。

  过渡:请大家翻开《习字册》,观察一下,怎样在田字格里把下面几个字写得漂亮呢?(大屏幕出示生字:婆绿邻居)

  1.分析字形。

  2.范写。

  3.学生描红。

  4.评价交流。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3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

  课前准备: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

  欢乐童年往日替

  2、检查自学效果。

  3、齐读生字词。

  4、各自试读课文。

  5、指名读课文。

  6、分小节,理清脉落。

  练习。

  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7、齐读课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重点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

  课前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精读训练。

  1、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那两个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3)盲婆婆神情怎样?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这一小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神情怎样?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第二小节

  (!)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

  (3)小结。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清波想起欢乐)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这句当中的歌声是什么意思?

  (3)出示投影片,图上盲婆婆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

  第四小节

  (1)这一小结有几句话?为什么让蝈蝈来替他做事呢?

  (2)红领巾说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3)指名朗读,小结。

  二、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爱心。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指导背诵。课前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朗读指导。

  1、把握朗读感情的基调。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

  二、背诵。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导背诵。

  3、各人轻声试背。

  4、指名背诵,评议指导。

  5、同座二人交替换背,听给一次。

  6、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

  四、作业练习。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个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诗歌。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小黑板,录音带、投影。

  主要板书安排:

  4.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送蝈蝈

  领 看到 清波

  让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带 想起 欢乐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扩词。

  课外:读背诗歌。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人们都很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是事。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 邻居 送给 田野 欢乐 童年 清波 替

  (3).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读。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3.分小节,理清脉络。

  (1).这首诗共16行,分成几个小节?每个小节有几行?

  (2).看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 )给盲婆婆送蝈蝈。

  (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3).指名学生填写。

  (4).小结。

  (5).分4组读课文,每组读一节。

  5.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训练

  1.看图。

  (1).图上画了什么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神情怎样?他右手提着什么/蝈蝈是什么颜色的?

  (3).盲婆婆神情怎样?她的手势、动作说明了什么?

  (4).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神情怎样?他为什么会这么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节。

  第二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那为什么红领巾说它会唱歌?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说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你们看,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为什么这么说?

  (4).小结,齐读。

  第三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的是什么?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想一想,蝈蝈本来是在什么地方。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指的是什么?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见东西,为什么偏要说她会看到小溪的清波?

  (3).第二句说了什么?这一句里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请想一想,上面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盲婆婆想到田野,这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人想到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4).出示投影:盲婆婆在田野里。

  a.图上的盲婆婆拿着什么?她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么开心?

  b.在盲婆婆的周围是一片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c.指名自由说说图意。

  (5).指名二人分读本节两个字词对称的句子,联系图意,体会一下。

  (6).小结。齐读。

  第四节

  (1). 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和第二小节第一句说法完全相同,但是意思就不完全相同,你们能体会出来吗?

  过渡:蝈蝈到底能不能给盲婆婆带来欢乐呢?请看第二句。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指名有感情地读第四节。

  (5).小结。

  三.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年儿童对残疾人的爱心。

  你们读了,有什么体会?你们也关心残疾人么,可以说说。

  第三课时

  一.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读。

  3.指名读,师生评议。

  二.背诵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背。

  3.各人轻声背诵。

  4.分组交换背。

  5.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四.作业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比一比,再组词。

  忘( ) 你( ) 邻( ) 古( )

  盲( ) 您( ) 您( ) 郊( )

  3.扩词训练。

  野( )( )( ) 喜( )( )( )

  居( )( )( ) 忘( )( )( )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首儿童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赞扬了少年儿童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全诗紧扣送字,抓住人物的特征,写送的用意和蝈蝈的欢叫,洋溢着童心和意趣,充分展现了儿童美好的心灵世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5个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歌内容,教育学生要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点、难点】

  1、词句的训练,指导朗读和背诵。

  2、第三小节的理解。

  【课前准备】课文录音、投影片、词卡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释题:蝈蝈是一种身体绿色,能发出清脆声音的昆虫,盲婆婆指失明的老年妇女。

  二、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教学生字。

  生字 读音 部首 笔画 组词 笔顺

  盲

  喜

  邻

  替

  野

  童

  难

  忘

  3、理解词语。

  喜滋滋:欢喜的样子

  邻居:住家接近的人或人家

  田野:有农田的野外地区

  欢乐:欢喜和快乐

  童年:儿童时代

  清波:碧清的水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

  野:里的最后一笔改为提。

  喜:下面的口要比上面的口大些。

  替:左上的第四笔是点,第八笔是捺,日稍扁些。

  难:又的最后一笔改为点。

  四、当堂巩固。

  完成《习字册》上的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书空下列字的笔顺,并组词。

  盲喜邻替野童难忘

  二、分析理解。

  (一)

  1、齐读。

  2、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3、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二)

  1、指名读。

  2、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美丽,会唱歌)

  蝈蝈真的会唱歌吗?我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蝈蝈的叫声很动听)

  从第二句你知道平时我是怎样为盲婆婆解闷的吗?哪一个字能体现我对盲婆婆的尊敬?(您)

  (三)

  1、指定小组齐读。

  2、歌声指谁的?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蝈蝈长在田野里,它的叫声会让你联想到田野的景色。)

  盲婆婆能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吗?(不会,但她可以想像,从而看出她心里很高兴。)

  3、出示投影片。

  (1)图上描写的是什么景象?(盲婆婆随着蝈蝈的叫声,仿佛来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溪的清波,回到了欢乐的童年。)

  (2)从盲婆婆的神情,可以看出什么?(蝈蝈为盲婆婆带来了不少欢乐)

  (3)盲婆婆还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四)

  1、比较2、4小节,(第一句相同,意思不相同,第四节中表示的意思更深。)

  2、夸蝈蝈唱得好听有什么用意?(蝈蝈会为婆婆带来更多的欢乐。)

  3、巩固认识省略句。

  三、总结全文。

  这首诗通过描写我送蝈蝈给盲婆婆,为盲婆婆送去了许多欢乐的故事,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关心,帮助,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四:当堂巩固。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指名读,引导背。

  3、自由练背。

  4、同桌互背,教师抽背。

  三、当堂巩固。

  1、指名背诵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地提回了一只()的蝈蝈,()滋滋地送给了(0家的()婆婆。

  (2)、歌声会领您走进(),()小溪流淌的()。歌声会把您带回(),相起往日()的()。

  (3)、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的蝈蝈,在我()的时候,就让它(0我给您()。

  四、作业。

  1、组词。

  你( )邻( )里( )居( )

  您( )领( )野( )尾( )

  2、把词语组成句子写下来。

  婆婆一只我绿色送给蝈蝈的

  想起让欢乐婆婆了歌声童年的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我为盲婆婆做事时高兴的心情。

  3.通过学习课文,使小学生明白帮助别人尤其是残疾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心。

  4.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其中的八个生字。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文中主人公的.一颗爱心。

  教学用具:

  幻灯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认读课文

  要求:学生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去掉拼音也能达到此要求。在逐步缩小语言单位的过程中,都能够准确迅速地认读句、词、字。认读应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二、理解课文

  1、范读课文,配多媒体课件。

  (利用声情并茂的范读和直观生动的音像刺激学生的感官,从整体上强化感知,对于学生认识事物具有积极意义)

  2、学生自由读,通过反复的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词句,体会感情,达到熟读成诵。

  3、理解:第一节的教学中要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重点理解乐呵呵、喜滋滋所蕴含的情感,反复诵读,读出高兴的情趣。

  第二节的教学要给学生创设一种田野里鲜花开放、百鸟齐鸣的情境,让学生想象并进入这种境界进而体会出这种优美境界的情趣,从而感受到我对盲婆婆的爱,品味付出爱所带来的无限欢乐。

  第三节的教学要抓住后两句,反复朗读,读出味道,进而体会童趣

  三、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读出层次,读出情趣,要站在儿童的角度上去指导朗读,关键是童趣要浓。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课文

  二、生字指导:

  盲 读音mang 上下结构 与育相近;

  滋 左右结构 右下角易错

  鼻 下边不出头

  三、作业:

  1、背诵课文;

  2、正本生字作业;

  3、同步训练。

  教学后记:

  全诗字里行间充盈着一名天真纯洁的儿童对盲婆婆的爱。这篇教材既贴近学生生活,又有很深的教育意义。通过学习课文,使小学生明帮助别人尤其是残疾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培养了学生的爱心。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1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并在语境中理解生字词.

  3.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默读能力,借助插图指导学生观察、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运用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用心体验“爱”的价值。

  教学时间:两个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质疑课题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以为新朋友,你们认识他吗?(出示图片)(板书:蝈蝈,学生书空练习,提醒学生注意题目中的偏旁“虫”的写法)。齐读。

  2.质疑: 假如你有这样一只蝈蝈,你会送给谁呢?(补充完整课题)

  3.今天呀!这只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带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小诗但它有个小小的要求,要听小诗的小朋友必须默默跟老师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

  2. 学生自由练读,出示自学要求

  (1)读一读:轻声读课文2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画一画: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画出文中生字新词,想想它们是什么意思?

  3. 检查自读情况。

  (1)读准字音

  绿色 唱歌 邻居 田野 童年 往事 难忘 欢乐

  你想提醒大家读时要特别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童、往、唱”都是后鼻音;

  “邻、领”两个字声母相同,韵母有前后鼻音之区别,容易混淆;

  “邻、您”,这两个字韵母相同,声母不同。

  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读。

  (2)词语放进课文中你还能读好吗?同桌、小组内读一读。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好长句。

  乐呵呵地捉回了一只绿色的蝈蝈,喜滋滋地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谁?写了什么事?

  (5)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送蝈蝈”、“献爱心”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品读第1自然段——感受蝈蝈的可爱。

  过渡:咦,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蝈蝈,我怀着怎样的心情把它送给盲婆婆的?

  2. 让我们来看看文中的插图,再大声朗读第一节,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场景呢?(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什么?)

  3.“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通过朗读让老师知道你们已经明白这两个词的意思了吗?

  (自读 指名读、评读 齐读 )4.你还知道那些像“乐呵呵”这样的表示高兴的叠词吗?(喜洋洋 笑盈盈)

  5.现在你们就是图上的小朋友,把你们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吧!可以边读边做动作。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指导学生观字形、析结构。

  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你认为哪些字难写,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相机板书。提醒学生:本课要求书写的生字中上下结构的字较多,如“婆、替、您”等,书写时注意上宽下窄,而“难、绿”要注意左宽右窄,“领、邻”则左右大体等宽。特别注意“替”和“难”的笔顺。)

  3.教师范写,学生在习字册上描一个写一个。

  4.扩词。

  五、课堂作业

  同步导学1、2题。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子卡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直接导入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课文,齐读《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出示课件:生字)认识它们吗?

  一生领读,其余学习跟读。

  2、学习词语。

  (出示课件:词语)你能读好它们吗?

  开火车读。

  二、品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课题中有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是什么?(送)

  2、为什么要给盲婆婆送蝈蝈呢?(生:在我上学的时候,替我给婆婆唱歌)

  那我不上学的时候会给婆婆唱什么歌呢?谁能替他唱一唱?(齐唱一首歌)

  3、这样是一只怎样的蝈蝈?(出示课件:美丽、会唱歌)

  4、指导朗读。(用几句话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指名读、大家读、教师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捉回蝈蝈时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乐呵呵)

  2、我送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喜滋滋)

  3、这两个词都表示心情怎样?你还知道那些表示心情高兴的词语?(笑逐颜开,欢天喜地,乐淘淘,欣喜若狂)

  4、指导朗读。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汉字。

  pó pó lín jū nín hǎo tì huàn

  ()()()()

  qí tián yě pū dǎo

  一()()()

  二、根据课文填空。

  歌声会把您(),让您看到(),闻到(),听到()。

  答案;一、婆婆邻居您好替换

  起田野扑倒

  二、领进山野小溪里滚动的清波山花扑鼻的花香

  百鸟齐鸣的欢歌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聚精会神地听着,仿佛听到了什么?有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小鸟清脆的叫声,听到小溪流淌的叮咚声……

  (看到美丽的田野,看到美丽的校园,看到美丽的公园……

  2、是啊,歌声会领您走看到小溪……

  歌声会把您带回想起往日……

  能把这种欢乐的感觉读出来吗?

  3、指导朗读。

  指名读、齐读、分组读。

  4、同桌合作

  歌声还会带领盲婆婆到那里去呢?

  用“歌声会……歌声会……”说下去,同桌讨论,看谁说的最精彩!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闭上我们的小眼睛,听!(课件出示蝈蝈叫声图)

  2、刚才听到什么了?(蝈蝈的叫声)

  3、这是一只xx(会唱歌的蝈蝈)

  4、您听xx(咯咯,咯咯,咯咯)

  5、省略号表示什么?(蝈蝈一直在唱歌)

  6、指导读好:“咯咯,咯咯,咯咯”声音由重到轻。

  四、通读课文,体会感情

  故事学完了,那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生: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生:我是一个关心别人的孩子。

  生:我是一个尊敬老人的孩子。

  师:同学们说的对!我们也有做这样的好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尤其是对残疾人,更要献出一份爱心。

  师:课文中的谁是残疾人?(盲婆婆)。盲婆婆也就是眼睛怎么样?她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好,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盲人的感觉吧。谁能把你手中的语文书送给老师?

  (生开始了行动)

  师:现在来说说你们的体会吧!

  生:走路不方便,搞不清方向。

  生:看不见,不敢向前走。

  生:总是撞到桌子。

  生:很难过,什么也看不到。

  生:很害怕。

  师:只是一会儿时间,就让你们有这么多的感受。是啊,一个盲人的生活,有太多的不方便,那要是一直过这样的生活,该有多痛苦啊!那你们觉得一个最需要什么?

  生:需要拐杖,需要帮助,需要眼睛,需要领路人,需要亲人。

  师: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及时伸出援手,这不是挂在嘴上的,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表示的。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语言中的爱化为你们的行动吗?(能)

  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中就有这样一位小朋友,他是谁?(我)。让我带着对自己这样一份爱心,背诵课文一遍好吗?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列字组词

  故()识()婆()能()

  爱()雨()出()朋()

  二、分清“你”和“您”;

  老师说:“小xx,()的作业完成了吗?”

  奶奶,()走路小心呀!

  三、说一说:

  盲婆婆有了这只会唱歌的蝈蝈以后会有多高兴呀,想象一下她在蝈蝈的歌声中会想到什么?

  答案:一。故事识字婆婆能力

  爱人下雨出去朋友

  二。你您

  三。看到了小溪的流动,闻到了花香。(答案合理即可)

  【板书设计】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儿

  捉蝈蝈送蝈蝈陪婆婆

  【课后反思】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这节课,我以捉蝈蝈、送蝈蝈、陪婆婆,这样一条主线展开,让孩子知道帮助别人也是自己最大的快乐。

  课堂上,为了让孩子亲身感受盲人的生活,我设计了其中一个游戏环节:就是把学生手中的语文书送到老师的手中。使他们深深懂得了盲人的痛苦和他们的需要,这就是我想要的课堂效果,我想,在今后的日子里,当孩子们偶遇盲人时,不会嘲讽只有爱心的付出了。

  板书设计也是不可缺少的,我设计的板书是用一组动词串联,然后以爱心为图示形式一个整体,意在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充满爱。通过今天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明白,设计好的教学流程,往往还需要考虑一些意外的课堂生成,否则会成为课堂败笔的。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首儿童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赞扬了少年儿童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婆婆因“盲”而间隔了与五彩世界的交流,生活也因此而灰暗寂寞。“我”想到送一只会唱歌的蝈蝈给盲婆婆,让寂寞的她听到蝈蝈的歌声“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液”“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充分洋溢着,真是一首充满童趣又寄意深远的好诗!

  【设计理念】

  以课文内容与要求为依托,才能确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在上课过程中根据教与学的实际,调整教学方法,最终提高识字效率。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把一篇课文中要求认音、形、义集中在一起解决,难度大,效果差,因此,我们对怎样既落实识字,又不忽视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索。

  【设计思路】

  全文围绕:在读课题时要抓住关键词来理解,如“盲婆婆”“蝈蝈”“送”,再依次展开。我是怎样关心盲婆婆的呢?理解时抓住“乐呵呵”、“喜滋滋”两个词语,让学生体会“我”把蝈蝈送给盲婆婆的喜悦之情。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让学生想象蝈蝈的叫声让盲婆婆,仿佛看到了什么?也回想起哪些欢乐的往事?给孩子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渗透学生善良美的教育,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关爱他人的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体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

  教学重点:词句的训练,指导朗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通过自身体验,课文诵读,感受诗中的那份童真,激起学生的爱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前已经预习)

  一、谈话导入

  1.昨天,老师让小朋友们试着回去闭上眼睛做一些事的时候,你都遇到哪些困难呢?那时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呢?(着急、难受、紧张、害怕……)

  2.小朋友只闭上了眼睛一会儿,就有了这么多的困难,那要是一个人她的眼睛看不到光明,永远生活在黑暗中,那她会怎样呢?(孤单、寂寞、难受……)

  【设计意图】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那如何品味语言,感悟形象,体悟意境呢?我想:首先,要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由于课文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直接联系不够普遍,成为学生体悟课文的难点。因此,有必要抓住“盲”字,充分引发学生想象,为理解诗歌内容,走进诗歌所创设的情境作铺垫。

  二、找准链接点,走入课文情境。

  (一)引出“蝈蝈”

  1、引出蝈蝈,出示蝈蝈的图片(课件),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2、板书“蝈蝈”,读准蝈蝈

  3、说说蝈蝈:这是一只怎么样的蝈蝈呀?(蝈蝈,那绿色的小东西,总在秋意浓浓的时候,不知疲倦地唱着,无忧无虑地唱着,那歌声永远透着一股欢乐,有时很有节奏,让你雀跃,有时没有任何节奏,听着让你很想走进草丛去,探一探它们的世界。)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②会写“您”“领”“童”“难”4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营造入境悟情的环境,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诗歌,加深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

  ①指导朗读背诵。

  ②指导在朗读中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①小黑板(一面有词串,一面写有“说话训练”内容)。

  ②实物:一只放在笼子里的蝈蝈。

  ③课件说明:风景图、课本插图2

  学生准备:铅笔、生字本。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词语

  (过渡,前面我们己经初步学习了这首小诗,认识了许多新词朋友,瞧它们来啦!还认识它们吗?)

  1、出示两排词语:

  好蝈蝈绿色田野唱歌乐呵呵

  盲婆婆童年往日难忘喜滋滋

  2、学生读词串。[设计意图:本环节中,试图利用词串的韵味,初悟小男孩的人性美]。

  二、品读诗歌,入境悟情

  (一)品读一、二小节

  1、抓“盲”字,奠基础。

  (过渡,听小朋友们读得这么好,盲婆婆想单独出来和大家打打招呼。学生齐读"盲婆婆":

  师:盲下边是个什么字?(目)

  师:“目”指什么?(眼睛)

  师:你用眼睛能干什么?(生交流)

  师:出示风景图片,并小结,“是啊,人有了眼睛可以看书、写字,还可以欣赏美景,可盲婆婆的“目”上边加了一个“亡”,也就是眼睛坏了,看不见了,那她每天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心情又会怎样呢?请同学们闭眼想一想。〈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利用“盲”字的构字规则,先分析“目”然后结合风景画及教师描述,让学生体会:婆婆因盲而隔开了与五彩世界的交流,生活因此灰暗寂寞,前后对比感悟,邻家小男孩关心他人的美好品质奠定基础]。

  (过渡,多可怜的婆婆呀!幸好,邻家小男孩为盲婆婆送来了一只蝈蝈)。1)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请同学们自由读诗的第一节(自由读)谁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2)这是一只绿色,会唱歌的蝈蝈,小男孩心理一定会非常高兴,对吗?你从哪两个词中看出来的?(乐呵呵,喜滋滋),你能说出几个跟“乐呵呵”、“喜滋滋”意思相同形式一样的词语吗?想想小男孩“乐呵呵”、“喜滋滋”的样子,再读读一定能读得好。(指名读)。

  3)(出示实物蝈蝈)多可爱的蝈蝈呀!假如你有这样一只,你心理一定会怎样?(很快乐,很高兴),那我们来"乐呵呵"、"喜滋滋"再读读。[设计意图:在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抓住了"乐呵呵"、"喜滋滋"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人物情绪,然后出示实物,引导学生进入境悟情]。

  3、品读第二小节

  (过渡:从你们的读中,我知道了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小男孩喜滋滋地把它送给了盲婆婆)。

  1)他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请小朋友自己小声朗读诗的第二节。(自由读文)。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3)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小组读)

  4)从大家的读书声中,我知道了“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是让它在“我”上学的时候,替“我”为盲婆婆唱歌,多懂事的孩子呀!小小年纪就学会了关爱他人。小朋友们,你们都是有爱心的孩子,想想平时不上学的时候,你是怎样关心盲婆婆的?(生交流)。

  5)能为需要我们关心、帮助的人带来快乐,我们自己也是快乐的。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一、二小节(齐读)。

  (二)品读第三小节

  (过渡,蝈蝈的歌声会给盲婆婆带来什么呢)?

  1、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2、你再来读读,一定会读得很出色(再指名读)。

  3、出示课本第二幅插图,指导看图。(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脸上笑眯眯的,多高兴呀!)你可以看着画面再自由小声地读读第三节,你一定能读得更好。(自由读,指名读)。

  4、盲婆婆专心的听着,她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你能用诗歌中的句式说一说吗?(出示歌声领您--看到--生交流)。

  5、你就哪位盲婆婆,歌声带你走进了广阔的田野,看到了流淌地清波,找回了童年的欢乐。你的心情会怎样?谁再来读读?(指名读)老师想听男生读。(男生读),女生一定也一定读得不错!(女生读)。

  (三)品读第四小节

  (过渡:蝈蝈带盲婆婆走进了山村原野,找回了童年的欢乐)。

  1、引读:它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您听(它唱得多好,咯咯……)。

  2、“它唱得多好”,你一定会读得更好,请你来读读(指名读)。

  3、“咯咯,咯咯,咯咯……”后面的六个点表示什么?(蝈蝈还在继续唱歌),你再来读读(指名读)。

  4、蝈蝈在唱歌,盲婆婆在听着,听着,就好象谁陪在他身边?(小男孩),“咯咯,咯咯,……”好象是小男孩在说(婆婆……有我……有我),这个小男孩真好!这个小男孩就是你!就是你!就是我们班的同学。我们一起来把最后一节读一遍,让我们把这个故事读到我们的心里去。(由重到轻,读出余音未尽的样子)。

  5、范读全诗

  读书就应该能通过读书看到画面,读出自己的感受,想听老师读吗?

  你能象老师这样读吗?(指名读,集体读)。

  [设计意图:借助课文插图,提供直观形象画面,发挥学生想象,引导学生把视野投得更远些,更宽些,进行诗歌的补向,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再观诗歌描绘的意境,反复指导朗读,力求让学生能读中感悟,以悟促读]。

  三、指导背诵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小朋友们把这个充满爱心的小男孩的动人故事已经记在心里。

  1、你可以看着图画,试着背,老师会帮你!谁先来试试(指名背)。

  2、男同学背(女同学闭眼想画面)

  3、女同学背(男同学想画面)

  4、齐背

  四、指导写字

  (过渡:同学们真不简单,不知不觉中已经把这首小诗记在心里了,字宝宝好,高兴呀!来跟这些字宝宝打打招呼。

  1、出示小黑板,复习"您"、"领"、"童"、"难"。

  2、指导观察字形。

  3、范写。

  4、描红。

  5、临写

  五、小结

  六、作业:

  1、课外阅读,补充读本《一颗小豆儿》。

  2、搜集"关心他人,奉献爱心,尊老助残"的小事故。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反思:

  上完这节课,通过反思,看到了这一课的成功点与不足之处。首先要肯定的是,本课的学习任务基本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抓关键字运用字理分析法,导入课题的设计还是比较成功的,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质奠定了基础。引导学生朗读诗歌,体会意境,充分利用实物和课文插图,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诗歌朗诵,加深了他们对诗歌的理解与感悟。但是,在教学中,也暴露了课堂机智欠缺,不够开放等弱点,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新课标的理论要求,灵活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来。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1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送给盲婆婆的蝈蝈》,齐读课题。

  2、检查生词

  二、学习第一节

  1、送给盲婆婆的蝈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是谁把蝈蝈送给了盲婆婆?

  2、你知道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吗?

  绿色的蝈蝈(看到的)

  会唱歌的蝈蝈(听到的)

  3、捉到这样一只蝈蝈,邻居家的小男孩心情怎么样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快速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乐呵呵,我们来做一个乐呵呵的表情,现在就让我们乐呵呵地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

  4、乐呵呵,心里多高兴啊,文中还有一个跟它有相同意思的词语,是(喜滋滋),他们不但意思相同,而且形式也相同,像这样的词有个专门的形式,我们叫它abb式,像这样形式表示高兴的词,还有吗?

  (笑呵呵的、笑眯眯、喜洋洋、笑哈哈)

  师:这样的词都可以用来表示开心。

  4、小男孩喜滋滋地把蝈蝈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你知道我们二(6)班的邻居是谁吗?所以盲婆婆就住在小男孩家的(隔壁),离得非常得近。

  5、就让我们开心地读一读第一小节

  三、学习第二节

  过渡:对呀,把自己刚捉到的蝈蝈送人,我们都会有些舍不得。那小朋友为什么“喜滋滋”地送蝈蝈呢?我们读一读第二小节,从里面找一找原因。

  1、自由读课文第二小节

  2、瞧,一进门,小男孩就喊:出示第二小节(齐读),

  3、这两个词语怎么读呢?指名读(有点着急,想快点把这只蝈蝈送给婆婆,很开心,因为今天我捉到了一只蝈蝈。)

  4、小男孩这么开心,是因为这还是一只——(生接读)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你唱歌。)

  5、点红“替”理解替。

  那不上学的时候,小男孩就自己为盲婆婆唱歌。为什么要为婆婆唱歌呢?

  她眼睛长期看不到光明。所以她看不到(),指名说。

  然后完成练习:邻居家的盲婆婆,孤零零地住在小屋里,看不到xxx,看不到xxx,也看不到xxx,她感到xxx。

  师:盲婆婆看不到红红的太阳,看不到花草树木,看不到这五彩的世界,她觉得自己非常孤独,感到难过。邻居家的小男孩有空就来陪伴她,解除盲婆婆心中的寂寞,除了唱歌,小男孩还会为盲婆婆做些什么呢?

  这是一位很有爱心的小男孩。今天,他捉到了一只蝈蝈,很开心,他喜欢蝈蝈,但更喜欢邻居家的盲婆婆,他怕自己上学的时候盲婆婆孤独,所以,他要把这只会唱歌的蝈蝈送给盲婆婆,让蝈蝈代替他给婆婆唱歌,解闷。

  7、谁来读一读这一段。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盲婆婆?

  8、小结:无论是上学还是不上学,小男孩都想方设法地帮助盲婆婆,真是一位热心的好孩子。

  四、学习第三节

  过渡:那蝈蝈的歌声能给盲婆婆带来快乐吗?请小朋友自由地读读第3节,找找答案。出示第三小节

  1、蝈蝈的歌声给盲婆婆带来快乐了吗?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2、盲婆婆真的用眼睛看到了吗?(练读第1句,像盲婆婆一样美美地想象,再美美地读出来。指名读,齐读)是盲婆婆用心感受到的,(出示插图二:盲婆婆手捧蝈蝈,大背景是广阔的田野)小朋友,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脸上露出微笑,聚精会神地听着,听着(播放蝈蝈叫声)她仿佛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呢?

  指名说

  3、“往日”是什么意思?(联系上文“童年”理解词语的意思)

  你们猜猜盲婆婆往日有哪些难忘的欢乐?(说后读好“难忘的欢乐”)

  同学们,听!(播放蝈蝈叫声录音)你们知道吗?盲婆婆也有着快乐的童年,那时的她能看到一望无边的蓝天,听到唧唧喳喳的鸟叫;能看到自己美丽的村庄,听到小伙伴们欢快的笑声;能看到村前清澈的小溪,听到小溪流淌的声音,她还时常和晓伙伴们光着脚丫在小溪里玩呢!她多么想再听到这一切,看到这一切呀!

  4、如果你就是蝈蝈,你最想把盲婆婆带到哪里去?谁能说得和书上不一样的?

  5、指导朗读

  (是呀!蝈蝈的歌声使她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享受着阳光雨露,感受着鸟语花香。她听着想着,心中充满了欢乐,我们就把婆婆心中的欢乐读出来吧!)

  男生读,女生读

  (我们多么希望盲婆婆享受欢乐的生活。让我们也来做一只蝈蝈,给她带去欢乐。)

  齐读

  5、你们瞧,盲婆婆听到这样的歌声,笑得多开心啊!小组比赛读,读出盲婆婆的快乐。

  五、学习第四节

  过渡:盲婆婆笑得这么开心,看来这只蝈蝈唱得怎么样?

  1、齐读第四节

  2、蝈蝈唱得多好啊!咯咯,咯咯,咯咯,点红省略号,这是(省略号)。在这里,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那这个咯呼就表示它还在叫。这是蝈蝈的声音,它还像什么声音?课文中是谁在笑?他们为什么在笑?)

  3、让我们一起聆听蝈蝈的歌声,感受盲婆婆的快乐。(齐读第四小节)

  4、文中的小男孩是多么热心地帮助了盲婆婆,让我们带着他的这份热心再读读课文。

  总结:有了这善良,乐于助人的小朋友,盲婆婆的生活仿佛重见了光明和幸福,快乐又回到她的身边。我们也要向课文中的小朋友学习,生活中学会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我们要关心身边的人。尤其是老人和身体有残疾的人。给别人带来快乐,也使自己更加快乐,一起读好课题《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2

  教材分析: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苏教版第三册第五课)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学本课重在带领学生体悟“我”送蝈蝈的用意:在我上学时让她替“我”为盲婆婆唱歌,让盲婆婆从蝈蝈的歌声中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回想童年时光的欢乐,充分展示了儿童的美好心灵,让学生从中体会人间真爱,陶冶心灵。

  本文的教学时间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生字词语的学习。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abb式的词汇。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主题鲜明集中,人物形象生动,语言浅近明快,富有儿童情趣的叙事诗,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直接联系不够普遍。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积极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尽量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既抓“送蝈蝈”的叙事线,又抓“献爱心”的情感线,深入理解诗歌涵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事小情深,在朗读中陶冶美好的心灵。本节课的设计我主要采用读悟教学法和想象教学法,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在想象说话中表达自己的感情,从而体会诗歌的语言文字之美及其中蕴含的情感之美。

  教学流程:

  一、紧扣课题 激趣导入

  1、复习。

  (1)认读生字词语。

  (2)轮流读诗歌,检查初读情况。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师生共同理解“盲婆婆”这个词。重点理解“盲”字,感悟“盲”的世界。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三分钟,处在“盲人”角度感受一下“盲婆婆”的生活。

  3、要求学生谈谈自己这三分钟的感受。

  4、再读课题,设疑:“我”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一只蝈蝈能给盲婆婆带来什么呢?

  (课题“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诗歌精华所在,极富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在课题中抓住一个“盲”字,为学生留足时间充分去感受盲婆婆黑暗而寂寞的生活,为下文进一步学习做下对比铺垫。读课题后设疑,有效的激发了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欲望。)

  二、以读激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

  1、学习第一节,“我”捉到了一只怎样的蝈蝈?指名读第一节。

  2、多媒体展示蝈蝈的实物图,播放蝈蝈的叫声,让学生感受蝈蝈的可爱。

  3、学生自由读第一节,找一找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我”对蝈蝈的喜爱之情?(乐呵呵、喜滋滋)

  4、指导积累abb式词语。

  5、“我”面对这样一只爱不释手的蝈蝈做出了怎样的决定?(指导学生观察第一幅插图)

  6、此时“我”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你用自己理解的读的方式表达出来。指导读出词语“乐呵呵”、“喜滋滋”的语气。(自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此环节设计欣赏蝈蝈的外形、叫声,说明我对蝈蝈的喜爱,而“我”又转送给了盲婆婆,表达了“我”对盲婆婆的同情、关心、帮助,在多种形式的读中体会“我”的美好心灵。abb式词语的积累,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也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