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在上节课,我们接触到了“象征”这一写作手法的概念,今天我们再来看一下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笔下的“白杨树”又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呢?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茅盾的《白杨礼赞》。
[ 板书:《白杨礼赞》 茅盾 ]
师: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
2、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领悟本课给我们每个人的启示。
师:下面让我们走进作者。
[ 幻灯片展示:茅盾(1896——1981),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
师:接下来,我们听一遍诵读录音,一边听读,一边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
2、
3、 梳理本文的层次结构。 白杨树的“不平凡”表现在哪些方面? 划出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 播放《白杨礼赞》诵读录音 ]
师:好,诵读录音,我们听完了,我们先来思考第一个问题,哪位同学说一下你是怎样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的?
生1:我是这样划分的,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点明“不平凡”,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的崇敬之情。
第二部分(2—4),描写黄土高原,展示白杨树生长的环境。
第三部分(5—6),具体描写白杨树枝干笔直,努力向上,倔强挺立的形象。
第四部分(7—8),赞扬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五部分(9),否定“贵族化的楠木”,再一次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正确,可以看出他读书读得比较仔细、认真,我们应学习他这种认真钻研的学习态度,我们为他鼓掌,向他致意,其他同学同意他的看法吗?还有其他的划分方法吗? 生2:我和他的划分方法不一样,我是按照“总——分——总”的方式划分的,共分三个部分,具体是这样的:
第一部分(1),点明“不平凡”,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的崇敬之情。
第二部分(2—8),具体描写白杨树的“不平凡”,并点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三部分(9),否定“贵族化的楠木”,再一次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师:好,这位同学说的同样也很棒,我们也把掌声送给他。这两位同学谁说的更好一点呢?大家更同意哪位同学的说法呢?
生齐说:同意第二个同学的说法。
师:好,大家都同意第二位同学的说法,我也比较喜欢第二种结构层次划分法。这种划分方法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层次非常清晰,我们就按这种方法来分析课文。下面我们先来分析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作者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哪位同学来试着把这句话读一下,要读出 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的感情。
[生1:读。]
[生2:读。]
[生3:读。]
……
师:这几位同学读的都非常好,读出了自己对白杨树的喜爱,下面我们再把这句话齐读一下。
[生齐读:(声音洪亮,感情投入)]
师:还是人多力量大,声音洪亮,也很有感情。刚才我们还提到一个问题:白杨树的“不平凡”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1:生长环境的不平凡。
师:它又处于什么样的生长环境呢?
生:黄土高原。
师:是啊,白杨树处于这样的环境中,还能像哨兵一样耸立在那里,的确体现了它的不平凡,那么,白杨树的“不平凡”还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
生2:外在形态不平凡。
师:作者又从哪些方面来写白杨树的外在形态的呢?
生:作者分别从白杨树的 “干、枝、叶、皮”四个方面来写它的外在形态的。
师:你能具体说说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吗?
生1:如 “它的干通常有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这句话写出了白杨树又高又直,体现了它的形态美。
生2:“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我认为这句话也写出了白杨树的枝不同于其他树种的枝的地方。
生3:“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这句话也同样体现了它的形态美。
生4:“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师:你们几个找的都非常准,说的也非常好。 白杨树的“不平凡”除了它的生长环境不平凡、外在形态不平凡以外,它的“不平凡”还表现什么地方呢?
生:内在精神不平凡。
师:哪些词体现了它的内在精神不平凡呢?
生1:倔强挺立。
生2:参天耸立。
生3:不折不挠。
师:除了这几个词,文中还有体现白杨树的精神特征的词语吗?
生1:伟岸,正直,朴质,严肃。
生2:坚强不屈与挺拔。
师:你们两个补充的也很好。在具体地描写了白杨树的“不平凡”之后,作者很自然地概括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句话就是——
生(齐说):“白杨树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师:同学们找的非常准确。文章最后作者再一次抒发了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今天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应该是从白杨树的身上受到更多的启示或启发。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谈一谈,你从白杨书身上学到了什么?或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认为我们中学生应该具有白杨树身上所具备的那种精神,那就是,学习上或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不折不挠,力争上游。
生2:我认为本文的这种“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很值得我们在写作时学习,这样写出的文章就条理清晰了。
生3:我认为本文的语言也很优美,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也值得我们学习。
师:同学们总结的太好了,听了大家的精彩发言,老师很高兴。白杨树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特定的内涵, 新的时期,白杨树又有了新的涵义。今天,你们都是祖国的小白杨,愿你们都能像白杨树那样茁壮健康成长,努力成才,将来报效国家,建功立业。
教学反思:
为了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我精简提问,精心设计了几个环节,着重解决象征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虽没有采用多媒体,但整个课堂紧凑高效。作为一堂传统式的课堂,既讲究一课一得,更注重学生的阅读感知的培养。这堂课最让我得意的可能还是课前及课尾让学生欣赏《小白杨》的歌曲,这首歌曲既吻合我的课题,在课前起到了情感铺垫和理解铺垫的作用,也达到了帮助学生理解象征这一手法的目的。小小手段,不是课堂多色调的有意摆设,而是为目的而为之,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语文教学还是应该讲究为高效而设计,而不应该为所谓的精彩而有意为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