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2份】

发布时间:2017-01-06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1】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37分)

  1.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翘 望 编撰 毛骨sǒng 然 自出心cái

  2.默写(8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于淮北则为枳。

  ⑶.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

  ⑷.《过零丁洋》一诗中表达诗人舍生取义决心的句子是:

  ⑸.“ , 。”表现了在国运衰微的时候,那些官僚豪绅不以国事为念,反而聚集在酒楼中欣赏亡国之音的醉生梦死的生活。

  ⑹.杜甫《春望》中,表达战乱中诗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亲人音讯的千古名句是:

  ⑺.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 。

  ⑻.庭下如积水空明, , 。

  3.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的是( )(2分)

  ⑴.这一地区曾一度山洪 ,造成公路被毁,交通中断。

  ⑵.我国的法律明确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有 的义务。

  ⑶.商业广告不同于公益广告,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

  A.暴发 抚养 盈利 B.暴发 赡仰 营利

  C.爆发 赡仰 盈利 D.爆发 抚养 营利

  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只从一个方向考虑问题,路子越走越窄。换个角度想一想,或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B在飞机翱翔于蓝天之前,有谁相信人类能在云海漫步?在电话诞生之前,有谁相信远隔千里能够自由交谈?然而,无数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竟都变成了现实。

  C“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问题在于,有了“过”,是任其自由发展,还是从“过”中吸取教训,变“过”为前进的动力。

  D今天,无偿献血成为杭城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武林门献血点,3名三、四十岁的公安干警分别献出200毫升鲜血。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这篇作文没有中心,东拉西扯,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令人莫衷一是。

  B从高处眺望,辽阔的绿色大草原上,几座白色的油井房星罗棋布,煞是好看。

  C回到故乡,见到亲人,在外漂泊多年的他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D西子湖畔桃红柳绿,春色迷人,外地游客纷至沓来,领略秀美的湖光山色。

  6.修改下列病句。(4分)

  (1). 对于这种盲目投资、虚掷钱财的行为,迄今在有些部门仍未得到制止。

  (2). 我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

  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 )

  A.《背影》是一篇叙事记实散文,作者截取最鲜明的片段--父亲的背影,通过特写,抒写了浓浓的父子情深 。

  B.《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它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描写景物,抒写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C.《苏州园林》是叶圣陶为一本苏州园林图片册写的序,它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对称,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赏和眷恋之情。

  D.《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东汉的许慎在这部书中把造字的方法归纳成六类: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8.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下表是部分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的统计,根据表内提供的资料,按要求回答。(5分)

  国 家军人死亡数平民死亡数国 家军人死亡数平民死亡数

  中 国28,000,00030,000,000日 本1,850,000672,000

  苏 联13,700,00013,000,000德 国3,500,0001,600,000

  南斯拉夫300,0001,200,000意大利77,500153,000

  (l)从上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

  ①

  ②

  (2)看了上表,你想说些什么,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9.名著阅读: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长城》专题,知道了长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修筑了,明代也曾大规模地修建过长城,结合你所了解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5分)

  (1) 请写出与长城有关的一个人物、一个故事或传说、一句俗语或诗句。(3分)

  人物 故事或传说 俗语或诗句

  (2) 有这样的一则消息:“万里长城上了2005年度全球最濒危遗址名单,作为中华文明象征的长城,如今正蒙受着前所未有的毁坏,很多地段的长城都已经不复存在了,自然毁坏和人为毁坏,使长城目前正受着双重煎熬,长城的保护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请你为保护长城提几点建议或保护措施。(至少拟两条) (2分)(请答在试卷反面的横线上)

  二.阅读理解(53分)

  (一)品读下边这首诗,按要求作答。(5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11.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完成12~18题。(17分)

  [甲] 阅读《治水必躬亲》,完成12-15题。(共11分)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泥于掌故 ( ) (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

  (3)未尝横索一钱 ( ) (4)事可举也 ( )

  1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14、请从本文中概括出两个成语(2分)

  15、作者认为“事举”“水利兴”的必要条件是什么?(2分)

  答:

  [已]阅读《过家门不入》,完成16--18题。(6分)

  禹伤先人父鲧(gǔn)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禹因父亲治水不成被杀而悲哀,就尽心尽力去治水),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向鬼神表明自己的诚心);卑宫室(使自己居住的房屋矮小),致费于沟淢(xù沟渠)。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qiāo古时走泥路所用工具),山行乘榉(jǔ)。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开通)九(虚数,言其多)州,通九道,陂(bēi添塞)九泽,度(duó翻越)九山。令益(人的名字)予众庶稻,可种卑湿(潮湿、低洼的地方)。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 (《史记》)

  16.请你从本文中摘录能够证明[已]文中“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的原句在下面横线上。(2分)

  17.阅读文章,请你列举出禹值得我们学习的举动(2分)

  18.海瑞墓室后扩建了“扬廉轩”,亭柱上刻有海瑞的两副对联,其一是“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请结合你所了解的海瑞,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14分)

  母亲河的自述

  我叫黄河,全长5464公里,生于10万年以前,我的源头在青海巴颜喀喇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千百年来,我哺育着炎黄中华儿女,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我认作民族的摇篮,称我“母亲河”。

  从前,人们总爱说“跳进黄河洗不清”,说的是我含的泥沙大。我每年要把16亿吨泥沙带走,淤在下游把河床担得老高,有人又叫我“悬河”。这些我都没有办法,大自然就是这样安排了我,几万年也都这样过来了。

  最近又有一句话说我--“跳进黄河洗不净”,我听了很伤心。要是以前“洗不清”,澄澄泥沙就清了;现在洗不净,可事关我个人“品质”。不知道最近大伙到我那儿看了没有,我中游支流的汾河、渭河、洛河、新蟒河、沁河都脏得不得了,有的地方简直成为“排污沟”,脏东西超了好几倍,连我周围的农民都嫌我臭,浇地时掩着鼻子干活。

  前些年,我的水质都在三类以上,既能浇地,也能到机器里转转;现在好多河段的都不行了,就是放在池子里当景观用水,还有人提意见。别人对我说,从来没有见过我这样脏过。从三门峡以下到入海口,7个水质监测口,有6个说我脏。他们对我说,中下游很多城市的饮用水都从我这里取,为了让人们喝得放心,处理脏东西花了好多钱。

  我知道,今年这样脏,与缺水有很大关系。去年开始,我从来没有这样干渴,我一年的来水量比正常年份少了将近2/3,说是有实测记录以来来水最少的年份。而向我怀里排的脏水却是一天比一天多,10年间翻了一倍,现在一年有42亿吨,相当于我今年的来水的一半,过去叫“一碗水,半碗泥”,现在成了“一碗水,关碗污”,根本消化不了。

  可能有人问了,不是说不让往你那里排污吗?其实也有人管,但总有人偷偷地排,检

  查的人来了,少排点,检查的人一走,照排不误。管这种事的也不好办,有人总结得很形象,叫“环保不下河,水利不上岸”。更何况,还有一些不肖子孙说是当地挣钱重要,我干净的事往后放放。我听说,天津已经不用我了,我真羞愧。人们费老大劲修了引黄济津的水渠,我却帮不了他们的忙。要是再这样给我身上泼脏水,我这母亲河就变成臭水沟了。

  救救我吧!

  19.仔细阅读全文,从母亲河的自述中,你获取了哪些主要信息?请回答。(4分)

  ⑴

  ⑵母亲河自述为何“洗不清”的原因(介绍黄河自古以来含泥沙量大的特点)。

  ⑶

  20.你能从文中发现造成黄河污染的主要原因吗?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我的理解:⑴

  ⑵

  ⑶

  21.细心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

  ⑴去年开始,我从来没有这样干渴,我一年的来水量比正常年份少了将近2/3,说是有实测记录以来来水最少的年份。(加点的短语能删掉吗?为什么?)

  ⑵连我周围的农民都嫌我臭,浇地时掩着鼻子干活。(请指出该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22.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联系本文,写出你探究的结果。(3分)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黄河只叫“河”,没有“黄”字。《诗经》中许多篇章都提到过。那时的黄河水还比较清亮。黄河上游及晋陕一带森林植被还比较多,水草丰茂,清澈秀丽。

  材料二:古人言“黄河清,天下宁”,黄河的治理,事关广大人民的生计。

  材料三:

  ⑴

  ⑵

  ⑶

  都是污染惹的祸

  (四)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3-27题。(17分)

  父亲不写信

  ①同学拿出家信给我看,一行亲切的字映入眼帘:“亲爱的孩子……”感动之余不禁想起了自己千里之外的父亲。父亲从来没给我写过信。

  ②父亲是个民办教师,在记忆中,我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弯里、脊背上撒娇的幸福。父爱,在我童年的回忆中一片空白。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在他们自己父亲怀里尽情玩闹时,我幼小的心灵里总有说不出的失落,但慢慢地我也习惯了这种弃儿般的生活。“父亲”仅仅意味着两个冷冰冰的汉字。他永远是威严的,话很少,冷峻的脸上很难见到笑容。他没打过我没骂过我也从没对我表示过一点亲昵,不表扬我不批评我也不约束我。我总感到自己和他很疏远,在他面前总是一阵阵的紧张,我怕他。由于怕,我总是有意地远离他。

  ③直到有一天父亲打开啤酒给我也倒上一杯时我才意识到,在他眼中我已经长大了。然而我们俩之间的话仍然很少,往往是他问一句,我答一句;他不问,我便不语。我们在一起常常是长时间的沉默,我隐隐感到一条无形的、深深的代沟已经横亘在我们父子之间了。

  ④我读高三那年,母亲去世了,本来就不大宽裕的家庭变得更紧巴了。偏偏那年我又没有考上大学,心情坏到了极点,父亲并没说我什么,只是话语更少了。一天中午,他忽然给了一沓钱:“你去复读吧。”我奇怪哪里来的钱,但终究没问他。后来才发现,那头跟了我们家多年的毛驴没了。从此父亲更加艰难地挑起了家里所有的担子,从那年起,他的白发我再也数不清了。

  ⑤我把泪咽进肚里,苦读了一年。一年后当我把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上时,他也并没表现出太多的高兴,只记得他喝了许多酒,过后他看着地图自言自语地说:“兰州,到底远了点。”我分明看到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但很快他便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到处借学费去了。

  ⑥我临走时正赶上父亲要去市里的一所师范进修,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淡淡地笑了笑说:“到时候我就不送了,你自己去吧,大学生了,还能丢了吗?”我也笑一笑,但不知怎么,一开口鼻子却酸了。

  ⑦没想到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却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这时他才去了两天),“老觉着不放心呢,回来看看,看看!”看着父亲那一头汗淋淋的灰发,泪,在我眼里打转。夜里,父亲说:“到了兰州给家里回句话。”我应着。沉默了一阵子,他又说:“用钱就言语一声,一个人在外头,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让人家瞧不起,家里怎么也好对付……”

  ⑧我没让父亲送我,一个人登上了西去的列车。二十年了,当我第一次离开家,才真正懂了父亲--那是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啊!

  ⑨大学里我常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生活得很好,告诉他学校里的一切。没别的,我只想让他高兴,让他知道儿子没有忘记他。父亲从不给我写信,我理解他,他是个不善表露感情的人,再说他也很忙。去年寒假回到家,邻居对我说:“你每来一封信,你爸都乐得像个孩子似的,给这个看给那个看。”蓦地,我心头一震!

  ⑩妹妹来信说:哥,爸爸每天看完新闻联播总要看兰州的天气预报,他整天看石家庄至兰州的铁路线,我说:“爸爸,您老惦记着哥吗?”他说:“不惦记,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

  ⑾泪光中,我又看见了父亲那冷峻的面孔。父亲,您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了。

  23.读第②段,说说“我”为什么感到和父亲“很疏远”。(2分)

  24.第⑤段中写“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25.第⑧段中“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的含义是什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认识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例得来的?(4分)

  26.结尾“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与文章开头的哪句话相照应?为什么说“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3分)

  27.本文和朱自清的《背影》都是写父亲的文章。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回答问题。(5分)

  (1) 两个“父亲”的形象有哪些相似的地方?请你概括出两点,写在下面。(2分)

  (2)谈及两代人的关系,“代沟”往往是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请谈谈你对“代沟”这个问题的认识。(3分)

  三.作文(40分)

  2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哲人赠言

  不要因为某一个梦想未曾实现,而放弃你所有的梦想;不要因为某一次努力曾经失败,而放弃所有的努力;不要因为某一个朋友曾背叛你,而怀疑一切友谊;……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有新的机会、新的友谊和新的力量在等待着你。成功不在于永远不摔倒,而在于每次都能从摔倒的地方站起来。

  要求:①就以上赠言,选择一个方面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36分)


[!---empirenews.page--]

  1.2.3. B 4.B 5D 6⑴主语残缺,去掉“对于”。⑵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所缺乏的,不是聪明的才智,而是刻苦努力的精神。7.C 8(1)略示例:①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死亡人数是全世界最多的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军民死亡人数均以十万、百万,甚至千万计算。③战争给交战国双方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④在战争中,大多数被侵略国家平民死亡人数多于军人死亡人数。⑤侵略国军人死亡人数多于平民死亡人数。(2)略。示例:①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②让和平永驻人间。③让战争远离人类。④以史为鉴,珍惜和平。⑤让世界充满爱。

  9(1)秦始皇、孟姜女等 。《孟姜女哭长城》《定城砖的传说》等。俗语:(1)不到九门口,枉来长城走。(2)秦始皇修长城--功过后人评。(3)不到长城非好汉。诗:全唐诗·长城名咏【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①改善土质,碱性的浸透,造成靠近地面部分的城墙出现逐层剥落的现象。②设立专项保护长城的法律。③提高人们保护民族图腾的意识。(合理即可)

  二.阅读理解(54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10C 11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言之有理即可)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完成12~16题。(14分)

  12、(1)拘泥于 (2)因此、所以 (3)未曾、不曾(4)取得成功

  13、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3分。意思对即可。)

  14、(1)、好逸恶劳、见利忘义(4分。每个2分。)

  15躬亲、清廉(用原文“冒雨冲风,亲给钱粮,不扣一厘”也行)

  16.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17.至少两点,答对一点得一分。面对困难全力以赴,一心一意为老百姓某利益,有节俭的精神,做事情讲究方法。

  18.

  (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16分)

  19.⑴介绍母亲河的来历。⑶自述为何“洗不净”(或介绍黄河污染严重。)(2分,每点1分,意近即可。)

  20.⑴大量污水排入黄河;⑵缺水,来水量严重减少;⑶对污染管理不善。(3分,每小点1分,意近即可)

  21.⑴不能。加点的短语是用实际检测的记录来说明来水是有史以来最少的年份,体现了科普作品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2分,意近即可)⑵描写(0.5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黄河污染严重。(1.5分,意近即可)

  22.⑴关注黄河,保护黄河,还黄河的本来面目。⑵治理黄河,让母亲河为人民造福。⑶污染生存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3分,每处1分,意近即可)

  (四)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5题。(18分)

  23.①没有享受过父爱(或: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弯里、脊背上撒娇的幸福。父爱,在我童年的回忆中是一片空白 )②父亲威严、冷峻,话很少 ③父亲从来没有对自己表示过一点亲昵(或:他没打过我没骂过我也从没对我表示过一点亲昵,不表扬我不批评我也不约束我)(一点1分。共2分)

  24.为儿子考上大学而欣慰,为儿子即将远离而伤感,这是不善于表达而又难以掩饰的父爱的流露(2分)

  25.父亲在冷峻的外表下对“我”有一种深深的爱(或:“平静的水波”比喻父亲外表的威严和冷峻,话很少,笑很少,从不表示亲昵,也没有大悲大喜的情感流露。“激流”比喻父亲对儿子深沉而强烈的爱)(理解“平静”1分,理解“激流”1分。共2分)

  ①给儿子倒酒 ②卖驴让儿子复读 ③儿子考上大学后喝酒,看着地图自言自语 ④给儿子打点行李借学费 ⑤专门赶回来送儿子 ⑥深情叮嘱(一点1分。共2分)(共4分)

  26.父亲从来没有给我写过信(1分)父子间深刻的理解和信任(或:父亲对儿子的理解与信任,儿子对父爱的理解与感激)(两个方面各1分,共2分)(共3分)

  27(1)①对儿子都有深沉的爱 ②父爱的表达主要是通过行动而不是通过语言 ③都肩负着家庭重担(一点1分。共2分) (2)围绕“代沟”1分,观点1分,分析1分。共3分。(共5分)

  三.作文(40分)略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2】

  第一部分 扎实基本功

  一、词语写真集。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hān( )然入梦 yān( )红

  藻xìng( ) liàn( )滟

  二、诗文传真机。默写。(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

  2、惶恐滩头说惶恐,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内存知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

  三、学做铁包公。对下列广告词修辞方法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分) (3分)

  A、汽车刹车广告——生命安全的保护神。(运用拟人,强调刹车对保证驾车安全的重要功能。)

  B、鸡饲料广告——如果“配力那”还不能使你的鸡下蛋,那必是公鸡。(运用夸张手法展示饲料的催蛋功能。)

  C、电视机广告——百闻不如一见。(引用成语,相信消费者看到电视机一定觉得比听说的还好。)

  D、保险柜广告——卫士牌报警保险柜的最大缺点是:敲锣打鼓迎盗贼,冷若冰霜面主人。(运用反语、对偶、对比,展示保险柜可靠的防盗功能。)

  四、能力测试站。换一种表情或动作(如沉默、流泪、哭、笑……),仿写下列语句,字数可略有增减。(3分)

  例句:低头,不等于认输,低头有时是对过去的反思,有时是对未来的筹划。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设计方案展:同学们刚刚完成第六单元“高新科技” 的学习,如果老师让你组织一个“我爱科学”的综合实践活动,你准备怎样使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又富有成效?请在下面写出你的活动设计方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恭喜你,你的表现棒极了!送你一颗幸运星,能力指数增长1000点!继续努力!

  第二部分 阅读观礼台

  一、 山水恋。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2分)

  A 设计者和匠师们修建成功的园林各各不同。

  B 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

  C 设计者和匠师们的一致追求。

  D 苏州园林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2、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2分)

  A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

  B苏州园林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C 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

  D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 、这段文字的结构形式是( )(2分)

  A 总──分 B 总──分──总 C 分──总

  4、这段文字使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2分)

  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它们排列的顺序是( )(2分)

  A 从概括到具体 B 从整体到部分

  C 从主要到次要 D 从原因到结果

  6、文中加黑词“一切”“都”“决不”用得准确,简析它们的表达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哲思山。阅读《荷包蛋》,完成下面1——5题。(11分)

  荷包蛋

  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来,父亲问儿子:“吃那一碗?”

  “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

  “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

  “真不让?”“真不让!”儿子一口把蛋给咬了一半。“别后悔?”“不后悔!”儿子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当然,父亲碗里藏了两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

  儿子显出一脸的无奈。

  第二次,那是个星期天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了无蛋的那碗。

  “不后悔?”“不后悔!”儿子说得坚决。

  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下藏一个,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

  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

  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手一挥做“绅士”状。

  “那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边卧蛋的那碗,儿子发现自己碗里面也藏卧着的荷包蛋。

  “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你吃亏!”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

  1、请概括出小说3个情节的共同点,然后填空。(2分)

  做面→( )→( )→总结

  2、父亲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啦, 该让蛋吧”的意图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简要分析儿子3次借用“孔融让梨”典故的意图。(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3次总结性的语言之间有着递进关系,文中能够显示这种递进关系的词语依次是 、 、 ,这是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 之情。(2分)

  5、文中最能揭示主旨的句子是 。(2分)

  三、爱国情。阅读《木笛》,完成下面1——5题。(13分)

  木 笛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有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招考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

  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探身者说:“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官正襟危坐、不苟言笑,那个态势,与其说是艺术检测,倒不如说是法律裁决。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威名远扬的丹麦大师。

  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雕塑。

  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谦恭地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

  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

  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席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

  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一时,主考席有些茫然失措起来。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 ,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说:“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顽强果决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小心谨慎地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头城之别。

  朱丹鬼使神差一般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的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组织的队伍。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一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

  纪念碑呈横卧状,像天坛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墙。石墙班驳陆离,像是胸膛经历乱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宽阔,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也一身白雪,手中也擎着一支燃烧的红烛。

  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

  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1、用简要的语句概括文章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主人公出场时写到了“梅”,又几次写了入夜的“雪”,请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就写“梅”或写“雪”的作用作简要的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说说“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这个句子在文中的具体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你是“孩子方阵”中的一员,在当时的情镜中,你地有什么感受,请写在下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海潮。阅读杜甫的一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12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是我国唐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主义诗人杜甫早年的作品。(1分)

  2、这里描写的泰山之美,是自然造就还是人工美化,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诗句可以表现出来?(2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泰山之高;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诗人望岳心情的激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解释下列句子中“绝顶”的不同含义。(3分)

  (1)会当凌绝顶。( )

  (2)晓云绝顶聪明。( )

  (3)吴老师博学多才,可是才30多岁,头顶上的头发就掉光了,同事们开玩笑说他真是聪明“绝顶”。( )

  5、你有自己追求的人生绝顶吗?试言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恭喜你,你的水平棒极了!送你一颗快乐豆,能力指数增长1000点!继续加油!

  第三部分 作文芳草地(30分)

  请任选一题作文

  1、我们生活在“关心”之中,家长、老师、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也逐渐学会了关心别人,关心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

  请以《关心》为题,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写出真情实感,字数600左右。

  2、生活中,人人需要鼓励,取得成绩和荣誉,鼓励会给人以再创造的活力;面对困难和考验,鼓励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奋进的动力。因此,我们要学会鼓励别人,鼓励自己,创造丰富多彩的人生。

  请围绕“鼓励”这个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字数 600左右。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一、酣 嫣 荇 潋

  二、1、五岭逶迤腾细浪2、零丁洋里叹零丁3、天涯惹比邻

  4、报得三春晖5、我寄愁心与明月

  三、D

  四、略

  五、略

  第二部分

  一、1、B

  2、D

  3、B

  4、 打比喻。

  5、C

  6、 十分准确的表示了苏州园林全部如此构成图画美,而绝无例外的情况。

  二、1、询问 吃面

  2、借用典故教育儿子要有谦让精神,不要贪图便宜。

  3 ①强词夺理,为自己占便宜找借口 ②巧言善辩,还想占便宜 ③受到教育,真心相让

  4、告诫 教育 意味深长 关爱

  5、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

  三、1本文通过爱国青年朱丹宁可失去考试的机会也不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演奏欢乐乐曲的事,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动情节的作用。

  3、这句话表明了要悲壮乐曲的衬托下所表现出来爱国主义精神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4、朱丹是一个既有出色的音乐才华,又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

  5、略

  四、1、现实主义

  2、造化钟神秀

  3、一览众山小 荡胸生层云

  4(1)最高峰(2非常、特别)(指秃顶)

  5、略

  第三部分:作文(略)

  命题说明

  本着语文应对基础知识及阅读、写作能力培养的总体要求及本学期重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任务,对学生进行三方面的考查。

  基础知识主要考查字的音、名句的背诵、知识的运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阅读理解方面加强学生表述能力的考查,文体较全,要求较全,题量较大。选题主要切合本学期的“人与环境”、“爱国情怀”等单元,着重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运用程度,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作文考查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贯彻淡化文体原则,力图让学生有更宽阔的发挥空间,要求学生能在较短的篇幅里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讲真话,抒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