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古诗三首 | 课型 | 新授课 | 课时 | 1 | |
学 习 目 标 | 1.了解诗歌的一些表达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及珍视朋友间的友谊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 |||||
课 前 预 习 | 学 法 指 导 | 如何分析古诗表现手法: 1. 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宝贵。 2.托手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意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 3.渲染:渲染氛围,抒发情感,即借助景物把气氛渲染得浓浓的,为下文抒情作铺垫或融情入景中。 4.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 ||||
相 关 链 接 | 1.《望岳》的背景: 杜甫青年时期先游吴越,次游齐赵,可以认为是增加阅历、开扩眼界的必不可少的行动。天宝三年秋,杜甫和李白、高适在河南洛阳相识,随后,结伴到河南东部和山东游历,并与李、高二人同宴于北海太守李邕家。在他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 钱塘湖: 2. 4.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邽( 5.王安石 | |||||
知 识 预 习 | 《望岳》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 | |||||
课 堂 探 究 | 一.学习《望岳》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到暮,产由望岳悬想站将来的登岳。 ①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①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岱宗”,即泰山。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夫如何”,到底怎么样呢?“夫”,语气词在这里无实在意义,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夫如何”,非常传神地抒发了诗人乍见泰山时激动喜悦、惊叹揣摩之情。 接句自问自答,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苍郁,绵延不绝。“齐鲁”,春秋时两诸侯国,后用为该地域的简称。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青未了”,三字,构思奇特,生动形象,富于动感,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郁,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这一句是远望,摹写泰山卧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 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晓”的景象写泰山高耸云端、万仞摩天的高伟雄俊。这里是近望,赞叹大自然把天地间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两大部分:阳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这奇伟壮观的景象真是鬼设神施,造化所钟。“造化”,指天地自然。“钟神秀”,写泰山的神奇秀美。“钟”,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使大自然染上了感情色彩,传达出计人对泰山贩钟爱、赞美之情。
“割昏晓”写泰山的雄伟阔大。一个“割”字用得新奇有力,仿佛“昏”和“晓”是泰山“割”开的,写出了泰山雄伟高峻的气势。这一联虚实结合,化静为动,使静止的山峰充满活力。 这两句是想像之辞。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使之豁然开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会更加敏锐,连一掠而过的归鸟也收入眼底。这两句写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荡胸”,心头涤荡,胸襟为之开豁。“荡胸”,句的意思是,山上层云叠起,冲击涤荡着心胸,胸襟为之开豁。“决眦”,眼睛睁大,眼角欲裂,形容极力张大眼睛。“眦”,眼眶。“入”,收入眼里,看到。
这里用“鸟”这细物来烘托空廓寥远的大景,有点睛传神之妙。这一联以云和鸟烘托泰山的高大雄伟,并写出诗人长久望泰山的出神和内心汹涌的豪情,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结尾两句写有望岳而引起的决心。因泰山之雄伟而引出一览无余而后快的心绪,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会当”,应当,一定要。“凌”,登临,登上,表现了诗人登临泰山的决心和豪迈气概。“绝顶”,最高峰。“览”,俯视的意思。这两句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既写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壮志,能开阔读者的眼界和心胸。“一览众山小”化用《孟子·尽心上》“,登东山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一语,十分巧妙,而使之更富有诗意,更劲拔有力。 全诗紧紧围绕诗题“望岳”中的“望”字着笔,重在描写望山所见所感,以简劲的诗句写出了泰山的雄伟气势,显示出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和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二.学习《钱塘湖春行》 1:诗人是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但诗里写游踪跟散文不一样,是用不着作细致交代的,要仔细想想才看得出来。试诵读全诗两遍,然后说说诗人的游踪。 四.读寻觅春踪: 1.阅读全诗,想一想,写了春天的哪一个阶段? 2.小组自由讨论,诗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写初春的西湖? 1.诗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这种感情?—— (“爱”) 2.归纳: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情中有景,全诗情景交融 六.想像练习:用优美的语言把整首诗描绘的内容讲述一遍。 的声调念)在一个明丽的早晨,我信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的西边。云同湖面的微波连成一片,像贴在水面上似的。而湖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堤岸齐平了。远近都有黄莺婉转的啼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上飞过去;不知是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忙着衔泥筑巢。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快要让人眼花缭乱了。而路上的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刚能够遮住马蹄。神把花挂在树,把草铺在地,供人们尽情赏玩,而我最恋的却是湖东一带,这里绿杨,白堤静静地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我流连忘返了。 三.学习《登飞来峰》 前两句“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夸张的手法极言塔高。千寻,言高。寻,古代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意思是“高的飞来峰上有一座千丈高的塔,听人说早上公鸡鸣啼时,在塔上可以看到旭日初升的奇丽景观。”
第二句以“见日升”,从一个侧面衬写古塔高耸,直入云霄,能听见鸡鸣,这还是写塔高。两句都是写塔高,为下文直抒胸臆蓄势。 | |||||
巩 固 训 练 | 当 堂 练 习 | 1.《望岳》这首诗是如何紧扣“望“字来写所见所感的? 全诗不着一个“望”字,但句句都在在写向岳而望。就距离而言,“望”自远而近,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望,颈联写细望;就时间而言,“望”是自朝至暮,进而由望岳想象将来登岳远望之情状。全诗紧扣一个“望”字着笔,描写望泰山所见所感,使一“望”字贯穿始终,成为全诗红线。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有什么深刻含义?说说这两句诗对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有什么启发。 含义:这两句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这两句诗,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 启发:作为今天的年轻人,我们要学习杜甫心胸开阔、敢于进取、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习杜甫从小树立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 3.《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突出一个“春”字,处处透出早春的信息。说说诗中哪些词表现了“早”。 例如“初平”的“初”,说明秋冬水落,春雨使湖水刚刚涨平。“早莺”的“早”,“新燕”的“新”,说明春季刚刚来临,最早出现的黄莺在争抢暖树,刚从北方飞来的燕子在衔泥筑巢。“渐欲”的“渐”,说明野花逐渐开放还不到姹紫嫣红开遍大地的时候。“浅草”的“浅”说明春草初生,仅能遮没马蹄而已。 4.“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中的“浮云”比喻什么?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 ||||
课 后 作 业 | 积累: 一.写早春美丽景色的诗句: 1.风吹新绿草芽坼,雨洒轻黄柳条湿。——白居易《长安早春旅怀》 2.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偻》 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4.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杨巨源《城东早春》 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二.写西湖的诗句: 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宋】林升 《题临安邸》 2.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宋】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4.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唐】白居易 《杭州回舫》 5.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宋】欧阳修 《西湖念语》 三.带有哲理的诗句: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 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8.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9.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0.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 |||||
反 思 总 结 | ||||||
格言警句: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 ——卢梭 |
《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导学案 (苏教版八上)
发布时间:2017-12-14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上一篇:初中古诗《登飞来峰》精品教学设计
下一篇:初中古诗《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
精彩抢先看New Top
1
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导学案设计2
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内容摘要3
杜甫《望岳》学案设计4
初中古诗《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5
《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导6
初中古诗《登飞来峰》精品教学设计7
精选《都市精灵》导学案二篇8
《苏州园林》导学案设计(苏教版八上)
最热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