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语:江山多娇。访名山游大川,一山一林,一溪一潭,莫不使你赏心悦目,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切地写下来,确实是一大乐事。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学生调动情感体验,自由发言。)同学们游览了不少地方,增长了许多见识,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很了不起。的确,祖国山河壮丽,美景随处可见。大家知道,我国有一个被称作宝岛的地方,对了,是台湾。能说说你对它的了解吗?好,有的同学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有的同学通过“海峡两岸”节目中了解了许多历史,有的同学从小学读本中知道有一个地方叫“日月潭”,今天,老师再带大家认识一个地方,请听歌曲(播《高山青》,)听出来了吗?对了,台湾还有一个叫做阿里山的地方,那里的姑娘美如水,那里的小伙壮如山,这是老师对台湾的最初印象:人美。想不想亲自到阿里山去看一看呢?1997年7月初,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美学家吴功正先生应一批台湾学者的邀请,赴台湾讲学,交流两岸文化。他在游览了迷人的阿里山风光后写下了一篇文章《阿里山纪行》。
二、让我们跟着作者走近阿里山去 寻美。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尽情想象。到阿里山走了一圈,想来大家收获不小,请自由发言,谈谈你的见闻和感受。你最欣赏的是那古典风味的森林小火车,好,很有品位;你喜欢那清澈透亮的姊妹潭,有眼力;你注意到那儿的森林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由此可见台湾人的环保意识强,有见地……好,这个同学想把神木介绍给大家,请发言。对了,它是台湾著名的红桧,木有香气,树龄大约有三千年。请读描写神木的句子,读出气势来。请再齐读两次,仅仅是在写树吗?不,分明是在写人,写阿里山人,写台湾人,写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精神和意志。可见同学们对阿里山以及台湾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三、美景还需美文绘。这篇文章一发表,就被公认为美文。究竟美在哪里?请同学们再次走进文本研读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来赏析。建议大家跳读,并用圈点批注法批注。下面,我们把探究结果做一交流。
结构美:移步换景、首尾呼应、前后照应、过渡自然……
语言美:比喻形象、句式多样、用词逼真、多角度描摹、和谐悦耳……
运用多种修辞多角度描摹主要体现在第4、5、6、7段,请女生读4、5段,男生读6、7段,再次欣赏文章的语言。建议大家课后积累 到摘抄本上。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文章开头和结尾提到的两首歌,请听《大海啊,故乡》
情感美:身处两岸,心心相通……
我想:宋美龄同意蒋介石移灵大陆,其实已透露出渴望回归的意愿,随着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玉的成功访问,台湾一定会很快回到祖国的怀抱。
四、通过吴功正先生的这篇美文,我们进一步了解了阿里山的如画风光和地域文化,阿里山的美景仅此吗?课前,同学们给我提供了不少资料,我把它做了整理,我们跟着导游再去阿里山看一看。(图片,录音)原来,作者并未描绘阿里山的四大奇观,请联系写作时间背景小组讨论。“一切景语皆情语”。1997年7月初,香港刚刚回归,作者取道香港前往台湾,那特有的亲切感,初访的新鲜感可想而知,所以,在作者眼里,阿里山步步是景,步步生情。同学们一定很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家乡的一草一木,何不把对家乡的特殊情感倾注笔端呢?我们寿阳有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有五峰山、龙泉寺,有长征文化广场……或者,你的身边,某一个不为人注意的地方,请借鉴文章的写法,向老师、同学作一介绍。
五、回顾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先走进阿里山赏美景,又走进文本赏美文,然后走进生活寻美点,借鉴文章的写法抒美感,这也是我们学习游记类文章的一般方法。
同学们,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只要用你美好的心灵去感悟,用你聪慧的眼睛去观察,用你灵敏的耳朵去倾听,用你生花的妙笔去描绘,你就会发现,景就在你我身边,美就在你我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