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教学反思一
近期,我们教授八年级第二单元的《古诗四首》,是处在以“爱国”为主要感情的单元里面的四首古诗。讲解《春望》后,虽然感觉自己讲解的十分透彻,逐句、逐联给学生都分析得相当透彻、到位。但是,通过检测,才知道,学生对诗歌的内容和主旨的把握还不是很到位。
下课后,我便及时反思。终于,我找到了原因。原来,是我忽略了作者和背景知识的介绍,没把文学常识当成重点。于是,我在准备《泊秦淮》时,查找了关于杜牧写此诗歌的背景知识。在课上,我把与《泊秦淮》有关系的背景知识和相关一系列的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链接都夹杂到学生“精学”“精练”和自己的“精讲”中。结果,练习检测的时候,多数学生明显对诗歌的内容和主旨的把握就比《春望》要好得多。所以讲授诗歌的时候,“知人论世”尤为重要。
“知人论世”是说要读懂前人的作品,就应该知晓作者的身份、思想、经历、家世,应该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及作品产生的具体背景,被认为是一种要理解文本必须先了解作者的为人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的论文研究方法。
现在的学生,学习那么久远的古诗,他们对几位古诗的作者了解的不多,对当时时代的特点和情况知道的也少,再加上学生的年龄特点,理解几位大诗人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肯定难度很大。所以,讲解作者的身份、思想、经历、家事,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就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知人论世”对于古诗文教学和文学作品欣赏,对于更深刻、更透彻的全面了解作家的创作本意和思想情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泊秦淮》教学反思二
本课的教学,学生基本上能够完成教学目标,特别是在“我也评一评”这一环节中,每人都写下了自己的感触,并且有个别学生文情结合出色。不过,过程中也有值得思考和修改之处。在剖析诗人的深层情感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刻地、近距离地了解、贴近诗人那晚的内心世界,我准备了三则材料,一则是诗人的仕途资料,第二则是《过华清宫》,第三则是《将赴吴兴登乐游原》,这两则诗歌都是杜牧本人的作品。希望学生能从诗人的诗歌中体会“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该句的复杂情感,除了鞭笞、抨击上层人物之外,还有无法遇到明君的无奈、愁苦。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这两则材料理解上有些困难,难度较高。所以,设想可以只选取其中一则,材料的选择应该少而精,不能多而糙。也许多一些时间让学生品析《泊秦淮》诗歌本身,可能学生的情感体验会更深刻一些。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的材料使用应该紧紧围绕文本,为挖掘文本做铺垫,不能主客易位,让课堂成为铺天盖地的材料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