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学经典”手抄报设计内容

发布时间:2017-05-27  编辑:林仪 手机版

   导语: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

国学经典<a href=/shouchaobao/手抄报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 title=手抄报 " width="400" height="284" />

  【国学经典手抄报资料:救济乡里】

  明末的时候,桐城地方有一个张老员外,心存慈善,喜欢施舍。有一年,遇到荒收,米价上涨,一些狡猾奸诈的商人,看到这个情形,反而把米粮囤积起来,不肯出售,于是,老百姓们没有米吃,就起了大恐慌。政府官员向朝廷报告这个灾情,却一直没有得到朝廷的回复和拨粮。

  张老员外看到这个情形,很是忧急。于是,他把家里的存米半价出售,为的是让老百姓们有米吃。大家听到这个消息,当然是快乐得不得了。但是,张老员外又想到一般贫苦的人,没有钱买米,仍然在挨饿,所以,他又办了一个施粥厂,受施的人隔天领餐券,统计了人数,煮着大量的粥,按照餐券发送,一日三餐,每餐白粥一大碗,咸菜一小碟,许多人空着肚子来,吃得饱饱的回去,大家都称颂张老员外是个活菩萨。而员外却很谦虚地说:“荒年米价比较贵,半价出售是为了怕奸商乘机赚钱,害得大家没有米吃,至于施粥的费用也不多,只要大家都有饭吃,我就觉得很安慰了。”

  张老员外不断地将米半价出售,又持续地施粥给穷人,家里的钱也渐渐地用完了,但是,荒收的现象不可能马上平复,因此做善事当然不能半途中止,老员外心里十分焦急,他想:“我这时候如果把救济的事业停止了,一般贫民就会有饿死的可能,那我当初的救济不就等于白费了吗?救人必须救到底,现在我还有一部分家产,我应该把这些产业变卖了,继续救济乡里才是啊!”想定了主意,张老员外就去和夫人商量,他的夫人也是十分贤德的,听了他的话,非常赞成,并且说:“积存产业给子孙,如果不是积德,万一子孙不成才、没出息,就算是金山银山也会用尽,如果积德给子孙,虽然没有留家产给他们,但是将来如果子孙好,还是会富裕起来的!田地房屋,就由你作主变卖,我也有许多珠宝首饰也一起卖了吧!”员外听了,一直称赞夫人。于是,两人卖了值钱的东西,继续做善事,直到饥荒的现象消除了,他们才停止。

  老员外过世后,到了第五代子孙张英,做到了宰相的位置,张英的儿子张廷玉,也继续着父亲的职位,以后的子孙,一代代都有官职,家中也都有产业,这些都是员外救济乡人所积的德。

  智慧小语:历史是一面镜子,因为好心,才能让世代的子孙享受祖先的福份,一代代都发达过好日子。好的教导是以仁心、善行以身作则,父母所积累的德行才是留给孩子可靠的财富。

国学经典手抄报

  【国学经典手抄报资料: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

  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

  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

  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

  智慧小语: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一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

国学经典手抄报

  【国学经典手抄报资料:行善要及时】

  庄周生活贫困,家里经常缺米粮。有一回,他向朋友监河侯借三升小米。监河侯却对他说:“可以啊!不过我家现在没有很多米粮,你稍等一段时间,等我向老百姓收一点税之后,再借你三百两黄金。”

  听了监河侯的话,庄周很感慨地打了个譬喻:“我来您家的途中,听到有鱼儿对我呼唤、求救,我回头一看,看到路上有一个坑洞里的水快干了,那鱼儿希望我能在坑里倒几杯水。”

  “于是我对鱼儿说:‘我先到南方向吴王、越王商讨借水,然后再将西江水引来这里救你,让你回到东海。’那尾鱼很生气地说:‘我失去了在水中的正常生活,现在只求升斗的水就可以活命了,你却这么回答我,不如你明早就去卖鱼店看,那时候我的身体都已经变成鱼干了!’”

  庄周的肚子饿是眼前最迫切的问题,所需要的只是果腹充饥的三升小米而已,根本不必多求其它东西,更无法等待那遥不可及的三百两黄金。

  所谓“救命要救急”!他以鱼儿做讽喻,鱼儿已命在旦夕,若时间拖太长了,就算给它再多的水,也发挥不了效用、救不了命啊!

  智慧小语:一般人常常觉得自己所拥有的太少,永远不满足,也吝于布施。然而,求助者也许所求不多,只需要微少的东西而已!若不肯及时帮助遇到困难、逆境的人,往往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悔恨。行善,贵在诚意、贵在量力而为,也贵在随缘布施。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