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廉洁家风手抄报资料

发布时间:2017-05-19  编辑:林仪 手机版

   导语 :廉是清廉,就是不贪取不应得的钱财;洁是洁白,就是指人生光明磊落的态度;清楚一点的说,廉洁就是说我们做人要有清清白白的行为,光明磊落的态度。小编整理了以下关于廉洁家风的手抄报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风手抄报

  【廉洁家风手抄报资料:家风的简介】

  家风,又称“门风”,是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任何家庭成员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打上了其家风的烙印。

  勤俭持家、吃亏是福、忠厚诚信、知书达理、孝敬父母……好家风的树立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优良作风的传承和延续。今年春节,在中央“八项规定”的贯彻倡行下,“厉行节俭”、“杜绝浪费”等成为好家风的新标签。

  现代社会已进入“小家庭时代”。对家风的梳理,是对公序良俗的温故知新,是一种精神上的寻根。说到底,家风其实是个人乃至家庭的一种日常习惯。“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的言行举止映射出的是自己的家风。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钱玄同一家,从父亲钱玄同到其儿子钱三强再到钱氏第三代钱思进,一脉相传,其家中形成了自强好学、一心为民的良好家风。可以说,家风是一面镜子,它能折射出一个社会、民族的真实风貌。

  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好,则政风清;家风浑,则社风浊。家庭是国家和社会的细胞,优良的家风是一个家庭甚至整个社会的“传家宝”。国家的兴盛、社会的安宁、个人的成就,都会受到家风“润物细无声”般的影响。立好“家风”这面镜子,照清自己,辐射他人,才能为社风、民风“正衣冠”,匡正坏风气。

家风手抄报

  【廉洁家风手抄报资料:陶渊明的廉洁家风】

  世人皆知陶渊明,知道他的《桃花源记》,也知道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曾祖父陶侃也是一代名将。陶侃为官四十余载,忠顺勤谨,珍时惜物,清廉爱民。陶渊明清新脱俗,有陶家家风的影响。

  陶侃的酒量很不错,但他每次只喝三杯酒。有一次,有人向他敬第四杯酒时,陶侃说:“先生,对不起,我今天饮酒已经足量了,不能再饮了!”对方很不高兴,旁边的友人说:“将军,今天大家高兴,您应该开怀畅饮!我看得出您有海量!”想不到这时陶侃却哽咽着说:“实在对不起!家母生前曾给我规定:每次饮酒,三杯为限。今天杯数已足,我不能违背先母的禁约!”

  原来陶侃的父亲陶丹是三国时孙吴的名将,但很早就去世了。陶侃全靠母亲纺纱织布抚养长大,后来得到了浔阳县城一个小小官职。有一次,浔阳县衙举行宴会,陶侃喝得酩酊大醉。酒醒后,母亲一边垂泪,一边责备他说:“饮酒无度,怎能指望你刻苦自励,为国家建功立业呢?”陶侃羞愧难当。母亲要求他保证:从此严于律己,饮酒不过三杯。

  陶母对陶侃的教育不止于此。也是陶侃在浔阳县当小吏的时候。有一次,他将公家分的鱼托人带回家孝敬慈母。陶母纹丝未动,将原物封好退回,并写信责备陶侃,要他为官应廉洁自好,不允许公私不分。还告诫他说:“你这样用公物想取悦于我,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

  这一教导对陶侃影响很大。后来他从县吏一直做到荆、江两州刺史,掌管其他六州军事,是当时最有实力的人物之一。但在他戎马生涯的四十余年中,一直保持着清廉的作风。对于向他馈赠礼物的人,首先他要问礼物的来路,如是自己花钱买的,礼物虽少,他也高兴地接受,而且加倍偿还;若其礼物来路不明,则严厉斥责,退回礼物。

  在陶侃的言传身教下,他的手下多能廉洁奉公,政治清明。陶侃天资聪敏,谦虚谨慎,勤于军政事务,反对高门士族清谈之风和腐败生活。当时政风仍承西晋之弊。士大夫们崇尚清谈,喜欢放浪形骸。陶侃很看不惯当时清谈误国的那一帮世族子弟。他在治理两州政事和八州军事中,虽千端万绪,但有条不紊。职权以内的大小事务,无不亲自过问。远近给他的书信,都要亲自答复,从不积压。接见宾客,不问亲疏。

  陶侃平日不饮酒,不赌博,发现身边的参佐人员有聚赌取乐、饮酒误事的,即命令把酒器、赌具沉于江中。他常对人说:“古代的大禹是圣人,尚且爱惜每一寸光阴,至于常人,更应该爱惜每一分光阴。”他又说:“有些人整天披头散发,衣冠不整,只知道聊天游玩酗酒惹事,简直就跟畜生一样。”他的作风影响了自己身边的一批人,对他的后代陶渊明当然也起了示范作用。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