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就是生命,忽略了安全,就像失去了生命。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安全教育手抄报资料,希望喜欢,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语文迷网哈^^
不要侧坐摩托车
在路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乘坐摩托车的人(尤其是女士)由于贪图方便和出于不便(如女士穿超短裙),在摩托车后座上常常是采取侧坐的方式乘车。
笔者与民警们上路时曾对一些女士进行查问,其回答总是令人哭笑不得:要么是出于女性的矜持,认为女人搭车叉开双腿不“雅观”,要么是怕风一吹会把裙子掀起落个“春光乍泄”;要么是怕一些车手(特别是“摩的”骑士)想趁机“揩油”、“沾便宜”,故意一个急刹车让别人猛“贴”一下……。她们最后的结论几乎都是:欲防此“弊端”,只有采取侧坐方式才能解决。
其实,侧坐摩托车不仅是一种违章行为,同时也是十分危险的,众所周知,摩托车由于轻便、快捷而广为大众的推崇,但同时由于它存在着车速快、重心不易控制,驾乘人同处于车外等特点,故要求除了驾车者必须娴熟车技外,乘坐者的姿势也是十分讲究的,如在转弯的路段上驾乘摩托车,为了克服离心力带来的影响,乘坐者应该将身体偏向反方向,以稳住重点,但侧坐就不易做到这一点了。并且侧坐者因为双脚不好摆放,会随时有被来车或路边物刮擦的危险。
另外,如果一旦发生不测,侧坐者常常会在手足无措中惨遭不幸,对于那些一味追求“雅观”的人来说,生命实在要比“面子”重要得多。故笔者奉劝那些侧坐摩托车的乘者要从安全角度出发,不要再侧坐摩托车。
静电防护
静电是一种客观的自然现象,产生的方式很多,如接触、磨擦、冲流等等。其产生的基本过程可归纳为:接触 → 电荷 → 转移 → 偶电层形成 → 电荷分离。设备或人体上的静电最高可达数万伏以至数十万伏,在正常操作条件下也常达数百至数千伏。人体由于自身的动作及与其它物体的接触-分离、磨擦或感应等因素,可以带上几千伏甚至上万伏的静电。静电是正、负电荷在局部范围内失去平衡的结果。它是一种电能,留存在物体表现,具有高电位、低电量、小电流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
静电控制的主要措施有:静电的泄漏和耗散、静电中和、静电屏蔽与接地、增湿等。
静电放电引起的元器件击穿损害是电子工业最普遍、最严重的静电危害,它分硬击穿和软击穿。硬击穿是一次性造成元器件介质击穿、烧毁或永久性失效;软击穿则是造成器件的性能劣化或参数指标下降。
静电敏感元器件和印制电路板在生产过程中工序之间的传递和储放,必须使用防静电上料箱、元件盒、周转箱、周转托盘等。以防止静电积累造成危害。静电敏感元器件和印制电路板,作为成品进行包装时必须采用防静电屏蔽袋、包装袋、包装盒、条、筐等,避免运输过程中的静电损害。
电子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其元器件、组件成品经常与设备工具等发生接触、分离,磨擦而产生静电,必须使用防静电坐垫、周转小车、维修包、工具、工作椅(凳)等,并通过适当的接地,使静电迅速泄放。
磨擦起电和人体静电是电子、微电子工业中的两大危害源,但产生静电并非危害所在,危害在于静电积累及由此产生的静电电荷放电,因此必须予以控制。带静电的物体,在其周围形成静电场,会产生力学效应,放电效应和静电感应效应。
由于静电的力学效应,空气中的浮游的尘粒会吸附到硅片等电子元器件上,严重影响电子产品的质量,因此,对净化工作空间必须采取防静电措施。
净化室的墙壁、天花板和地板等都应采用防静电的不发尘材料,对操作人员及工件、器具也应采取一系列的静电防护措施。
为了解生产过程静电起电情况,判别生产过程中静电的影响程度以及检验静电防护用品、装备质量都需要测量静电及有关参数。静电的测量,主要是对静电电压、材料电阻、接地电阻、静电关衰期、静电电量、静电消除器消电性能、布料电荷面密度等的测量。
静电防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环节的疏漏或失误,都将导致静电防护工作的失败,必须时时防范,人人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