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火宫殿庙会:民俗情缘 延绵不绝
兔年伊始,长沙火宫殿的传统庙会办得红红火火。到坊间食肆品尝小吃,到火神庙里进献香烛,到货郎摊前选购特色工艺品,各种传统风味十足的活动都吸引着到这里来的市民们。特意引进的湘西糍粑、古丈毛尖、靖州杨梅酒等少数民族特色食品,在身着民族服饰的姑娘小伙的映衬下,更为人潮涌动的庙会增添别样风情。
长沙火宫殿庙会是我国寺庙中最古老的庙会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既是湖湘古老火庙文化历史的缩影,也是湖南民风民俗文化的亮点。作为湖湘火庙文化的载体,延续着千百年来人与火、人与食的民俗情缘。
火宫殿庙会起源于上古时代人类对于“火”的崇拜,它是一种以敬火、拜火、用火、管火的祭祀礼仪。而长沙的火宫殿庙会是一家餐饮店与一座火神庙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多元文化载体的文化现象,在国内独具特色。这种文化现象与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庙的外在形式和文化内涵有着根本的区别。火宫殿已经成为长沙历史文化名城一个重要符号和不可缺少的文化元素。
火宫殿庙会以火庙戏剧、曲艺说唱、民间绝活、手工艺品和其他少数民族风情表演为主,表演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据清光绪《善化县志》记载:火神庙祭期,“每岁以季夏月下旬三日致祭。”即火宫寿诞举行大祭。另每年立春、立秋之日举行小祭。火神庙庙会有祭祀、社戏、民间小吃、说唱曲艺等内容。祭祀由长沙、善化县官员主祭,民间会团、绅商、民众数百人参加,礼仪隆重。近年来,火宫殿庙会除了保留部分传统祭祀、祈福法会的形式外,同时进一步拓宽了火宫殿传统风味小吃领域,恢复了原有的工艺面人、棉花糖、工艺糖画等小手工艺品展卖。还引进了苗族的苗鼓、土家族的“茅古斯”、“傩戏”、白族的“打溜子”等表演艺术。
正月初六开市大吉 喜气盈门
过了年,士农工商学就陆续开始新的工作和学习。
商家开业往往有隆重的仪式。以老北京为例,初六俗称“小开市”,是一般店铺开业的日子(许多大的店铺要到正月十八才开业,叫做“大开市”)。这天早上要先送神,燃放鞭炮,表示年禧结束。在鞭炮声中,伙计们猛摇算盘,用秤杆敲打秤盘,屋里屋外响成一片,叫做“响响当当,大吉大利”。在热烈的气氛中,店铺打开护窗板,露出早已贴好的“开市大喜,万事亨通”的红对联,开始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