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元宵佳节手抄报版面资料

发布时间:2017-01-16  编辑:cgf 手机版

  上世纪70年代以前正月十五点萝卜灯

  在老家山东省农村,每逢正月十五晚上,家家点燃几十个自制的“萝卜灯”,然后由小孩子把萝卜灯分放在窗台上、水缸旁边、锅台上、每个门墩儿上、猪圈台上、门口石座上。家家门口放着“萝卜灯”,一眼望去,也给人以“灯火辉煌”的感觉,节日气氛甚是浓厚。

  萝卜灯的制作非常简单,原料无非是胡萝卜、青萝卜。制作方法是:把萝卜切成一个一个的圆柱体,作为灯体,再把灯体中间掏出一个坑,在坑的中间插入一根“灯芯”。灯芯的制作也很简单,用一小段从高粱秸上剥下的“细篾”,把上端折弯,成“7”状,在“细篾”上缠上棉花,将下端插入萝卜坑内,在棉花上浇柴油或花生油,萝卜灯就制作完成了。也有的人家用地瓜代替萝卜。

  家长通常给小孩子制作一个大一点的萝卜灯,其造型有公鸡、小狗什么的,背上挖个坑,插上灯芯,再弄个绳子,把灯吊在一根棍子上,就成了灯笼。

 

  这是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的事儿了。不知现在家乡正月十五还有人点萝卜灯么?

1_0pd1w__.jpg?x-oss-process=style/qr.yuwenmi

  民俗是民族共同体的维系力量

  几亿人次的春运,十几亿人同时吃饺子、吃年糕、放鞭炮、挂红灯,都说明民俗是一个伟大的力量,是民族文化身份的体现

  赵书:传统文化的精神表现在哪里?不在宫廷智谋,不在战场厮杀,而是蕴藏在广大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之中。哲学是传统文化的魂,文学艺术是我们民族的脸面,民俗文化是人民共同情感的基因,是民族共同体的维系力量。

  吕品田:中华民族历史地建构起一系列融民间艺术和岁时习俗于一体、为广大民众深切认同的传统节日符号,这些绚丽而热烈的节日符号,将节日营造成一个红火喜庆、极富感染力的文化空间。作为传统年节符号的春联、年画、剪纸、烟花、灯彩、社火等等,广泛存在于祭祀、祝祷、纪念、祈禳、敬仰、迎送等节俗活动,并借约定俗成的表情、象征、缅怀、祝愿、庆贺或儆戒意义而产生巨大影响。由此,人们既可获得强烈的视觉美感,还可通过放灯、抬阁、走幡、舞龙等一系列声色并重的闹春活动,在激情洋溢的审美体验中获得深切的文化归属感。对传统年节符号的普遍认同和深挚感动,使春节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构成。节日及民俗艺术的丰满价值和丰富功能由此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也由此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循环往复的中国传统节日,把松弛和欢乐插入持续不断的生活流,使流逝的时间以环状结构和着自然与人生的节奏,给生活增添乐趣和生机。节日里,人们摆脱劳作状态,沉浸于没有时间感的激越状态,寄托理想,抒发胸臆,宣泄郁积,在狂欢中获得身心调节与调养。传统节日于一个个“天人合一”的重要时间节点循环往复,反复地激发社会心理,舒张人文情怀,使大众的生活意志、社会意识和文化认同不因岁月流逝而淡化。

  萧放:传统节日自身是一个相互关联、充满生机的生命机体,它既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又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培植、滋养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节日作为集体共享的特殊时间,它需要特定的精神核心。假如没有精神内涵,节日可能行之不远,传不下去。娱乐是节日的灵魂,如果没有玩,没有活跃的活动,没有调动人们情绪的东西,这个节日也就很干巴,没有生命力。

 

  田青:春运是一个奇迹,成千上万的人在冷雨、冷雪中排着长长的队,克服各种困难,一定要回家和父母团聚,这正是中华民族感天动地的地方。我们为什么要吃年夜饭?为什么吃年夜饭之前要给祖先牌位行礼?这里面既有对祖先的尊敬,也有对亲情的一种阐发。节日应该是仪式充分展示的时间,中国传统节日应该恢复它的仪式,恢复“敬”的本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