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堆的传说
“煎堆“以南海九江最为著名,其特点香脆、酥化、可口,是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带居民过年必不可少的年宵食物。
关于“煎堆"的由来,一说,很久以前,有一年卅晚,龙江乡突然狂风骤起,冒出一头吃人怪兽,弄得严横遍野,只有少数躲藏在屋里的人才幸存下来。这头怪兽人们叫它作“年"。为铲除它,有位叫阿堆的乡民,提议每户人家用稻草、米粉、鲜肉和烈酒,仿造人身,引诱怪兽上钩。结果,怪兽吃了草人后,因酒性发作,醉倒被杀掉,但在与怪兽战斗中,阿堆不幸身亡。后来,乡人为缅怀阿堆除兽安民的功绩,每年岁晚都用糯米粉制作“煎堆”供祭他。另一说是,玉皇大帝的女婿灶王爷每逢小年都要与灶君奶奶一起上天朝见玉帝,各家各户便炸煎果交由灶王爷带去献给玉帝。这种煎果,用糯米揉制经油炸而成,形似蟠桃仙果,馅里有花生米、糖冬瓜粒、蜜饯桔饼,还有爆谷花、芝麻子,人们叫它做“煎堆”。煎堆五味调和,咸甜适当,意谓人丁兴旺,花开富贵,合家平安,万事大吉,寓示着人们的美愿。久而久之,煎堆遂成为民间过年,必备的食品。
据笔者考证,“煎堆”这种食物起源甚古,唐时叫“碌堆”,是唐朝长安宫廷中的食品。因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居民,有许多是在唐宋时期陆续从中原南迁入粤的,所以碌堆也随之传进广东,广东的“煎堆",显然是北人南迁的结果。不过,古代长安的碌堆与现今广州的煎堆,无论在用料或制作上都有明显的差别,这是同宗而变异罢了。
天津春节习俗
腊八儿
天津人称腊月初八为"腊八儿",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许多天津人还在这天用醋泡大蒜,名"腊八醋"。"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逛娘娘宫
腊月十五开始,各式各样的年货全都上市,以娘娘宫为轴心的宫南宫北大街更是热闹非凡。男孩子到娘娘宫头一个目标就是风葫芦,成年男人到这里,忘不了买灯笼,女人们来这里多是"洗娃娃"的。从娘娘宫拴回的"娃娃"每年都要"洗一回",这是节前妇女必须做完的事情。
糖瓜祭灶
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家家要买糖瓜儿,等到夜里12点祭灶王爷。待香燃尽后,请下灶王像,点火烧了,大年三十再买新的灶王像,又叫"灶王码子"换上,年复一年,都是这样。
吊钱儿
吊钱儿是用彩纸剪刻成的图案,贴在门窗的玻璃和横棱上,作为春节喜庆气氛的点缀。贴上的吊钱儿只能到正月初五那天损坏,否则就意味着一年不吉利。
“破五”
天津人称正月初五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吃饺子,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顺心的事归结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顺顺当当,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灾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