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辞旧迎新新年手抄报内容

发布时间:2017-01-12  编辑:cgf 手机版

   春节宜忌

  初一:鸡日—旧时在元旦贴画鸡辟邪祈福(鸡谐音吉(ji))。

  初二:狗日—出外拜年或祭祖。

  初三:羊日—「赤口」,易生口角,不宜拜年

  「田生日」,「穀子生日」,祭田

  初四:猪日—祭财神,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就不请他来拜神。

  初五:牛日—「破五」,可打破诸多禁忌:

  送穷五:初一至四的垃圾不能倒掉,免倒「财气」,初五的垃圾视为「穷土」,倒掉就「送穷出门」。五路财神生日,有「接财神」的习俗。

  初六:马日—「送神」的日子,把除夕送来的财神纸马烧掉,店舖开始复业。

  初七:人日—人的生日,又是聚餐吃喝,又有放花炮烟花,启烟火的习俗,是「火的生日」。

  初八:穀日—诸星下界,因此要祭星,寺庙往往在这天设坛祭星,接受布施。

  初九:天爷生日—玉皇大帝诞辰,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

  初十:石头生日—凡是磨、碓、碾等石制用具都忌动用,叫「十(石)不动」,甚至烧香祭拜石具。

1426235755828.jpg?x-oss-process=style/qr.yuwenmi

  拜年与贺年片

  相传四千多年前,我国开始有欢庆春节的活动,人们总是把新的一年希望寄托在春天。春节期间,亲友相互走访祝贺,称为“拜年”。拜年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从前习惯先向长者拜年,然后互相道贺。有的地方同族长者带领若干人逐户道贺;有的单位之间派几个人互相拜年;有的是大家聚在一起祝贺新年,称为“团拜”。还有是自己不走动,而是派人送上贺年片。不同地方的亲友互相寄送贺年片。拜年不仅是贺春节的一种形式,也是亲友之间交流思想、联络感情的手段,是我国民族传统习俗,久盛不衰。解放后,各地人民仍很盛行春节拜年,但提倡从简节约。每逢春节向党国功臣、军烈属和贫困户拜年,表示祝福和慰问,当地领导亲自参加,有重大意义。至于上下级和一般同事之间,平时相处无间,彼此注重情谊,不必互相拜年,以减少形式和浪费精力。

 

  封建社会的高官、显贵、士大夫自恃清高,不愿出门拜年,派人送给“贺年片”,已有千余年的历史。贺年片是从秦汉时期的名片演化而来,到了宋代就很盛行。清朝康熙年间,更时兴把制作精良的贺年片送给对以示庄重。也有在贺年片上题款短小诗词,借以表达祝福和爱慕之情。近代贺年片形式有多种多样,作用也大有扩展。除了祝贺春节之意外,还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1920年,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一位同志,在春节到来之际,还将《共产党宣言》的口与“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写在加年片上送给同志。有的贺年片印有名人语录或画有别致的图画,精美的还可以珍藏或兼作书签。春节期间收到外地寄来的贺年片,可以增进友谊,并从中得到教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