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感恩教育的有关素材:中国感恩传统之尊祖敬宗
中国传统感恩文化首先体现在对祖先的敬重与景仰的礼仪上。《礼记•祭法》:“祭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我国古代人民之所以形成尊重祖先的传统观念,乃因祖先们曾创立了伟大的功业,造福于民族百姓,或因为牺牲自己、爱民利他的高尚品德,感动了民众及其子孙后代。周礼的祭法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说明:
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患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是故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植百谷,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共工氏之霸九州岛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岛,祀以为社。帝喾能序星辰以著众,尧能赏均刑法以义终,舜勤众事而野死,鲧鄣鸿水而殛死,禹能修鲧之功,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契为司徒而民成,冥勤其官而水死,汤以宽治民而除其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患,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夫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山木川谷丘陵,民所取财用也:非此族也,不在祀典。
感恩教育手抄报图片
在上述引文中,上古时代及夏商周三代的英雄祖先们因其对人民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而受到后人的祭祀,如厉山氏(烈山氏、炎帝)、农(疑即神农氏)父子,共工氏与后土(社神)父子,周族始祖周弃(后稷)及后裔文王、武王,商族始祖契及后裔冥、汤,夏族先祖尧、舜、鲧、禹,上古五帝黄帝、颛顼、帝喾等。在这些上古明君中黄帝的功绩最为辉煌,对黄帝的崇拜也最为突出。司马迁尊重黄帝,特将其名列五帝之首。《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之时……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筴。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动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成为率领中华民族走出蒙昧野蛮的荒野,跨入文明时代门槛的人文初祖,受到了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共同景仰和纪念。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西周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与其他朝代比较,周人对于祖先的崇拜和祭祀最称虔诚完备。春秋时代关于“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的认识,即反映了周人的“尊祖”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