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主题的内容:给孩子读书的频率、时长和地点
提到读书这件事情,无论对于成人还是孩子来说,只要我们愿意,我想任何地方都可以是读书的好地方。关键是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的身心是否处于最放松的状态。家长为孩子读书时,不需要特别拘泥于让孩子端坐在书桌前,或者关注孩子是否是目不转睛的盯着书的内容,有时孩子在玩玩具,也并不代表他没有听,或者对读书这种活动表示抗拒。
父母为孩子读书,本身并不困难,难的是持之以恒。每天的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意愿或者年龄而定,从刚开始的几分钟,但慢慢习惯后的半小时,四十分钟,都是可以的。我身边有些朋友从孩子一出生开始就每天为孩子读书,已经坚持了四五年。其实只要孩子愿意,读到小学、初中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台湾亲子作家汪培珽就在自己的书中写到,只要她的孩子们愿意,她可以为他们读书到成人。
读书的手抄报
给孩子读书时的忌讳
记得小时候上学时,老师总会布置写读后感一类的作业。本来对于读某本书还充满了很大的热情,但一想到读完要给老师写读后感,就顿时泄了气。松居直在《我的图画书论》一书中提到,当你读完一本书,正沉浸在用言语无法表达的满足中时,有一位非常热情的朋友打来电话,刨根问底的问你读后感受,这时你会怎么样?如果只是偶尔被询问一次,也许你会礼貌的回答对方,或者你刚好很想和别人共享读后的感动,你也会很高兴的回答对方的问题。但是,如果这种情况反复出现,你一定会感到厌倦。最后的结果是,即使你正在读书,但一想到读完后会有很多的问题等着你,你读书的兴致就会一扫而空吧。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时常出现在父母给孩子念完一本书后?这本书有意思吗?哪个地方最有意思?你能重新给爸爸妈妈讲讲这个故事吗?家长的问题似乎写满一张纸都不够。孩子本来在听故事的时候,听的兴致满满,沉醉在故事的世界中,可却要时时提醒自己应付故事后爸妈的提问。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是不可能心甘情愿的爱上读书这件事情的。还有的父母,甚至喜欢让孩子在众人面前表演,仿佛教导出很小年纪的孩子念出很难的内容是件荣耀无比的事情。
松居直在他的书中提到,当我们读完一本有趣的书时,有时会特别想和人交流,而有时则很想默默的玩味读后的感动。读书不在于阅读的过程,更重要的应该是读完之后的那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是宝贵而充实的,当我们与自己的体验相对照,重新思考故事中的人物时,也是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时刻。所以,请家长一定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来为他们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