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手抄报的内容2015

发布时间:2017-08-18  编辑:pinda 手机版

   语文的办报相关内容:汉语具有最高度的音乐性(美)

  虽然任何一种语言都有一定的音乐性,但是我发现汉语的音乐性是最强的,音乐的因素在汉语中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最明显的地方是:字调。其他语言也都有语调,但是“字调”(每个字的音调)在它们那里几乎是不存在的。而汉语的每个字都有固定的调,这正是它的最大特点之一。任何语言里都有的语调(一般主要表现在句尾)主要是表示说话的语气的(陈述还是疑问、肯定还是否定、祈使还是命令等),并不是表示基本的词义(字意)的。而汉语的字调具有表示基本语义的功能。这一下子就等于增加了一套表意系统,不仅可以大大减少音节的数量(汉语的总的音节数目是世界上最少的,只有 300多个),还给汉字提供了更大的表达空间…… 一个音节(比如说ma)可以有五种字调(mā, má, m?, mà, ma),每个字调也都可以有许多字,那么,一共可以代表多少汉字啊!而其他语言的一个音节一般只能代表一个意义单位(词或词素)!难怪它们的音节数量比汉语的多许多!

  因为每个字都有字调,所以,汉语的音乐性(美)也是最强的。说每句话都如同唱歌一般(确有外国人这么评价听中国话的感觉),能不美吗?当然,也正因为此,说好汉语也是不容易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中国人的乐感是最强的呢?

yuwen20.jpg?x-oss-process=style/qr.yuwenmi

语文手抄报

  汉语的音节也是很有特色的:几乎都是元音结尾,很少有辅音结尾的(除了n 与?这两个鼻音之外)。那就是说,几乎都是乐音!所以,特别响亮,也特别容易发。外语中有大量的音节都是以辅音结尾的,几乎各种辅音都能出现在音节尾部,有时甚至几个辅音一起出现在音节尾部。这样的音节一方面不好发(给人以压抑感和沉闷感——阻塞感),另一方面也不响亮,不痛快。那是因为他们的语言里音节多,为了多制造音节不得不如此,是表意的需要(否则就会有太多的同音词了)。所以,外语的歌曲都比较难唱:音节末尾的辅音不得不省略,唱出来的音只能是大致接近原文!而汉语的歌曲特别好唱,也几乎不存在吞音的现象!所以,就更加易懂。可以说,只有汉语歌曲是最接近原文的,或最不失真的。那就是说,汉语不仅说起来就像唱歌,在变成歌曲的时候也更容易!你能说汉语不是音乐性最强的语言吗?!

  至于诗词之类的专门讲究韵律和音乐美的语言艺术,就更不用说了。汉语的诗歌应当说是世界上最发达、最复杂的。不仅有韵律,还有平仄(那就是和字调有关的了)等等,抑扬顿挫,无限优美!此外,还有气吞山河、一气呵成般的排比句式(尤其在古文里)、对仗对联等各种巧妙的表达手段,都表现了中国语言的独特的魅力……

 

  汉语的音乐性还表现在对称与平衡之美上。古代单词大多是单音词,即一字一词。现代汉语趋向双音词,以双音词居绝大多数。以单音词为主的时候,语言的对称和平衡主要表现在字对字,即单音对单音上。先秦的古文里充满这样的例子。而现代,由于双音词占多数了,对称就表现在双音对双音了。这也正是双音词如此之多的一个原因。有些时候,本来一个字就可以把意思表示清楚了,但是也要凑成双音,是为了与上下文进行平衡。比如说“书”和“图书”基本是一个意思。在“图书管理”中,最好还是用“图书”,而非“书”,以取得前后和谐与平衡之效果。如果你仔细观察汉语,到处都是双对双的例子,很少有单对双的(除非万不得已)。 “书”和它的许多同义词,如“图书”、“书籍”等,在基本意义上没有大区别,但是有时用双音词、有时用单音词,其主要理由不过就是一个修辞效果。所以,我们可以说,现代汉语的许多双音词都是由单音词加个“虚字”而成的。这是修辞的需要。汉语的诗意特色,可以说是体现在每句话、每个短语之中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