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推普手抄报的资料

发布时间:2017-08-15  编辑:pinda 手机版

   推普手抄报办报的资料:“普通话”历史

  1845年6月15日,英国传教士施美夫在吴淞口,目睹了戏剧性的一幕:“我的中国男仆(宁波人)试图施展会话能力与船工、水果贩子及其他人交谈,却发现他的话有一半没被听懂,不禁有些气馁。”相似的景象也出现在其他通商口岸。在宁波,施美夫看到“地方政府的文官一般不任用本地人。文官很少能讲管辖地的方言,因而不得不雇用译员。”

  这一年,距五口通商不过三年,施美夫所看到的正是古老中国延续了数千年的语言割裂状况。

tuipu1.jpg?x-oss-process=style/qr.yuwenmi

推普手抄报图

  官吏是这个乡土中国最主要的外来人口,他们只需要借助当地懂得“官话”(即首都方言,清代中后期为北京话)的译员就可以实现与本地居民的沟通。

 

  毫无疑问,在这种静态的社会里,语言上的障碍对人们的生活几乎不构成实质性的影响。因此,只要中国的传统社会不发生变化,方言互相割裂的坚冰就不可能被打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