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小编整合了一份2016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有需求的同学可以自行阅读和免费下载!
第I卷选择题。共51分
1、下列对加点字的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恹恹(yān) 猗(yī)郁 穷匮(kuì)
B.阑(nán)珊 蹴(chù)尔 阔绰(chuò)
C.蕴(yùn)藏 转徙(xǐ) 珍馐(xiū)
D.熠熠(yì) 冠(guàn)者 擅(shàn)自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潜滋暗长 不可思议 同捐前嫌
B、瘦骨嶙峋 不可名状 奄奄一息
C、眼花缭乱 荡然无存 充耳不闻
D、痛心急首 礼贤下士 纵横绝荡
3、下列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虎视眈眈:老虎凶狠地注视着。形容冷酷而恶狠狠地注视着。
B、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C、毋庸赘言:无须说多余的话。
D、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砥,磨刀石。
4、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 ( ) 。
(2)是五月里一个明媚的日子,稼丽的春天躺在 ( )的晨光里。
(3)我囚住这绿色如同 ( ) 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A、动荡 静穆 幽囚
B、动荡 肃穆 监禁
C、回荡 静谧 禁锢
D、荡漾 肃静 禁闭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使许多学生缺乏自制力,生活上互相攀比。
B、能正确选择毕业后的去向,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C、“知识守护生命”是由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的大型公益活动。
D、我们要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用美的心灵去感觉世界,用美的眼光去观察世界。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西亚是亚洲西部的简称, _______ _,在近代史上,西亚是西方和东方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①西亚处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交结地区。
②它联结着地中海,黑海,红海,阿拉伯海和里海五个重要水域,被称为“五海之地”。③西亚是欧洲同广大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间的纽带。
④古代有名的丝绸之路,就是通过西亚,把我国的锦缎运到古罗马。
⑤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也是通过西亚往返于北京和威尼斯之间。
⑥自古以来,西亚就是亚,非,欧三洲之间交往的必经之途。⑦人们也把这一地区和埃及一起称为中东。
A.①⑦②③⑥④⑤ B.①②③⑦④⑤⑥
C.①⑦③②④⑤⑥ D.⑦①②③⑥④⑤
7、为春节晚会的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选配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五千年盛世欣太平今日 B、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C、九万里中华创锦绣未来 D、十三亿尧舜建古国文明
8、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最准确的一项是( )
自贡日报讯 12日上午,共青团省委、省林业厅、共青团自贡市委、市城乡规划建设住房和保障局在东环线绿化工程现场联合举办2012年四川省保护母亲河行动暨“倡导绿色文明•建设生态自贡”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团省委副书记张荣,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出席。
张荣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指出,在3•12全民植树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在自贡隆重举行四川省保护母亲河行动暨“倡导绿色文明•建设生态自贡”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具有重要意义。保护母亲河行动自1999年实施以来,社会各界和广大青少年广泛参与,为推进生态建设、宣传环保理念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根据团中央的安排部署,今年我省将继续以植树造林为重点,全面开展青年示范林、纪念树等植树活动。他要求全省各级团组织要把握工作要求,把保护母亲河行动列入全年重要工作日程,做到安排有计划、开展有措施、落实有保障。
A、今年我省全面开展青年示范林、纪念树等活动
B、省保护母亲河行动暨主题活动启动
C、倡导绿色文明,建设生态自贡
D、做到安排有计划、开展有措施、落实有保障的保护母亲河
9、下列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茶馆》选自《老舍文集》,作者老舍,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
B、《订鬼》选自《论衡•订鬼篇》作者王充,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
C、《朝花夕拾》中的散文最初在《莽原》半月刊上陆续发表,总题目叫《旧事重提》,待到1927年5月编订成书时,改成现名。
D、17世纪,欧洲各国盛行航海,许多与航海相关的游记体小说应运而生。其间影响较大的是美国作家笛福的《鲁兵逊漂流记》和他的同胞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
二、(12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0-13题
环境污染或许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环境保护则是古往今来永恒的话题。中国古代就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很多方面都体现出古人强烈的环保意识。
传说从五帝时起,国家就设置了虞、衡机构。虞、衡就是专门负责环保工作的。据史料记载,舜帝时代,为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舜任命了九官二十二人,其中之一便是虞官伯益。伯益负责管理草木,治理山泽。这人很了不起,除了本职工作以外,还喜欢狩猎,喜欢与鸟兽打交道,谙熟鸟语兽习,把“驯养鸟兽”作为业余爱好。到了大禹时代,伯益又协助大禹治水、开垦种植、熟化土地等。南方的水稻就是从那时开始大面积种植的。
衡是虞的下设单位,它的工作比较具体,有林衡、川衡等。林衡负责巡视山林,植树造林,调拨护林人员和相关物资,还负责实施对相关人员的奖罚;川衡主要整治江河湖泊,保持水系畅通,既要抗旱,又要排涝。林衡和川衡在虞的领导和协调下,还要进行一些合作,譬如养山 涵水、导流山洪等。
中国古代环保法令多以诏令、礼、律、禁令等形式下达。其中诏令毫无疑问是国家法律,不得违抗。礼多是民间的约束或叫规约,律和禁令可能是地方政府颁布的,也可能是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
“春三月,山林不登斤,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gǔ,捕鱼的网,以成鱼鳖之长。”据说此禁令产生于大禹时代,最迟也在先秦。这和今天实施的季节性封山育林、江河禁捕如出一辙。《礼记》里的规定就更加具体,什么时候可以伐木,什么时候可以捕鱼,什么时候可以网鸟,什么时候可以逮兽……件件桩桩说得清清楚楚。不仅定性,而且 量化;不仅制约黎民百姓,皇家也不例外,违者必究。
《荀子•王制》更是将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了“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的先进理念,如“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这些规定,并非哪一朝代所有,而是各朝各代都以国家的法律形式诏令天下,如秦代的《秦律•田律》、宋代的《宋大诏令集》等。
中国古人环保意识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古人崇尚自然,自给自足,不轻易杀生;二是国家颁发律令,主导环保,促进了民间的环保习惯的形成。
10、下列对全文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介绍中国古代的环保机构。
B.介绍中国古代的环保法律。
C.介绍中国古人的环保理念。
D.介绍中国古人的环保意识。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舜帝时代,虞官伯益负责管理草木,治理山泽,又协助大禹治水。
B、林衡和川衡工作比较具体,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不干涉。
C、中国古代的一些环保法令,体现了“保护就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的先进理念。
D、古人环保意识的形成,完全建立在古人崇尚自然的思想基础上。
12、依据本文内容判断,下列不能说明“古人重视环境保护”的一项是:( )
A.为解决人口膨胀问题,西汉政府向西北迁徙70万人,大片森林变成了农田。
B.《礼记。曲记》中规定:大夫不得整群地猎取鸟兽,士子不得捕猎幼兽。
C.《旧唐书》中记载,凡是打渔捕猎的活动,要按照当令时节进行。
D.唐代设置了虞部郎中,员外郎等职,主要负责京城绿化等工作。
13、 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可以删去的一项是:( )
A、环境污染或许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
B、南方的水稻可能就是从那时开始大面积种植的。
C、礼多是民间的约束或叫规约,律和禁令可能是地方政府颁布的。
D、中国古人环保意识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三(12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无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3、下面对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惩山北之塞 惩:苦于
B、聚室而谋曰 室:家人
C、杂然相许 许:赞许,赞扬
D、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这里指险峻的大山
15、下面句中的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如土石何 其:你,指代愚公。
B、操蛇之神 之:的,结构助词。
C、有子存焉 焉:用在句尾,表示肯定的语气,呢。
D、若毒之乎 之: 指代捕蛇这件事。
16、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叩石垦壤 译文:凿石头挖泥土。
B、始一返焉 译文:才回家一次。
C、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D、残年余力 译文:老迈残废的年纪和剩下仅有的一点力气。
17、下面对所选文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段是故事情节的开端和发展。其中:“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交代了愚公
移山的原因,“直通豫南,达于汉阴”是他移山的目的。
B、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
到了妻子的质疑和反对,这从愚公之妻的“献疑”可以看出。
C、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 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
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效果。
D、最后一段时故事的结局,照应了故事的开端。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更能突出愚公
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也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大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99分)
四、(14分
18、 按要求默写填空。
①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_______, ______。”孔子回答子贡的话,就是儒家提倡的恕道。
②在《水调歌头》一词中,表现词人对天下离别的人美好祝愿的名句是:“但愿人长久, ______。”
③却看妻子愁何在,______。《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④ ___________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⑤有约不来过夜半, _______。(赵师秀《约客》)
19、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9分)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⑴对这两首诗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怜:爱
B.深树鸣:在大树茂密的枝叶间鸣叫。
C.雨疏风骤:雨点疏落,风势猛烈。
D.残酒:昨夜没有饮完的酒。
⑵《如梦令》中“应是绿肥红瘦”的意思是_____。(2分)
⑶判断下面对这两首诗词理解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A.《滁州西涧》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写的是安徽滁州西涧的景色。( )
B.《滁州西涧》在看似平常、平静的写景中,鲜明地流露出作者的心迹,这是本诗的高妙之处。( )
C.《如梦令》中“知否?知否?”的两字叠句,把女主人的活泼多情表现了出来。( )
D.《如梦令》中“绿肥红瘦”运用借代和拟人的手法,创造性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表现了女主人不同凡响的文雅情深。( )
五、(共22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20-25题。(22分)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林清玄
①那天路过台南县白河镇,就像暑天里突然饮了一盅冰凉的蜜水,又凉又甜。
②白河小镇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是本省最大的莲花种植地,在小巷里走,在田野上闲逛,都会在转折处看到一田田又大又美的莲花。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竟好似是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
③我去的时候正好是莲子收成的季节,种莲的人家都忙碌起来了,大人小孩全到莲田里去采莲子,对于我们这些只看过莲花美姿就叹息的人,永远也不知道种莲的人家是用怎么样的辛苦在维护一池莲,使它开花结实。
④“夕阳斜,晚风飘,大家来唱采莲谣。红花艳,白花娇,扑面香风暑气消。你打桨,我撑篙,欸乃一声过小桥。船行快,歌声高,采得莲花乐陶陶。我们童年唱过的《采 莲谣》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因为种莲人家采的不是观赏的莲花,而是用来维持一家生活的莲子,莲田里也没有可以打桨撑篙的莲舫,而要一步一步踩在莲田的烂泥里。
⑤采莲的时间是清晨太阳刚出来或者黄昏日头要落山的时分,一个个 采莲人背起了竹篓,带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采回来的莲蓬先挖出里面的莲子,莲子外面有一层粗壳,要用小刀一粒一粒剥开,晶莹洁白的莲子就滚了一地。莲子剥好后,还要用细针把莲子里的莲心挑出来,这些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所以全家老小都加入了工作。空的莲蓬可以卖给中药铺,还可以挂起来装饰;洁白的莲子可以煮莲子汤,做许多可口的菜肴;苦的莲心则能煮苦茶,既降火又提神。
⑥我在白河镇看莲花的子民工作了一天,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种莲的人就像莲子一样,表面上莲花是美的,莲田的景观是所有作物中最美丽的景观,可是他们工作的辛劳和莲心一样,是苦的而采莲的季节在端午节到九月的夏秋之交,等莲子采收完毕,接下来就要挖土里的莲藕了。
⑦莲田其实是一片污泥,采莲的人要防备田里游来游去的吸血水蛙,莲花的梗则长满了刺,而我看到每一位采莲人的裤子都被这些密刺划得千疮百孔,有时候还被刮出一条条血痕,可见得依靠美丽的莲花生活也不是简单的事。小孩子把莲叶卷成杯状,捧着莲子在莲田埂上跑来跑去,才让我感知,再辛苦的收获也有快乐的一面。
⑧莲花其实就是荷花,在还没有开花前叫“荷”,开花结果后就叫“莲”。我总觉得两种名称有不同的意义:荷花的感觉是天真纯情,好像一个洁净无瑕的少女,莲花则是宝相庄严,仿佛是即将生产的少妇。荷花是宜于观赏的,是诗人和艺术家的朋友;莲花带了一点生活的辛酸,是种莲人生活的依靠。想起多年来我对莲花的无知,只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莲;却从来没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界,看莲田背后生活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是多少血汗的灌溉?谁知道夏日里一碗冰冻的莲子汤是农民多久的辛劳?
⑨我站在莲田上,看日光照射着莲田,想起“留得残荷听雨声”恐怕是莲民难以享受的境界,因为荷残的时候,他们又要下种了。田中的莲叶坐着结成一片,站着也叠成一片,在田里交缠不清。我们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荷田的美,永远也不及种莲的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 (选自《林清玄散文选》,有删节) 20、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 _____ :形容漏洞,弊病很多,或破坏的程度严重。
② _____:指感觉对不起他人,很歉疚,很惭愧。
21、纵观全文,说说你对文章题目的理解。(4分)
22、对作者在第④段,作者引用《采莲谣》的意图该做怎样的理解?请按要求填空(3分)
用童谣中的愉快场景和美好情调同文中白河镇的现实场景进行 _____ ,以突出白河镇采莲人的 _____ ,不是为了观赏,而是为了生计,在行文上为下文 _____;同时丰富中了文章内容,增加了文章的人文色彩,使文章具有文学性和趣味性。
23、阅读⑤⑥段,分别用三字短语概括收获莲、藕的过程。(4分)
24、仿写下面的句子。(3分)
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是多少血汗的灌溉?谁知道夏日里一碗冰冻的莲子汤是农民多久的辛劳?
仿句:_____
25、下面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文的主题是由莲到人,通过对种莲人种莲生活的描写,表现他们的艰辛,从而表达了对劳动者的赞美和敬意。
B.“我们童年唱过的《采莲谣》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中的“梦境”是指不切实际的虚幻的境况, 在文中指的是“我”对采莲的劳动并不了解,其实种莲人自有他们的辛苦和
欢乐。
C.文中将“一碗冰冻的莲子汤”与“多久的辛劳”进行对比,给人以具体而强烈的印象,斥责了喝莲汤的人。
D.文章紧扣种莲的“苦与乐”行文。其中“苦” 是次要的,“乐”才是作者要着力表现的。
E.文中作者看到了莲背后的辛劳付出,表达了对莲家辛勤劳作的同情及对他们生存状态的关切,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
六、作文(63分)
26、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晴朗的夜空中,闪亮的是无数的星星,飘扬的国旗上,耀眼的是五颗金色的星星;
舞台上,欢歌劲舞的是演艺明星;校园里,你和你身边的每一个同学都是明天的希望之星。请以“ _____的星”为题写一篇文章。
(2)阅读下面诗歌,请以“跨越”为话题,作文。当我们走向枝繁叶茂的五月/青春就不再是一个谜/向上的路 总是坎坷又崎岖要永远保持最初的浪漫真是不容易有人悲哀有人欣喜当我们跨越了一座高山,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要求:①题目自拟;②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③文中的人名、地名、单位名一律用“××”代替;④不得抄袭;⑤全文不少于500字,最多写满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