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操练营
1. 根据拼音写汉字,为黑体字注音。
①jūn()裂②颓唐()③羞sè()④jīn( )持⑤喷嚏()⑥哽咽()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①不容置辨()②一口同声()③心不在奄()④光彩奕奕()
3.文学常识填空。
①《清兵卫与葫芦》的作者是 ,他的国籍是 。
②《差半车麦秸》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 ,他的代表作是 。
③《一厘米》的作者是 ,当代女作家,其作品还有 、 、 等。
④《孔乙己》的作者是 ,《孔乙己》选自 ,这是作者继 之后又一篇白话小说。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
A、要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关键是能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B、陈老师那循循善诱的教导、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我眼前。
C、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而且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D、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
5.幽默是一种智慧,看似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幽默是一项语言能力,让人捧腹后品味到语言的独特魅力。请在以下短文的横线处为书店老板设计一句幽默答话,让盛气凌人的名作家听后羞愧不已。
一个很有名的作家要来某书店参观。书店老板受宠若惊,连忙把所有的书撤下,全部换上该作家的书,作家来到书店后,心里非常高兴,问道:“贵店只售本人的书吗?”
“当然不是。”书店老板回答后继续说,“ 。”
6.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组成与甲句相对应的句子填在乙处(组成对偶句)。
甲句: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乙句: 。
(桂花、兰花、梅花、牡丹花、玫瑰花、春香、夏香、秋香、冬香)
二、阅读大本营
(一)课文回放。
(1)走过一个冰棍摊,小也说:“妈妈给我钱。”
(2)小也拿了钱,跑到冰棍摊背后:“老奶奶量量我多高。”陶影这才看到有位老太太守着一盘身高体重磅。
(3)老太太瘪着嘴,颤巍巍扶起标尺,一寸寸拔起,又一寸寸往下按:“一米一一。”她凑近了看。
(4)陶影觉得见了鬼:莫非孩子像竹笋一样见风就长?
(5)小也眼里生出一种冰晶一样的东西,不理陶影,一甩头,往前跑。突然,他摔了一跤。腾起在空中的一刹那,他像一只飞翔的鸟。然后,重重地摔在地上。陶影赶快跑过去扶,就在她走近的一刹那,小也忽然爬起来,兀自往前跑。陶影站住了。她想如果自己追过去,小也会摔第二跤的。望着孩子渐渐远去的身影,她伤心地想:小也,你真的不回头看妈妈了?
(6)小也跑到很远,终于还是停下来,回过头寻找妈妈。找到了,就又转过身跑……
(7)陶影觉得事情不可思议。她问老奶奶:“大妈,您这磅……”
(8)“我这磅准让您高兴!您不就巴望着孩子长高点吗?别巴望着孩子长!孩子长大了,当妈的就老喽!’“老奶奶把嘴咂得吧吧响。
(9)“您这磅……”陶影又一次问。老人很和善,可她没有把问题说清楚。
(10)“我这磅大点。让您量着个头高点,分量轻点,时下不是都兴健美吗?我这是健美磅。”老人慈祥的脸上露出狡黠。
(11)原来是这样!应该让小也听到这话!小也已经跑远,况且他能否明白这其中的奥妙?
(12)小也的目光总是怯怯,好像妈妈是大灰狼变的,回到家,陶影拿出卷尺,要给小也重新量一下身高。
(13)“我不量!人家都说我够高了,就你说我不够。你不愿意给我买票,别以为我不知道!只要你一量,我一定又不够了。我不相信你!不相信!”
(14)陶影拽着那根淡黄色的塑料尺,仿佛拽着一条冰凉的蟒蛇。
1. 第(2)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表现了小也怎样的心理活动?
2.第(5)段中陶影为什么“站住了”,而不是追上去?
3.结合选段,谈一谈如果你是小也,你会怎样做。(不超过100字)
(二)名作点击。
散 步(节选)
莫怀成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在散步时,家庭中发生的分歧是什么?“我”的决定是什么?“我”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决定?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这句话里的“早已”与“还”、“强壮”与“高大”能否互相调换?为什么?
3“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一句中所列的三种事物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5第二段中对“我”采用的描写方法是 、 。
6读了这篇文章,你对“责任”有哪些认识?
(三)比较阅读。
A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
B 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
C 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
D 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
E 他的眼色,很象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F 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
G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H 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话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孔乙己》
1. 写出这段文字所具备的记叙要素。
A 时间 B 地点
C 人物 D 事件
2.文中句A是 描写,其主要目的是 (A交代事情发生的季节。B渲染一种悲凉、阴冷的气氛。C说明天气冷了,而孔乙己穿得很少。)
3.文中句B是写孔乙己的 ,它描写了孔乙己被打断腿后,生活不能自理情况下的惨状。被打折腿的直接原因是偷书,而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句C句D是 描写。孔乙己说谎,反映了他 ;而说话时吞吞吐吐,又体现了他灵魂深处被戳痛时的 心理;其中省略号表示 。
5.文句E是通过 描写来刻画孔乙己尴尬恳求,无可奈何的心理活动。
6.文中句F是 描写,说明掌柜和酒客对孔乙己
7.文中句G是 描写,其作用是
8.文中句F句H的意思表明,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 。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走向死亡,这阵阵笑声深刻地揭露了 ,同时也批判了 。《孔乙己》全文十三处写“笑”,其作用是 。
三、作文训练营
“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小说的结尾意犹未尽,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清兵卫的父亲、老师对他的新爱好会不会像先前那样粗暴地干涉?清兵卫能守住这个爱好吗?后来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充分展开想象,续写这篇小说。
要求:
1. 要符合续写的一般要求,比如,人物性格、语言风格要尽量与原文保持一致,情节发展要合理等。
2.要展开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求有创意。
3.情节要相对完整,要写出人物性格。
4.描写要具体生动,尤其要注意细节描写。
参考答案
一1. ①皲②tuí③涩④矜⑤tì⑥gěng yè2.①辩②异③焉④熠熠3.①志贺直哉 日本②姚雪垠 《李自成》③毕淑敏 《红处方》 《预约死亡》 《生生不已》④鲁迅 《呐喊》 《狂人日记》4.D 5.别的书销量很好,都卖完了。(不要求语言一致,有讽刺效果即可给分)6.梅花、桂花、玫瑰花,冬香秋香
二(一)1. 语言和动作;表现了小也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确切身高以及妈妈是否诚实。2.陶影知道,如果自己追过去,小也会摔第二跤的。尽管她很想向孩子解释清楚,但仍然忍住了;她宁愿委屈自己,也不愿意让儿子摔第二跤。3.略。不能写“我”的心理、语言,只能写“我”的做法。
(二)
1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
2不能。因为与母亲病弱的身体比较,我的身体是“强壮”的,与儿子幼小的身体比,“我”是高大的;母亲基于对儿子的信任,早就开始听从儿子,而“我”的儿子还未长大,长大后也许会有自己的主张,就目前来看,用“还”字比较恰当。
3这三者的顺序与上文一致,都是由近到远,因此不能调换。
4母亲给我们以生命,儿子是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
5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6.略。
(三)1. A.一天的下半天 B.酒店 C.孔乙己 掌柜 我 D.孔乙己在酒店里喝酒 2.自然环境描写,B 3.外貌 封建科举制度的摧残 4.语言 自欺欺人,麻木不仁;无可奈何,矛盾的心情 5.神态 6.社会环境;冷漠无情,都把他当作戏弄嘲笑的对象 7.动作,“摸”字表明孔乙己的钱只剩下几枚,十分穷困潦倒;“用这手走来的”表明孔乙己濒临死亡,是一个值得同情的受害者。 8.冷漠无情,封建社会的黑暗与残酷;群众的麻木不仁;既反映了人们的麻木不仁以及对孔乙己的嘲弄,更主要的是以笑写悲,寓悲于笑,增强作品的悲剧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