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二语文综合能力检测试题

时间:2021-03-22 17:00:19 高二 我要投稿

高二语文综合能力检测试题

  一、语段阅读

高二语文综合能力检测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安道与予在楚州,谈祸福事甚详,安道亦以为然。俟到夷陵写去,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又常与安道言,每见前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虽韩文公不免此累,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师鲁察修此语,则处之之心,又可知矣。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然或傲逸狂醉,自言我为大不为小。故师鲁相别,自言益慎职,无饮酒。此事修今亦遵此语。咽喉自出京愈矣,至今不曾饮酒。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俟到夷陵写去 俟:等待

  B.感激不避诛死 感激:同现代汉语中的“感激”

  C.则戚戚怨嗟 戚:悲戚

  D.安道亦以为然 然:对

  解析:选B。感激:感动发愤。

  2.对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道与予在楚州 与:连词,“和”

  B.又常与安道言 与:连词,“和”

  C.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 之:代词,这件事

  D.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 之:结构助词,“的”

  解析:选B。与:介词,“跟”“同”。

  3.下面六句话编为四组,最能体现作者泰然心境的一组是( )

  ①感激不避诛死

  ②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

  ③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

  ④自言我为大不为小

  ⑤此事修今亦遵此语。咽喉自出京愈矣,至今不曾饮酒

  ⑥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A.①③⑥ B.③④⑥

  C.③⑤⑥ D.①②④

  解析:选C。①②写“前世有名人”的表现,作者对他们的看法是“无异庸人”;④写“近世人”被贬后的表现,作者也不赞成。③⑤⑥表现了作者在被贬后的心态,符合题意。

  4.对文段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唐代文学家韩愈对待贬谪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其心欢戚无异庸人”,心胸不够豁达。

  B.在贬所勤官慎职,不做穷愁文字,凸现了作者面对贬谪的泰然心境。

  C.范仲淹、高若讷、尹洙、欧阳修先后因直言政事被贬逐,当时有人作《四贤一不肖诗》传诵一时。四贤,指范仲淹、高若讷、尹洙、欧阳修;一不肖,指余靖(字安道)。

  D.本文行文朴实,同叙家常一样,充满着温馨和理解,对于同遭贬谪的朋友而言,这是最好的鼓励和支持。

  解析:选C。A、B、D三项均可在文中找到根据。C项对背景的描述有误。余靖是“四贤”之一,而“一不肖”指高若讷。因此,“高若讷”均应改为“余靖”,“余靖”应改为“高若讷”。

  二、语言运用

  5.下列句子顺序已被打乱,请按照正确的语序重新排列。(只填写序号)

  ①环境政策和经济发展政策脱节,正是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问题解决不力的症结所在。

  ②就要在开发之前将环境保护规划引入和体现到经济发展的决策中去。

  ③要未雨绸缪,而不是亡羊补牢。

  ④环境问题的核心是经济问题。

  ⑤要使环境保护与开发协调统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是找出中心句,然后在此基础上按照逻辑关系排列,可以通过如“要使”“就要”等词进行判断。

  答案:④①⑤②③

  6.南滨中学举行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节”为主题的现场书法比赛,请你为该活动写一段宣传语,要求:①主题鲜明;②语言生动得体;③6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内容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书法”“现场”,最好能够运用修辞手法,有鼓动性宣传语言。

  答案:书法的世界,飞扬的墨迹,弘扬的是民族传统,培育的是民族精神;不要犹疑,来参与吧,即席挥毫,一同展示艺术不朽的魅力,一同激发文化强大的生命力!

  三、基础考查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见绐(dài) 惶迫(huānɡ) 愚懦(rú)

  B.怪骇(hài) 诛死(zhū) 怨嗟(jié )

  C.欢戚(qì) 砧斧(zhān) 鼎镬(huò)

  D.枕藉(jiè) 襄州(xiānɡ) 咽喉(yān)

  解析:选D。A项,“惶”应读“huánɡ”,“懦”应读“nuò”;

  B项,“嗟”应读“jiē”;C项,“戚”应读“qī”,“砧”应读“zhēn”。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约使人如河上 如:如果

  B.便遣白头奴出城 遣:派遣

  C.及得师鲁手简 简:信

  D.怪不如约 怪:责怪

  解析:选A。如:到。

  3.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始谋陆赴夷陵,以大暑,又无马,乃作此行

  以:表原因的介词,因,由于

  B.方喜得作书以奉问

  以:表目的连词,用来,来

  C.然师鲁以修有自疑之言

  以:以为,认为

  D.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以:表目的的连词,用来,来

  解析:选A。A项“以”表因果的连词,相当于“因为”。

  4.下列对“见”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 ②见其二子焉 ③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 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⑤未得与项羽相见 ⑥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⑦路中来,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 ⑧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越 ⑨吾未见其明也 ⑩图穷而匕首见

  A.①④/⑤⑩/②③⑧/⑥⑦/⑨

  B.①④/⑤/②⑩/③⑧/⑥⑨/⑦

  C.①④/⑤/②/⑩/③⑧/⑥⑦/⑨

  D.①②/③/④⑥/⑤/⑦⑨/⑧/⑩

  解析:选C。①④看见;⑤会见;②推荐,介绍;⑩显露,出现;③⑧表被动;⑥⑦用在动词前,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⑨发现。

  四、阅读理解

  (一)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8题。

  师鲁简中言,疑修有自疑之意者,非他,盖惧责人太深以取直尔。今而思之,自决不复疑也。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此似未知修心。当与高书时,盖已知其非君子,发于极愤而切责之,非以朋友待之也,其所为何足惊骇?路中来,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此皆不知修心也。师鲁又云非忘亲,此又非也。得罪虽死,不为忘亲,此事须相见,可尽其说也。

  五六十年来,天生此辈,沉默畏慎,布在世间,相师成风。忽见吾辈作此事,下至灶间老婢,亦相惊怪,交口议之。不知此事古人日日有也,但问所言当否而已。又有深相赏叹者,此亦是不惯见事人也。可嗟世人不见如往时事久矣!往时砧斧鼎镬,皆是烹斩人之物,然士有死不失义,则趋而就之,与几席枕藉之无异。有义君子在傍,见有就死,知其当然,亦不甚叹赏也。史册所以书之者,盖特欲警后世愚懦者,使知事有当然而不得避尔,非以为奇事而诧人也。幸今世用刑至仁慈,无此物,使有而一人就之,不知作何等怪骇也。然吾辈亦自当绝口不可及前事也。居闲僻处,日知进道而已。此事不须言,然师鲁以修有自疑之言,要知修处之如何,故略道也。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疑修有自疑之意者 意:意思

  B.布在世间,相师成风 布:布置

  C.则趋而就之 趋:去,赴

  D.然吾辈亦自当绝口 绝:闭紧

  解析:选B。布:遍布,到处是。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今而思之,自决不复疑也②使知事有当然而不得避尔

  B.①其所为何足惊骇②得罪虽死,不为忘亲

  C.①然士有死不失义②然师鲁以修有自疑之言

  D.①非以朋友待之也②要知修处之如何

  解析:选C。A项,“而”,①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语,不译;②连词,却。B项,“为”,①动词,作为;②判断词,是。C项,“然”,转折连词,然而。D项,“之”,①代词,指高司谏;②代词,指被贬官这件事。

  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所为何足惊骇

  B.得罪虽死,不为忘亲

  C.使知事有当然而不得避尔

  D.史册所以书之者

  解析:选A。A项,“惊骇”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B项,“得罪”古义是“获罪”,今义是招人不快或怀恨;冒犯。C项,“当然”古义是“理当如此”,今义是应当这样,表示合于事理或情理,没有疑问。D项,“所以”古义表原因,不表结果;今义是表示因果关系。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此似未知修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士有死不失义,则趋而就之,与几席枕藉之无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居闲僻处,日知进道而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但是,你说我对朋友的为人不清楚,你的这种看法好像不了解我的心。

  (2)但那些正直敢言的人宁可死也不牺牲道义,他们走向这些刑具就像去赴宴、睡觉那样从容。

  (3)(我)住在清静偏僻的地方,每天注意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罢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尹师鲁墓志铭

  欧阳修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

  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 多:赞美

  B.处穷达,临祸福 穷:贫困

  C.知伊阳县 知:掌管

  D.舁至南阳求医 舁:抬着

  解析:选B。穷:困境。

  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盖其名重当世②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B.①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②而元昊臣,西兵解严

  C.①故其卒穷以死②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

  D.①其所以见称于世者②其后诸将败于好水

  解析:选A。A项,“其”都是代词,指尹师鲁。B项,“而”,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顺承。C项,“以”,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目的。D项,“于”,①与“见”一起表被动,引出主动者;②介词,在。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可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至于他的“忠义之节”,在当时称他师鲁的人中,未必尽知。

  B.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许多年,仕途之路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还不得已辞去官职,其原因有他正义直言,敢作敢为,也有“遭父丧”。

  C.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师鲁军事方面的才能,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未能全部施行。

  D.师鲁在潞州任职,可谓勤政爱民,百姓都拥戴他;在渭州任职时的所作所为,堪称秉公执法,后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

  解析:选C。“可惜未能全部施行”这一说法错。原文表述的是都未能施行。

  12.断句与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

  得 疾 无 医 药 舁 至 南 阳 求 医 疾 革 隐 几 而 坐 顾 稚 子 在 前 无 甚 怜 之 色 与 宾 客 言 终 不 及 其 私 享 年 四 十 有 六 以 卒。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2)①他与人谈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一定要把道理说透彻才罢休。②他被世人称赞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终处境艰难而死。③有违背他管理(节制、调度)的将吏,想按军法杀掉他们却未能做到。

  参考译文:

  师鲁,河南人,姓尹,名洙。可是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世上了解师鲁的人,有的推崇他的文学才能,有的佩服他看问题有见解,有的赞美他的才干。至于说到他的忠义之节,无论处在逆境和顺境,面临灾祸和喜庆,都无愧于古时君子之风,然而天下称师鲁的人未必全部知道这些。

  师鲁写文章,简洁而有章法。博学强记,通晓今古,在《春秋》上有专长。他与人谈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一定要把道理说透彻才罢休,不随便停止而胡乱听从别人的意见,人们也很少能超过他。遇事无论难易,敢作敢当,他被世人称赞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终处境艰难而死。

  师鲁年少时考中进士,做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调任山南东道掌书记的官职、做伊阳县知县。王文康公荐举他的才能,皇帝召见面试后,担任馆阁校勘,又调任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被贬到饶州,谏官、御史不肯替范公说话。师鲁上书,说范仲淹是他的师友,希望能够一同被贬。师鲁被贬监管郢州酒税,又调往唐州。这时,父亲去世了,守孝期满,又担任太子中允、河南知县的官职。西夏赵元昊造反,陕西一带兴兵作战,大将葛怀敏上奏朝廷起复师鲁担任经略判官。以后众将在好水打了败仗,韩公被贬官做秦州知州,师鲁调往濠州任通判。过了很久,韩公上奏朝廷,师鲁又到秦州做通判。又调泾州任知州,渭州任知州,兼任泾原路经略部署的官职。到潞州任知州,处理政务有仁爱之心,潞州人至今思念他。累官升至起居舍人,掌管龙图阁。

  师鲁在天下太平时唯独喜欢谈论兵事,写了《叙燕》、《息戍》二篇文章流行于世。他主张的军事备战的主张,讲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全是当时利害所在。又想训练土兵代替戍守的士卒,来减少边境的开支,以此作为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都未能施行。等到元昊臣服,西部边兵解除戒备,师鲁离开现职,他的言论主张也得罪了一些权臣。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称赞师鲁的人,对于师鲁的才能,也未必全部了解。

  开始的时候,师鲁在渭州任职,有违背他管理(节制、调度)的将吏,想按军法杀掉他们却未能做到。这以后一些官吏到京师,向朝廷上书控告师鲁把公家的钱借予部将,师鲁被贬做崇信军节度副使,又调职监管均州酒税。有病,缺少医药,抬到南阳求医。病好了,倚着几案坐着,看到幼子在眼前,也没有疼爱的表情,和宾客谈话,最终不涉及他的私情。享年四十六去世。

  五、语言表达

  13.阅读下面的文字,结合语境,将后面两句话补充完整。

  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萎靡不振。所以,把灰尘扫除,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把事情理清,能够使烦乱的心变得平静;把痛苦扔掉,能够使快乐的空间变得广阔。

  14.(2011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从荧 ① (pínɡ)到银幕,从歌剧院到博物院,从舞台到广场……今年五一假期,文化市场分外火爆,既有演唱会这样的新时尚,又有免费演出等惠民之举。 ②,文化市场的蓬勃发展,掩盖不了文化资源分布不均的事实。不仅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存有文化落差,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所能享受的文化服务也有不小差别。因此,③如何坚持文化的普惠性?④是我们在欢呼成绩的同时,⑤还需冷静思考的。⑥

  (1)在①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2)在②处填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语。

  (3)文中③~⑥处的标点符号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答:第________处(只填序号),改为________。

  解析:此题是一个基础知识的综合题,集生字、关联词、标点符号于一题。(2)题注意前后句之间的关系。(3)题需要逐处分析。

  答案:(1)屏 (2)然而(但是) (3)④,(逗号)

【高二语文综合能力检测试题】相关文章:

高二语文暑假综合试题12-24

人教版2017小升初语文综合能力检测试题(含答案)11-29

高二语文必修五综合试题11-20

高二语文下册模拟综合试题11-13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备考综合试题11-22

高二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11-03

高二语文必修5第2单元综合检测卷11-13

高二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综合检测卷10-29

高二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