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调研考试试题

发布时间:2017-02-14  编辑:舒文 手机版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调研考试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共45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①从历史上看,数学促进人类思想解放大约有两个阶段。

  ②第一个阶段从数学开始成为一门科学直到以牛顿为最高峰的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不妨说,在这个时期中,数学帮助人类从宗教和迷信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从物质上、精神上进入了现代世界。这一阶段开始于人类文化开始萌芽的时期。在那时,尽管不少民族都有了一定的数学知识的积累,数学还没有形成一门科学。数学的作用主要是为解决人类的物质生活的具体问题服务的。人类刚从蒙昧中觉醒。迷信、原始宗教还控制着人类的精神世界。三大宗教的出现还是比较晚的事了。在远古的一些民族中,数学对人类的精神生活的影响还只表现在卜卦、占星上,成为“神”与人之间沟通的工具。

  ③一直到了希腊文化的出现,开始有了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数学科学,其突出的成就就是欧几里得几何学。它的意义是:在当时的哲学理论的影响与推动下,第一次提出了认识宇宙的数学设计图的使命,第一次提出了人的理性思维应该遵循的典范。由于当时世界各部分相对地比较隔绝,这个数学文化影响所及大抵还只是地中海沿岸。希腊衰落,罗马人取而代之,这个文化的影响也逐渐转向东罗马和阿拉伯人的地区。欧洲逐渐进入黑暗的中世纪。到新的生产关系开始出现,人类需要一种新文化以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天主教相对抗,希腊文化又被复活了起来,形成所谓“文艺复兴”(这当然不会是原来的希腊文化)。数学直接继承了希腊的数学成就,终于成了当时科学技术革命的旗帜。它的主题仍然是“认识宇宙,也认识人类自己”。它与宗教的矛盾日益深刻,尽管有宗教裁判所和它的酷刑,上帝的地位还是逐渐被贬低了。

  ④到了牛顿时代,当时的科学技术革命达到了顶峰,而上帝的地位也下降到了低谷。牛顿的自然神论离彻底的无神论只有一步之遥。人的地位上升了。他凭借着理性旗帜要求成为大自然的统治者。当时的技术革命,其科学基础是牛顿力学,而从文化思想上说,其实是机械师和工匠的革命。人对大自然的“统治”,也只是一个工匠认识了一部大机器,开动了这一部大机器,并且局部地模仿与复制这部大机器。机械唯物论的决定论,是当时的科学技术革命的指导思想,而数学是它的最主要的武器。当时数学的发展以微积分的出现为其最高峰,在这个时期确实取得了极其辉煌的胜利。由希腊起源的这个文化,现在从地域上说已成了全世界的文化。这是因为资本主义把我们的地球变成了一个世界,而资本主义的文化也日益成了全世界的文化。作为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也就不再只是希腊的数学,而成为全人类的数学文化。

  ——节选自《数学与文化》

  1.下列对“数学促进人类思想解放”含义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数学不再主要是为解决人类的物质生活的具体问题服务。

  B.数学对人类的精神生活的影响不再只表现在占卜等迷信活动上。

  C.数学促进人们去认识宇宙的数学设计图,把人们的思维引向宇宙。

  D.数学复活了希腊文化,在文艺复兴中直接继承了希腊数学的成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数学大大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提高与丰富了人类的整个精神水平。

  B.以牛顿为最高峰的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数学文化。

  C.资本主义及其文化的不断发展,使得数学也就成为全人类的数学文化。

  D.科学技术革命的进程与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成反比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对自然统治的愿望,进一步推进了数学向纵深处发展。

  B.数学使人类彻底从宗教和迷信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形成了数学文化。

  C.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永恒的主题是“认识宇宙,也认识人类自己”。

  D.牛顿时代,微积分的出现是数学发展的最高峰,数学的发展取得了辉煌胜利。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马伶①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②,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者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嵩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 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而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选自(侯方域《马伶传》)

  [注]①伶,戏剧演员。②肆,指戏台。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者/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嵩/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

  B.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者/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嵩/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

  C.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者/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嵩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

  D.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者/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嵩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梨园”,戏曲班子的别称。原是唐时伶人学习演唱的地方,后称演唱的地方为梨园,演剧行业为梨园行,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并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

  B.“引商”,与《清史稿•食货志四》“引商有专卖域,谓之引地”中的“引商”相同,都指缴纳引税后取得地区专卖权的盐商。

  C.“相国”,战国时代称为“相邦”,如秦国吕不韦。汉高祖刘邦即位,为避讳改为相国,是汉朝廷臣最高职务。之后,相国官职正式任命一般是篡位的权臣,如本文中的“严嵩相国”。

  D.“失声”,本有“悲痛过度而泣不成声”之意,但在本文指的是突然喊叫、不自主地发出声音。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伶和李伶都是当时著名的戏剧演员,他们分属华林部和兴化部。在扮演严嵩这一角色上,李伶的演技要略胜马伶一筹。

  B.因技不如人,马伶在演出尚未结束的情况下竟然不辞而别,去寻找提高演技的途径。

  C.将近三年的苦心学艺,马伶的演技突飞猛进,当他再次与华林部同场竞技时,他扮演的严嵩这一角色惟妙惟肖,让对手输得心悦诚服。

  D.马伶成功的经验启示我们: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深入生活,潜心观察,用心揣摩,才能使艺术水平不断提高。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5分)

  (2)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蝶恋花 谢逸

  豆蔻梢头春色浅。新试纱衣,拂袖东风软。红日三竿帘幕卷,画楼影里双飞燕。

  拢鬓步摇青玉碾。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颤。独倚阑干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

  8.这首词的感情曲折多变,请简要分析词人的感情变化过程。(5分)

  9.有人说本词最后两句“独倚阑干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非常精妙,请作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在《虞美人》中具体写“回首”“故国”的句子是“ , ”,它表达了词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惘。(2分)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 ”八个字,以夸张的笔法描写出了秦人对财用奢靡浪费无度的状况,文字紧凑,音调铿锵。(2分)

  (3)庄子在《逍遥游》中列举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 。(2分)

  乙 选考题(25分)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的小题。考生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潘多拉的盒子

  ①这是快到年关的深冬的晚上,寒风不怀好意地袭来,吹得人心凉凉的,连月牙儿都吝啬的不肯赏赐一点儿光亮。潘多拉低着头,佝着背,连走带跑地跟在舅妈后面。舅妈手里牵着六岁的小表弟,小表弟穿着厚厚的棉衣,就像一个肉球,手上还拿着热乎乎的烤地瓜。要是舅舅在的话,我也有一个烤地瓜吃了,潘多拉想。舅舅是英语教师,潘多拉从小就很崇拜他,在抓周的时候,潘多拉什么也不拿,单抓着舅舅珍藏的美金不撒手。家人高兴的笑说,这孩子长大是要出国的。美金的英文是Dollar,舅舅就给她取了一个非常洋气的名字——潘多拉。

  ②爸爸妈妈因为一场车祸去世之后,潘多拉就跟着舅舅李成东生活。舅舅对她很好,教她英语,告诉她纽约的繁华、伦敦的优雅,还告诉她还有一个叫潘多拉的女孩出现在古代的希腊。“小多拉,你长大以后想去哪啊?”“希腊!我要看看那个和我叫一个名字的女孩长什么样。”“哈哈哈,小多拉了不得啦,纽约、伦敦都不想去,非得去希腊。”“什么希腊东腊的,再不想想怎么弄到保障金,就只能去喝西北风啦。”舅妈从门外凑近脑袋来说。潘多拉撅了撅嘴,打从心里她就不喜欢这个舅妈,她觉得舅妈是个眼里只有钱的俗人,舅舅怎么就会和她结婚呢。

  ③而现在,舅舅病入膏肓,潘多拉就只能跟着舅妈在一起,舅妈恨不得让全世界知道,多拉吃的每一口饭都是来源于她宽广的胸襟和无私的恩赐。再看看那个少不更事的小表弟,还在悠哉悠哉的流着两耷鼻涕吃着烤地瓜呢。

  ④医院和家里距离并不近,为了节省车费,舅妈大手一挥,往前一指 “走回去。” 不知哆哆嗦嗦地走了多久,终于回到了家,不,终于回到了“他们家”,隔壁的王大娘正在扣“他们家”的门。“哟,王阿姨,赶巧不巧,我正好回来了,不然您又扑个空。”王大娘笑哈哈的摸了摸小表弟的头,说:“又是走路回来的吧,瞧把小土豆冻得,鼻头通红。”“唉,这不是没办法嘛,但凡有点闲钱也不至于这样啊。”舅妈有个瞬间哭红眼眶的本领,潘多拉朝看着他的表弟做了个鬼脸,小表弟吓得扯着舅妈衣角。舅妈忙把潘多拉和土豆赶进房间,“上床睡觉去,快点。”多拉饿得根本睡不着,于是就躺在床上偷听王大娘和舅妈说话,舅妈好像都忘了自己还没吃晚饭,真的忘了吗,这怎么能忘呢?多拉想。

  ⑤“王阿姨,你喝水!”“嗯,不用麻烦了,我说完就走。”“有人家肯要多拉吗?”王大娘摇摇头,说:“起先我和他们说的好好的,可是一听多拉都八岁大了,都不肯要,说什么八岁了,会认人了,连家都能自己找回了。我说,杜鹃啊,你就养着吧,反正你也没有闺女,就让她和小土豆一块儿长大多好,将来懂事了也能帮你分担分担。”“王阿姨,你不知道,这姑娘克人,专克对她好的人。当时她爸妈去东门菜场买菜,回家,多拉非嚷嚷着要吃南关的皮蛋,她爸妈又跑去南关给她买,结果路上就出事了。”“哟!”王大娘被吓着了一般,不由自主地感叹了一声。“再看我家那口子,前几年单位体检,什么毛病没有,多拉过来了两年,这又不抽烟不喝酒的,偏偏就得了肺病。”说到这,舅妈泪如雨下,那声音听得真叫人心疼。“杜鹃啊,你先别哭了,我再帮你想想办法。”“麻烦你了,王阿姨。”王大娘走后,舅妈又在厨房窸窸窣窣忙活了半天,估计是在做晚饭,舅妈始终没叫多拉去吃晚饭,多拉也不在想吃晚饭的事了,八岁的她躺在床上辗转难眠。

  ⑥第二天一大早,多拉站在一家早点店前。“小朋友,想吃点什么呀?”老板问。“你们这是不是还招工呢?”“嘿嘿,还招呢!是你家谁要找工作啊?”“我,我自己。”多拉特地强调了一遍。“你?你个半大的小孩知道什么?”“我什么都知道。”“那我问你,你几岁了?”“八岁。”“你家几口人啊?”“三口,我爸,我妈,我。”“你为什么要出来打工呢?”“我要挣钱给我舅舅看病。”“挣钱是你爸妈的事,小孩子的任务是要好好学习。”“我爸妈前年出车祸死了,他们没法儿挣钱。”“嘿,矛盾了不是?刚刚还说你家三口人呢!你爸妈不在了,那就只剩你一口了。”“不,就是三口,我爸,我妈,我。”“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我叫潘多拉!”“潘多拉?好有趣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呢?”“是希望,是爱和希望。”……老板惊诧的看着这个八岁小女孩的眼睛,许久无言,好像真的从她眼睛里看见了爱和希望。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段描写了深冬夜晚的黑暗凄冷之景,衬托出多拉内心的悲凉与命运的悲惨,也为下文写多拉坚强独立面对困境作铺垫。

  B.小说通过王阿姨与多拉舅妈的对话描写,交代了多拉父母去世的原因,可见多拉的确是个有不祥之兆的女孩。

  C.多拉舅妈是一个非常吝啬、爱钱如命、不讲亲情的女人,医院回家省车费,丈夫生病把原因推到多拉的身上,还执意要把多拉送走。

  D.多拉与早点店老板交谈中称自己的家人是已经去世的父母,流露出对父母的怀念;而她称舅舅的家为“他们的家”,说明她并没有把一直关心自己的舅舅当作自己的家人,足见其冷漠。

  E.面对生活痛苦,小小年纪的多拉竟然可以忍受饥饿,辗转反侧一夜之后竟然能去找工作,以强大的内心来支撑舅舅的家和舅舅的希望。

  (2)小说在刻画潘多拉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开头第一段交代了潘多拉名字的来历,这对文章内容和结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古希腊神话中的潘多拉出于好奇打开了一个盒子,结果释放出人世间的所有邪恶。后来,人们常用“潘多拉的盒子”比喻灾祸的起源。但本篇小说虽以此为标题,却赋予它新的内涵。请结合全文探究小说标题的内涵,并说说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 (茨威格)

  ①1910年10月28日,可能是早上6点,列夫•托尔斯泰像一个小偷一样,只由他的医生陪同,从他的生活的监狱中冲出来,呼唤向他发出了一个不可辩驳的坚定信号。头天夜里,当妻子暗地里和歇斯底里地乱翻他的文件时,他再一次当场抓住了她,这时决定突然钢铁般坚决和果断地在他心中响起,离开“离开了他的心灵”的她,逃走,到任何地方去,到上帝那里去,到自身中去,进入自己的,分给他的死亡。他将大衣套在工作衬衫上,戴上一顶粗笨的帽子,穿上胶鞋,他的财产中没有带走别的,除为了向人类表达自己精神所需要的东西:日记,铅笔和羽毛笔。然后他们上了车,坐在一个三等车厢油腻腻的长椅上,裹在大衣中。

  ②列夫•托尔斯泰不再这样称呼自己了,像对待他的钱、房子和荣誉一样,他也把他的名字扔在身后;他现在称自己为T•尼古拉耶夫——一个想为自己构想一种新生活和纯洁而正确的死亡的人的虚构的名字。现在他终于摆脱了一切羁绊,他可以在陌生的街道上做朝圣者,做学说和正直话语的仆人。

  ③但他的生活、他的学说的可怕的对手——荣誉,他的折磨人的魔鬼和诱惑者,仍不放弃它的牺牲品。世界不允许“它的”托尔斯泰属于自己。这个被追捕的人几乎还没有在火车车厢里坐下,旅行者中有人已经认出了这位大师,于是火车上所有的人都知道了,男人和女人们已经挤到车门口看他。他们随身带着的报纸带来一栏长长的、对这逃离监狱的珍贵动物的报道。他已经被出卖和包围了,荣誉再一次、最后一次拦住了托尔斯泰通向完满的去路。所有的站都被警察告知,所有的公职人员都被动员起来,家里他们已经订好特快车,记者们从莫斯科,从彼得堡,从尼什尼叶——诺高奥特,从四面八方追踪他这只逃跑了的野兽。列夫•托尔斯泰不应该也不可以单独同自己一起,人们不容许他属于自己和实现他的神圣化。

  ④他已经被包围了,他已经被围住了,没有他能投身进去的灌木丛。无论他想在哪里脱身,荣誉都将置身于他的对面,它无所不在。但这时突然一阵冰冷的恐怖寒颤抖动着老人苍老的身体。他精疲力尽地靠在坚硬的木长椅上。汗从这个颤抖的人全身的毛孔中渗出来并从额头上滴下来,发烧从他的血液中出现。为了救他,疾病袭击了他,死神已经举起了他的大衣——黑暗的大衣,在追踪者面前盖住了他。

  ⑤在阿斯塔波瓦,一个小车站,他们不得不停下来。这个病危的人再也不能继续前进了。没有一家旅店、一座旅馆、一个豪华的地方让他藏身。站长羞愧地提供给他火车站大楼两层的木屋中的办公室。人们领这个打着寒颤的人进去,突然他梦想过的一切都是真的了:这里就是那小房间,低矮而沉闷,充满了污浊气味和贫穷,铁床,煤油灯暗淡的光线——一下子离他所要逃离的豪华和舒适很远很远……

  ⑥外面人们好奇而放肆地拥挤着。他再也感觉不到他们。在窗前,他的妻子向里张望,她48年来同他紧紧相连,只是为了从远处再次看到他的面庞;他再也认不出她来了。在11月4日夜里他还又一次振作起来并呻吟道:“农民——农民究竟怎样死去?”非凡的生命还在抗拒非凡的死亡。11月7日死亡最终袭击了这个人。

  ⑦高尔基曾将列夫•托尔斯泰称为“一个人类的人”——这是一句精辟的话。因为他是同我们所有人一样的人,由同样龟裂的黏土塑成,带有同样世俗的不足,但是他更深刻地了解这些不足,更痛苦地忍受他们。列夫•托尔斯泰从不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一个比他同时代的其他人更高的人,只是比大多数人更具人性,更有德行,更敏锐地思考,更清醒和更热情。托尔斯泰这个人早已成为神话,他的生活成为人类一种崇高的传奇,而他的斗争违反本意地成为我们和每个世代的一个榜样。

  (选自茨威格《自画像》,有删改)

  相关衔接:

  ①1910年10月,托尔斯泰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火车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他的坟上没有竖立墓碑和十字架,但茨威格却称之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②托尔斯泰,是受人无比景仰、崇拜的思想大师,他的文学启迪教育了无数的求知者,拯救了许多精神上的迷路人。这位行为举止备受世人关注的“人类的人”,这位拥有至高无上权威与荣誉的智者,却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选择孤独而仓皇地离家出走。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者所言的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是从1910年10月28日这一天开始的,这一天托尔斯泰离家出走了,他的妻子夜里暗地里乱翻他的文件成了事件的导火索,这说明托尔斯泰晚年家庭生活不幸福。

  B.作者在将托尔斯泰逃离舒适温暖的家的过程写得悬念丛生,波澜起伏,饶有兴味,像小说一样很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带有一般叙事性作品的特点。

  C.作者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以及倒叙手法,将一件普通的离家出走这样的小事写得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D.托尔斯泰在逃离过程中被发现了。首先是警察认出了这个伟大的作家,然后,所有的公职人员、家人、记者们追踪上了他,鲜花、掌声、逃不掉的荣誉追上了他。然后,疾病也追上了他,死亡也追上了他。

  E.作为一篇名人传记,作者除了追求客观实际之外,还感情非常充沛,把自己的生命体验融进了这一伟人的生命中。当写到“他已经被包围了,他已经被围住了,没有他能投身进去的灌木丛”时,我们能读出作者的心痛。

  (2)文中两次提到托尔斯泰逃离生活的“监狱”,请根据文本概括托尔斯泰所向往的新生活是怎样的生活?(6分)

  (3)文章结尾写道:“高尔基曾将列夫•托尔斯泰称为‘一个人类的人’——这是一句精辟的话。”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分)

  (4)本文是为一代文学巨匠托尔斯泰著传,可作者并没有直接介绍他的文学创作与成就,而是选取托尔斯泰死亡前的“离家出走”这一事件展开叙述。你认为这样的选材构思好不好?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8分)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①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第四局的时候王励勤不时口中 ,不知道在说些什么。王励勤自己在赛后揭开了这一谜底:“我在鼓励自己,还有提醒自己一些技术要领。”

  ②谢某直到被抓,口中仍然 。据了解,谢某系辽宁大连人,60岁,在7个月时间里,只和家里联系了2次。今年3月,心存侥幸的他第二次来到江阴,终于落入法网。

  ③讲台上朴实无华的周晓路研究员 ,时而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解释着复杂难懂的概念和术语,时而用简单明了的例子来说明SCI文章创作的思维方式。

  A.念念有词 滔滔不绝 振振有词 B.滔滔不绝 振振有词 念念有词

  C.念念有词 振振有词 滔滔不绝 D.振振有词 念念有词 滔滔不绝

  14.下列各句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近日,有关“魏则西”事件持续发酵,许多政府部门积极应对,媒体对肿瘤免疫治疗质疑者有之,否定者有之,业内也有专业人士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各种信息将肿瘤免疫治疗推上了舆论的焦点。

  B.印度《经济时报》报道,经历一段相对沉寂期后,印中两国开始再次将要高层接触。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本周将访华并出席印中战略对话。在他之前,印度防长也将与中国相关领导人在北京会谈。

  C.今年五月下旬,国务院派出督查组对18个省(市、区)围绕国务院2014年出台的39项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相关文件进行了督查。

  D.5月4日,由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主办的2016“五月的鲜花筑梦青春”全国大中学生文艺会演在央视播出。赣南师范大学的40名学生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65所学校千余名大中学生同台献艺。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客家文化研究是一个涉及学科门类多、时间跨度长、实用性很强的研究领域。如何将辛亥革命与客家文化研究结合起来是一个新的课题。广东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1911年爆发的广州“三•二九”起义, , 。19世纪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冲破顽固守旧势力的禁锢,积极创办和推广新式学堂。 , , , 。所以说,辛亥革命的号角催生了“岭南画派”,而各种文化思潮的交流和碰撞又推动了岭南文化尤其是客家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①给岭南文化注入了勃勃生机 ②而且还催生了“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岭南画派

  ③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④不仅培育了一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社会精英

  ⑤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⑥为辛亥革命积蓄了巨大能量

  A. ③⑤①⑥④② B.①⑥④②③⑤ C.⑤③④②⑥① D.③⑤④②①⑥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貼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不少新的餐馆用语产生了。 ① ,比如“领班、大堂经理、大排档、连锁店、自助餐”等就是最近一二十年才出现的新鲜事物。“老板、老板娘”的称呼曾一度消失,但是 ② ,这两个词又“起死回生”了。也有一些新词语出现是为了替换不符合时代要求的词语,比如“客官、堂倌”等词语现在不再使用了,但是有这些身份的人还依然存在,所以 ③ 。如今餐馆服务人员最常使用的词语是“您、客人”等没有年龄和身份差异的尊称;而顾客招呼餐馆服务人员也多用“小姐、先生、服务员”等比较礼貌的称谓。至于像“厨师”这样的称谓不但替换了“大师傅、掌勺的”,甚至还变成了一种技术职称。

  17.为纪念“世界读书日”,中国邮政曾在2011年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详见下图),请写出该邮票主体图形中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0个字。(5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最近,有一段“瓜子哥”在公交车上遭“西装男”暴打的视频在网上疯传。视频显示,一辆公交车上,一小伙大声地嗑瓜子,还把瓜子壳吐一地,影响到了其他乘客。一位穿西装的男子对其进行劝阻,“瓜子哥”不但不听劝,反而与“西装男”较起劲来,嘴里不停地念叨“我跟你有什么仇什么怨”,还扯着人家的衣服索要身份证。就这样,一直纠缠了好几分钟,“西装男”突然爆发,将其暴揍了一顿。车上乘客赶紧拨打110,警方赶到现场后将二人带走。经调解,打人的“西装男”赔偿了100元,被打的“瓜子哥”才答应不再继续纠缠。

  这段视频网上疯传后引发网友们的热议。对此,网友几乎持一边倒的态度:对“瓜子哥”嗤之以鼻,为“西装男”极力点赞。甚至有网友笑称,愿意为“西装男”赞助所需支付的赔偿费。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


更多相关文章:

1.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练习试题

2.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

3.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

4.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试题

5.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综合复习试题

6.

7.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试卷

8.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模拟试题

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模拟试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