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复习试题

发布时间:2017-02-07  编辑:舒文 手机版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复习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何必执意认出每一个字?墨迹浓淡枯腴,运笔________,或者_________如山,或者细若游丝,抚摸得到搏动于撇捺点画之间的内心________,跌宕错落,奔走踊跃,蓬勃之势潮水般地涌过纸面,这样就是懂得草书了。

  A.抑扬顿挫 凝重 波动 B.顿挫缓急 凝重 波澜

  C.抑扬顿挫 厚重 波澜 D.顿挫缓急 厚重 波动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B.国务院近日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允许它们开展跨区域经营。

  C.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D.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3. 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②豆蔻梢头二月初

  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

  ⑤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A.③①②④⑤ B.③②①⑤④ C.②④③①⑤ D.②①③⑤④

  4. 下列句子全是比喻句的一组是( )(3分)

  ①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②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③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④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⑤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⑥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②③④

  5. 下面文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项)

  A.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段太尉逸事状》柳宗元) 领:领导

  B.贪多务得,细大不捐(《进学解》韩愈) 捐:舍弃

  C.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教战守策》苏轼) 微:衰弱

  D.其待人也轻以约(《原毁》韩愈) 轻:宽容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吾衍传

  宋濂

  吾衍,字子行,杭州人也。意气简傲,不为公候屈色,尝自比郭忠恕。居生花坊一小楼,客至,僮则止之,通姓名,使其登乃登,廉访吏徐琰一日来见,衍从楼上呼曰:“此楼何敢当贵人登耶!愿明日谒使节!”琰素重衍,笑而去。生徒从衍游者,常十数百人,使冠者分番下授之。时出小青凉伞,教之低昂作舞势。或对宾游谈大噱,解发濡酒中为戏。群童皆肃容莫敢动。衍左目眇,又跛右足,一俯一仰,妩媚可观,宛有晋、宋间风致。畜两铁如意,日持弄之。或倚搂吹洞箫数曲,超然如忘世者。性好讥侮,文学士独推服仇远及胡之纯、长孺兄弟,谓百年间所无有。

  初,衍四十未娶,买酒家女为妾。至大三年秋,或讼女尝为己妻,官为逮女母。母死, 复逮母后夫。夫来主衍家。会其伪券事觉,连及衍。衍固弗知也。逻卒辱衍,南出数百步,录事张景亮识之,叱曰:“是不知情,何摄也!”即遣归。或有诉衍丞相府,事得下杭府治。腊月未尽,二日甲子,衍持诗别仇远,竟去不知所之.明年三月辛酉,卫天隐以六壬筮之,曰:“是骨朽渊泥久矣.”多宝院僧故从衍学为诗,闻其死,哭甚哀,招衍魂葬之西湖上。

  衍通声音律吕之学,善效李贺诗。工隶书,尤精于小篆。其志不止秦、唐二李间。宛邱赵期颐以书名世,得之衍者为多。其所著书颇丰,世多传。

  为说者曰:衍之才高矣,使其能自贬以入绳墨,则其所进孰敢抗哉?今所学仅若是,固可尚也,亦可悲也。虽然,衍亦奇士也夫。

  (选自《宋学士全集》,有删节)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发濡酒中为戏 濡:浸渍

  B.夫来主衍家 主:寄住

  C.是不知情,何摄也 摄:恐惧

  D.今所学仅若是,固可尚也 尚:推祟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通姓名,使其登乃登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琰素重衍,笑而去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C.官为逮女母 吾属今为之虏矣

  D.卫天隐以六壬筮之 以乱易整,不武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或有诉衍丞相府,事得下杭府治。(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4分)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吾衍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⑴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滕王高阁临江渚,___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王勃)

  ⑵鸿雁长飞光不度,___________________。(《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⑶摐金伐鼓下榆关,___________________。(《燕歌行》高适)

  ⑷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⑸___________________,山形依旧枕寒流。(《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⑹___________________,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欧阳修)

  ⑺___________________,俯冯夷之幽宫。(《后赤壁赋》苏轼)

  ⑻___________________,绿柳才黄半未匀(《城东早春》杨巨源)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西敏大寺(节选)

  华盛顿•欧文

  ①时方晚秋,气象肃穆,略带忧郁,早晨的阴影和黄昏的阴影,几乎连接在一起,不可分别。岁云将暮,终日昏暗,我就在这么一天,到西敏大寺去散步了几个钟头。古寺巍巍,森森然似有鬼气,和阴沉沉的季候正好调和;我跨进大门,觉得自己已经置身远古,相忘于古人的鬼影之中了。

  ②我是从西敏学校的内庭走进去的,先走过一条弧顶的矮矮的长廊,墙壁很厚,墙上有圆孔,略有光线透入,廊中幽暗,似在地底行走。黑廊尽头,我远远地可以看见里面的拱廊。我从当年僧院遗址那条路进入古寺,景象分外凄凉,我心也更适宜于往凄凉方面冥想了。拱廊仍旧保留几分当年的幽静出世之慨。灰色的墙壁受霉气所蒸,已经显得斑斑驳驳,年代已久,颓坏之象,也很明显。墙上长了一层白苍苍的苔藓,非但上面的碑文不可读,连骷髅像以及别种丧用标志都模糊不清了。弧顶上布满雕刻花纹,可是斧钻的痕迹,也已模糊;拱心石上面雕有玫瑰花,可是当年枝叶茂美之状,已经不可复见。每样东西都可以看出年久衰败之象,可是即使处在颓朽之中,依然不乏动心悦目之处。

  ③一道带有秋意的黄色阳光,正从拱廊的方场上空倾泻下来,照耀着场中央一块稀疏的草圃,同时把拱廊的一角抹上一层阴郁的光辉。从拱廊之间,向上望去,可以瞥见一抹蓝天,或一朵游云,还有那镀着阳光、伸向碧空的寺顶尖塔,也巍然在目。

  ④我踯躅于拱廊之间,时而默想着这幅辉煌和颓败的景象,时而竭力去辨认那些刻在墓石上的碑文。我脚下的铺道都是墓石砌成,墓石上有三个浮雕像吸引我的注意,雕工很粗陋,经过好几代人的践踏,差不多已磨损殆尽。这是早先三位寺院住持的遗像,他们的墓志铭都已磨光,只剩下三个名字,这三个名字也无疑是后来重刻的。我停留了一会儿,对着古人这些残缺不全的遗迹,不禁幽然沉思。它们就像几艘烂船,被时间的洪流冲到了遥远的此岸:它们并不告诉你 什么故事,只表示这几个人曾经活过,现在已经不在。假如它们含有什么道德方面的教训,那只讽示那种希望死后还能受人尊敬,能借着墓志铭长存下去的骄傲心理,是如何的空虚 。再过些时候,连这些残存的记录都会消失,纪念碑也将不成其为一件纪念物了。我正俯视着这几块墓石,耳旁突然传来大寺的钟声,回荡墙壁之间,整个拱廊都响起了回声。墓地里传来的钟声,听起来真叫人有悚然之感,它警告你又是一个钟头过去,时光的消逝,就像一个大浪,在不停地把我们卷向坟墓。我继续前进,来到一扇通往大寺内院的拱门之前。我跨步入内,里面的建筑在拱廊的衬托之下,益显其宏伟,给人深刻的印象。游客抬头一望,看见一根根庞大的圆柱,圆柱上面架着高不可攀的拱梁,不由心惊肉跳;这些建筑也是人类手工所造,但是人在廊柱下面漫游,好像缩小得微不足道了。这座大寺空旷幽暗,使人生出一种深刻而神秘的敬畏之感。

  ⑤现在这些伟人只是横七竖八地挤在泥土之中。他们在世之时,堂堂英国都不足以供他们的驰骋,如今在遵照经济的原则下,他们只分得那么小的一块土地,那么贫瘠而黑暗的一个角落。他们曾企图使自己的英名占有世世代代人的思想,获得人人的敬羡,如今他们的坟墓上,却千方百计地雕出种种装饰,只为了吸引游客偶然的一顾,免得在短短的几年之中,就把他们的名字忘怀。看了这些,想到人生的虚空,我又几乎忍不住要惨然一笑了。

  (夏济安译)

  12.第一段 用语典雅、情景交融,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三段写了西敏大寺周围色彩明丽的秋景,请分析其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解释第四段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探究作者游览西敏大寺时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想。(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到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是年9月25日,让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他讲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炮先生》中。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这年的 最后10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套质地不错的西装。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炮先生。蓝炮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蓝炮,换上“列宁装”。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脱下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炮先生。

  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那一刻 ,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

  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作家倍感困惑,又倍感启发。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结构像网一样迷幻,王蒙《活动变人形》的结构自然随意,却俨然大手笔,张炜《古船》的结构完全不同,有一种精心设计的刻意…… 而结构背后似乎还有更深的东西。陈忠实最终发现,不是作家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体验。寻找到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恰巧此时兴起的“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他决定性的影响。他相信,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念支撑的,而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和内核。如果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冲击,人就将遭遇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陈忠实感到自己终于从侍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茅塞顿开。多年以后,作家回忆往事,认为自己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

  陈 忠实后来寻找到了什么是人所共知的,1992年开始在《当代》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也随之奠定。此后,功名成就的作家继续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2016年春天,陈忠实走了,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

  (摘编自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李清霞《陈忠实年表》等)

  【相关链接】

  ①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把这部作品放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里考量,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即使与 当代世纪小说创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白鹿原》也应该说是独树一帜的。

  (何西来《关于(白鹿原)及其评论》)

  ②陈忠实常讲,创作到了一定阶段,不一定是拼生活、拼艺术,而是拼人格。好一个拼人格!这正是作家自身博大的人格魅力的反应。这就不难理解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悲剧的圣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之一。

  (李满星《陈忠实:回首六十五载风雨人生》)

  16. 为什么说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文中认为“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什么关系?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70分)

  19.有一个人买了一栋带有花园的房子。一搬进去,他就对院子进行全面整顿,将杂草、杂树一律清除干净,改种上自己新买的花卉。有一天,原来的房主来做客,进门大吃一惊,问道:“那些牡丹哪里去了?”这个人这才知道,他居然把名贵的牡丹当杂草给清除了。后来,这个人又买了一栋房子,虽然花园更为杂乱,他却“按兵不动”。果然,冬天以为是杂树的植物,春天一树繁花;春天以为是野草的植物,夏天却鲜花怒放;半年都没有动静的小树,秋天居然红叶灿烂……一年过去了,他才完全认清了哪些是无用的植物而大力铲除,并使所有珍贵的草木得以保存。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联系自己的体验和感受,选择一个角度构思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更多相关文章:

1.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练习试题

2.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

3.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

4.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试题

5.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综合复习试题

6.

7.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试卷

8.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模拟试题

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模拟试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