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12月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

发布时间:2017-12-05  编辑:沈舒文 手机版

  【高二12月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27分)

  一、基础知识(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酒馔(zhuàn) 央凂(měi) 洗漱(sù) 按捺不住(nà)

  B.玷辱(diàn) 剽悍(piāo) 讥诮(xiào) 蓬头垢面(gòu)

  C.埋怨(mán) 稽首(qǐ) 祈祷(qí) 安然无恙(yàng)

  D.矫首(jiǎo) 船舷(xuán) 脖颈(jǐng) 爱憎分明(zēng)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茶峒 缉拿 鼙鼓 无耻谰言 B.倨傲 丰稔 轻飏 恬不知耻

  C.遒劲 睇眄 遄飞 叨陪鲤对 D.簪笏 坳堂 盘垣 锱铢必校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在责任官员一再用权力语言“雷”人时,总该有人告诉他们:不是记者管太多,而是公权太 。

  (2)作家巧妙地 了一些富有诗意的意象,强化了自己对小巷 的一片深情。

  (3)如何 一件古董的价值?大体说来,可以从“真善美,少特精”六字着手。

  (4)国家有关部门的 结果表明,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运行一年,废液、废气排放量均大大低于国家标准。

  A.放纵 撷取 欣赏 监测 B.放肆 撷取 鉴赏 监测

  C.放肆 采取 鉴赏 监控 D.放纵 采取 欣赏 监控

  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从小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举足轻重的小事,绝不能掉心轻心。

  B.由于体能消耗过大,国青队在下半场时打法渐渐有些走样;先失一球的日本队也顾虑自己的球门再度失守,投鼠忌器,疲于应付,无意争胜。

  C.当代诗坛颇不景气,想起唐诗宋词的成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觉。

  D.欧盟对中国出口的家具、餐具等商品进行“反倾销调查”的呼声近期又甚嚣尘上,这表明中国出口商品将面临新一轮“反倾销”浪潮的冲击。

  5.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如何才能富起来呢?关键在于知识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是以知识的充足为前提的。

  B.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在生态环境问题上,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

  C.我们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达到把学生培养成有活力、有思想能够担当二十一世纪民族复兴重任的栋梁之才。

  D.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我国煤炭出口,同时也将对国内正在实施的煤炭走向市场的战略举措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歌”命名的有白居易的《长恨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以“行”命名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等。

  B.《水浒传》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C. 古人很注意日常交往的礼节,仪表举止、言谈话语、坐立行走都很符合礼仪。在古代的礼节中,见面常用的礼仪是拜礼和揖礼,而室内座位方面又以坐西向东为尊。“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中的“趋”是指古人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以表示敬意。

  D. 《堂吉诃德》作者是西班牙人狄更斯,他是最早使喜剧主体具有悲剧特征的欧洲作家;《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7~9题。(共9分,每小题3分)

  古气候研究敲响气候变暖警钟

  过去5亿年里,地球高温期一般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时期相吻合,反之亦然。目前,科学家正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以预测今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时地球气候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而不仅仅依靠计算机模型的预测。

  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可利用各种各样的线索。岩石可以揭示它们形成时期的环境信息,如许多岩石只能在有液态水的地方才会形成。测量南极冰盖中微气泡里的二氧化碳含量,能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但可回溯的时间并不长。要了解更久远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必须用间接方法,如建立模型来研究各种长期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的因素。这些模型能显示数千万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平均含量的变化,但是无法提供短期波动的信息。测量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密度,也可以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另外,还可以测量浅海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因为这个比例和这些贝类生长时的海洋酸度有关,而海洋酸度又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相关联。

  研究过去的气候变化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气候敏感性。气候敏感性,是指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时的辐射强迫所产生的全球平均温度变化。根据相关研究,如果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一倍,地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摄氏度。但是,当地球气候变暖时,很多因素都会跟着一起变化。倒如,气候变暖使大气中包含更多水蒸气,而水蒸气是一种强力的大气保温气体;气候变暖还会减少积雪和缩小海冰的覆盖范围,这将导致被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导致气温进一步升高。

  联合国有关机构最近预测:在考虑了这些反馈效应之后,计算机模型得出的气候敏感性在2~4.5摄氏度之间,最佳估计值为3撮氏度。其实,计算机模型只考虑了对变暖效应的快速反馈,而那些几十年或几百年之后才会显现的反馈,例如陆地冰原范围的变化则被忽略了。因此,真正的气候敏感性可能比计算机模型预测的更高。

  由于现有的气候模型无法考虑长期反馈的影响,要获得更确切的气候敏感性,唯一的途径是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为了使结果更准确,科学家研究了和现在相似的上新世早期(约450万年前),当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约为400ppm(1ppm=百万分之一),仅比现在高一点,但当时的地球平均气温却比现在高3摄氏度,海平面比现在高25米。而永久冰盖面积也比现在小。对上新世的研究发现,当时的气候敏感性为二氧化碳浓度每增加一倍,平均气温升高4.5撮氏度。

  如果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那么可以预见,短期内地球平均气温会升高3摄氏度左右,而且在接下去的几百年里,气温还将持续攀升,被全球气候变暖困扰的人类将面临更大的危机。

  7.下列关于“气候敏感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的条件下,气候敏感性越高表明地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越大。

  B.要获得更确切的气候敏感性,目前只能够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对气候的影响。

  C.联合国有关机构用计算机模型预测气候敏感性时,充分考虑了随着气候变暖而变化的各种因素。

  D.不同时期气候敏感性不完全相同,研究上新世早期气候敏感性对认识今天气候变暖颇有价值。

  8.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地球过去的气候变化中,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必然伴随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反过来,全球平均气温降低则意味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

  B.地球平均气温的上升会造成地球积雪的减少和海冰覆盖范围的缩小,这样将使得来自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会导致地球平均气温进一步升高。

  C.植物叶片气孔的疏密程度与其生长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关,根据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疏密程度,可分析这种植物生长年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D.对上新世早期的研究发现: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即使幅度不大的上升也会造成平均气温升高,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使永久冰盖面积缩小。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地球上有一些岩石是能够在没有液态水的地方形成的。

  B.分析南极冰盖微气泡里面的气体能够间接了解数千万年以来的大气成分。

  C.测量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有助于了解特定年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D.变暖效应的长期反馈使地球气温上升可以持续数百年。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共6分,每小题2分)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0.下列句子中“其”字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C.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D.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11.与例句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彼且恶乎待哉

  A.之二虫又何知  B.而莫之夭阏者C.去以六月息者也 D.奚以知其然也

  12.对本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宋荣子嗤笑他们,而没有向他们学习,这是不对的。

  B.世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并不因此奋勉,这表明他成功后的懈怠。

  C.宋荣子对世俗的荣誉并没有汲汲去追求,他超然脱俗,树立至德 。

  D.只有无所待的人才能达到至人境界。

  第Ⅱ卷(共93分)

  四、(共21分)

  13.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 完成下列问题。(6分)

  晚泊浔阳望庐山

  (唐)孟浩然

  挂席①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②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③近,日暮空闻钟。

  注:①挂席:又作“挂帆”。②远公:晋代高僧慧远的尊称。③精舍:佛教修行者的住处。

  (1)简析第四句中“始”字的表 达效果。(3分)

  (2)从全诗看,诗人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3分)

  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问题。(7分)

  相见欢①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词牌名,靖康之难后作者南渡,作此词。

  (1)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作分析。(3分)

  (2)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4分)

  15.补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时矫首而遐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2)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3)乌鸟私情, 。(李密《陈情表》)

  (4) ,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5) ,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

  (6) ,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7)映阶碧草自春色, 。(杜甫《蜀相》)

  (8)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五、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16分)

  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李汉荣

  人,在人群里行走寻找他的道路,在人群里说话寻找他的回声,在人群里投资寻找他的利润,在人群里微笑寻找回应的表情。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虽然,喧嚣膨胀的人群有时是那么令人窒息,让人沉闷,但我们终不能一转身彻底离开人群。

  人群是欲望的集结,是欲望的洪流。一个人置身于人群里,他内心里涌动的不可能不是欲望,他不可能不思考他在人群里的角色、位置、分量和份额。如果我们老老实实化验自己的灵魂,会发现置身人群的时候,灵魂的透明度较低,精神含量较低,而欲望的成分较高,征服的冲动较高。一颗神性的灵魂,超越的灵魂,丰富而高远的灵魂,不大容易在人群里挤压、发酵出来。在人群里能挤兑出聪明和狡猾,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我们会发现,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多的是小聪明,绝少大智慧。在人群之外,我们还需要一种高度,一种空旷,一种庄静,去与天地对话,与万物对话,与永恒对话。伟大的灵魂、伟大的精神创造就是这样产生的。孔子独对大河而感叹时间的不可挽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神游天外寻找精神的自由飞翔方式;佛静坐菩提树下证悟宇宙人生之般若智慧;法国大哲帕斯卡尔于寂静旷野发出哲人浩叹:“无限空间的永恒沉默使我恐惧”;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他不羁的诗魂飞越无限,把多半条银河引入人间,灌溉了多少代人的浪漫情怀;爱因斯坦把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科学探究和哲学思考的对象,他认为人的最大成就和最高境界不过是通过对真理的求索,获得与宇宙对称的灵魂,由此,人变得辽阔而谦卑,对这个无限地存在着也永恒地包裹我们的伟大宇宙献上发自内心的敬意……正是这些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为人群带来了太丰盛的精神礼物,在人群之上利益之外追寻被人群遗忘了的终极命题,带着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而走出人群,去与天空商量,与更高的存在商量,与横卧在远方也横卧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绝对”商量,然后将思想的星光带给人群,带进生存的夜晚。

  为此我建议哲学家或诗人不该有什么“单位”,在“单位”里、在沙发上制作的思想,多半只有单位那么大的体积和分量,没有普世价值。把存在、把时间、把宇宙作为我们的单位吧,去热爱、去痛苦、去思想吧。

  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我也不愿总是泡在低处的池塘里,数着几张钱消费上帝给我的有限时光。我需要登高,需要望远,我需要面对整个天空作一次灵魂的深呼吸,我需要从精神的高处带回一些白云,擦拭我琐碎而陈旧的生活,擦拭缺少光泽的内心。

  我正在攀登我的南山。目光和灵魂正渐渐变得清澈、宽广,绿色越来越多,白云越来越多,我正在靠近伟大的天空……

  [注]这是作者《南山》系列散文中的一篇,南山位于作者故乡。

  16.作者认为“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的原因是。(不超过20个字)(2分)

  17.孔子、庄子、释迦牟尼、帕斯卡尔、李白、爱因斯坦在作者眼中是“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你如何理解文中“似乎”一词的含义?文章列举这些人物有何作用?(6分)

  18.从全文看,“精神的天空”具体指什么?请概括作者期望自己“接近精神的天空”的原因。(4分)

  1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 ][ ](4分)

  A.文章开头以排比的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个人与人群之间的紧密联系,接着笔锋一转,写人群“令人窒息”、“让人沉闷”,为后文提出远离人群的主张作了暗示和铺垫。

  B.第二段中“挤压”、“发酵”’、“挤兑”等动词的运用,避免了与下文“提炼”一词的重复,并使文章的语言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变化。

  C.通过深沉的思考、努力的探索,“我”的眼界变得开阔,思想变得澄明,琐碎而陈旧的生活也由此得到改变。

  D.作者建议哲学家或诗人不该有单位,认为这种机构限制了人们的思想,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使人无法达到精神的高处。

  E.“低处的池塘”和“高处的白云”在文中是一对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作者借它们含蓄地表达了对两种不同境界的理解。

  六、语言表达运用题(6分)

  20. 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3分)

  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那姣好和媚人的被中国人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向往的在人们心目中是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的明月常常在皓月当空、清辉泻地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烈的乡思。

  21. 阅读下面的语段,根据语境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3分)

  唐宋诗词歌赋,是一座座巍巍丰碑,记录着中华文明的历史;唐宋诗词歌赋,又是一顶顶灿灿王冠,缀满了浓缩中国文学智慧的珍宝。这里,你既能找到“大江东去”的豪放,①         ;既能听到“磨损胸中万古刀”的愤懑呐喊,②        ;在这里既有怒发冲冠的报国志,也有床前明月的故乡情;有独上西楼的长相思,有草长莺飞的忆江南,有春光明媚的蝶恋花,③         。

  七、作文(50分)

  22. 阅读下列语句,按要求作文。

  (1)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王勃《滕王阁序》

  (2)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王勃《滕王阁序》

  (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4)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要求:(1)任选一个角度立意。(2)题目自拟。(3)写一篇内容充实、说理深刻的议论文。

  (4)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7-9题每题3分,其余每道题2分,总27分)

  1.C 2.D 3.B (“放纵”指毫无拘束或放任纵容,可带宾语;“放肆”指任意、随便、毫无顾忌,不能带宾语。“采取”指选择施行某种方针、政策、措施、手段、形式、态度等;“撷取”有摘下、取下之意,多指对具体事物。“欣赏”程度浅,“鉴赏”程度深;“欣赏”不仅包括人,也包括物,而“鉴赏”一般是针对物而不针对人。“监测”词义侧重“测”,是监督、测量;“监控”的词义侧重在“控”,是监督、控制。)

  4. D(A。举足轻重,形容所处地位十分重要,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全局,改为“无足轻重”。B。投鼠忌器,比喻想打击坏人而又有所顾及,不合语境。C。今非昔比,是说今盛昔衰,与句意不符,可用“今不如昔”。D。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指反动言论十分嚣张。运用正确。)

  5. B(A.结构混乱 可改为"关键在于知识"或改为"知识起决定性作用";C。成分残缺,最后加上“的目的”;D。不合逻辑,删除“了”)

  6.D ( 应是西班牙人塞万提斯 )

  7. C (“充分考虑了随着气候变暖而变化的各种因素”错,原文是“计算机模型只考虑了对变暖效应的快速反馈,而那些几十年或几百年之后才会显现的反馈,例如陆地冰原范围的变化则被忽略了”。)

  8. C(A.“必然”的说法过于绝对;B.“来自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表述不当,原文是“减少积雪和缩小海冰的覆盖范围,这将导致被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D.文中无依据。)

  9. B(“间接了解数千万年以来的大气成分”错,原文是“测量南极冰盖中微气泡里的二氧化碳含量,能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但可回溯的时间并不长”。)

  10.C 11.C 12.D

  二、主观题(43分)

  13. (6分)(1)“始”字自然写出了主人那欣然怡悦之情。(1分)在千里江面上扬帆而下,一路不见名山,直到船泊浔阳城下,那秀拔的庐山突然出现在眼前,诗人有相见恨晚之感。(2分)

  (2)诗人流露出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1分)诗人远望清幽的庐山,想起了东晋高僧慧远,此时东林禅寺近在眼前,寺院里隐约传来阵阵 钟声,隐逸之情渐生。(2分)

  14. (7分)

  (1)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景物,“秋色”“夕阳流水”1分;特点,“冷落萧条”1分;感情1分。共3分】

  (2)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的愤慨;后面用拟人的方法,请托“悲风”把泪吹过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前为“直抒胸臆”1分,感情1分;后为“拟人”,或者答“含蓄深沉”1分,感情1分,共4分】

  15.(8分) (1)策扶老以流憩 (2)潦水尽而寒潭清(3)愿乞终养(4)吴楚东南坼

  (5)小楫轻舟 (6)岩扉松径长寂寥(7)隔叶黄鹂空好音(8)雕栏玉砌应犹 在

  16. 人群是欲望的集结,而我们无法泯灭欲望。或:人总在人群里寻找道路、回声、利润、表情。(2分)

  17. “似乎”一词的含义:①他们行为上远离人群,思想上超越大众;②他们带着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走出人群,又将丰盛的精神礼物(“思想的星光’ “亦可)带回给人类,因而实际上并未远离人群。(4分)

  作用:①表明了伟大的灵魂和精神创造是如何产生的,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②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2分)

  18.(1)超越欲望,以追求普世价值为目标的生存境界。(2分)

  (2)①现实的欲望使他觉得压抑。②他希望逐步改变庸俗的生活状态,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2分)

  19.解析:A中有现处错,一是“以排比手法含蓄地表达”,排比的作用不是“含蓄地表达”;二是“后文提出远离人群的主张”,属“无中生有”。D处也有两处错,一是文中的“单位”不同于生活中的含义,如用在此处表述,要用引号;二是“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使人无法达到精神的高处”表达不当。

  参考答案:A D (4分)

  20.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提取语段的主要信息“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的明月是多么姣好和媚人”,以此作为主干句,然后把其余信息变成短句按正确顺序列出即可。

  答案:(1)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的明月是多么姣好和媚人!(2)人们把它看作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对它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向往之情。(3)它常常在皓月当空、清辉泻地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烈的乡思。(3分)

  21.解析:解答此题,分析例句是关键。①处,由“豪放”可联想到“婉约”;②处,由“报国志”“故乡情”可知应写与“愤懑呐喊”不同的方面;③处,“忆江南”“蝶恋花”提示我们需要考虑词牌名。

  答案:①也能找到“人比黄花瘦”的婉约 ②也能听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吟低唱

  ③有斗霜傲雪的一剪梅(3分)


相关推荐

精彩抢先看New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