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语文第四次调研考试试卷

发布时间:2017-11-28  编辑:沈舒文 手机版

  【高二上学期语文第四次调研考试试卷】

  一、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是汉文化中的瑰宝。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浩瀚、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一度盛兴于民间,深得人们喜爱,用以抒情咏怀。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民间诗歌集《诗经》中的许多作品那里得到印证,如《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这说明古琴至少在春秋时期,便是一件在民间非常普遍、非常受古人喜爱的乐器。

  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

  关于古琴的起源,有“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既然传为先古圣贤所作,古琴理所当然地成为发扬先贤道德精神的工具。因此,其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特殊的意义。例如,古琴的形状以前宽后狭为标准,其实是象征尊卑的意涵。《风俗通》中记载了:“琴长四尺五寸,法四时五行也;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说明了古琴最初的尺寸象征四时五行,到后来文王、武王加的二弦,则是有君臣之恩的意义在里面。至于古琴上的十二徽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的徽代表君王,象征闰月。另外,古琴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种音色,则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

  所谓“焚香操琴”,对琴乐艺术的欣赏,讲究的是一种“净”与“静”的体现。古琴音乐之所以能够给予人们一种曲调高古的意境,这是因为古人对于弹琴的时机、心情、仪容以及气氛,甚至在对象的选择上,都是非常讲究的。有所谓“六忌、七不弹”之说。“六忌”是指大寒、大暑、大风、大雨、迅雷以及大雪六种天气气候,“七不弹”则是指:闻丧者、奏乐时、事冗时、不净身、衣冠不整、不焚香以及不遇知音等七种情况,都不是弹琴的好时机。

  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古琴被视为圣人治理国事的圭臬,君子修身养性的凭借,所以只要是违反了圣人与君子的风范,一律不准弹琴。班固在《白虎通》中记载:“琴者,禁也。所以禁止于邪,以正人心也。”可见古琴又有禁止淫邪以匡正人心的蕴含。因此,比起其他中国乐器,古琴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现出君子修身养性的精神境界。

  (选自2011年7月15日中国国学网,有删改)

  1.下列有关“古琴”的描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先秦时期,古琴除了作为雅乐出现在许多重大神圣的场合外,还被人们用来抒情咏怀,在民间流行,深受人们欢迎。

  B.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作为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古琴早在孔子时期就已经非常流行。

  C.古琴在中国虽然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关于谁最早制造了古琴这个问题,一直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许多说法也仅是传说而已。

  D.作为发扬先贤道德精神工具,古琴又被人们赋予许多特殊的含义,如其十二徽分别象征十二月。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中国,古琴是遗存最为丰富的一种乐器。不仅有许多古琴精品传世,还有大量的琴谱、琴曲被保留了下来。

  B.古人对弹琴的各种条件及弹琴对象的选择十分讲究,这也是古琴音乐能让人感受到曲调高古的意境的原因。

  C.古琴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因此,比其他中国器物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D.古琴被认为有禁止淫邪以匡正人心的蕴含,是圣人治理国事的准则,它的地位是棋术、书法、绘画所不能比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中有许多诗歌内容涉及古琴,可见,在春秋时期或者更早,古琴就已经是一件受到人们欢迎的乐器。

  B.古琴在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特殊的意义和文化内涵。如“文王、武王加二弦”之举赋予了古琴君臣之恩的含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种音色则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等,这些在《风俗通》中都有记载。

  C.关于古琴演奏,古人有“六忌、七不弹”的说法,古人认为如果遇上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或者哪怕只是事务繁杂、衣冠不整都不是弹奏古琴的好时机。

  D.古琴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它与棋术、书法、绘画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

  二、基础题

  4.下列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由国人发起的爱心贝雷帽、读书漂流、寻找身边的“活雷锋”、“衣加衣”送温暖等活动,虽然都是很小的倡议,却能积羽沉舟,助人解困。

  B.在电视剧《乡村爱情》中,赵本山力挺东北新人,把剧中最重要的角色都给了他们,而赵本山、范伟等著名演员在剧中反而成了举重若轻的角色。

  C.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受了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当地各级领导殚精竭虑,含辛茹苦,始终奋战在第一线,赢得了老百姓的广泛称赞。

  D.戊戌变法后,梁启超发表了大量作品,成为中国学术界的执牛耳者,他对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大学毕业了,一向勤奋学习的李楠考上了研究生,而讲究吃穿玩的孙博却不得不摆上了服装地摊,不过这也算各得其所了。

  B.在现实社会中,有的人说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别看他平日里寡廉鲜耻的样子,其实却是个十足的伪君子。

  C.冯祖荀是中国出国留学生中学习西方现代数学的第一人,为中国大学数学系的创立和发展呕心沥血;冯先生高山景行,在中国数学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D.龙川岛像一张舒展着的荷叶漂浮在浩如烟海的千岛湖上,岛上又有30多个小湖,湖水明净,映着日光,犹如闪烁在荷叶上的水珠一样。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高考前的学习无疑是紧张的,这就需要我们有很强的心理调适能力。难道我们能否认高考复习最忌心浮气躁吗?

  B.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并将20万元活动经费发放到各社区。

  C.从今年高考“一模”统计数据看,学生成绩整体正常,反映了各学校的备考措施和教学效果良好,达到预期目标,发现了一些学校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短板。

  D.城市雕塑作为一种面向大众的公共艺术,应该慎之又慎。既然城市雕塑是面向大众,是由民众买单,那么接受民众的审核不仅是对民众的尊重,更是民众的权利。

  7.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有许多研究表明,如果滥用外部奖励,不仅不能促进学习,而且可能破坏学生的内在动机。

  ②虽然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促进作用,但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

  ③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奖励和惩罚对于学生动机的激发具有不同的作用。

  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励,把奖励看成某种隐含着成功的信息,如何适时地、恰当地给予表扬应引起高度重视。

  ⑤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

  ⑥一般而言,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A、③①⑥⑤②④ B、③⑥⑤②①④ C、④⑥③②⑤① D、④③⑥⑤②①

  8.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

  A、比(等到)得软脚病 吾闻汉购(购买) 我头千金肯綮之未尝(曾经) 哙拜谢(道歉)

  B、进(超过)乎技矣 拔山盖世(胜过) 族(灭族)秦者秦也 乃(就)二十八骑

  C、率(全、都)赂秦也 举(所有的)天下之豪杰 函谷举(拔、攻占) 与(亲附)嬴

  D、以(率领)五千骑追之 始速(迅速)祸焉 递(传递)三世 能属(属于)者百余人耳

  9.从文言文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判断全对的一项(  )

  A.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式 )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定语后置)

  B.为天下笑 (被动句) 沛公安在 ( 状语后置)

  C. 惟兄嫂是依 (定语前置) 函谷举 (被动句)

  D.斯用兵之效也 (判断句式 ) 负而前驱 ( 宾语前置)

  10.下列加点字词分类正确的一项(  )

  ①宜业其家 ②将成家而致汝 ③函粱君臣之首 ④日削月割

  ⑤忧劳可以兴国 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⑦燕赵之收藏 ⑧辇来于秦

  A.①③/②⑤/⑥/⑦⑧/④ B.①③/②⑤/⑥/⑦/⑧④

  C.①③②/⑤⑥/⑦/⑧/④ D.①②/③④⑦/⑤⑥/⑧

  三、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

  程信,字彦实,其先休宁人,洪武中戍河间,因家焉。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景泰元年,请振畿辅饥民,复河间学官、生徒因用兵罢遣者,皆报可。明年二月,出为山东右参政,督饷辽东。巡抚寇深奏盗粮一石以上者死,又置新斛视旧加大,属信钩考。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死!”深由是不悦信。天顺元年,擢太仆卿。京卫马旧多耗,信定期征之。三营大将言太仆苛急,请改隶兵部。信言:“高皇帝令太仆马数,勿使人知。若隶兵部,马登耗,太仆不得闻。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帝是之,乃隶太仆如故。明年,改左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都指挥夏霖恣不法,佥事胡鼎发其四十罪,信以闻,下霖锦衣狱。门达言信不当代奏,时寇深方掌都察院,以前隙劾信。征下诏狱,降南京太仆少卿。母忧归。成化元年,起兵部,寻转左侍郎。四川戎县山都掌蛮数叛,陷合江等九县。廷议发大军讨之。以襄城伯李瑾充总兵官,进信尚书,提督军务。至永宁,分道进。信与瑾居中节制。转战六日,破寨七百五十余。前后斩首四千五百有奇,俘获无算。录功,进兼大理寺卿,与白圭同莅兵部。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明年致仕,逾年卒。谥襄毅。

  信征南蛮时,制许便宜从事。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曰:“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假之人。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在南京,守备臣欲预钱谷讼狱事,信曰:“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若此,乃有司职耳。”论者韪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举正统七年进士 举:考中。

  B.又置新斛视旧加大 视:比照。

  C.属信钩考 属:隶属。

  D.论者韪之 韪:认为……正确。

  1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程信有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

  ①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 ②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死!”

  ③进信尚书,提督军务。 ④信以闻,下霖锦衣狱

  ⑤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 ⑥前后斩首四千五百有奇,俘获无算。

  A.③④⑥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①③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信督战果敢。也先侵犯京城时,程信不让攻击也先失利的都督孙镗撤军进城,而是督率军队从城头上射箭发炮帮助他,没有退路的孙镗越战越勇,击退了也先。

  B.程信恪尽职守。程信提出的赈济京城附近饥民,恢复河间被罢免学官的官职和被遣送生徒的学业等建议,都得到皇上许可;任太仆卿时,他定期征用马匹,及时掌握马匹的增减情况。

  C.程信平叛有功。朝廷发大军征讨四川戎县蛮人叛乱,程信与总兵官李瑾居中调度,分路进军,转战六天,破寨七百五十多,斩首四千五百多,俘获无数,平定了叛乱。

  D.程信能识大体。在南京任上,守备大臣想干预钱粮的管理和诉讼案件,程信认为守备重臣应当非常谨慎,不要越俎代庖,行使主管官吏的职责。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6题。

  刘庠,字希道,彭城人。八岁能诗。蔡齐妻以子,用齐遗奏,补将作监主簿。复中进士第,为高密广平院教授。英宗求直言,庠上书论时事。帝以示韩琦,琦对之“未识”,帝益嘉重。日食甫数日,苑中张具待幸,庠言非所以祗天戒,诏罢之。会圣宫修仁宗神御殿,甚宏丽。庠言:“天子之孝,在继先志,隆大业,不在宗庙之靡。宜损其制,以昭先帝俭德。”奉宸库被盗,治守藏吏。庠言:“皇城几察厉禁,实近侍主之,当并按。”仁宗外家李珣犯销金法,庠奏言,法行当自贵近始。帝不豫,储嗣未正,庠拜疏谓:“太子,天下本。汉文帝于初元即为无穷计。颍王长且贤,宜亟立,使日侍禁中,阅四方章奏。”帝皆行之。

  神宗立,迁殿中侍御史,为右司谏。言:“中国御戎之策,守信为上。昔元昊之叛,五来五得志,海内为之困弊。今莫若示大信、舍近功,为国家长利。”奉使契丹。故事,两国忌日不相避。契丹张宴白沟,日当英宗祥祭①,庠丐免,契丹义而听之。

  除集贤殿修撰、河东转运使。庠计一路②之产,铁利为饶,请复旧冶鼓铸,通隰州盐矾,博易以济用。又请募民入粟塞下,豫为足食。进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契丹侵霸州土场,或言河北不可不备。庠上五策,料其必不动,已而果然。

  庠不肯屈事王安石。安石欲见之,戒典谒者曰:“今日客至勿纳,惟刘尹来,即告我。”有语庠者曰:“王公意如此,盍一往见。”庠谓:“见之,何所言?自彼执政,未尝一事合人情。脱问青苗、免役,将何辞以对?”竟不往。奏论新法,神宗谕之曰:“奈何不与大臣协心济治乎?”庠曰:“臣子于君父各伸其志。臣知事陛下,不敢附安石。”

  契丹建牙云中,遣骑涉内地,边吏执之。契丹檄取纷然,又遣使议疆事。众疑其造兵端,欲大为备。庠奏言:“云朔岁俭,军无见粮。契丹张形示强,造端首祸,曲在彼不在我,愿勿听。宜先谕以理,然后饬兵观衅。”

  元祐初,加枢密直学士、知渭州。卒,年六十四。宣仁闻之曰:“帅臣极难得,刘庠可惜也。”庠有吏能,淹通历代史,王安石称其博。卒后,苏颂论庠治平建储之功,诏褒录其子。

  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一》

  【注】①祥祭:亲丧满十三个月或二十五个月的祭祀②路:宋时的行政区划。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庠言非所以祗天戒 祗:恭敬。

  B. 在继先志,隆大业 隆:兴盛。

  C. 宜损其制 损:损害。

  D. 储嗣未正 正:确立。

  1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庠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 )

  ①庠上书论时事,帝嘉重 ②庠奏言,法行当自贵近始

  ③颖王长且贤,宜亟立 ④日当英宗祥祭,庠丐免

  ⑤料其必不动,已而果然 ⑥臣知事陛下,不敢附安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庠经常向英宗提出规谏。英宗为仁宗修神御殿,非常宏丽,刘庠认为不应奢靡;奉宸库被盗后,刘庠主张应连同主管此事的近侍一并惩罚。

  B.刘庠能妥善处理外交问题。在宋与契丹的关系上,他认为守信义最重要;出使契丹,他认为按照先例在先皇的忌日契丹不应该摆宴席,得到契丹同意。

  C.刘庠注重发展地方经济,关注民生。担任河东转运使,他恢复废弃的冶炼场所,开通隰州的盐路,开展贸易;他又招募民众往塞下转运粟谷,以备足粮食。

  D.刘庠对王安石新法不以为然。王安石想会见他,但刘庠始终不肯见;当神宗问他为什么不与大臣同心协力时,刘庠说他只知道侍奉君王,不敢攀附王安石。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18题。

  苏世长,京兆武功人。十余岁,上书周武帝,帝异其幼,问读何书,对“治《孝经》、《论语》”。帝曰:“何言可道?”答曰:“为国者不敢侮于鳏寡,为政以德。”帝曰:“善。”令于兽门馆读书。

  入隋,为长安令,数条上便宜。后为王世充太子太保,与豆卢行褒戍襄阳。高祖与之旧,数遣使者谕降,褒杀之。

  洛阳平,世长始与豆卢行褒归,帝诛褒而诮世长,顿首谢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禽之,万夫敛手。岂有获鹿后忿同猎者,问争肉罪邪?且武功旧人,乱离以来,死亡略尽,唯臣得见太平。若杀之,是绝其类。”帝笑释之。授玉山屯监。与语平生,调之曰:“卿自谓佞邪,直邪?”对曰:“愚且直。”帝曰:“若直者,何为背贼归我?”对曰:“洛阳平,天下为一,臣智穷力竭,乃归陛下。使世充不死,臣据汉南,尚为劲敌。”帝大笑,嘲曰:“何名长而意之短,口正而心之邪?”世长曰:“名长意短,诚如圣旨。口正心邪,不敢奉诏。昔窦融以河西降汉,十世侯之;臣举汉南以归,唯蒙屯监。”帝悦,拜谏议大夫。世长有机辩大率如此。

  从猎泾阳,大获。帝入旌门,顾谓朝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曰:“陛下废万机,事游猎,不满十旬,未为乐也。”帝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邪?”曰:“为臣计则狂,为陛下计则忠。” 侍宴披香殿,酒酣,进曰:“此炀帝作邪?何雕丽若此!”帝曰:“卿好谏似直,然诈也。岂不知此殿我所营,乃诡云炀帝邪?”对曰:“臣但见倾宫、鹿台,非受命圣人所为者。陛下武功旧第,才蔽风雨,时以为足。今因隋之侈,民不堪命,以归有道,陛下宜刈奢淫,复朴素。今乃即其宫加雕饰焉,欲易其乱,宁可得乎?”高祖深然之。

  世长简率无威仪。初在陕,邑里犯法不能禁,乃引咎自挞于市,五伯疾其诡,鞭之流血,世长不胜痛,呼而走,观者咸以为笑,议者方称其诈。

  贞观初,使突厥,与颉利争礼,不屈,拒却赂遗,朝廷壮之。后出为巴州刺史,舟败,溺死。

  赞曰:始唐有天下,惩刈隋敝,敷内谠言,而世长仇然献忠,时主方褒听,藉以劝天下,虽触禁忌,而无忤情。及祸乱已平,君位尊安,后者视前人之为,犹以鲠论期荣,故时时遭斥让,为所厌苦。非言有巧拙,所遭之时异也。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1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世长有机辩”的一组是( )

  ①为国者不敢侮于鳏寡。为政以德。

  ②岂有获鹿后忿同猎者,问争肉罪邪?

  ③为臣计则狂,为陛下计则忠。

  ④酒酣,进曰:“此炀帝作邪?何雕丽若此!”

  ⑤何名长而意之短,口正而心之邪?

  ⑥世长仇然献忠,时主方褒听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A.苏世长少小爱读书,有胆魄,十余岁就上书皇上,谈治国之道,深受周武帝赏识。后历经隋唐两代,以机辩敢谏著称。

  B.苏世长曾出使突厥,与突厥首领抗争,拒绝对方索礼的要求,朝廷认为他勇敢。

  C.苏世长在陕引咎自挞,围观的人讥笑议论他诡诈,他不能忍受人们的讥笑议论,就逃跑了。

  D.苏世长敢于进言,且多被采纳,而后来不少人进谏却多遭斥责,是时代情况不同了,而非劝谏技巧有高低。

  第Ⅱ卷(主观题)(114分)

  四、古诗文

  19.把上面文言文段(二)、(三)中的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分)

  ⑴.自彼执政,未尝一事合人情。脱问青苗、免役,将何辞以对?

  答:

  ⑵.契丹张形示强,造端首祸,曲在彼不在我,愿勿听。

  答:

  ⑶.今因隋之侈,民不堪命,以归有道,陛下宜刈奢淫,复朴素。

  答:

  ⑷.及祸乱已平,君位尊安,后者视前人之为,犹以鲠论期荣,故时时遭斥让

  答:

  2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⑴~⑵题。(11分)

  一剪梅 刘克庄①

  (序:余赴广东,实之②夜饯于风亭。)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①刘克庄:南宋爱国词人,政治上屡受打击,他以命运与自己相同的刘禹锡自比,自称“刘禹锡”。此词为作者被贬广东时所作。②实之,即作者好友王迈,字实之。③束缊:用乱麻束成火把。

  ⑴. “天寒路滑马蹄僵”中的“僵”字很有表现力,请予以赏析。(5分)

  答:

  ⑵. 词的下片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2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⑴~⑵题。(11分)

  吴 江 张 先

  春后银鱼霜下鲈,远人曾到合思吴。

  欲图江色不上笔,静觅鸟声深在芦。

  落日未昏闻市散,青天都净见山孤。

  桥南水涨虹垂影,清夜澄光照太湖。

  注:银鱼和鲈鱼是吴江的特产。合:应该

  ⑴. 请指出诗的中间两联在写景上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答:

  ⑵. 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远人曾到合思吴”的理由。(6分)

  答:

  2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小题1分)

  ⑴. ,鬓云欲度香腮雪。(温庭筠《菩萨蛮》)

  ⑵ ,岁晏有余粮。(白居易《观刈麦》)

  ⑶.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⑷ ,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⑸ ,多于在庾之粟粒;(杜牧《阿房宫赋》)

  ⑹ ,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

  五、颁奖词(6分)

  23.请在“庄子、项羽、巴金”中任选一个人物,写一段颁奖词,赞颂其思想或艺术成就。要求:①围绕一个中心,突出重点。②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③含标点不少于150字。

  五、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50分)

  有个年轻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写一篇议论文。④在每一个段落后边用铅笔标出是六字联珠中的哪一部分,“深”这一部分还要标出所使用的具体方法,少一处或标错的会相应减分。

  25.作文书写。(10分)

  具体要求:①工整且有体,书写老练的,8-10分。②工整且有体,但还不够成熟的,5-7分。③工整但没体,字号大小匀称的,2-4分。④没有优点的,0分。⑤连笔字,乱勾乱画乱涂的,字体怪异的,最少扣5分。

  参考答案

  1.(3分)B(原文第一段说“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

  2.(3分)C(原文为“比起其他中国乐器,古琴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3 (3分)B(“三种音色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在《风俗通》中有记载”于文无据)

  4.答案 D 解析A项,积羽沉舟:比喻小患不及时清除,发展下去也会酿成大祸害。B举重若轻,指某人很有才干,能轻易地完成艰巨的任务。可调换为“无足轻重”。C项,含辛茹苦:长期经受艰辛困苦。(多指抚养人成长) ) D项,执牛耳者: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5.【参考答案】C(A.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寡廉鲜耻”,不知羞耻,此处不合语境,应为“道貌岸然”;高山景行:比喻行为光明正大,指崇高的德行。 D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用“浩如烟海”形容千岛湖,使用对象错了。)

  6.A【解析】(B并列不当概念不清,“拼图、棋类、卡拉OK”不属于体育活动。。C项“反映了各学校的备考措施和教学效果良好,达到预期目标,发现了一些学校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短板”兼有句式杂糅及缺主语的毛病。D项“城市雕塑”是前后分句的主语,应放在“既然”前,“接受民众的审核”不能说是“是民众的权利”,搭配不当。)

  7.B解析:③是总说,⑥与③衔接说明“作用”,⑤与⑥衔接解释原因,②①④说明要适当运用表扬。

  8. A(A项“比”解释为“近来”,“购”解释为“悬赏、征求”,“尝”解释为“尝试”;“谢”解释为“感谢”B项“乃”解释为“只、仅仅”;D项“速”解释为“招致”,“属”解释为“随从”。)

  9.A B 沛公安在 ( 宾语前置)C 惟兄嫂是依 (宾语前置)D 负而前驱(省略句)

  答案D(A沛公安在是宾语前置;B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西”用作动词;C抱;“踌躇”“无涯”古今同义)

  10.B(①③名作动②⑤使动⑥意动⑦动作名⑧④名作状)

  11. C【解析】属:委托,交付。

  12. D【解析】;②④表现正直⑤表明程信想做事而不能如愿。

  13. D【解析】D项“守备重臣应当非常谨慎”理解错误;“所以谨非常”意为“是用来防备意外事件的”。

  14. C【解析】损:减少。

  15. A【解析】④是刘庠向契丹提出请求。⑤表明刘庠有见识,不在直言范围之内。注意:①隐含“敢于直言”之意,因为句前是“英宗求直言”句。⑥“不敢附安石”是直言反对王安石。③属刘庠职内顺理上奏,也可看作是刘庠直言劝谏。可算作模糊项。

  16. B【解析】“他认为,按照先例在先皇的忌日契丹不应该摆宴席”,理解错误。原文“故事,两国忌日不相避”,意思是按照先例,两国在先皇的忌日彼此都不应避讳,即可以各自做各自想做的事。所以契丹才在白沟设宴,由于当天恰好是宋英宗的祭祀之日,刘庠请求停止宴会,契丹才被刘庠的道义所感动。

  17. C【解析】①句为苏世长向周武帝陈述治国之道。⑤句为高祖对苏世长的嘲讽 。⑥句为作者的评论,并且作者认为“非言有巧拙”。

  18. C【解析】苏世长因忍受不了疼痛而逃走。

  19.⑴自从他执政以来,不曾有一件事合乎人情。假若(他)问起青苗法、免役法,我用什么话来回复他呢? (得分点:彼、尝、脱、对各1分,句义1分)

  ⑵契丹虚张声势,显示强大,开启祸端,理亏在他们不在我们,希望不要听信。

  ( “张形”“造端首祸”“曲”各1分,句意通顺2分。〕

  ⑶.现在因隋朝的奢侈,百姓不能承受驱使,因而归顺有道之君。您应当割除奢侈,恢复朴素。

  ( “堪”“归”“刈”各1分,句意通顺2分。〕

  ⑷.等到祸乱已平定,君位稳定,后来的人比照前人的做法,还想用鲠直的言论获取荣耀,所以常常遭到斥责怪罪,被讨厌困辱。

  ( “及”“视”“期”“斥让”各1分,句意通顺2分。〕

  20.⑴.①“僵”为“僵硬”之意,(1分)②明写因天寒路滑、马行艰难的情状,暗写行人颠簸于马背,冒着寒风艰难赶路的情景;(2分)③有力地衬托出友人不畏严寒、不避艰险、夜半相送的深挚情谊。(2分)

  ⑵.①运用正面或者直接或者(夸张、神态、动作、语言写出其中两个即可)和侧面(间接、反衬也可以)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刻画人物形象。②通过描写人物“酒酣耳热”的神情,谈论文章、“推倒胡床”的动作以及“疏又何妨,狂又何妨”的语言,还有邻座吃惊、旁观者拍手而笑的侧面衬托,③形象生动刻画了两个狂放不羁、纵情任性的狂士形象。(每条2分)

  21.⑴.①运用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颔联写诗人要把江色画下来却让人无从下笔,寻觅鸟声却发现深在芦苇之中,这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颈联写落日的余晖还留在天际,街市散尽已是一派静谧。青天如洗,更映现出远山的孤寂。“市声散尽”、“青天都净”寓动于静。

  ②视听结合:诗句描绘了“江色、青天、落日”的美好与宁静,有描绘了“鸟声”,集市人散的声音,表现了吴江恬静美好。

  ③虚实相生。“静觅鸟声深在芦”这句妙在鸟是不见的,但鸟声深深传来,芦苇摇曳又是何等之美。

  (前两种写出任意一种,分析正确得4分,第三种1分。)

  ⑵.吴江有春后银鱼、霜下鲈鱼的美味佳肴(2分),有恬静美好的秋色、夜景(2分),有平淡闲适的生活,令人流连(2分)。

  2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⑴.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菩萨蛮》温庭筠

  ⑵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观刈麦》白居易

  ⑶.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⑷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无题 李商隐

  ⑸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杜牧《阿房宫赋》)

  ⑹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辛弃疾)

  23.内容与人物相符,重点突出、使用修辞恰当各占2分。字数不够的少一行减1分,内容与人物严重不符的也就不能突出重点了,只给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