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口头禅》
文/李学健
父亲年轻时
常常骑着笨重的自行车
往返家与德州之间
一个单程一百多公里
两天就要打一个来回
去时载着六百多斤粮食
回来兜里揣几十块钱
往往都是母亲给带去的两个玉米饼子
总是剩下一块,舍不得吃
父亲曾常常对我和妹妹讲,他那
挑河工的岁月
和叔伯们推着单车
风雨无阻徒步数百里
父亲曾独自
把一整车的淤泥,从河底
推上一百多米的陡峭河坡
那在当时,被十里八乡
传为佳话
曾经,父亲用钢铁般的臂膀
驯服脱缰惊奔的骡子
徒手,将它撂倒
在骡蹄子下
救了妹妹
曾经
父亲在我和妹妹眼里
就是大英雄
就是钢铁
就是山
而今,即将六十岁的父亲
患了眼疾
“老了,不中用了。”
成了他的口头禅
《我的沽河,我的父亲》
栾承舟
沽河是一个手势,半岛眼里的一个月牙。
一百年来,一直,一骑绝尘。
沿岸岁月,只剩下痛。
土地在苏醒。春的快乐像鱼,游着,穿越白云星星。
记着农历,父亲的血汗祈愿,行走在原野、庄稼地、丛林和村落之间,体察一种尊严。
最美的一场细雨,渐渐逼近,生活与人。
尔后风吹沙梁,云过丛林。一粒种子一片白云,以及十年二十年日积月累的汗与辛酸,不见首尾。
像沽河的一尾鲜活的鱼儿,
有着草长莺飞的喜悦和感动。
(选自《青年文学》2011年12月中旬刊)
【点评】
沽河是作者的故乡,这章散文诗写她时,摒弃了人们写乡村河流常见的一些词语和意象,新鲜,生动,简捷,点到为止,快速流转,恰如水流之活泼与亲切,充满阳光感,而诗人对他的如同“父亲”般亲密的情感,不需要直接说出,已呼之欲出了。
值得称道的写法,如第一节:“沽河是一个手势”,非常新鲜,接着又一个“半岛眼里的一个月牙”,这两个意象,都很生动,他还不放手,又写道:“一百年来,一直,一骑绝尘”,将传统的河流,喻之为一匹飞奔的马。这种跳跃式的“联动”,处理得十分干净。笔锋一转,闪出“沿岸岁月,只剩下痛”,这是个大幅度的跨越,原来,如此美好的风光,带给两岸人民的,却只有“痛”。沧桑几许,尽在其中了。
“春的快乐像鱼,游着,穿越白云星星”也是写河的,“鱼游着”的形象,该是全诗最关键的核心意象,其实是“白云星星”映在水中,是她们穿越河水,却说是河“穿越白云星星”,便新鲜多了,却可信。
末一段荡开一笔,“尔后风吹沙梁,云过层林……”视野扩及沽河两岸,复又回到“像沽河的一尾鲜活的鱼儿,有着草长莺飞的喜悦和感动”,首尾呼应,成就了诗的完整性,其实是“像鲜活的鱼儿”的沽河,偏偏说是“像沽河的一尾鲜活的鱼儿”,正是诗之所以为诗,增强了其蕴藉和情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