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宋词《渔家傲》

时间:2024-01-12 09:37:49 宋词精选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宋词《渔家傲》

宋词《渔家傲》1

  巴子城头青草暮。巴山重叠相逢处。燕子占巢花脱树。杯且举。瞿塘水阔舟难渡。

宋词《渔家傲》

  天外吴门清霅路。君家正在吴门住。赠我柳枝情几许。春满缕。为君将入江南去。

  赏析/鉴赏

  这是作者为友人程公辟赠别之作而写的和词,也是一首富含民歌风味的词。

  发端三句指出分别的'地点、时间和景色。巴子即今之巴县,渝州附近,周代为巴子国,与巴东、巴西合称三巴,三巴都可以称巴山。先说眼前巴子城头碧草萋萋,正是“斜阳暮暮长安道,是离人断魂处”(柳永《引贺行》)。再写远望重峦叠翠,那是两人相逢之处。“燕子占巢”形容当时双燕归来,接着写花开又复花落,春去夏来,时光如水;人事变迁,亦复如此,曾几何时,相爱的人相逢而又将别。

  “杯且举”两句,写饯别宴上,送行者劝君更净杯酒,祝君能得平安旅。瞿塘峡,即“古西陵峡也,连崖千丈,奔流电源,舟人为之恐惧”(《太平寰宇记》)。此峡夔州(今奉节县)之东,滩石险阻,猿鸟哀鸣,是民歌《竹枝》的流行地。唐代诗人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有《竹枝》九篇,其中写道:“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又云:“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此词亦是叙行路之难,乡关之思,写得明白如话,复叠回环,颇有民歌风味。

  下片将视线从长江头移向长江尾,从巴子城头移到“天外吴门、清霅路”,正是两人家乡所。所谓“天外”,是形容其远。吴门(今苏州市,程师孟故乡)与霅溪(作者故乡湖州乌程东南)相隔不远,当时一人归而一人留,自启思乡之情。这里字面有意重复,以使词意进一步发展。结尾三句宛转其意。作者自注曰:“来词云‘折柳赠君君且住’。”折柳赠别,意挽留。作者为了感激其深情厚谊,所以要把所赠的柳枝和无限乡思带回那草长莺飞的江南。这里的“江南”,承上“君家正在吴门住”句,意指“吴门”。意为:君虽滞留而寄情的柳枝与我俱归,亦足慰怀矣。语言明白流利而词句却委婉,多低徊不尽之意。

宋词《渔家傲》2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

  ⑴星河:银河。

  ⑵转:《历代诗余》作“曙”。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天语:天帝的话语。

  ⑸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⑹谩:徒,空。

  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⑻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⑼吹取:吹得。

  ⑽三山: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

  <译文>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宋词《渔家傲》3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古诗简介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这首词,欧阳修描写了过端午风俗习惯:吃多角粽、饮菖蒲酒、沐香花浴。然而,主笔却是写了一个深闺女子的生活:用五色新丝心有缠裹的粽子,并且由金盘盛着,由侍婢送进,还要洗一个香花澡,然后睡了一个香梦,而想不到的是被黄鹂声唤醒。

  译文

  五月是石榴花开的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

  这一天正是端午,人们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不时的,窗外树丛中黄鹂鸟儿鸣唱声,打破闺中的宁静,打破了那纱窗后手持双凤绢扇的睡眼惺忪的女子的美梦。

  注释

  妖艳:红艳似火。

  生绡:未漂煮过的丝织品。古时多用以作画,因亦以指画卷。

  浴兰:见浴兰汤。

  惊破:打破。

  赏析/鉴赏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是宋代欧阳修的一首词。

  上片写端午节的风俗。用“榴花”“杨柳”“角粽”等端午节的标志性景象,表明了人们在端午节的.喜悦之情。

  下片写端午节人们的沐浴更衣,饮下雄黄酒驱邪的风俗。后面紧接着抒情,抒发了一种离愁别绪的青丝。

  欧阳修《渔家傲》写的闺中女子,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享用粽子后,未出阁的姑娘,在家休息,梦醒后想出外踏青而去。抒发了闺中女子的情思。

宋词《渔家傲》4

  作品原文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寄语东阳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作品注释

  ⑴渔家傲:词牌名,北宋流行,有用以作“十二月鼓子词”者,也是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南曲较常见,属中吕宫,又有二:其一字句格律与词牌同,有只用半阕者,用作引子;另一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

  ⑵纤纤:细小,细微,多用以形容微雨。

  ⑶和春:连带着春天。

  ⑷九十:指春光三个月共九十天。

  ⑸金龟:唐三品以上官佩金龟。此处“金龟解尽”意即彻底解职。

  ⑹东阳:今浙江省金华市,宋属婺(wù)州东阳郡。沽酒:卖酒。

  ⑺拼(pīn):豁出去,甘冒。

  作品译文

  绵绵的细雨微微的风,千家万户掩映在杨柳密荫青烟绿雾中。淋湿的花瓣贴在树枝上不再飞。心中愁无穷,连同春色都付与江水流向东。

  九十天的光阴能够留多久?解尽金龟换酒也无法将春光挽留。告诉那东阳城里卖酒人,而今只求拼个一醉方休,不管今日乐事成为他年热泪流。

  创作背景

  此词是作者早年出知婺州(亦称东阳郡,治所在今浙江金华)期间的作品。《乌程旧志》云:“朱行中坐与苏轼游,贬海州,至东郡,作《渔家傲》词。”

  作品鉴赏

  这首词原题为“春词”,风格俊丽,是作者的得意之作。

  开头两句“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写暮春时节,好风吹,细雨润,满城杨柳,郁郁葱葱,万家屋舍,掩映杨柳的青烟绿雾之中。正是“绿暗红稀”,春天快要悄然归去了。次三句:“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借湿花恋树寄寓人的恋春之情。“恋树湿花飞不起”是个俊美的佳句。“湿花”应上“小雨”,启下“飞不起”。“恋”字用拟人法,赋落花以深情。花尚不忍辞树而留恋芳时,人的心情更可想而知了。春天将去的时候,落花有离树之愁,人也有惜春之愁,这“愁无比”三字,尽言二愁。如此深愁,既难排遣,故而词人将它连同春天一道付与了东流的逝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感叹春来春去,虽然是自然界的`常态,然而美人有迟暮之思,志士有未遇之感,这九十日的春光,也极短暂,说去也就要去的,即使解尽金龟换酒相留,也是留她不住的。词句中的金龟指所佩的玩饰,唐代诗人贺知章,曾经解过金龟换酒以酬李白,成为往昔文坛上的佳话。作者借用这个典故,表明极意把酒留春。“寄语东城沽酒市。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虽然留她不住,也要借酒浇愁,拚上一醉,以换取暂时的欢乐。“寄语”一句,谓向酒肆索酒。结句“而今乐事他年泪”,一语两意,乐中兴感。

  这首词袭用传统作词法:上片写景,下片写情。结句“而今乐事他年泪”,一意化两,示遣愁不尽,无限感伤。作者亦自以“而今”句为得意之笔。

  词牌简介

  渔家傲,词牌名之一,又称《荆溪咏》、《游仙咏》、《绿蓑令》、《吴门柳》、《忍辱仙人》。,双调六十二字,仄韵。又: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南曲较常见,属中吕宫,又有二:其一字句格律与词牌同,有只用半阕者,用作引子;另一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渔家傲》不见于唐、五代人词,至北宋晏殊、欧阳修则填此调独多。《词谱》卷十四云:“此调始自晏殊,因词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取以为名。”本调六十二字;前后阕相同,完全惟七言仄韵诗两绝合为一。其所不同者仅有第三句协韵,以及下添一个三字句而已,但此三字句亦须协韵。﹝惜香词﹞后段三字句不协韵,实系错误。七言句第一三字平仄虽可通融,故如杨慎词,于后半第三句作仄平平仄平平仄,则非初学者所宜法矣。

  作品格律

  ●●⊙○○●▲,⊙○⊙●○○▲。⊙●⊙○○●▲,○⊙▲,⊙○⊙●○○▲。

  ●●⊙○○●▲?⊙○⊙●○○▲。⊙●⊙○○●▲,○⊙▲,⊙○⊙●○○▲。

  ○平●仄△平韵▲仄韵

  作者简介

  朱服(1048-?),字行中,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熙宁六年(1073)进士。累官国子司业、起居舍人,以直龙图阁知润州,徙泉州、婺州等地。

宋词《渔家傲》5

  渔家傲

  周邦彦

  灰暖香融销永昼。

  蒲萄架上春藤秀。

  由角栏干群雀半。

  清明后。

  风梳万缕亭前柳。

  日照钗梁光欲溜。

  循阶竹粉沾衣袖。

  拂拂面红如著酒。

  沉吟久。

  昨宵正是来时候。

  周邦彦词作鉴赏

  上片写的是现境。灰暖香融销永昼,词境展开于室内,词中男主人公面对香炉,炉中,香料一点一点地销为暖灰。袅为香气,暖香盈室。漫长的白昼,一点一点的流逝着。他显然其味深长地体味着什么。销永昼三字,春日之深永,与情思之深永,交融而出。词境是安谧温馨溶溶泄泄的。后来李清照《醉花阴》词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与此相似,但那是写愁闷,这是写欢愉,读下句便更其明显。蒲萄架上春藤秀。人物的视境转至窗外。下一秀 字,窗前初生新叶的葡萄架上,顿时便春意盎然。这番明秀景致的观照,把欢愉的心情充分映衬出来。上句写春日之深永,此句写春色之明秀,皆是静景,下句则写动景,境展向院子里。曲角栏干群雀斗,下一斗字,写尽鸟雀之欢闹。即反映出其心情之欢愉,又反衬出所居之静谧,从而进一步暗示着那人此时情思之深永。下边两韵,将词境推向更加高远。清明后,风梳万缕亭前柳。清明后,点时令,时当三月中,同时也是记下一个难忘的时间。歇拍描绘春风骀荡,柳条万缕婆娑起舞于碧空之中。笔致极为明秀欢快。他究竟为何如此愉悦呢?揭示内蕴,是下片。

  过片以下三句是追思实写,即不用忆、念一类领字,直接呈示回忆中情景。日照钗梁欲溜。一道明亮的阳光照耀这位女子的钗梁上,流转闪烁。这一特写是真实的,它逼真地反映了初次见面的深刻印象。但又是别出心裁的,它比描写美目转盼更富有暗示性象征性,它启示着女子的美丽和自己感受的强烈而不可磨灭。全篇有此一句,精神百倍。循阶竹粉沾衣袖。沿阶新竹横斜,当她迎面走来时,竟不觉让竹粉沾上了衣袖。这一描写,暗示出女主人公内心的激动。正是因为如此,她甚至于拂拂面红如著酒。其实,她是因初次相会的'喜悦、幸福还有羞涩而陶醉了。那么,这次相会究竟是何时呢?沉吟久。昨宵正是来时候。原来,相见就昨日里。沉吟久,不仅将上边逼真如眼着的情景化为回忆,而且交代了上片永昼情思的全部内容。今日整整一天,他都沉浸欢乐的回忆中,足见他与女主人公一样因爱情而陶醉词情至此,已将双方的幸福之感写出,意境臻于圆融美满。

  陈迁焯《白雨斋词话》言周词视飞卿色泽较淡,意态却浓,温韦之外别有独至处。他又认为:美成词妙处,亦不外沉郁顿挫。顿挫故有姿态,沉郁则极深厚。即有姿态,又极深厚,词中三味亦尽于此矣。这些评论,对于赏析此词是有启发的。

宋词《渔家傲》6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这也是一首咏梅词。

  上片写寒梅初放。何逊《扬州早梅》:“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露发,映雪凝寒开。”梅花,她开于冬春之交,最能惊醒人们的时间意识,使人们萌生新的希望。所以被认为是报春之花。因为梅花斗雪迎寒而开,诗人咏梅,又总以冰雪作为空间背景。庾信《咏梅花》诗:“常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这里,“琼枝”就指覆雪悬冰的梅枝。半放的寒梅点缀着它,愈显得光明润泽!

  词人接着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形容将开未开之梅的轻盈娇美,用玉人浴出形容梅的.玉洁冰清,明艳出群:即物即人,梅已和人融成了一片。

  下片转用侧面烘托。梅花偏宜月下观赏,造物有意,故教月色玲珑透剔,使暗香浮动,疏影横斜。值此良宵,且备金樽、绿蚁,花前共一醉。绿蚁,酒面的浮沫。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历代诗话》引《古隽考略》:“绿蚁,酒之美者,泛泛有浮花,其色绿。”

  银色的月光,金色的酒樽,淡绿的酒,晶莹的梅织成了一幅画,如梦如幻,空灵优美……

宋词《渔家傲》7

  作品原文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作品注释

  ①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②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③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④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⑤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⑥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⑦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⑧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⑨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作品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创作背景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宋仁宗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作品鉴赏

  范仲淹是当时的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官至副宰相。他了解民间疾苦,深知宋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主张革除积弊,但因统治集团内部守旧派的反对,没能实现。

  他也是著名的文学家。这首《渔家傲》是他的代表作,反映的是他亲身经历的边塞生活。古代把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交界地方叫做“塞”或“塞上”、“塞下”。这首词所说的塞下,指的是北宋和西夏交界的陕北一带。

  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任何一首诗词的审美价值,是由多种艺术功能构成的。这首《渔家傲》并非以军事征战为题材,而是写边塞将士对家乡的怀念,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来衡量,而应该用艺术的尺度来衡量。它的艺术功能、艺术力量,在于抒情写景,但即使从政治上要求,此词的意义也并不消极。“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正是这首词最本质的思想亮点。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后汉时,将军窦宪追击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纪功。词中霜雪满头的老将军,已擦干思乡之泪,在恋家与报国的矛盾中,他是以戍边军务为重。他尽忠职守,不建功勋于边陲,虽有时思乡心切,也是不打算归去的。

  词的上阕侧重写景。秋来风景异,雁去无留意,是借雁去衡阳回雁峰的典故,来反映人在塞外的思归之情。思归不是因为厌弃边塞生活,不顾国家安危。而是边防凄厉的号角声以及周遭的狼嗥风啸声,令人心寒。更奈何日落千嶂,长烟锁山,孤城紧闭,此情此景甚是令人怀念故乡的温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个长期戍边的老将,惦念亲人和家乡也是很自然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此句写得最成功,仅10个字便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

  写景是为了抒情。因此下阕一开头就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浊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这里也暗喻心情重浊。因为思归又不能归以致心情重浊。“归无计”,是说没有两全其美的可能性。正在这矛盾的心绪下,远方羌笛悠悠,搅得征夫们难以入梦,不能不苦思着万里之遥的家乡,而家乡的亲人可能也在盼望白发人。“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10个字扣人心弦,写出了深沉忧国爱国的复杂感情。

  这首《渔家傲》不是令人消沉斗志之词,它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而更热爱祖国,矢志保卫祖国的真情。范仲淹曾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词中的白发老将军,正是这种崇高精神的生动写照。黄蓼园说它“读之凛凛有生气”,倒是深得其旨趣。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只此两句便抵得上那首有名的'《敕勒歌》,虽然彼此取材不同。伟大的诗人杜甫曾写过“孤城早闭门”的佳句,但气势的雄浑似不及范词。那是人烟稀少的边塞,光秃的山峰重重叠叠,上空飘浮着一缕缕的青烟,悲壮的号角和着杂乱的边声在四野回荡。太阳还没有收起它金色的余晖,远远望去,山腰里一座孤零零的城池早已把城门关闭。这就像一幅中世纪边塞景象的艺术摄影。

  一幅野性十足的边塞图画。“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样的“边塞情绪”,往往当人物置身特定场景之后,自然流露出来;此时才明白,长烟落日的边塞,对于生命个体而言,并不仅仅是“戍边苦”,还会产生极大的心理满足。

  词是范仲淹守边愿望和复杂心态的真实袒露。词中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和词人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同时还表现出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在有着浓郁思乡情绪的将士们的眼中,塞外之景色失去了宽广的气魄、欢愉的气氛,画面上笼罩着一种旷远雄浑、苍凉悲壮的气氛。在边塞熬白黑发,滴尽思乡泪,却又不能抛开国事不顾,将士们的心理是矛盾复杂的。范仲淹虽然守边颇见成效,然而,当时在北宋与西夏的军事力量对比上,北宋处于下风,只能保持守势。范仲淹守边的全部功绩都体现在“能够维持住守势”这样一个局面上,时而还有疲于奔命之感。这对有远大政治志向的范仲淹来说肯定是不能满足的,但又是十分无奈的。所以,体现在词中的格调就不会是昂扬慷慨的。

  此前,很少有人用词来写边塞生活。唐代韦应物的《调笑》虽有“边草无穷日暮”之句,但没有展开,且缺少真实的生活基础。所以,这首词实际上是边塞词的首创。

  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首句指出“塞下”这一地域性的特点,并以“异”字领起全篇,为下片怀乡思归之情埋下了伏线。“衡阳雁去”是“塞下秋来”的客观现实,“无留意”虽然是北雁南飞的具体表现,但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字来自戍边将士的内心,它衬托出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情感。以下十七字通过“边声”“角起”“千嶂”“孤城”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把边地的荒凉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首句中的“异”字通过这十七个宇得到了具体的发挥。

  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前两句含有三层意思:“浊酒一杯”扑不灭思乡情切;长期戍边而破敌无功;所以产生“归无计”的慨叹。接下去,“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再次用声色加以点染并略加顿挫,此时心情,较黄昏落日之时更加令人难堪。“人不寐”三字绾上结下,其中既有白发“将军”,又有落泪“征夫”。“不寐”又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羌管悠悠”是“不寐”时之所闻;“霜满地”是“不寐”时之所见。内情外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词牌简介

  渔家傲,词牌名之一,北宋流行,有用以作“十二月鼓子词”者。渔家傲也是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南曲较常见,属中吕宫,又有二:其一字句格律与词牌同,有只用半阕者,用作引子;另一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

  作品格律

  上片: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下片: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先人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人。他生于武宁军(治所徐州)(一说河北真定府)。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年(皇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伊川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全集》传世,通行有清康熙岁寒堂刻版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

宋词《渔家傲》8

  《渔家傲·题玄真子图》

  钓笠披云青嶂绕,绿蓑细雨春江渺。

  白鸟飞来风满棹。

  收纶了,渔童拍手樵青笑。

  明月太虚同一照,浮家泛宅忘昏晓。

  醉眼冷看城市闹。

  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

  赏析/鉴赏

  词题中“玄真子 ”,即张志和,唐代诗人。据唐颜真卿《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铭 》:“献策肃宗,深蒙赏重,令翰林待诏,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乃改名志和,字子同 。寻复贬南浦时,经量移不愿之迁,得还本贯,既而亲丧,无复宦情。遂扁舟垂纶,逐三江,泛玉湖,自谓烟波钓徒 。”他著书十二卷号《玄真子》,后代以玄真子来称张志和称。“玄真子图”即张志和像。张志和曾经写有《渔父》五首,其中“西塞山前白鹭飞”一首最引人注目。自宋以后以此为题材作词者甚多,而直接提到玄真子像的,以黄庭坚的词为最早。他在《鹧鸪天》词序中说 :“宪宗时,画玄真子像,访江湖不可得,因令集其诗歌上之 。”不过,黄庭坚的词作采用张志和《渔父》成句添补,没有新的意趣。张元幹这首词的艺术构思新颖,自辟蹊径,不落陈套描绘一位不求功名利禄,流连山水的渔翁形象,给人以一种艺术美的享受。

  词的上片主要写景 ,由景入情,下片着重抒情,融情入景,开头一句 ,勾勒出一幅远山环绕着春江,烟雾四处迷茫而渔翁独钓的优美画面“ 绿蓑 ”一作“橛头”,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张仲宗有《渔家傲》词,余往岁在钱塘,与仲宗从游甚久,仲宗手写此词相示,云旧所作也余谓仲宗日,橛头虽是船名,今以雨衬之,语晦而病,因为改作‘绿蓑细雨 ’,仲宗笑以为然”。“白鸟飞来”二句,生动地描述了具有无穷乐趣的渔家生活,在濛濛细雨中,一群白鹭从远处飞来,细雨顺着风飘进船里,而稳坐小船上的渔翁 ,慢慢地把钓杆上的丝线收拢,猛地用力一提,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鱼被钓上来,站在旁边的渔童和樵青都高兴拍手欢笑。如果说张志和《渔父》词是一幅斜风细雨垂钓图,表现了作者浸沉在江南春色的自然美景之中的欣快心情,那么,张元幹这首词所写则是静中有动,如闻喧闹之声而不见其来自何处,是一幅细雨迷濛的春江垂钓的有声画,表现了词人对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景色的喜爱以及对自由自在的'渔家生活的热情向望。“渔童”和“樵青”,都是张志和的奴婢。《张志和碑铭》中说:“肃宗尝赐奴婢各一,玄真配为夫妻,名夫曰渔童,妻曰樵青。人问其故,曰:渔童使捧钓收纶,芦中鼓枻;樵青使苏兰薪桂,竹里煎茶。”

  下片“明月”二句,承上写渔翁以舟为家的生涯。皎洁的月光,映照着小船,境界由动入静,清静幽远,反映了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的举世谐醉而我独醒的心情。“浮家泛宅 ”,指舟居。《新唐书·张志和传》云:“颜真卿为湖州刺史,志和来谒,真卿以舟敝漏,请更之。志和曰:‘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间。’这里进一步揭示了作者安于居舟飘泊的傲 、清高的性格。

  “醉眼”三句,直接抒发了词人不羡慕功名利禄,摆脱世俗烦恼的超然物外的旷达情怀 。“闲烦恼”指一种不必认真的烦恼。南宋沈瀛《水调歌头》:“枉了闲烦闲恼,莫管闲非闲是,说甚古和今 。”这里用来表露词人终身浪迹江湖的飘逸情致,而用“烟波老”三字,不仅表现作者蔑视“城市闹”的繁华景象深层意念,又是作者忘却一切世俗烦恼的落脚点。词以情作结,真切自然,与句首的垂钓景象相呼应,构成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谓此词“语意尤飘逸。仲宗年逾四十即挂冠,后因作词送胡澹庵(铨)贬新州,忤秦桧,亦得罪。其标志如此,宜其能道玄真子心事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赞同此说,并认为语意尤“洒然出尘 。”可见这首词作艺术构思的成功,并不在于外部外貌的相似,而在于内部气质的相投。也就是说,词中既能道出张志和垂钓的心事 ,又能借以抒写自己的真实的心理感受,所以具有潇洒出尘的飘逸情致 ,细细读来含意丰富,耐人寻味。

宋词《渔家傲》9

  作品原文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作品注释

  ⑴渔家傲:词牌名。

  ⑵星河:银河。转:《历代诗余》作“曙”。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天语:天帝的话语。

  ⑸殷勤:关心地。

  ⑹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⑺学诗谩有惊人句:隐括杜甫句:“语不惊人死不休”。[2]谩有:空有。

  ⑻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⑼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吹取:吹得。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蓬莱,又称蓬壶。

  作品译文

  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作品鉴赏

  这首《渔家傲》在李清照词集中风格独特,历来引人瞩目。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徐培均先生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这三句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在一般双叠词中,通常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并自成起结。过片处,或宕开一笔,或径承上片意脉,笔断而意不断,然而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可称之为“跨片格”。“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下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路长”、“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著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文学家,她也有类似的感慨。

  “九万里风鹏正举”,从对话中宕开,然仍不离主线。说“鹏正举”,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在大鹏正在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堪称大手笔。“蓬舟”,谓轻如蓬草的小舟,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前后呼应,结构缜密。

  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屈原《离骚》、庄子《逍遥游》以至神话传说谱入宫商,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词牌简介

  渔家傲,词牌名之一,北宋流行,有用以作“十二月鼓子词”者。渔家傲也是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南曲较常见,属中吕宫,又有二:其一字句格律与词牌同,有只用半阕者,用作引子;另一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渔家傲》不见于唐、五代人词,至北宋晏殊、欧阳修则填此调独多。《词谱》卷十四云:“此调始自晏殊,因词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取以为名。”

  作品格律

  渔家傲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平中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平中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宋词《渔家傲》10

  渔家傲引

  洪适

  子月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圉圉从它归丙穴,谋自拙,空归不管旁人说。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

  古代知识分子在官场失意后,常常归隐乡野,淡泊以明志,歌颂渔父无拘无束的生活,以表白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陶渊明归隐田园;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陆游自我表白:“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辛弃疾高唱:“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洪适曾“进尚书右仆射,兼枢密使”,但后来“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晚年“乞休归,家居十八年,以著述吟詠自娱”。归隐后的著述名《盘洲集》,而《渔家傲引》是《盘洲集》的代表作。词前有小序。对渔父生活加以概述。接着用同一词牌写了十二首词,如数家珍一样从一月唱到十二月,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归隐后的生活:他泛舟湖上,与眠鸥浴雁为友;他常把渔钱买酒,酒醒后则拈笛咏唱,畅抒情杯;“细雨斜风浑不避,青笠底,三三两两鸣桹起”。渔父们的生活是何等和谐、恬静!他们不避细雨斜风,认定这是捕鱼的好时机。只见青青的斗笠下人头攒动,一声吆喝,拍着船板,他们就三三两两出发了。“半夜系船桥比岸,三杯睡着无人唤。睡觉只疑桥不见,风已变,缆绳吹断船头转。” 这是何等逍遥自在、无拘无束!诙谐的情趣,空灵的意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何等的和谐!

  我们要着重赏析的是《渔家傲引》中对十一月渔父生活的描绘。

  上片叙述渔父捕鱼不着而空归。在水寒风烈的恶劣环境中苦苦等待,好不容易有巨鱼进网了,旋即又让它漏网而逃,辛辛苦苦地张罗筹划竟成虚设,这是多么令人懊丧啊!但渔父却说:就让巨鱼疲惫不堪地回到自己的'乐园吧!(“圉圉:”鱼在水中羸劣之貌;“丙穴”:四川城口有丙穴,春社前嘉鱼出穴,秋社归。)这都怪我自己策划不周,空归就空归吧!我才不管旁人是如何议论呢!这才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委心任运,超然物外,不失其为我。

  下片是对上片内容的补叙和深层挖掘。“昨夜醉眠”到“今宵独钓”也完全是自然的发展,醉眠月下时决没有想到明朝该做什么,更没有与人相约雪中捕鱼。浮家水上,放舟湖海的生活虽然过得清苦,妻室儿女衣服补丁连补丁,但充满温馨和欢悦。决不象世人为追名逐利而奔波,虽有家而难归,倍受别离之苦。

宋词《渔家傲》11

  原文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秋无际,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寄语东阳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赏析】

  此词为惜春抒怀之作。上片写景。开头两句写暮春时节,好风吹,细雨润,满城杨柳,万家屋舍,掩映在杨柳的青烟绿雾之中,渲染春归时节万家烟柳的朦胧氛围。“恋树湿花飞不起”的组合意象,不仅描摹了残花将落未落,眷著于树的恋春形象,而且赋予落花必然凋残而泪花淋漓的悲凄情态。“秋无际”写带着无限浓愁的“湿花”尽管“恋树”,也不可避免坠地化泥,落水流逝的悲剧命运,词人感叹“湿花”连带春光都无可奈何地付与了东流水而消亡!显然,“湿花”意象实为词人自我命运的象征,流露了晚年遭贬的凄楚和感伤。下片感叹韶光易逝,因而产生不如及时行乐的思绪,着意抒情。“九十”二句哀叹春光短暂,即使“解尽金龟”畅饮美酒,像挽留美人一样地挽留春光,也是徒劳!春留不住,于是词人“寄言东城”酒家沽酒,拼醉消愁寻乐,弥补春去之遗憾!即便如此,“而今乐事”毕竟是短暂地忘怀眼前的`悲愁,“他年”回味今天这种愁中求欢,苦中寻乐的痴举、将会更深地感到“和春付与东流水”的无奈和悲哀,流下痛楚的泪水。全词写景寓情,语句工丽俊美,尤其“恋树湿花飞不起”一句,极赋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将失意之人愁绪绵绵难遣的景况表现出来。

宋词《渔家傲》12

  《渔家傲》

  朱服

  小雨廉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西流水。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寄语东城沽酒市。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注释:

  ①“金龟”句: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序曰:“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怅然有怀,而作是诗。”金龟,唐代官员的佩饰之物。贺监即贺知章。

  鉴赏:

  这是一首伤春的小词,词中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转、生命无常的感慨。作者试图借酒浇愁,但最终又坠入无限的哀愁与绝望中。

  上阕开篇描绘了春季的美景。“小雨”三句写春季典型的景物细雨、微风、杨柳、薄雾、湿花,勾勒出一幅静谧的春景图。丝丝春雨扬起的薄雾笼罩了整个天地,被雨水沾湿的花朵依恋着孕育它们的树枝,不忍离去。这种拟人的写法,使自然景色带上了强烈的主观感情。此时“春去花落”的愁绪,也自然而然地变成了作者的愁绪。紧接着,作者以“愁无比”一句直抒胸臆,毫不掩饰心中的深深春愁。由于作者的“愁”此前已被春景烘托出来,所以此处直白的表达并不显得突兀,反而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上阕末句借流水抒情,很有深意。它化用了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词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滚滚江水比春愁之无尽,自李煜以后很多人都使用,已不新鲜。但作者此句之妙,在于除了比喻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意思。作者以江水之奔流暗喻春光之逝去,在脑海中,他仿佛看到眼前的春花,在不久之后便随风飘落,顺水流走,而美好的春色也随之一同消逝。同时,词人又是在感慨时间流逝之快,美好的事物总不能长久,青春年华亦是如此。

  整个上阕基本都是在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借景抒情,在作者描绘的宁静春色中,到处弥漫着浓浓的愁绪。词的下阕则开始直接抒情,作者计算着“九十光阴能有几”,感叹着人生的苦短。在古代,“人生七十古来稀”,能活九十年已是大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了。然而作者算来,九十年却也是如此的短暂。既然人生苦短,自然须及时行乐,下一句作者便是以贺知章解金龟换酒与李白痛饮的典故,表达自己希望能与好友同醉忘忧的心愿。然而作者接着又想到,即使能够欢饮畅叙,之后还是要面对彼此的分离。凡人始终无法永远留住相聚的欢乐,这就是时光的残酷与生命的无奈。这一句中,作者把一个为人熟知的典故运用得非常巧妙,有新颖独到之处,他以友谊的珍贵反衬相聚的短暂,很好地突出了词作的主题。

  因为人生苦短,所以作者要“金龟换酒”与好友对饮,然而酒散之后留下的却是孤独,这是本词的第一次转折。即使酒散之后仍会留下无穷的孤独,但又何妨“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呢,“寄语东城沽酒市。拚一醉”二句,便是第二次转折。至此,作者的情绪到达高潮,他似乎在“拚一醉”中找到了发泄愁绪的途经。但至末句“而今乐事他年泪”却又再次把情绪拉入了低谷。这末句是本词最沉重、最精彩的一笔。作者在酒醉中回忆着前尘往事又想及未来,他发现往昔那些相聚的欢乐都变成了今日的.哀愁,那么今日的乐事也必然会变成他年的哀愁。这岁月流逝的悲哀,是人无论如何都无法躲开的。

  感叹时光流逝、欢乐不常,这是文学永恒的话题。朱服这首小词篇幅不长,却把这种感情写得极其沉郁。本词的优点就在于写出了一个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心理,尤其是下阕的描写,让读者看到了一个真实而忧伤的灵魂在苦苦挣扎。(姚苏杰)

  清江春晓图【元】吴镇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金龟。唐三品以上佩饰,据《新唐书《车服志》载,唐初内外官五品以上,皆佩鱼符、鱼袋,以“明贵贱,应召命”。鱼符以不同的材质制成,“亲王以金,庶官以铜,皆题其位、姓名”。装鱼符的鱼袋也是“三品以上饰以金,五品以上饰以银”。武后天授元年(690)改内外官所佩鱼符为龟符,鱼袋为龟袋。并规定三品以上龟袋用金饰,四品用银饰,五品用铜饰。诗词中“金龟”既可指用金制成的龟符,还可指以金作饰的龟袋。

【宋词《渔家傲》】相关文章:

渔家傲引宋词赏析12-07

经典宋词12-29

经典的宋词12-06

经典宋词大全12-06

苏轼的宋词12-20

宋词的介绍10-28

经典宋词精选的文章09-09

精选宋词欣赏08-20

春分宋词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