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唐诗》读书心得

时间:2024-07-23 12:27:00 全唐诗 我要投稿

《唐诗》读书心得(常用15篇)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唐诗》读书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唐诗》读书心得(常用15篇)

《唐诗》读书心得1

  苏轼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读诗,可提升人的智慧与培养情操。唐诗乃我国文学史上的高峰,世界文学的璀璨明珠,我初识古诗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醉过方知酒浓”。之后,我便沉醉于唐诗的世界。

  初读诗,读的是易上口的语句;再读诗,才读出了诗中字词的斟酌;渐渐的,我在师长地指引下,读出了诗中或悲或喜的情感。我最爱在学校的文化长廊的浓郁书香里,读读唐诗,读李白的豪情,在意境中饮酒放歌;读杜甫的雄浑,让我和他一起忧国忧民;读白居易的清扬畅丽,让自己感染心添一份清雅……每于内心潮澎湃时,仿佛自己是满腹经纶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绝句。唐诗陪伴我走过人生的种种境遇,当与友人道别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心中的慰藉。当考试失利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鼓励我突破“行路难”的困境。惟有诗,是我不离不弃的知己和精神支柱。

  社会迅速发展,物质充盈却精神匮乏的时代,很多人忘记了自己的文化之根源和唐诗,去追逐一些索然无味的外来事物。有新闻报道:近六成的人认为中国人崇洋媚外。其实,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不了解自己文化的精粹和内涵,其实质是极其肤浅和悲哀的。如果我们还不警惕外国文化入侵,有一天我们必将在世界民族之林迷失自我,到时我泱泱中华安在哉!所以,从小开始培养孩子对国学的热爱之情,在全社会营造浓郁的国学氛围迫在眉睫。

  我觉得唐诗不再只是诗,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向往,是中华文化的缩影。我们都应该读唐诗爱唐诗,不仅仅是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更是因为唐诗的美,因为唐诗的智慧。

《唐诗》读书心得2

  余秋雨先生在《中华文脉》一书中曾言“唐诗对中国人而言,是一种全方位的美学唤醒:唤醒内心,唤醒山河,唤醒文化传代,唤醒生存本性。”我深以为然。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国诗歌的高峰,而《唐诗三百首》更是唐诗中的精华,唤醒了我对诗歌背后的中华文化以及思想内涵的好奇。唐诗,告诉了我许多。

  童年·启蒙

  《唐诗三百首》是我的启蒙读物之一。幼时不懂内涵,只觉得平平仄仄的声韵念起来好听,父母慢慢教,诗倒也背了几首。从“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到“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到“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唐诗之美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之中,并不只因为其朗朗上口的读音,更因为年少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已经将这浅显的话语转化成了一幅幅动人的场景,古人的一言一行,景物的美不胜收,已然令懵懂的孩儿心生向往。殊不知,在这抑扬顿挫的声韵里,一个新世界也就此打开。

  少年·领悟

  一路奔跑着成为少年,读过的书渐渐多了,走过的路也渐渐远了,这时翻读《唐诗三百首》也渐渐有了不一样的体验。唐诗是多样的',诗意存在于大千世界之间:长烟落日,黄河远去,羌笛声声呜咽,诉说着塞外没有春意的凄苦;明月照松,空山新雨,江南流水四季自是一番姹紫嫣红;机中织锦,碧纱如烟,泫然欲泣的女子在月夜思念远行的夫君;楼前雨露,长安城里,五陵年少胯下的白马发出欢乐的嘶鸣。千百年前的画面就这样通过一首首唐诗浮现在我眼前,按照遥远的文字指点,自己竟然也能完成最豪放的想象、最幽深的思念、最入微的观察、最精细的倾听。不曾想过,年少懵懂的自己,竟然也能与高山共俯仰、与白云同翻卷、与沧海齐阴晴。唐诗让我认知了自己,更让我领悟到了万物有灵,天地之美。

  青年·深思

  手中的诗篇泛黄,少年的青涩逐渐褪去,一路与诗歌相伴而行的青葱岁月,我又获知了许许多多。提起唐朝的诗人,怎么也绕不过李白杜甫等人。而仔细品读,你会发现动人的不仅是词句,还有诗歌背后的情感与品格。

  李白,他一生不以功名显露,以布衣之身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为此他曾发出内心的呼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又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既为屈死的贤士仗义抗争,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和蔑视。然而诗人的乐观精神又足以使他超越和战胜忧患意识。这位伟大的漂泊者从悲伤中走出,选择用他的诗笔展现大唐的山水,来丰富当今人们的精神世界。

  杜甫,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敢于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甘愿为解救人民于苦难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面对人民的苦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他静静倾听,长长叹息,默默流泪,向世间发出沉痛的悲叹。他的笔墨,唤醒了当时乃至后世之人的家国情怀。

  然而唐诗远不止三百首,唐代也绝不仅只有这两位诗人。李白的自由洒脱,杜甫的忧国忧民,王维的超然物外,白居易的直白显露。诗人们的闪光点早已融入唐诗中,而当今的我们,是否读懂了什么呢?又是不是应该读懂什么呢?

  唐诗三百首,是繁花云霓,也是心灵归宿。年岁依旧在增长,对诗的领悟,未完待续。

《唐诗》读书心得3

  还记得几百年前有一个这样的朝代,它经济发达,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昌盛。唐诗就是在这样的年代被创造出来的,绘尽了盛唐繁华色。

  唐时“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诗歌能够作为博取功名的工具,也能成为筹光交错的闲谈之语。

  且听风雨几许,看一半往事入斜阳。手不释卷,几盏昏灯,几杯薄酒,一弯明月,一曲歌,一枝柳都被唐诗勾勒的美的醉人,远不止这些,那清夜无尘,月色如银的夜里,吟唱着诗文的诗人更是这部书的主角。

  《长安古意》里大街小巷的繁忙,帝都的.壮丽辉煌,市井倡家的轻歌曼舞,其繁华浓艳的景象被渲染到了极致。而这背后对豪门贵族骄奢淫逸的讽刺,对当时社会腐败、堕落,黑暗的刻画。也难怪如闻一多先生所说:“这不是一场美丽的热闹,但这癫狂中有战栗,堕落中有灵性。”得后世知己如此,想必千年前的卢照邻也不负写下此篇的心意吧。

  唐诗里不得不提的李白,也给了我们极大的震撼。从小时候就开始背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如今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还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的浪漫,他的放荡不羁全部都挥洒在这盛唐的诗篇中。他永远活得像个孩子,永远的举酒畅饮,而后“诱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还有王右丞,王维。被人熟知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还有别忘了“渭城朝雨绝尘”中送别的他;唱着“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只。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他;“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他。王维登得朝廷,下得尘世。可谓“庙堂有梦,江湖有酒。”我穿越千年愿与其共饮月色,赏木未芙蓉花。

  晚唐不复繁荣鼎盛,潘镇割据,战乱四起,昏君当政。唐朝似乎一夜之间便损了容颜,凋了花瓣,徒留满腔悲愤与无奈给杜甫。杜甫一生沉痛于山河破碎中。不管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痛,还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的愤恨与同情,亦或是“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欣喜,都与国之沉浮相关。他这一生,看过繁华,遇过落魄,唯一念念不忘的就是他的国,他的家。

  唐朝啊,依照浮生梦,少不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孟郊,少不了“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李商隐。他们的名字一一在我眼前浮现,他们的一生或平凡,或坎坷,或荣华,或潦倒,但这都不碍于他们的才华横溢。

  温酒一杯浅唱,美梦一场隔世。我恍若看到那初唐的清新,而后便是中唐的繁盛,再就是令人悲凉的晚唐。那个朝代,男儿风流倜傥,女子恣意娇美,不管是胸怀大志还是纸醉金迷,都陶醉其中。再回长安酒意里,唯愿梦不醒,再读大唐梦。唐诗三百首,歌尽天下繁华梦。

《唐诗》读书心得4

  泱泱中华,千年文化,似那浩瀚苍穹中的耀眼明星,璀璨夺目。沧海桑田的转变中,先人智慧的结晶,化作那一本《唐诗三百首》,依然指引着我们前方的道路。

  ——题记

  记得小学一年级时,每日的晨读,便是要在哈欠声中一字一句地背诵着那卷写在黑板上的古诗。一年级的孩子理解有限,自然品不出那字句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深意,能感受到的,只是那死记硬背之中的枯燥与无味。

  小学里的语文老师,话语里总带着五六分的风趣。她能将冷硬的诗句化作跃然于纸上的美丽风景,带领着我们流连其间,忘返。老师风趣的讲解与年龄的逐渐增长,我们也渐渐地了解了古诗的含义,品味到了古诗的妙处。像是“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里无处诉衷肠的悲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里的惺惺相惜;“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里的无限感慨。唐诗,将那连绵不绝,说不完,道不尽的无穷情感,浓缩在了简短的诗句里,带给世人别样的感受。

  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涌现出了大批著名的诗人,像李白,杜甫,白居易,柳宗元等很多诗人对后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直到现在,唐诗仍以丰富的内容,动人的意境,和谐的韵律,完美的`形式,深得我们的喜爱。唐诗的内容丰富,可谓空前。其中承载的积极向上的高尚节操,最终也会成为激励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博大精深。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喜欢李白的浪漫诗风与他那似能够容纳天空大海之广阔的博大胸怀。被世人称作“诗仙”的李白,生活于盛唐之中,大多数诗篇都表达了对祖国大号河山的由衷赞美。他桀骜不驯,看不惯官场的黑暗,受不了世人的贪婪,只愿坐与月下,静静酌上杯杯美酒,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又是反映出他的失意与孤独。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我也喜欢杜甫的忧国忧民,喜欢他对百姓真诚的关爱担忧。“诗圣”杜甫的诗,有着“诗史”的美称,他将战争的无情冷酷与社会现实的黑暗融在这斟酌已久的诗句里,永远封存。

  而被称为现实主义“诗王”的白居易,让我们最熟悉的诗篇,就非那脍炙人口的《长恨歌》莫属了。这篇诗歌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艺术的再现了人性的真实。即便今天读来,也依然能在读者的心里荡起阵阵涟漪。

  柳宗元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诗篇,当属小学里学过的那首《江雪》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刚接触时,就被这首诗的意境所深深地吸引。当然,那时候的自己还理解不了这位看透官场的黑暗腐败,一心向佛的诗人字里行间的淡泊明志。

  秋日的风徐徐地吹,一个人坐在书房里,带些慵懒地再次翻开了那书页都有些泛黄的《唐诗三百首》,刹那间,眼前似乎又浮现了昔日明月下的对酒当歌,战场上泛着寒光的快意恩仇……

《唐诗》读书心得5

  从小到大,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爱上了在浩瀚的书海中游泳。读散文,读小说,欣赏宋词。然而我最爱的是《唐诗三百首》。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真正体会到她的魅力。

  经常能感受到每一首诗的真挚情感。每当我看到妈妈为我努力,我就想到“但是多少爱有一寸长的草,我得到三个春光。”小学毕业,同学就要分开了。我会用“然而,尽管中国保持着我们的友谊,天堂仍然是我们的邻居”来期待与他们再次见面。

  看了《唐诗三百首》,发现欣赏诗人的诗也是一种享受。我学会了“生而有用”的.自信。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一旦我学会了,我就可以化身王维,享受一会儿“松树林里的月光,小溪里的水晶石”的宁静。我更清楚人生的成功之路也是艰难的。每当下雨,我就感觉到杜甫对春雨的喜爱。“雨知时节,春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每当听到美妙的音乐,就觉得“这种音乐应该只存在于天空,世界上能听到多少遍”。

  唐朝289年,辉煌的帝国渐行渐远,但在它的背后,却有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一系列大名。这些大师使唐诗产生了最大的光彩,盛唐的天气逐渐成为人们心中隐藏的梦想。所以,我相信,即使这个世界经历了几千年,还是会像你我一样被他陶醉,被他激励。那么,我们从现在开始读唐诗吧!

《唐诗》读书心得6

  推荐理由:市面上很多唐诗宋词解析,但纯粹都是骗钱的。这种只有中国人才能意会出美感的作品,经过台湾的美学大师蒋勋的赏析、解读,更能体会到难以言喻的古文化之美。好友王大力曾经说过“只有真正美的东西才会永久传下来,而让所有的人都能感觉到它的美”。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觉得连周围的.空气都充满了美感。书的封面设计的也美,我又想拿来当客厅墙纸了。

《唐诗》读书心得7

  在这本书中蒋勋老师以一种特别的视角来解说唐诗的繁华,使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增添了对唐诗的另一种理解。

  蒋勋老师认为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的三百多年一直是琢磨“唐诗”这颗珍珠的过程。唐诗是诗歌到唐代一个水到渠成的阶段。前人语言的积累和唐朝开放性使得唐代的诗人也有一种生命的开放性,所以才出现了那么多大气的诗歌,像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充满了自负、骄傲,同时又充满了孤独感。唐代的诗人都是可以同时表达孤独和自负,像李白,李白骄傲到极点,是喝酒都只跟月亮喝的那种人,“举杯邀明月”同时又好大的自恋与孤单。唐代的诗人不断的'往高山的高峰上走,把自己放到最孤独的巅峰上。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充满了孤独感,正因为这种孤独,使得诗人开始与宇宙对话。唐代的文人也随着大唐帝国的开拓来到塞外,所以才会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只在书斋里是写不出这样的诗句的。

  蒋勋老师从时代的特点来说唐诗出现的必然性,是我们更能理解唐诗。

《唐诗》读书心得8

  一天,我读了吴克欣的一篇文章,名字叫《唐诗里的中国》。文章从钟声、明月、烈酒、离别等几个方面着手,突现出了唐朝人民的生活状况。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朝代之一。就是这个时代, 我们的祖国强盛了起来,有著名的贞观之治,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都能从唐诗中体现出来,体现出唐朝的强大。此文更活灵活现展示出唐朝人们的生活,古人的生活也和我们现代人一样,有离别、有欢乐、有悲伤、酸甜苦辣、多姿多彩。在中秋节吟诗,在重大场合吟诗,在休闲的`时候吟诗,于是我们便挑选了其中最为精典的三百首诗,吟诵了几代人,一直吟诵到今天。许多诗人参照着这些诗,从中写出了名流千古的诗。

  有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凑。可见,唐诗的文化对人影响是非常大的。从唐诗中,我也更加热爱祖国的文化,唐诗使我们能得以见证几百年以前的盛唐之势。唐诗是唐朝的文化,是中国的文化,我们要从一首诗中确知我们中华民族的千古文化,使我们更加热爱中国的文化。于是,唐装在身,唐诗在手,祖国的心中,一个人读过唐诗,会更热爱自己的祖国。

《唐诗》读书心得9

  阅读点亮智慧,书香润泽心灵。在纷繁浮躁的世界里,以书为友真是一大幸事。看到手机朋友圈都在晒最近读过的一本书,想想自己最近读了什么书呢?首先浮现在眼前的是床头柜上那本常读常新的《唐诗三百首》。

  唐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千年以来,传颂不已。它不仅是文学艺术,也是一种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朵奇葩,始终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它的魅力体现在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史,诗中有魂。

  有人会质疑,从小到大,学了那么多唐诗,也没觉得有多大的用啊。蘅塘退士曾经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比如:当你看到赣江的美景时,你只会说我的天好美啊,而别人张口道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时候是不是觉得自己有点弱。当你看到一位美女时你又是一句我的'天好美啊,别人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瞬间把你比下去了。当你看到满池塘的荷花时你还是一句我的天好美啊,别人却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这时候是不是觉得自己弱爆了。高雅的品味,优雅的表达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一件十分诱惑的事情。现代社会充斥着粗糙的言语,有时候,我们会感觉眼睛昏暗,心灵疲惫,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在唐诗的美妙港湾中漱漱口,洗洗眼,清清心。

  有时候,我们已记不清被钢筋水泥制造的大笼子束缚多久了,因为没时间、没精力、没动力等等原因好久没有去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带给我们的魅力了,可以说是久在樊笼里,难得返自然。这时候翻开《唐诗三百首》,和李白一起同游庐山瀑布,感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迈壮阔。和王摩诘一起去欣赏感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异域风情。和刘禹锡一起游览领会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美丽动人。或许你会说,这些我都未亲眼所见,但是这就是唐诗的魅力所在,它会叩开你的心门,让你用心去体会和感受到最绚丽的色彩和最温情的感动,真是美哉!

  有时候,因为时间、空间、距离等因素,我们不得不和友人、亲人、爱人分离,思念之情难以排遣。这时候翻开《唐诗三百首》,我们感动于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中的友情。感动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的亲情。感动于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的爱情。感动之余,我们也从古人身上学习了排遣情感的正确打开方式,真是幸哉!

  有时候,人生难免碰上挫折,遇到瓶颈,惨遭滑铁卢。有人会感觉仿佛全世界都抛弃了自己,甚至会陷入无比的惆怅和迷茫之中。这时候翻开《唐诗三百首》,我们从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憧憬美好未来。从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发现自我价值。从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中体悟坚持魅力。从中我们重拾信心,坚定方向,重新出发,奋力前行,终将收获胜利,也会在未来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真是妙哉!

  唐诗,不仅仅是诗,更是一种精神。岁月的河流带走了许多文化,但唐诗历久弥新,作为我们的国粹,需要我们去传承,感悟,慢慢地我们会知道诗的审美,了解诗的节奏,生长出诗心,活出诗意。

《唐诗》读书心得10

  初识《唐诗鉴赏辞典》是在父亲的书架上,偶读其中一篇,颇感语言文雅厚重。鉴赏者高超的鉴赏水平和千古诗作并驾齐飞,绘出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惊艳。

  如今和同学们共读此书,时不时就会产生“别有洞天”,“不说话就十分美好”的感受。

  前段时间我们读的是王维的诗。

  读王维的诗我爱上了一个季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秋高气爽,明丽清新。

  读王维的诗我爱上了一种意境——“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在清幽宁静的意趣中富含生意。

  读王维的诗我认识了一个人——王维。

  他向往田园。

  自开元二十五年(737)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之后,王维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进退维艰。在这种心情下他来到田野,看见众人都有所归,只有自己没有归处,怎能不既羡慕又怅惘呢?因此,诗人慨叹道:“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渭川田家》)。《式微》是《诗经·邶风》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诗人借以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他倾慕真隐士,与裴迪访吕逸人,极赞吕逸人闭户著书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艳羡“绝风尘”的情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洁净美丽纯朴的山居生活正是王维心中理想的世外桃源,任凭“春芳歇”他也决然归隐了。大约四十岁后,王维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终南别业》),诗中描写的正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调。“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积雨辋川庄作》),厌弃尘嚣的诗人从幽居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在《田园乐》组诗七首中,他更是表现了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

  他无奈归隐。

  王维对辞官归隐既有闲适自得,积极向往的一面,也有愤激不平,无可奈何而求之的一面。张九龄罢相,李林甫擅权,这使王维带着深深的失望和隐忧退隐辋川,在逍遥吟诵中他始终无法消释这种沉郁而又幽愤的心情:“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孟城坳》)。“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归嵩山作》),寓情于景,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酬张少府》),在诗人那恬淡好静的外表下,内心深处的隐痛和感慨,依稀可辨。王维追求这种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实际上是他在苦闷之中追求精神解脱的一种表现。

  他积极作为。

  每一个淡泊的隐士曾经也有积极作为的热血。“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送梓州李使君》),王维勉励李使君效法文翁,翻新教化,恪尽职事,有所作为。“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观猎》),一次普通的狩猎活动,却写得激情洋溢,豪兴遄飞,遒劲有力的风格洋溢着人生的激情。“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非但慷慨献奇谋,意气兼将生命酬。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夷门歌》),诗中歌颂的游侠,慷慨豪迈,激越悲壮,体现了王维早年积极进取的力量。“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少年行》),“意气”所包含的内容很丰富,轻生报国的壮烈情怀,重义疏财的侠义性格,豪纵不羁的气质,使酒任性的作风,这也是少年王维意气风发的浪漫理想。

  他珍重情义,古道热肠。

  《伊州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怨意隐然不露,表达对思妇的体谅。《送沈子福之江东》:“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多么美丽的想象,多么蕴藉而深厚的感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想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他还在《息夫人》中借歌咏历史讽刺宁王李宪,揭露社会悲剧,一腔侠肝义胆。

  王维以细敏的心灵关照世界:“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多情敏感的心灵总能看到有趣的情景:“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为安宁静穆的栾家濑添上了生机。他还以大气的眼光捕捉画影:“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现大唐王朝的雍容:“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唐诗鉴赏辞典》的每篇诗作由古典文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撰写鉴赏文章,讲解详尽,深入浅出。他们或分析写作手法,或进行比较阅读,从细微处发现玄机,从平淡中读出深味,提升了我们的认识,增强了我们的审美。

  一篇篇佳作犹如一帧帧生活小品,透过他们我们看到了古时的样貌,触摸到古人的情思,走进他们的生活,听他们心灵的律动,真好!

《唐诗》读书心得11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中上有挡住了太阳神的六龙车的奇山峻岭,下有溪流激起层层浪花汹涌曲折于深谷;伸手就能抚摸到近在咫尺的参星与井星让人面对漫天灿烂不禁仰头屏住呼吸,仿佛出声便会将它们惊醒。只能用手一次次抚平起伏不停的胸膛连连哀叹罢了;

  漩涡飞转瀑布飞泻发出震耳欲聋的水声掺杂着争相喧闹,水石被湍急的水流缴击相撞如同万壑雷鸣那样让人震悚。

  这便是我读《戴老师高能唐诗课》中第12讲浮现于我眼前的一幅幅壮丽图画。这本书中为我们解析了许多唐诗,更是为我们拓展了真知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唐诗及其诗人,令我受益匪浅。其中这关于唐朝诗人李白的《蜀道难》一讲最是深入我心,毕竟蜀道的`主角就是我的家乡——四川。

  从前四川由于地形原因想要出省进省都不简单,所以有了这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小时回乡只有绕着山体盘旋而上泥泞狭窄的道路,每每从车窗往外边望去都会心里一紧,深切感受到了“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般的震撼。每次回乡都要在一座座山中穿梭花上不少时日,当夜幕降临,山上没有路灯,即使星星洒满空中还是伸手不见五指。我总感觉会一个不小心就坠入那万丈深渊。将视线转回现今交通发达的四川,高速公路缩短了不少路程如今历时也减到一天一夜。再看高铁,速度十分高同时也保障了安全。如今发达的四川交通再没有让人胆战心惊的经历了。

  现今已经完全见不到盛唐时期李白所惊叹的景象,这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也不复存在。“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跌跌撞撞迎来一个个崭新的时代,一步步走向未来。

《唐诗》读书心得12

  鲁迅先生曾说:“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唐诗之所以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主要是因为它的艺术造诣登峰造极。以前因为我对很多诗没有文学素养的积淀,很难读出它的味道和精髓,最近拜读了《戴老师高能唐诗课》,曾经一知半解的唐诗竟感觉融会贯通了。

  书中选取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作品,都是古诗中当之无愧的精华,再加上戴老师幽默风趣的讲解,真可谓珠联璧合。戴老师在分析诗歌时,总是一丝不苟,按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逐句解读,再加上征引对照,常以本人日常生活作喻,大有闲话家常之感。

  比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我初读时就觉得它是一首访客诗,没有什么特别。经戴老师一讲解,再读这首诗果然感情就不一样了。首联“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原来在古代吃鸡肉和小米饭是很隆重的款待,炖自家养的鸡,煮自家种的米,招待自己的好友,场面温馨而质朴,感受到主人满满的'盛情。颔联“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通过诗人的眼睛看到绿树青山之美,既随意又工整,是不可多得的佳句。颈联“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是场景描写,把喝酒聊天的氛围拉满,因为这一餐吃得高兴。尾联“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写主客二人开始相约下一次的饭局,重阳节喝酒赏菊。这首如行云流水的诗写得好,经戴老师这么一分析,再读就感觉一个个生动淳朴的画面浮现在我眼前,好一个宁静安逸的田园生活!

  在讲到《次北固山下》一诗时,书中称许:那时“大唐迎春”。翠微之外是狭长的旅道,碧波之上是诗人的扁舟。正是这种明朗阔达的境界,使得书中称颂这是“盛唐之音”。春意蔓延在长江之上,江面宽阔的下游潮水涨高,恰遇上顺风使船帆舒展。在那个无法摄影的时代,诗人用平缓细腻的口吻描绘了使人舒心的美。残夜未尽之时,已然红日初吐;旧年未跨之际,却现融融春意。“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句千古名句,是诗人对世人的宣告:“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最后想到“雁足传书”,希望大雁捎去诗人的家书,以表达自己淡淡的思念。单是此书对这首诗的赏析,就跳脱了常人的思维,不仅仅写了诗人的思乡,诗人的忧愁,而更多的展现了诗人那种乐观豁达的心境,贴切地称述为“盛唐之音”。而戴老师之所以会将这首诗转悲为喜地理解,离不开他自身充分的乐观积极。如此历经世事而安然若素的心态,正是戴老师处世的风韵,传递给我们满满的正能量。

  通过戴老师深入浅出的解读,我得以细细品味千年前文人的文思才情,亲近这些生动的灵魂和不朽的作品,感受这份独属于我们民族的浪漫!跟随戴老师的讲解,我仿佛置身于历史场景,了解诗人的人生图谱和世事变迁。让我们真正读懂诗人诗作,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蕴与伟大!

《唐诗》读书心得13

  我接触到的第一首唐诗是罗的《咏鹅》,用十几个字生动地表达了鹅的情态。读完诗,白鹅在绿水中漂浮,呼唤幸福。还有高一第一课学的《静夜思》。短句中充满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以及漂泊他乡的孤独和悲伤。这些唐诗给我当时的小心灵以独特的震撼,在我心中播下了诗歌的种子。

  然后,我联系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似乎让那颗小种子生根发芽,让我觉得唐诗就像一片汪洋。在一首接一首的背诵中,我一点也不无聊,而是沉浸在诗歌中,陶醉在诗人的情感中。

  读诗其实就是读情感。诗歌的内容表现了诗人的经历、情感和生活,这也是唐诗的魅力所在。我喜欢精读唐诗,认真理解诗歌的深刻含义,理解诗人的感受:

  想家:

  乡愁可以看作是诗歌中最常见的情感。这位诗人离开了他的家乡,获得了名声,漂泊了几十年,再也没有回家,但当夜晚安静下来时,他想起了家乡的深刻思想.

  比如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怀》。这不是一首典型的思乡诗,但也包含了许多更复杂的情感。然而,这种不断被切割和困惑的想法,也让我着迷。

  "南去野地,因为树叶正在落下,风从北方吹来,水很冷",这样一个深秋的凄凉和悲伤的场景,引起了作者的悲伤情绪。其实孟浩然当时的心情是复杂的。他羡慕农村生活,打算退休,又想踏入仕途,大有作为,这无疑是很矛盾的。第三句,“我往前走。我哭到眼泪花光”,流露出他的乡愁。他不仅想家,他的家人也想看看自己的家,俯瞰“天空”中的“孤帆”。“渡船在哪里?会有人告诉我吗?”借用孔子使鲁兹感兴趣的典故,解读孟浩然隐逸与政治的冲突。“越来越粗糙了。越来越黑”随着心结,河水汹涌澎湃,与大海平起平坐,一望无际,凸显了作者的迷茫心情。

  其实这也是现在年轻人普遍具有的矛盾心理。这首诗和几千年前的读者产生了共鸣,让人有同感。

  离别的感觉:

  送别诗中,那些悲凉缠绵,缠绵悱恻的作品,却是另一种慷慨豪迈的诗,发自内心,更能打动我。

  朋友之间最经典的送别诗是高适的《别董大》。久别重逢的高适与老友董达重逢。短暂的聚会后,他走了自己的路。其实当时两个人都是处境艰难,困难重重,但是面对老朋友还是很舒服的。他们没有表现出他的艰难和痛苦,而是说:“前方的路没有知己,世界上没有人认识你。”他们以开放的心态和大胆的语气,鼓励董达去奋斗,去拼搏。“不要担心见不到你的心腹,天下谁不知道你董兰婷!”多么有力,多么响亮!这是一个多么简单大方的人啊!

  男女之爱:

  说到爱情,作为一个高中生,我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刻,所以诗歌中的爱情只能大致理解,但诗歌和文字中关于爱情的细腻优美的语言也让我赞不绝口。所以,我也喜欢读情诗。诗歌的唯美能让我的心颤抖。

  特别喜欢这首歌《题都城南庄》。我第一次接触这首诗,不是在《唐诗三百首》上,而是在《百家讲坛》上。演讲者向观众讲述了这首诗背后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这个故事让我对这首诗的情感有了更深的理解。

  那一年,崔虎去京城长安考进士,却失败了。因为回家路途遥远,他在长安呆了几天。清明节的时候,他在桃林里遇到一个年轻的姑娘,两人情投意合,却没有什么区别。最后,崔虎告别了少女。清明第二年,崔虎再次来到长安,试图找到女孩,但女孩原来住处的门被锁上了。崔虎在城门上写下这首诗,失望而去。

  听完这个故事,读完这首诗,我们终于可以理解诗人的深刻含义了。“去年和今天在这扇门里,桃花相映成趣”,描绘了他们第一次见面时的美丽场景,反映了女孩容光焕发的面容,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当时的心痛,以及他们两个的深情。而第二句,“桃花依旧笑在春风,当人们不知道去哪里的时候”,依然是桃花盛开的季节。诗人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但是没有看到一个女孩,只留下门前的一朵桃花还在春风微笑。这就是“事情不一样”。看完之后,觉得自己不经意间遇到了一些美好的东西,但是当我刻意追求的时候,却再也回不来了。这就是诗人所表达的遗憾所在。

  爱国主义:

  个人认为唐诗中的爱国主义值得后人学习。爱国诗词,我不得不提的是我最喜欢的诗人杜甫。杜甫被称为“诗圣”,李白河被称为“大杜丽”。他的诗与李白的风格完全相反。李白的诗奔放,带有侠客的洒脱。杜出生在战争时期。他出身贫寒,吃了太多苦。他做不到李白的聪明。他的诗大多是忧国忧民的,充满了沉重和痛苦。读他的诗,可以深切感受到当时战争带来的痛苦和不幸,比如《石壕吏》01《春望》等等。

  杜甫的诗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给我印象最深。与他的许多诗歌不同,这首诗传达了作者的喜悦。诗人因为战争漂泊多年,历尽艰辛。现在他住在安史

《唐诗》读书心得14

  我从小便是爱读书的,也不拘是不是名著。上至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篇,下至一般的报纸杂志,只要得到了,便如饥似渴的阅读。只是贪求读书时全身心融入的愉悦,体味书中蕴含的悠久文明的剪影,并为之而深深动容!

  那天,我到小姨家做客,看到茶几上有一本书,包装很是精致。一时有些好奇,便拿来翻阅,却原来是一本《唐诗三百首》。最近小姨在教妹妹背唐诗,特意去买来的。配有注释和插图,很是精致漂亮。小姨叫来妹妹,让她背诗给我们听。糯糯的童音,顺畅的背诵,迎来了我们阵阵掌声,也唤起了我童年的美好记忆。我小时候,原也是背过的,只是长久不曾刻意记起,便有很多渐渐淡忘了,这时听来,便觉着很是亲切,温馨!于是细细看起来。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是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他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0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每首都是值得花费时间去记忆背诵的好作品!我们历史课现在在学辉煌灿烂的文学,其中就提到了唐诗。唐朝时,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坏境,促进了诗歌的繁荣。至今,我们还能见到唐朝两千多为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而《唐诗三百首》中选录的,都是“取其精华,取其糟粕”中的精华部分,都是传世闻名的名篇佳作!

  《唐诗三百首》中收录的作者,不仅有我们耳熟能详的“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人,还有一些不知名的,他们虽然名声不显,但他们的作品亦有其可借鉴之处,值得一阅!因为这写诗作都是经过了时间考验而未被淘汰的,我一向认为,时间是最好的.评判家!《唐诗三百首》中有像杜甫的《望岳》,王维的《渭川田家》綦毋潜的《春泛若耶溪》,李白的《蜀道难》这一类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让人仿若置身其中,仰躺于山水之间;也有像王维的《送别》,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样的送别诗,让人感佩于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

  从李白的一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我体味到深切的悲意凄凉,然后是释然的洒脱;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让我深深动容,我仿佛看到一个背影,在逆着光的地方叹息,便也体味到了远离故乡的寒冷;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一

  中写的“云想衣裳花想容”又让我浑身一松,仿佛一个人仰望天空,连呼吸都是芬芳的!

  我一直对文人有一种深深的敬佩,这种敬佩区别于一般对于偶像的崇拜,是骨子里的,刻印在灵魂深处的崇敬!我一直以为,文人都有着伟岸的灵魂,才能写出这样惊心动魄的诗句。文人是不屈的,有着峥峥的傲骨和永远挺直的脊梁!我们读诗背诗,不仅是学习诗人绝佳的文采才华,更是要学会那所谓的古代文人的精神,不屈与奋斗!

  听着妹妹流利的背诵,我突然觉得感动,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啊!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唐诗三百首》这一部历史长河长久沉淀下来的璀璨,必将在我辈手中得以传承和发扬!这一部辉煌了几千年的巨著,必将在未来继续辉煌下去!

《唐诗》读书心得15

  我的小抽屉中有很多的课外书,它们都是近年来爸爸妈妈给我买的,有精致包装的《西游记》,有故事精彩的《安徒生童话》,也有小伙伴们喜爱的漫画书,但在这许多的课外书中,有一本包装朴素,页面发黄的书,它就像丑小鸭一样摆在其它美丽的“白天鹅”中,显得毫无光彩,但它却是我最珍贵的书,我人生中第一本课外书《唐诗三百首》。

  小时候爸爸教我背了一首唐诗《古朗月行》,一学会了,所有的家人一听我那摇头晃脑背诵的样子,都竖起大拇指直夸我,那时的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快感。第二天,到学校后,我就向小朋友们炫耀,看着自己赢得那么多小朋友那敬佩的目光,以及老师对我的鼓励,就更加激起我学习唐诗的兴趣。

  十岁生日时,我什么都不要,就缠着爸爸给我买本古诗书,爸爸听后很高兴,便到城里新华书店为我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接过书时,爸爸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孩子,书是人类最好的.营养,书会伴随你成长,书会使你更充实,这本书也是我对你的期望。”我当时也没有多想,如获至宝般直往书屋钻。

  从那以后,《唐诗三百首》就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它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在这无数个日日夜夜中,我不断的从书中吸吮着营养,充实着自己。

  当我徘徊于十字路口之时,迷茫不知所措,它犹如一盏引途的明灯,告诉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当我取得优异成绩,沾沾自喜时,它犹如沉鸣的古钟把我敲醒。告诉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当我失意落魄,戚戚于挫折时,它犹如母亲温暖的手抚过受伤的心灵,告诉我“乘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现在,学校开展“好书伴我行”活动,有很多小朋友都加入到这习唐诗的活动中来,我也一样,不断深入地品读。我要感谢唐诗,因为它已成为我心灵上的一个寄托;也是我生命中的灯塔;更是改变我一生的精神食粮,让我不断的从中成长的作文

【《唐诗》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唐诗》读书心得07-22

《唐诗》读书心得优选15篇07-22

(精华)《唐诗》读书心得15篇07-22

《唐诗》读书心得15篇[合集]07-22

经典的唐诗07-02

唐诗06-08

读《唐诗》有感12-27

唐诗宋词的读书笔记02-16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09-02

《唐诗》读后感【精选】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