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世界中的荷花

发布时间:2017-02-21  编辑:舒文 手机版

  荷花入诗,情彩飞扬,雅俗共赏,有人借荷香淡淡抒发清闲散淡情怀,有人借荷花艳艳展示生命意趣,有人借荷花生死倾诉相思苦情……

  【唐诗世界中的荷花】

  (一)清闲散淡之花。

  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抒写诗人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霄劳梦想。

  一、二两句遇景入咏,融情于景。夕阳西下,素月东升,“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一快一慢凸现诗人的愉悦心理。

  三、四两句即事抒怀,活灵活现。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披头散发,靠窗而卧,逍遥自在,令人羡慕。

  五、六两句细化身心快感。清风送爽,荷花飘香,如丝如缕,沁人心脾;翠竹滴露,清脆悦耳,如丝如筝,清幽绝俗。写荷以“气”,写竹以“响”,意境幽深静谧,情调高雅别致,荷香和佳竹巧妙地烘托出诗人悠然自得、闲适自乐的素淡情怀,为下文抒发诗人渴盼知音,怀想故人创设了氛围。

  (二)青春意趣之花。

  王昌龄的《采莲曲二首》(其二)刻绘田田荷叶之中、艳艳荷花之下采莲少女的美丽形象,意境优美,情调欢快。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一、二两句写诗人伫立凝望,人花一体,难以分辨的情景。罗裙舒展,绿如荷叶,宛见采莲少女亭亭玉立之姿;笑脸相迎,艳若荷花,如睹采莲少女欢声笑语之态。荷叶罗裙,人面荷花,浑然一体,相映成趣,乍一看去,几乎分辨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哪是荷花,哪是脸庞。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成了美丽大自然的一部分 ,或者说竟是荷花精灵!

  三、四两句写诗人眼花缭乱之际,走神错意之时的意外发现,展示出青春少女的无限活力。采莲少女与绿荷红莲融为一体,忽然不见踪影,诗人踟蹰怅惘,惊奇不已。可是,没过多久,莲塘之中歌声四起,热闹非凡,诗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然在这绿叶红花的荷塘之中,仿佛是和诗人这样的观望者开了个玩笑。

  这群江南女子啊,聪明美丽,天真活泼,出没绿波红花之中,歌唱劳动、歌唱生活,充满着青春活力。从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如荷飘香,如花美丽的青春风采。

  (三)相思愁苦之花。

  孟郊的《怨诗》以痴心傻气的想象来抒发女主人公愁苦深重的相思之情。

  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

  两地相思的闲愁苦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也是没大小、没体积、不具形象的东西,测定起来很不容易;可是,诗中女主人公却异想天开:试把我们两个人的眼泪,分别滴在荷花池中,看一看今夏美丽的荷花被谁的泪水浸泡而死?显然,在她心目中看来,谁滴的泪多,谁的泪更苦涩,荷花就将为谁而“死”;那么,谁的相思之情更深,自然也就测定出来了。比试滴泪,滴泪成池,泪淹芙蓉,见证爱情,此等痴心透骨的情语非性情中人不能设想。出污泥而不染的“芙蓉花”成了男女主人公相思离情的可靠见证。

  李商隐的《板桥晓别》化用典故,抒写情人的离别苦情。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一、二两句远眺近观,点明离别的时间、地点和朦胧奇幻的环境氛围。

  三、四两句分别化用典故写行者和送者。

  “水仙”句暗用琴高之事。《列仙传》上说,琴高是战国时赵国人,行神仙道术,曾乘赤鲤来,留月余,复入水而去。诗人此处把远行之人比着乘鲤凌波而去的水仙,化实为虚,奇幻天真。

  “红泪”句暗用薛灵芸之事。据《拾遗记》记载,魏文帝之美人薛灵芸离别父母登车上路,用玉唾壶承泪,壶呈红色,到了京师壶中泪凝如血。诗人此处将送行者(女主人公)暗喻为水中芙蓉,以表现她的红润美艳;又由红色芙蓉进而想象出它的泪也应该是“红泪”。这样,一朵艳艳芙蓉勾画出了俏丽佳人泣血神伤的情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