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泾 溪 (唐 罗隐)
泾溪石险人惊惧,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泾溪是指今天的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的泾谷水,今名永川河。这首诗富于哲理,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这首诗用它那浅显的词语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许多事故,甚至悲剧的发生往往不是在那最危险的地方而恰恰是在人们自认为安全因而失去警惕的时候。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从军行(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①一、二句不妨设想为次第展现的广阔地域的画面,请简要描述一下:
答:在青海湖的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对岸,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雪山,越过那雪山,是矗立在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与孤城遥遥相望的玉门关了。
②前两句在写景的同时还渗透着丰富复杂的感情,请简要说明一下:
答:边塞生活虽艰苦,思乡之情尤深重;但却磨灭不掉戍边将士心中那杀敌报国的雄心大志。
景色的格调是: 迷茫、黯淡,悲壮、辽阔。
③请谈谈你对三、四句的理解: 将士们身经百战,盔甲都已被磨破,但仍无法消磨掉他们心中那“不彻底消灭敌人决不归乡”的信念。
3.阅读王昌龄的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采莲曲二首(其二)(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①谈谈你对前两句诗的理解:
答:诗人巧妙地将采莲女与周围的环境组成了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荷叶像罗裙,罗裙似荷叶,一样绿来一样美;少女的脸庞似荷花,荷花的娇艳又映衬着少女的脸庞,一样的红来一样的艳。
②三、四句写出了伫立凝望着在刹那间所产生的感觉,请你谈谈这种感觉:
答:是一种人花难辨的朦胧飘渺之境,令人情飞思动,禁不住会问:“花耶?人耶?”又禁不住会自答道:“花也,人也。”回味不尽,品咂不尽,余韵无穷。
③请谈谈这首诗的艺术构思: 如果说可以把这首诗看成是一幅《少女采莲图》的话,那么画面的中心自然应该是采莲的少女们,但诗人却自始至终也没有让采莲女们在画面上出现,而是将她们“隐”在了田田的荷叶、艳艳的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与荷花,人与自然,浑然一体。全诗洋溢着浮动着一种飘渺朦胧的美。
4.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泊秦淮(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①请欣赏首句中“笼”字的妙处:
答: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和谐地融合在了一起,绘成了一幅“秦淮月色图”;为后文商女的出现制造了浓郁的氛围。
②次句点明了:
答:时间:夜里;地点:秦淮酒家 。 使景物具有了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泊秦淮 。
③如果首句是写景,那么三、四句是:触景生情。
请简要谈一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商女是侍侯达官贵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都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决定的;所以诗人明写的是“商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真正要鞭挞的是那些“不知亡国恨”的达官贵人们。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别董大二首(其一)(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①这首诗是典型是前两句: 写景。后两句:议论(或抒情)。
②请说说前两句所描写的景物特点:
答:日暮黄昏,北风呼号,大雪纷飞,寒雁瑟瑟地出没在寒云之上。辽阔、苍凉、渺茫。
③三、四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谈谈你的看法:
在慰藉朋友的孤独情怀中更透露出无限的信心与希望:走吧,朋友,走进大漠,即便是走到天涯海角,,凭着你高尚的人品与魅力无穷的人格力量,还是会有无尽的友人聚集到你的身边来的。
6.阅读杜甫的诗,完成后面问题。
江南逢李龟年(唐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①前两句诗人在追忆什么?流露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追忆的是往昔与李龟年的交往;流露出来的是对盛世生活的怀恋。
②谈谈你对“落花时节”的理解:
答:(1)可以理解为“暮春的落花时节”;(2)也可以理解为“国运衰败之际”;(3)还可以理解为“诗人衰病漂泊之时。
③请欣赏这首诗的成功之处:
答: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时节”的相“逢”,一晃就是几十年,岁月沧桑,人世巨变,令人感慨不已。全诗无一字直写诗人身世之飘零,世事之变迁,但读者的心中却不能不有所触动:安史之乱,国之浩劫。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行即兴(唐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①诗人春天经过宜阳,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怎样的情绪?
答:抒发的是“国破山河在”,“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花落鸟空啼”的愁苦情怀。
②首句的“草萋萋”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答:大地荒芜,杂草丛生,萧条冷落,荒凉凄清的景象。
③谈谈你对“花自落”、“鸟空啼”的理解:
答:花开,无人赏;花落,人不知;“花开花落两由之”,“鸟歌鸟语无人识”。春山路上,山花虽烂漫,鸟语也喧喧,但“花自落”,落得寂寞;但“鸟空啼”,啼得凄清。以乐写哀,以闹衬寂,更突出了山路之荒寂。
8.阅读张谓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 梅(唐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①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作,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写一个 早 (一个字)字。
②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的 不畏严寒而独自开放的风姿。
③次句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 独特环境。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 近水。
④第四句回应了 首 句,一个“不知”再加上一个“疑是”,写出了诗人远望寒梅 似雪非雪,洁白似雪的高洁脱俗的情态。
9.阅读李白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望天门山(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还。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①首句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即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怎样的联想:
答:天门山本为东西二山,诗人这样处理,就使读者不由得感到楚江奔涌的气势之大:那天门山就像是被楚江的怒涛冲成了东西二山一样。
②次句写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答:一泻千里的楚江水,奔腾流淌,流至此处,山太高,太险峻,太雄伟,那水一下子失了锐气,变得驯服;诗人借水之平静衬山之雄奇。
③三、四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此,你如何理解:
答:青山似有情,张开臂膀将客迎;远客自多情,乘舟御风破浪行。阳光洒在江面上,若融金,似铺银,驶入天门山,眼界顿开阔,心胸更壮阔!
10.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桃花溪(唐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①首句描绘的景象是:
答:深山野谷,云雾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在山溪之上的小桥,若隐若现,似有似无,恍若仙境一般。
②第二句中的一个“问”字,妙处何在?
答:一个“问”字妙就妙在不仅将诗人的形象加入到了山水画面之中,而且将诗人探问桃源仙境的迫切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③第三、四句表达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答:深切地表达出了诗人向往世外桃源的迫切心情,也隐隐约约地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之情。
1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山中留客(唐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清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①谈谈你对首句的理解:
答:首句属于正面描写,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山,春天的万物,生机无限,惹人向往,引人入胜。
②谈谈三四句诗人是怎样挽留客人的:
纵然是晴和天气,没有那“留客之雨”,但那山之深处“空翠湿人衣”的游赏之乐,那云之深处的赏玩之愉,又有谁割舍得了?又有谁能毅然离去?诗人就是用这样委婉这样深挚地情意挽留住想要离去的朋友的!
12.阅读下面高适的诗,完成后面各题。
营州歌
唐 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注:厌,同“餍”。这里有饱经、习惯之意。
① 试分析诗中的少年的形象: 威武,剽悍,英勇,豪爽。
②本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即兴抒情,率然成诗。
③从诗中的“狐裘蒙茸”可见“营州少年”: 英姿飒爽,稚气可掬。
④“千钟不醉”可见“营州少年”的: 豪饮过人。
⑤“十岁骑马”可见“营州少年”的: 习武之早,自幼便受到牧猎骑射的熏陶。
13.阅读高适的诗,完成后面各题。
塞上听吹笛
唐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①一、二句是 实 写,其描写的内容是: 边关塞上,雪已化净,正是牧马时节。傍晚时分,战士们牧马归来,月色空明,忽然间,从戍楼上,飘来悠悠羌笛声。
②三、四句将《梅花落》拆用,构成了一种 虚 景,仿佛 梅花被风吹来,一夜之间,关山处处梅花开遍。
③战士由听曲而想到家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诗中也就含有了 思乡 之情;不过战士们的情绪却并不 消沉低落。
14.阅读下面杜甫的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贫交行
杜甫
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①首句即成语“ 翻云覆雨 ”的出处,在这里的意思是 翻手覆手之间,忽云忽雨,其变化迅速而无常。
②第三句用了一个典故,是讲 春秋 时期 管仲 和 鲍叔牙 的故事。
③第三、四句用的是 对比 和 比喻 的修辞方法;吐露出来的是诗人 对今人的重利轻情的愤怒,以及古道热肠已不再的叹惋。
15.阅读下面司空曙的诗,完成后面各题。
江村即事(唐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①首句写渔人 渔人夜钓归来,懒得系船,任那渔船在水中飘荡。
②次句承首句点明“钓罢归来”的 地点 、 时间 及渔人的 行动 与心情。
③“纵然”、“只在”两个关联词 前后呼应 ,把诗意更推进一层: 纵然夜里起了风,没有系缆的小船,至多会被吹到长满芦苇的浅水边上,那有什么关系呢?
④全诗主要写钓者 悠闲的生活情趣 和“江村” 安定的生活乐趣。
更多热门古诗推荐:
3.李世民的诗
7.卷二十·相和歌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