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将来。尊重经验的人,才能少走弯路。一个好的团队,也应该是学习型的团队。下面是关于团队激励小故事100字,欢迎阅读。
篇一:团队激励小故事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篇二:团队激励小故事
当年,克里斯朵夫·李维,是以主演美国大片《超人》而蜚声国际影坛的。然而,1995年5月,正当他在好莱坞红极一时、风光无限之时,一场飞来的横祸改变了他的人生。原来,在一场激烈的马术比赛中,他意外坠落马下,顿时眼前一片黑暗,几乎是转眼之间,这位世人心目中的“超人”和“硬汉”形象化身的他,就从此成了一个永远只能固定在轮椅上的高位截瘫者。当他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对家人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让我早日解脱吧。出院后,为了让他散散心,平息他肉体和精神的伤痛,家人推着轮椅上的他外出旅行。
有一次,小车正穿行在落基山脉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上。克里斯朵夫·李维静静地望着窗外,发现每当车子即将行驶到无路的关头,路边都会出现一块交通指示牌:“前方转弯!”或“注意!急转弯”的警示文字赫然在目。而拐过每一道弯之后,前方照例又是一片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山路弯弯,峰回路转,“前方转弯”几个大字一次次地冲击着他的眼球,也渐渐叩醒了他的心扉:原来,不是路已到了尽头,而是该转弯了。他恍然大悟,冲着妻子大喊一声:“我要回去,我还有路要走。”
从此,他以轮椅代步,当起了导演。他首席执导的影片就荣获了金球奖;他还用牙关紧咬着笔,开始了艰难的写作,他的第一部书《依然是我》一问世,就进入了畅销书的排行榜,与此同时,他创立了一所瘫痪病人教育资源中心,并当选为全身瘫痪协会理事长。他还四处奔走,举办演讲会,为残障人的福利事业筹募善款,成了一个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前不久,美国《时代周刊》以《十年来,他依然是超人》为题报道了克里斯朵夫·李维的事迹。在这篇文章中,他回顾自己的心路历程时说:以前,我一直以为自己只能做一位演员,没想到今生我还能做导演、当作家,并成了一名慈善大使。原来,不幸降临的时候,并不是路已到了尽头,而是在提醒你:你该转弯了。“超人”克里斯朵夫虽然已离开了我们,但他良好的心态,绝不向命运屈服的坚毅和顽强,使人们会永远地记住他的名字。
篇三:团队激励小故事
撒切尔夫人昨天逝世,全世界都在纪念她。
她有个众所周知的外号——铁娘子。
一直以来,她都是我励志课中的榜样人物。
撒切尔夫人以一个女流之辈,在一个男人起主导作用的世界中赢得无数崇拜,一生事业辉煌,背后最应该感谢的一个人就是他的父亲。
撒切尔夫人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开始对他实施一种残酷的、常人难以接受的教育方式——永远坐前排!
在学校上学,要坐前排;
剧场看演出,要坐前排;
出门坐公交车,也要坐前排;
父亲要求她干任何事都必须像坐位置一样,争取在前排。
这样的教育,被当时的旁人一直诟病,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未免过于苛刻了。
但是他的教育,在后来的年代中,被证实是有效的。
正是父亲这样严格的要求,才培育了撒切尔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或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在前排”。
撒切尔上大学时,学校要求学五年的拉丁文课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硬是在一年内全部学会了,并且考试成绩竟然还名列前茅。
不光是学业上出类拔萃,她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的起他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凤毛麟角的佼佼者之一。当年她所在学校的校长评价她说:“撒切尔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正因为如此,40多年以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才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连续四年当选保守党领袖,并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坛长达11年之久,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
“永远坐前排”是什么?
是一种态度,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是一种精神,一种激发人争创一流的精神。
在这个世界上,想坐前排的人不少,真正能够坐在“前排”的却总是不多。许多人所以不能坐到“前排”,就是因为他们把“坐在前排”仅仅当成了一种人生理想,而没有采取具体行动。那些最终坐到“前排”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不但有理想,更重要的是他们把理想变成了行动。
篇四:团队激励小故事
有个摄影师,给大会拍集体照有些年头了,因为他拍的照片没有一个不满意的。
拍集体照,最难就是大家的眼睛问题:几十个人,甚至上百口子,咔哒一声照下来,就是有睁眼的,闭眼的。闭眼的看到玉照自然不高兴:我90%以上的时间都是睁着眼,你为什么偏让我亮一副没精打采的相,这不是歪曲我的形象吗?
一般的摄影师喊:一、二、三”但坚持了半天以后,恰巧在“三”的时候坚持不住了,上眼皮找下眼,又是作闭目状。
这位摄影师的思路是:“他请所有与会者全闭上眼睛,听他的口令,同样是喊:一、二、三”在“三”的时候一起睁开眼睛。果然,照片冲洗出来一看,一个闭眼的也没有,全都神采奕奕,比本人平时更精神,真是皆大欢喜。
生活中有很多难题,其实只要你换一个思路,都可以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