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16年8月21日,随着“表情包”女王朱婷霸气一扣,中国女排在巴西奥运会上一举夺下“本届奥运会含金量最高的”一块金牌。全场欢腾,全民泪目。
女排:别只在我赢的时候热泪盈眶
文 | 十点君
(一)
2016年8月21日,随着“表情包”女王朱婷霸气一扣,中国女排在巴西奥运会上一举夺下“本届奥运会含金量最高的”一块金牌。
全场欢腾,全民泪目。
奥运前夕,三位主力受伤,摸底赛输给荷兰,最终无缘四强,丧失与主要对手巴西队、俄罗斯队过招的机会……女排的问题越来越多,看起来似乎情况越来越糟,外界不敢抱有过多希望。
踉跄一路,饱受非议,从无名到神坛,从神坛到漠然,从漠然到讥讽,再从讥讽的中拼了命地够……
等了十二年,今天,中国女排终于再度站到了最高领奖台上。
女排队长惠若琪抱着队友和教练大哭,满脸汗水混着眼泪。
这个刚做完心脏手术没多久的91年的姑娘,顶着巨大压力,终于在今天打上关键一个探头得分,带领她的队友拿下了这块镀着全国梦想的金牌。
教练郎平平静地搂住她说:小惠,别太激动,小心你的心脏。
比赛结束,记者激动地冲到郎平面前,说要“代表全国人民给郎教练一个拥抱”,郎平微笑着伸出手。
后来记者问她怎么不激动?郎平答:当然我心里非常高兴,还有一点不太相信。但是我太累了,没有力气去跳了……
这个曾经代表着中国女排最高水准的“铁榔头”,面对时隔12年再度问鼎奥运冠军的荣誉,没有过多地展现情绪,她在一旁看着队员们相互拥抱,尽兴嘶吼,就像一位骄傲的母亲欣慰地看着孩子创下奇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郎平说,本来只是想拿块奖牌的,决赛中世界各国的水平差得并不多,我们知道自己的水平。要感谢“女排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二)
“女排精神”这个词孕于八十年代,而未曾经历过那个时代的90后,大多都是从政治课本上“弘扬民族精神”中知道的,知道那是一种坚韧,是一种拼搏,是一种民族精神,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性格。
可那么多体育竞技项目,为什么眼泪独独钟情中国女排呢?那个让我们振奋不已,让队员失声大哭,让大V抽奖庆祝,让全国人民沸腾的“女排精神“,到底是如何诞生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体坛突然刮来了一阵“女排旋风”:81年到86年,中国女排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拿下了奇迹一般的五连冠。
每逢中国女排大赛,可以说万人空巷。那时候电视很少,只有少部分家庭有小小的黑白电视,上班的球迷都挤在单位的会议室里看,里三层外三层。年轻的大学生看不上电视,就跑到广播喇叭下蹲着听宋世雄解说。
改革开放初期,女排精神是一种敢闯敢拼、激励人心的力量,女排队员也是男青年魂牵梦萦的梦中情人。老球迷回忆称:颜值最高的是周晓兰,以拦网著称,国人送雅号“天安门城墙”;再有梁艳清纯,气质独特,被称为“笑面黑娃”……
相貌最普通的可能就是郎平了。
但就是这个年龄最小、个子最高、相貌最平凡的“铁榔头”,在1981年中国对决日本的世锦赛上一次次致命扣杀创造奇迹,不给对手留丝毫反抗余地。
体育解说员宋世雄称激动地大喊:“中国的铁榔头,一锤子的雷霆!”
那一年的世界杯,中国女排七场全胜,一共扣球1116次,其中郎平这把“铁榔头”一人扣球407次,拿下79分,扣球命中率几乎是百分之五十。
她的经典扣球绝杀,甚至被印到了邮票上。
这个十八岁的铁姑娘,为中国国家队拿下六个冠军,两块金牌,走上了自己运动生涯的巅峰。
那个时候的郎平,赢了比赛会哭,会笑,也会跳。
(三)
谁也没想到巅峰时期的郎平会突然宣布退役,并且自费前往美国留学。她说自己一旦从女排退出就什么都不是,她只是需要学习。
1986年五连冠之后,老女排逐渐更新换代,社会也淡然了。
那一阵曾经激荡人心的“女排旋风”,终究还是停了下来。
至于郎平的个人去向,说什么的都有。八十年代不是互联网大时代,更不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相反,信息匮乏得可怜,人们只能干等官方消息发布。
等到郎平前往美国的官方消息一出,舆论顿时炸了锅。
外界纷纷猜测郎平是为钱为权、贪图享乐,一时间 质疑批评之声不绝于耳,部分媒体甚至称她为“汉奸”、“为钱打球”、“拿着绿卡的败类”……
没人再提“女排精神”了,取而代之的是“崇洋媚外”。
把郎平推上风口浪尖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郎平执教的美国队和陈忠和领衔的中国队在第三轮中狭路相逢。
那是一场生死鏖战,解说员宋世雄全程绷着神经,现场座无虚席,所有人都盯着裁判员手中的哨。
最终,裁判员哨声一响,宣布美国队以3比2的成绩赢得银牌。
在郎平的执教下美国队拿到了历届奥运会最好的成绩,美国女排的姑娘疯狂尖叫欢呼雀跃,围在一起流着泪庆祝胜利。
郎平在旁边一动不动。
在这场考验国人心胸的比赛中,狭隘的民族主义口水并不罕见。
面对讥讽甚至辱骂,郎平没有过多解释,只说了一句:
“ 我们打的是世界大赛,毕竟不是世界大战,我们打的不是利益,而是要打出人类的一种体育精神。”
(四)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被八十年代的老对手日本挤出了四强。记者说:郎平,你谈一谈吧。
郎平当即流下眼泪,泣不成声。
2013年,郎平临危受命回到国家队执教。在此之前,中国女排刚刚创造了亚锦赛上史上最差成绩,几乎没人看好这支青黄不接的队伍。
那年郎平53岁,八十年代与她同龄、看她打比赛的的大学生大多数都已退休,而她却重新挂帅出征,仅用了29个月的时间,就让一支都还是孩子组成的队伍迅速成长。
2015年的世界杯和亚锦赛上,中国女排面临各种突发情况,郎平不慌不乱,无论是排兵布阵还是临场调度,郎平都展现出了世界名帅的风采。
最终,隔了十一年——
我们,赢了!
女排精神,回来了!
那一天比赛结束,铁榔头在后台哭花了妆。
(五)
2015年的两场胜利让女排信心大增,今年的里约奥运会,女排姑娘们在郎平教练的带领下一路过关斩将,但这一路,却走得比三十二年前更加艰辛:
小组赛出师不利,垫底进局;
强赛首遇东道主卫冕冠军巴西队,拼劲全力;
半决赛复仇荷兰,痛快淋漓;
决赛塞尔维亚一役,逆转夺冠!
中国女排,在这一天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所有的掌声送给女排姑娘,所有的泪水献给女排精神。
可是这一次,郎平没哭,也没跳。
当采访接近尾声,人群逐渐散去时,郎平和记者说了一句:
“不要因为胜利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
回顾女排三十多年来的历程,每一次伟大的成就背后都有郎平这位铁娘子。
无论是赛场上的致命绝杀,还是后台的悉心指导,这把铁榔头始终敲打着自己,也磨砺着整个国家队的品性。
而我们,作为观众,作为没有在赛场上洒过汗水,没有在训练地累到几近虚脱、痛到浑身是伤的旁观者,面对这样一位称得上传奇的伟大运动员,不能只在她打胜仗的时候啧啧称赞,却在她需要理解的时候讥讽嘲笑,在她需要支持的时候质疑谩骂。
女排精神,更不仅属于冠军。
它属于每一个在赛场上流过汗也流过泪的运动员,
它属于每一个为领奖台奋斗拼搏过的骁勇战士,
它属于每一个在困境中咬紧牙关向前冲的中国人。
女排精神,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不能只成为胜利时含在嘴里的蜜糖,更不能成为伤害同胞的利刃。
它应该成为逆流中攥在手心里的旗帜:
只要举起信念的大旗,每一位血管中流淌着炎黄血脉的同胞,都会为你呐喊、为你祝福。
祝福郎平。
祝福女排。
祝福每一位真正热爱这个国家的同胞,可以在任何一个晚上,站在自己的土地上,说想说的话,做想做的事,而不带有任何恐惧。
祝福你,我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