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石榴花染红了五月,栀子醇厚的香气袅袅袭来,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粽叶和艾蒿的缕缕清香,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时节了。在此,小编整理了3篇关于端午节微信文章,欢迎欣赏。
篇一:端午节微信文章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艾蒿插在大门上,田野一片麦儿黄,家家户户过端阳。”不知不觉又到了粽子飘香的时侯,又让我想起故乡的端午节来。
端午那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妻便叫我:“快起来,割艾蒿去,去晚了,就割不到了!”
“哦,今天是端午节,瞧,我这记性差点儿忘了。”我一骨碌爬起来,拿起镰刀就往每年割艾的老地方跑去,路上还遇到不少去割艾蒿的人,不一会就割了一大捆回来。我把家里的所有朝外开的门头上,都插上了艾蒿。
小的时候每年的端午,都是我哥哥他们到田野里去割艾蒿的,我那时小,爸妈不让我去。我们小孩子间都流传着这么一句民谣“端午门头不插艾,死了会变老鳖盖”,那时候我们也不懂是什意思,别人说我们也就跟着说。但我们小孩子都知道,如果不插艾就不好。
后来听大人们说在很久以前,人们自私而残忍,天帝决定派瘟神在五月初五那天散发瘟疫来惩罚,瘟神受了天帝的旨意,在五月初五那天散发瘟疫,瘟疫为不忍加害,在五月初五时在自家的门前插上艾蒿就不会传染到瘟疫,以示驱走瘟疫。
儿子出世那年,妻子生产满月后,要用艾蒿熏澡,说是可以打通经脉,疏通汗毛孔,熏澡之后再出门就不会落下月子病了。据说,用艾蒿泡脚还可以治疗胫骨疼,还可以用艾蒿叶熬粥呢。
早饭过后,妻子把前几天泡好了的粽叶和糯米端出来,准备包粽子。妻子把新鲜的粽叶洗得干干净净,然后用左手托着粽叶,右手轻轻地放入糯米,再加上蜜枣、葡萄干、枸杞子、核桃仁、绿豆等,放上这些东西,粽子除了好吃一些,它还预示着生活的甜美,放好后包起来用绳子扎紧。扎绳子这一步是最关键的,因为这一步就是要把粽子扎成各种造型的,妻子包的粽子就有好几种形状。
母亲搬个板凳就坐在旁边看着媳妇包粽子,嘴里还不断地说,以前家里穷,过端午很难有糯米包粽子,现在好了什么都有。一回头看见我站在旁边就说“你也过来帮帮忙,也包的快一点”“我不行,就是那扎绳子的时候,就不会了”“你就是笨,教你几次你都不会,只会包三角菱形的”“唉,没办法,天生的笨蛋吧”,妻子说“什么不会,你就是懒”“哈哈……”。说着笑着不一会就包好了,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锅里煮上几个小时,熟透了就可以吃了。不过,我是很喜欢吃粽子的,尤其是吃冷的粽子,吃到嘴里很舒服的。
小时候父亲每到端午就爱讲端午的来历,说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父亲说,很久以前,有一位著名的爱国大诗人,他叫屈原,当初是被别人杀害了并且扔进了水流湍急的汩罗江里。人们知道了,怕江里的鱼虾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便包了许多味道鲜美的粽子扔进江里,这样鱼不会吃屈原的尸体了。那天正好是农历五月初五,善良的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把这天定为端午节,表达对屈原的敬意。
粽子放在锅里,架上柴,放在那儿慢慢地煮。煮粽子的时候,母亲嘱咐放几个鸡蛋,还有咸鸭蛋一起煮,说是端午一定要吃的,这是吉祥。
我也开始了我的事情,炸糖糕。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在我们这里还有吃糖糕、油条的习俗。小的时候炸糖糕、油条都是父亲做的,我们就站在旁边等着,炸好了就忙着要吃。等我成家立业了,也不会做,都是到街上去卖。有一年我去晚了,没买着,孩子吵着闹着要吃,还被母亲数落了一顿,后来一想干脆自己学,向别人请教,回来试着做,经过几次试做,我成功了,但还是没有街上人家炸得好,这已经很不错了。
儿子小的时候,过端午看见人家孩子的手上脚上都带着东西,回来家也跟我们要,只得哄着他说带那个不好,什么什么的,他也就不要了。我们这里过端午,要给孩子的手上和脚上,戴耍线,就是把十几根五颜六色的线拧成一扭,拴在孩子的手上和脚上,说是这样就能把孩子给拴住了。女孩子早在金银花开的时候,就到田野里去摘金银花回来做个香囊,等到端午挂在脖子上,还不时的拿起来闻一闻,很是让人羡慕。还有的人家给孩子的颈脖、手腕和足踝系上长命锁,说是可以长命百岁的,那是用桃核雕刻的,也有雕刻成桃篮的,说是可以避邪的。
端午节,悠久的传统,美好的风俗,人们在这年年的端午节中,虔诚,庄严,心中怀有的不仅是对节日的期待,更是对美好生活得祈愿。
不过,现在端午的气氛远不如上世纪那样浓烈了,农村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家里就剩下老头老奶奶,渐渐地过节的气氛就不浓了,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相关部门应该设法解决,不能让着传统的节日丢弃。
端午是个美好的节日,人们在这并不浓烈的节日气氛中可以寄寓一些美好的期望,让凡尘蒙蔽的心,在这古老的节日里得以回归,领悟生命的真意,让生命活得更加充实一些。
篇二:端午节微信文章
与现在的端午节相比,总觉得孩提时过得有滋有味。
在艰难度日的那个年代,小孩子们总盼着节日的到来,睡梦里也会编织出节日里的那份丰盛和欢乐,因为,大人们平常都会一分钱掰两分用,只有节日里,才会舍得花钱扯布请人做衣,弄上平时吃不上的好饭好菜。
走在乡间的路上,你只要看到妇女的头上戴着一朵栀子花,马上就会明白,端午到了。栀子醇厚的香气是上苍赐予端午节特有的香味,山野里到处都是,弥漫了整个天空,袅袅袭来,直浸心脾,全身都被这香气盘活,身上的闷与沉消的无影无踪。
闻到栀子花的香味,人们便开始按照风俗与程序干起属于端午的那份活。于是,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插上了菖蒲和艾蒿,为了驱蛇,农夫还沿着屋墙撒下生石灰,……。女人们便开始浸糯米,等糯米完全湿透水浸胀后,加上腊肉或绿豆、豇豆等料理,用箬叶包出不同口味的粽子。箬叶的香味从锅里的溢出,爬上树梢,站在屋顶,向正在欢天喜地的小孩们招手,把要快点回家尝鲜吃粽的信息传递给他们。在各处玩耍的小孩们闻到香味,垂涎欲滴,赶忙回家,在吵着要吃粽子的同时,顺势缠着母亲给他们穿早已备好的新衣新鞋子,节日要新求美的想法得到满足,孩子们又赶忙出户凑到一块,热热闹闹里把把端午的节日气氛慢慢推向高潮。
早晨,由于是梅雨季节的原故,三天两头地下雨,田间小路和山路十分泥泞,路边的草都是湿漉漉。节日那天,为了放神仙牛,让牛在这天能吃到肥美的草,天边刚泛鱼白,父亲便早早地起床,赶着牛到远山的山坳里,把牛绳绕在牛的脖子上,不让牛绳被山上的树绊住,任牛在山里尽情地吃草。接着,父亲便回转到地里,拨出新鲜的大蒜,特别是独子大蒜,回家与母亲一起洗好,放进锅里,与鸡蛋、咸鸭蛋一起煮。早起的一干儿女穿着新衣,早就盼着吃上难得吃到的珍馐,围着锅灶,任新鲜大蒜的味刺激味蕾,站在旁边,等着蛋熟。
这时,父亲从楼上瓢了半碗蔗糖,静静地坐在桌旁,吃起粽子,细品箬叶粽子的香味,像是感悟自己一生的得失,让不经意的时间消失在年轮的罅隙里,留下那模糊但还能辨出轮廓的时光背影,些许的怅惘,些许的蜜意,尽在唇齿盈满开来。而我们却没有那么多的顾虑和人生的蹉跎,全然不顾大人们为了生活而艰难的景状,只知围着桌子,过节就要有好吃的,在鸡蛋、大蒜、粽子之间找寻那份属于儿趣的乐子。
节日是属于男人和孩子们的,农家的女人在节日里比平时更忙,端午最隆重的就是早餐,一起床,家务就会让她累的喘不过气来。母亲没有时间去理会我们,煮蛋和大蒜、煮挂面、煮粽子……一个劲地按照端午早餐的程序去做,在家务里进行生命的跋涉,厮守与飘香摇曳的约定,做出属于端午节里那份独特的韵味。而后才是到地里割薯藤、切薯藤、喂猪等之类的活,一直忙过中午,才有歇脚的工夫。
端午送节是下聘了男女表年是否结婚的关键。对于谈婚论嫁的女子来说,端午可一个重要的日子,不像现在,随随便便地折成钱找包一起付给女方家里了事。男方送端午节的东西多不多,隆重不隆重,关系女方家的面子问题,因为本房的至亲当日都会端点心到女方家里,看一看瞧一瞧,议论一翻,女方家拿男方家里送来的桌子做酒席,摆开桌子,中午大吃一顿,一直到下半响,男方家送礼的人才会客套而去。女方家开始向本家至亲派送两提粽子和一把折子扇,告知他们女儿的婚事已基本定局,现在等的就是男方家拿八字看日子迎娶过门了。
……过去的端午有回不尽的味道,成了儿时要长大过好日子的一个方向和标杆!
现在的端午,节日的元素正在悄无声息地快速失去,再也找不到昔日的味道。随着大都市生活的仿制和年青人的惰性,也许N年之后,乡村的老人们逝去后,最后的坚守也会被没有传统元素的节味所代替,留给后辈的将是不名状的节日。
传统的节日,拯救还来得及吗?不要因为都市而丧失传统,也不要因生活的改善而失去真实,保持原味的中国节味那才是真。
篇三:端午节微信文章
石榴花染红了五月,栀子醇厚的香气袅袅袭来,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粽叶和艾蒿的缕缕清香,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时节了。只记得儿时的端午,母亲要煮一大锅粽子和鸡蛋,并把菖蒲和艾蒿插在门框上,用雄黄在我额头上画个王字。然后把鸡蛋灌在用采色丝线织成的网兜里,挂在我的脖子上。我不知道这些是为了什么,母亲说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端午那一天是不要上学的,私塾的老夫子也被请来吃饭。席间他自然要对我夸奖一番,此时要算母亲最开心了,频频给先生斟酒,连说:先生辛苦。
随着年岁的增大,慢慢接触到一些关于端午的传说,和一些文人描述端午的诗词。比如文秀的“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汤显祖的“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李静山的“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才逐渐知道端午是纪念一个叫屈原的诗人的节日,而且喝雄黄酒,插菖蒲和艾蒿的习俗也已流传久远了。说明母亲的话: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没有错。
新中国成立以后,城里人过端午的气氛就渐见淡薄,农村也只知道这一天要包粽子,已很少有人提到屈原了。如今端午已被定为法定假日,不知道节日里还有多少人会想起当年这位不识事务的楚国三闾大夫。我在想,屈原出生的秭归,处于大山之中,2000多年前,他目睹着民不聊生的社会景象,满怀豪情壮志,乘一叶扁舟,踏着西陵峡的滚滚波涛,走进了他立志为国的那座圣洁殿殿。然而君主昏聩,佞臣当道,他实在回天乏力。虽然他知道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路漫漫其修远兮”,虽然他也决心“吾将上下而求索”。然而在那样的环境下,他难以力挽狂澜。面对现实,他只能发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叹息。他只能将他的满腔忧愤诉诸笔端,为后人留下《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后,抱恨投江,以身殉志,也许这就是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吧。但他爱国忧民的胸怀情操,却随着端午的习俗千古传乘。他坚毅不屈的精神品格,烛照着湘楚大地的巍峨群山、烛照着峡江的惊涛骇浪,也烛照着中华大地,成为后世典范。
离归州古城不远的山坡上,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桔林,桔林中掩映着一片仿古建筑群。陆游笔下“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中的屈原祠就在其中。但这已经不是原来的屈原祠了,因修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始建于宋元丰三年的屈原祠行将淹没,政府按原貌将它迁建于此。如今三峡工程蓄水后,屈原祠将随同归州古城永没江底。一座新的秭归将易地重建,屈原祠也将搬迁。屈原祠数度搬迁,说明虽经几千年的岁月流逝,并没有冲淡国人对这位爱国诗人的缅怀和崇敬。屈原的精神仍将回荡在神州大地,人们以各种形式纪念这位爱国的先驱者。端午这一古老的传统仍将延续,端午的包粽子,赛龙舟等习俗也将延续,并赋于更多的现实意义。
又是一年端午节了,物是人非,孩提时代盼望端午的心情早已不再。但那淡淡的粽叶和艾蒿的清香,依然使人浮想联翩。忽然想起唐人殷尧藩关于端午的那首诗:“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诗人的意境,不经岁月沧桑的洗礼,恐怕是很难体会得到的。在这个节日里,愿大家都有个好心情!
更多热门的励志文章推荐:
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