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修养的女性书籍推荐

发布时间:2017-04-28  编辑:孙彩秀‍ 手机版

  导语:做美丽、健康、智慧的女人,是每个女性都渴望达到目标。女人年轻时可以用美丽的容颜吸引人,当青春远去,气质,智慧和修养才是女人保持魅力的法宝。下面是提高修养的女性书籍推荐,欢迎参考。

  一、山本文绪:《恋爱中毒》

  从小镇来东京闯荡的水无月,因为一场婚变沦落到在便当店打工。她在店里邂逅少女时代崇拜的明星创路功二郎,身不由己地陷入热恋。孰料创路另有多位恋人,水无月周旋其间,以自己的忠心与顺从一一击败情敌。眼看胜利就在眼前,但变故突如其来。

  那么,“爱”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呢?

  就是自己。如果要爱别人,请先好好爱自己。爱不了自己的人,爱别人爱得越深,就越难以得到幸福。对于女人,尤其如此。

  二、严歌苓:《扶桑》

  《扶桑》是严歌苓于1995年写就的一部长篇小说,她用感性、细腻的笔触构筑了一个奇异的女性生存景观。

  中国女人扶桑远赴异乡寻夫,惨遭欺骗,泥足深陷于一种惨烈又柔情的生活之中,虽在异乡沦落于红尘,12岁白人少年克里斯却又对她一见倾心,但这注定是一个残忍的爱情故事,一如这残忍的生活。阻隔在他们面前的是肤色、年龄、阶级……是与生俱来的困境,即使可以抛开一切去追求自己的真爱,也终不可得。

  扶桑拥有东方女性骨子里的隐忍与宽宥,但无奈时代太过悲凉宏大,这样的女人不动声色就被吞没其中。

  三、伍绮诗:《无声告白》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作者以精准而细腻的散文式笔触,编排结构精巧、环环紧扣的紧张情节,将“爱”这一主题嵌入其中,你将在里面找到自己的某个切面,每个人都会。

  伍绮诗的笔触极为动人,故事的“中国特质”也令人很有代入感,然而这是一个压抑的故事,就像莉迪亚压抑的人生。

  四、麦琪:《北京胡同女孩》

  这本书的封面会让人感觉,设计师自幼被闸刀剁去了双手,不忍直视。但内容却截然相反,作者麦琪毕业于北大中文系,当过编辑和记者,小说的叙述节奏和语言都出奇地纯熟平稳。故事讲述了出身在北京胡同的五个姑娘,她们被胡同里的人称为“五朵金花”。五朵金花在青春期遭遇的一系列变故,被作者称为“青春的冲动”。

  五、任晓雯:《她们》

  《她们》中的她们个个生命力顽强,在爱情、生活的漩涡里打转,晕头转向倒也没有认输,但深夜里辗转反侧时却又无论如何也奈何不了青春、爱情、希望的渐行渐远,生命变成了一场没有盼头的旅程,即便她们某些人还年轻着,但是,心,真的早就老去。

  六、叶弥:《天鹅绒》

  叶弥是在漫长的时光隧道中帮我们扫除灰尘的那个人。

  这是叶弥的一本小说集,《天鹅绒》这篇小说是姜文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的原著,把叶弥的原著和电影对比,小说里的母亲在丢了一块猪肉之后变疯了,而电影里的母亲则是因为一双漂亮的虎头鞋的消失而疯疯癫癫。

  初读叶弥的文字,会觉得眼前有一块淤泥,在生活的水底塌软而沉浮,周围遍布腐烂的尸体与藻类;然而在这片潮湿的不如意里,依旧会有花朵盛开,那朵花就是叶弥作为女性作家特有的叙述的力量。

  作家魏微对叶弥的小说也是推崇至极,这本小说集里还有《小女人》、《无处躲藏》等小说,但《天鹅绒》是最魔幻现实的一篇,让我联想到马尔克斯的一个短篇《巨翅老人》。

  叶弥在这本书里写的,语言玄乎而精妙,又不失日常,家长里短、世俗巨细也发着光,生老病死都不缺拥抱,绝望是被时间抽干了水分的希望。

  七、邱妙津:《蒙马特遗书》

  “一九九五年夏天,才华洋溢的台湾小说家邱妙津在巴黎以惨烈的自杀结束了自己年仅二十六岁的生命。这二十封信,是她留给这个世界的生命告白。爱欲的强烈、背叛的痛苦、不顾一切的占有与痛切的自我剖析在文字中喷薄而出,而关于爱与艺术的纯粹追问,也永久地震撼着世上所有苍白的灵魂。”

  八、柴静: 《看见》

  因为饭桌上开了一个女性的玩笑,柴静与上司闹了不愉快,直到上司打电话向她道歉。在当今世界,“女权”变得越来越敏感,连爆米花电影《疯狂的麦克斯》,也能深度解读出女权主义,引发高潮。

  有很多人欣赏柴静,也有很多人不喜欢她。但我相信,读了《看见》的人,能对她有一个很客观的了解,讨厌不起来。

  她在书中展现了一个女性的独立,清醒,以及倔强,有点逆风行走的感觉。但每每都逢凶化吉,柳暗花明。有些女权主义者之所以不让人喜欢,正是因为他们仅仅只是“女权”,喊“男女平等”的时候,却蔑视弱小,践踏生灵。

  在十年的记者生涯里,柴静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新闻事件,接触了无数个底层人、贫困儿童、外国支教者、家暴的女人、非典病人、煤矿工人、地震灾民。因为她的慎独与爱,这些纪实故事才焕发人性光彩。去年她自费资金,拍摄了一个讲述雾霾的纪录片《穹顶之下》,作为一个“体制内”人,这种行为真可称为英雄之举。

  我认为每个人都可以读读《看见》,通过柴静看见当前的众生相,通过众生相反观一种强大的心灵。选择做一个女权主义者的前提,是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平等,而选择作为一个人权主义者的前提,是心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