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时间是青春轨道上行进的列车,在你还来不及回首的时候,满载着喜怒悲欢,然后呼啸而过。分享几篇青春励志的抒情散文,欢迎欣赏。
青春励志的抒情散文篇一:在你选择的路上,不惧困难地坚持
今天在座的90%以上都是刚入学的研究生,这是你们人生的新阶段,我热诚地希望你们在思想上也能够有一个新的境界。今天在这里不讲大道理,我作为一个建筑学人,自1946年执教于清华大学,至今已经68年,我只想将一些通过自己亲身经历所得到的体会跟同学们讨论。
第一,理想与立志。一个人一生不能没有理想。立志是人生不断前进的动力。要思考我这一生到底想要做什么,想要有何作为,有何抱负和志趣,想要从事什么专业,这在中学进入大学时必然要有所考虑,从大学进入研究生时代更需要进一步思考。立志往往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成长的经历、所见所闻所想而一步步顿悟、提升,当然,其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定的偶然性。
我之所以选择建筑事业,并作为一生追求的方向,是与我青少年时代成长的经历有密切的关系。我1922年生于南京,当时正值内忧外患,中国大地上战火连连,苦难深重。1937年南京沦陷,我随家兄流亡重庆,于四川合川继续中学学业,记得1940年7月27日高考结束的那天下午,合川城遭遇日军空袭,大火一直燃烧到第二天清晨降雨始息,我敬爱的前苏州中学首席国文教员戴劲沉父子也遇难了。战乱的苦痛激励了我重建家园的热望,我最终断然进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学习,以建筑为专业,这是一个开始。随着自己的成长,认识国家社会的发展,逐步对建筑事业发展的需求也就不断加深认识,对它的学习研究也就不断提高。
第二,选择。一个人一生不知要走多少十字路口,一个弯转错了就很难回到过去的志愿,因此道路的选择至关重要。人生中有太多太多的机遇、变迁,甚至有无限的偶然性,国家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变迁,乃至家庭中细小的问题都会引人转向,甚至于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回顾我自己的经历,有几个重要的十字路口:
1948年我经梁思成先生推荐赴美国匡溪艺术学院求学,1950年学成后,应梁先生信中说的“新中国百废待兴”的召唤,力辞种种诱惑,毅然从尚为英国盘踞的香港,在军警挟持下取道回国,投身到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建设和教育事业中,现在想来,如果当时留在美国,便没有此后几十年在中国建设领域中的耕耘和收获。
1983年,我61岁,从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的行政岗位上退下,当时张维校长邀请我前往深圳大学创办建筑系,我婉拒了他的盛情,坚持和一名助教,在半间屋子、一间书桌、两个坐凳的条件下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到现在已经整整30个春秋。30年中,我与研究所的同志们共同开展了一系列人居环境科学的研究与实践。当时若前往深圳,今生后期的工作则又会是另一番光景。类似的情况一个人一生不知要经历多少,回顾既往,我自审之所以没有“转错”大方向,很大程度上还是与早年“立志”相关,我很早便立志在建筑与城市的学术领域做一些事,在不同时期,根据现实条件,作出相应的选择。
第三,坚持。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是坚持还是退却?就我个人经历而言,不论是青少年时读书求学,还是年长后的研究和实践,几乎处处都要面对困难,也难免遭受挫折。年轻人很容易受到挫折影响而气馁,这里希望大家以宗白华先生讲的一句话共勉——“不因困难而挫志,不以荣誉而自满”,这是在他写的《徐悲鸿与中国绘画》上的一句名言,要立志、要选择,在选择道路上更要有不惧困难的坚持。
对于青年学人,我认为在理性上对科学道德、科学伦理等似乎不难理解,关键在于身体力行。现在社会舆论的各个方面对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宣传屡见不鲜,相关的书籍、文章也很多,但是让人痛心的是,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的现象仍时有发生,这些人也许并非对科学道德不理解,而是没有切实地将之落实到一己的心灵与行动中。因而,我想强调的是,必须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从经典的哲理转化为一己之行动指南、行为通则,唯有此,才能慢慢地内化为属于你自己的精神财富,并且会在逐步顿悟中加深体会,并不断加强信念,持续前进。
如今,我虽已年逾九十,但仍坚守在教师的岗位上,仍要求自己以一种积极的精神面貌面向未来,随着年龄日增,必然有些事情由于体力不及等原因已经做不了,但是依然觉得当前正面临着一个大的时代,未来有无限的生机和激情,要促使自己力所能及地不断探索广阔的学术新天地,建设美好家园、美丽中国。
青春励志的抒情散文篇二:青春校园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题记
遥远的路程,昨日的梦,以及远去的笑声,耳畔不断地响起这样的旋律,罗大佑,光阴的故事。
时间如同白驹过隙般匆匆如梭,又是一年的六月,我依然驰骋在一条叫梦想的大道上,只是陪伴我们一起向六月奔跑的人已经变了很多。也许,生活就是一个循环,当一批新的学弟学妹来的时候就意味着有一批人即将离开这里,即使,倔强的我们从不愿意承认。
回想四年前,那个难忘的夏季,童真幼稚的我们进入这个校园,“迎着晨风,披着朝阳,我们迎来了六年级新生”我们从陌生到熟悉,我们从四年前到了四年后,流年在奔跑我们在追逐,穿越时间的回廊,偷窥岁月的罅隙,我们已不是当初的摸样。我们是一种人,我们在一起是一类人,但当即将离别的我们并排站立时,映现的是那张定格在篮球场上的毕业照,。我们在一起,同时地做同一件事情,也保持着相似的情感。那张毕业照总是悄悄的提醒我们,四年的时光,已经不知不觉走到了尽头。
曾经多么的盼望早些离开校园,离开课堂,离开书本。但到了真正不得不离开的时刻,才知道,自己原来对着片土地是多么留恋。
曾经的朋友,已不能在同一球场上挥汗,曾经的同桌,也不能再一同追逐打闹,曾经的老师已不能指导前程了。曾经闷骚的诗句,曾经逗比的班歌,曾经激扬的文字,似乎都随着六月一一离去。六月的殇歌,舟过千帆,时间湮没了一切,唯不变的是永恒的青春记忆。因为这里,有激昂的高歌,有最凝重的眸子,有最伤感的眼神。我们来过,待过,笑过,哭过,成长过。
离别已在眼前,才发现能做的也只有咽下即将溢出的泪水,露出一个笑容,挥一挥手……
别了,朝露纯净的校园,别了,青春作伴的时光,要相信在岁月的岸口,会有一艘渡河的船,载着我们去一个未知的远方。掩上过往的重门,在流光依依的巷陌,似乎总有一个声音在说,是否有一种青春叫重来。
青春励志的抒情散文篇三:致我的青春
身后我总听得/时光之神架着有翼的马车/飞驰而来/而在我面前遥遥横亘的/却是永恒的无边荒漠
——题记
时间是青春轨道上行进的列车,在你还来不及回首的时候,满载着喜怒悲欢,然后呼啸而过。在这样的季节,若有若无的伤感蛰伏在空气里的每一个角落,只等着某个不经意的时刻钻进你的心里,留下无法言语的感觉。
驻足校园,我在无数消逝了的足迹中看到那个走过夏日的湖边,踩过秋天的满地黄叶,感受过冬日风雷的自己,当然还有那个埋首于书堆中,惘然于知之无涯的自己。
我感到自己的青春好像抓不住的流质,正从我的指缝间悄悄溜走。泪在瞬间剑一般洞穿于我的身体。
曾经刚处于花季的年龄,却懵懵懂懂地干了许多傻事。那时的我天真地以为,快乐才是青春的本质。然而何为快乐?那时对快乐的定义只有一个字:玩。是的,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光固然很快乐,可与此同时,失去的也很多很多。当时光老人从我身边经过的时候,他一定会皱起眉头,而他得到的只是我的不屑。
直到现在才明白那时的肤浅,生命中是止不住的空虚。就像大海的表层看似平静,而内部却是强大的激流和暗涌。有一天也许会爆发,喷涌然后将我吞没。
每每在晚上一个人看天的时候,会触及我无尽的伤感。月光照样毫不吝啬地洒在每一寸大地上,只是我分明地感受到它对我的谴责。我的青春被我任意抛掷,让每个人都可以从它上面踩过。我后悔了,发疯似的后悔了,我为我年少的无知感到心痛。泪黯然落下,除了月光,没有谁会记得。在我醒悟的一刹那,一切都有了感知。谁都不需要记得,只要我明白就好。
青春依然是流质,只是被我装在杯子中,然后紧握。我已浪费过它一次,但不能有第二次。紧握着它,我觉得自己的生命正一点点地充实。
其实青春就像一堆沙,泪流过,它才会凝结。
泪流过,才让我懂得青春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