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文章:“穷养”孩子的后遗症

发布时间:2017-01-07  编辑:pinda 手机版

  早年,在读者文摘上看了一篇文章,好像是说美国经济萧条时期,一个小姑娘看中了一个几十美分的漂亮发卡,闹着让妈妈去买。妈妈为难了,因为失业全家靠买市场的处理品为生,一个发卡可以买两天的食物。但是爸爸说,你就给她买吧,长大后她只会记住这个发卡的快乐。长大后,为这个发卡,非常感谢当时的父母。

  人的认识和记忆都是有选择性的,特别是小的时候。一次全家旅行,可能要节俭一个时期,但是对孩子更多会记得出游时快乐的时光。

  人的自愈能力也是很强的,特别是孩提时代,同样的“吃苦”可能会有不同的影响。比如,你告诉孩子,我们家并不穷,但是我们有很多共同的计划,比如暑假我们想全家一起去日本的迪士尼乐园、想换一架音色更好的钢琴等等,所以买东西的时候,我们不重复购物,不买不需要的东西,那么我们可以更快实现更多的计划。那实现计划过程中孩子的参与感和达到目标时候的快乐体验、扩大的视野、增加的见识等等,都可以弥补暂时的“不够富养”。

  但是反过来呢,一直强调爸爸妈妈挣钱不易,强调家里不富裕,在各个角度全方位的“穷养”,就好比让孩子走一个没有尽头的隧道,看不到尽头的光亮,也没有进度条的倒计时。长此以往,对孩子的心理影响能有多大不是一个时期可以看得出来的。这样的灰黑色的生活体验,的的确确不是长大后的财资丰富可以帮助自愈的。

  要问“穷养”的后遗症能有多大?毫不夸张地说,就是影响自己,影响家庭,影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