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写给正在复习高三学生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7-09-08  编辑:孙彩秀‍ 手机版

  应试教育体制下的考试,就其本质而言,是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特定的心理氛围引导下,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做定量的习题以求尽可能多得一点分数的过程。这是本人穷19年的教书生涯所得出的关于考试的定义。请各位看官注意这里的几个关键词:“特定的时空背景”、“特定的心理氛围”、“做定量的习题”。只要有高考,应试的成分就会存在,就会有应试的学问。由是观之,高考复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强化刺激的过程,其目的是要磨练学生心理品质,使之熟练运用知识,成功地答题。本文试图从考试的定义出发,对高考复习做一番解读。


  一、合理分配时间资源

  时间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高考考场上的时间约束机制,告诉我们,复习过程中考生必须合理分配时间资源。要清楚一周内所要做的事情,然后制定一张作息时间表,在表上填上那些非花不可的时间,如吃饭、睡觉、上课、休息、娱乐,等。安排这些时间之后,选定合适的、固定的时间用于学习,必须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正常的阅读和课后作业。高考复习最忌讳的,就是像没头苍蝇一样,随便抓起一本书看起来或者一份资料做起来。那样做,只能是事倍功半。一张作息时间表也许不能解决你所有的问题,但是它能让你了解如何支配你这一周的时间,从而使你有条不紊地复习。

  二、营造良好的复习环境

  高考时,特定的考场、监考老师、场外巡监、其他考生的竞争,等等,都会对考生带来特定的心理影响。所以,在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在班级里,要做到“心外无物”,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不能交头接耳,废话连连,学习十分钟,讲废话看上去只有不到30秒,实际上,30秒前后,你都没有静下心来投入复习。在家里晚自习的考生,不要一会儿出来喝口水、一会儿翻箱倒柜找东西,一会儿又到电视机面前望两眼,或者一边听着流行歌,一边忙复习,等等,这些都是没有良好的心理环境的表现。

  三、认真做好预复习

  预复习工作是复习课之前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考生把要复习的内容快速浏览一遍,了解复习的大致内容及结构,以便能及时理解和消化复习内容。一般来说,高三老师组织复习课的策略大体上是这样的:一轮复习——讲练结合讲为主,二轮复习——讲练结合练为主,三轮复习——讲练结合评为主。目前,各地高三大体上都在二轮复习。所以,这个阶段,考生应该在课前的预复习时,要先看一看一轮复习时老师帮助下你整理的知识结构、典型例题剖析、错题集,等等。这样,有助于考生在课堂上避免出现常见的错误、加强复习的自觉意识。

  四、正确对待课堂笔记、老师、讲义和复习资料

  做好笔记,有助于考生记住老师讲授的内容。但是,笔记要建筑在预复习的基础上,在疑点、收获点上下工夫。不要因为记笔记而耽误思考。有时候,如果某一知识块或某一学科因为基础的原因,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宁可不记笔记,也要听课和思考——笔记,可以留在课间十分钟及时回顾并记录整理。

  “抛开老师,另起炉灶”,是高考复习特别是二轮、三轮复习时的一大讳忌。有经验的老师一定会依据《考试说明》、近几年高考题、各地模拟试卷等组织复习的。他们通过研究,明白所教学科的重点和难点、热点和冷点以及空白点,等等。二轮复习时,考生切忌眼高手低,自以为什么都懂,瞧不起老师、瞧不起陈题(当然是典型题)。寻找所谓的难题,玩“心跳”、找刺激,不会有好果子吃的。抛开老师,就是丢掉基础,就是偏离高考方向,害莫大焉!

  学生要有强烈的求知欲。高三学生的求知欲应该体现在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锲而不舍的质疑行为上。从应试的角度看,考生所问的问题有否价值,有经验的老师会明确的给以指导的。只有正确对待老师,才能解决有价值的问题。特别是高考复习后期,心理上的烦躁情绪可能会加重甚至会出现考试综合症,考生平时经常与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交流,善莫大焉!

  有人往往以“题海战术”来蔑视数学、外语等科的训练。不错,高考时那份试卷出现的内容是题海里面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高考不太可能会出现跟自己平时做的一模一样的题目。但是,这不过是个性与普遍性的关系而已。没有大量的训练,怎能有题型以及答题规律的归纳和认知?高考时,在规定的时间里,怎能拼出速度和准确率?此乃训练的必要性问题也。那么,练什么呢?有的学生甚至家长逮到资料就买,每一学科都装备了几种所谓名校名师的资料、试卷,使得学生像寓言故事里的那头笨驴,在两堆草垛之间无法选择而被活活饿死。有经验的教师,一定会精编精选高质量的讲义,反映出当年高考复习过程中考生必须掌握的重点和难点、热点和冷点及其相关的能及要求。这些讲义就是考生最好的复习资料。讲义是课任老师的物化劳动,不能抛弃老师,自然也就不能丢掉讲义。

  当然,高考试卷中,试题有个难度和区分度的问题。有经验的老师编写的讲义中,自然也会考虑这些问题。近年来,各地各科试卷的中、低难度的试题比重都比较高,高难度题目所占的分数比重是很小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权衡轻重,对于基础薄弱的人来说,应该把中低难度的题目加以重视。从哲学上看,复杂问题就其本质而言不过是简单问题的组合,当然不是简单问题的叠加。如果基础性的试题做不好,凭所谓的小聪明会做高难度的试题,在高考中是会吃亏的。从应试策略上说,也是不明智的。

  五、树立“错题至上”的理念

  要人说,高考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作为选拔性的高考,考生只会做别人都会做的考题,那是普通考生,不可能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申雪、赵宏博之所以成功,是他俩在赛场上率先使用“抛四周”技术。而他们在训练“抛四周”的过程中,不知道摔了多少个跟头、失败了多少次。但在每一次摔倒之后,他们都加以总结,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这就启发我们考生必须树立“错题至上”的理念。只要这样的错题在高考中有考的必要,不属于偏怪类的,考生就必须注意,反复揣摩。通过错题再做,每周过滤一次错题,每月过滤一次错题。不惜错题反复做,最终,你肯定会不断产生新体验。而这一工作,往往高三同学不能做到知行合一。

  六、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高考后期,测试是家常便饭。目的主要是考查考生掌握功课的程度、训练的速度和成功率以及考生的心理成熟度。所以,考生不要弄虚作假,而应心平气和地对待它。或许,有一两次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但是这不要紧,不要掩盖矛盾、回避问题,而要尽快发现漏洞,改进学习方法,甚至换个思路。这就是辨证的考试观。

  对于平时的测验一定要摆正心态。人们常说,除了高考的分数能够影响自己一生之外,其他的任何测验模拟考试的分数都是虚的。这是分数上的价值判断。也有人说,把小考当高考,高考时就会视之为小考。这也有道理,这应该是考试的心态上的价值判断。因此,不要把测验当成了高考,以分数来判断自己的进退的依据。相反,应该将试卷中反映的问题包括知识问题、能力问题、心态问题,视为自己进步的台阶、知识积累和能力上升的增长点。

  越是高考复习的后期,考生的心态就越重要。要把考生的考试观纳入到考生后期的心理疏导的范畴内。有经验和负责任的老师,在后期会更加注意心理疏导,但是,一些特别是平时比较内向或看上去相对成稳的考生,心态流量较少,会不易察觉。所以,考生不要消极等待,而要主动地与同学、家长、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沟通,交流考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