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上天!揭秘一家三人考上清华的真相

发布时间:2017-07-21  编辑:孙彩秀‍ 手机版

  近来,有一则一家三人考上清华的消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看标题就会知道,这家人的家教一定很严,而且应该保持着良好的家风。那么现在,大家就和小编一起走进这家人,看看我们能否从中学到什么,也努力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


  在陕西长武县有一户人家姓张,一家三人考上清华,25岁的小伙子张秦宏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给父亲张宽信行跪拜磕头礼。张秦宏是这个家庭出的第三个清华大学生。他的叔叔、堂兄都上了清华大学。张家是当地有名的耕读人家。

  “小时候回到老家,看到爷爷都是在看书,爷爷还教我们学写毛笔字、下象棋。”张秦宏说,家风应从爷爷张孝良、奶奶郭灵草说起。爷爷喜欢看《史记》、《资治通鉴》,一直到90多岁,还《资治通鉴》不离手。

  这一家从爷爷奶奶辈就喜欢读书,教育孩子要多读书,因此张家出了长武县第1个清华大学生,到如今张家已经有3位清华学生了。

  在长武县的乡村,即使最穷的人家,院子门上也会有一个门楼,上面大多写着耕与读、勤与俭。这里的农家很注重孩子读书。张宽信回忆上世纪70年代末自己上高中凑学费的故事。当时,学费是2.7元。家里太穷,出不起这笔学费。“母亲就把鸡蛋卖了,交了学费,说再困难也要读书。读书是正事,能明理,还能立身立业。”

  爷爷张孝良在黄埔军校分校临时训练团学习财会专业,在国民党的部队里管过军需。解放后又学了中医做了医生,回乡后给乡亲看病看到80多岁。

  奶奶郭灵草对这个家庭影响也很大。张宽信的媳妇马雪玲说,婆婆是地主家出身的大家闺秀,被当地人称为能人。婆婆识字,还自学了不少东西。有一次,婆婆做饭,儿子过来帮她拉风箱,她就对儿子说,你应该去看飞机怎么飞上天,看怎么制造大炮。作为农家妇人,有如此眼光,让家人很佩服。

  对儿女,老人们非常强调要对人包容,学会吃亏。儿子年幼在外与人打架,老人们从来不会责怪别人的孩子,而只对自己的孩子提出要求。“我们兄弟几个从未红过脸。”张宽信说,父母亲总是强调要厚道,多为别人考虑。

  兄弟5个的名字也体现了父母亲的理念。他们是宽字辈。大哥张宽仁、二哥张宽理、三哥张宽信、四弟张宽虎、五弟张宽荣。

  长兄如父:

  哥哥供弟弟读完大学

  张家出了长武县第一个清华大学生。1984年,张家的第5个孩子张宽荣考上了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张宽荣得到的教育是5兄弟中最好的。

  二哥张宽理比张宽荣大了整整12岁,是工农兵大学生,在西安学习。他回到长武后在中学当老师。“宽荣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就发现他的成绩总是在全班前10名。”

  哥哥就有意识地培养弟弟,让他转学到自己任教的学校。张宽理还拿考中专的试题给弟弟做练习训练他。

  1984年,当张宽荣考上清华大学的时候,一家人都很高兴。虽然当时学费很低,但是生活费每个月需要28元,总得有人负责弟弟的生活费。

  “我当时在县文化馆工作了,一个月30多元工资,所以我就负责弟弟的生活费了。当时父亲做医生,只能负责家庭的日常开支,两个弟弟都还没有工作,家里就我一个人有余力。”61岁的张宽理回想起供弟弟上学的岁月笑了起来。弟弟毕业后,他才娶妻生子。

  言传身教:

  孩子在家长辈不看电视

  张宽理不但把自己的弟弟送上了清华,他的儿子张秦铭在2007年也考上了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现在在中国建筑设计院工作。“孩子上大学之前,我们在家从未看电视。”张宽理说对孩子的培养主要还是给孩子创造学习环境。他注重对孩子兴趣的培养。张秦铭喜欢下棋、踢足球、画画、打拳。

  对于侄子张秦宏的培养,叔叔张宽荣也有一定影响。张宽荣毕业后移民到了加拿大。现在在一家跨国公司担任总代理。这些年,他也常回家看看。张秦宏说,叔叔回家会用英语跟他对话。发现侄子的口语不够好,张宽荣特地跟哥哥说让他注意对孩子英语口语的训练,让哥哥给孩子买复读机、买磁带好好训练英语口语。

  “有的孩子觉得读书是为了父母,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读书就是喜欢读书。”作为90后的张秦宏很清楚,城乡二元结构下,要从农门跳到城市,寻找更大的平台,农家子弟只有读书这一条路。

  这个春节,张家人聊天的主题是团圆以及感念先人,如今一家人和睦融洽与先人传承下来的良好家风分不开。

  大家在了解了这个家庭之后是否有所感悟呢?高考已经临近,虽然高三的同学们已经不能再做出更大的改变,但我们可以以我们的经验来教育我们后代,让我们的家人也成为优秀的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