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励志文章:从细节出发

发布时间:2017-12-16  编辑:pinda 手机版

  老子说: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

  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于无难。

  前面一句“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就是“袭常”者的外在行为特征,或者说其行为特征给人的直观感受。

  其中“为无为”是总说,意思是虽然有所行为,但是却“无为”,就是在可见的行为中,并没有自己的主观意愿。原因就是一切顺应大道。

  “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都是对“为无为”的细说,或者说是例子。其中“大小多少,报怨以德。”最能说明问题,“报怨以德”与“以德报怨”是两回事,这里面这个德,是顺应自然的意思。

  现实中,人们总是冤冤相报的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报怨”的一方,所使用的方法,具体的说就是在“大小多少”上拿捏失当造成的。通常来说,都是因为“心使气”而抱怨过当,简单的说就是多了,大了,使对方因为蒙受过多的损失,而产生怨愤。

  但是,老子说“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意思是说,一味的,人为的去消除怨愤,也就是说少了,小了,那也是做不到的。

  所以,还是那句话,人只有收敛自己的主观意愿,心怀敬畏的在圆心上,不偏不倚,才能占据主动,才能行为得当。而这个得当就是老子下面说的“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

  这个过程,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只有敬畏才能看到细节。而从细节入手,从细节出发正是通向一切成功的快速路。原因就是“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

  或许有人会发现一个矛盾,我们刚刚说过,作为领导者要与细节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产生“把细节当本质的错觉”,这里又说要关注细节,要“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这岂不是很矛盾。

  其实一点都不矛盾,因为不仅在同一时间里,我们可能会碰到多个人或物,而每一个人或物,又都有自己的细节;即便是在同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细节也是联系的,或者说一个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就是由一串联系的细节构成的。所以,对细节的发现与关注的过程,也是一个贯彻始终的联系过程。

  所以,人不能执着于某一个细节之中,否则就会错过对其他细节的把握,要能够迅速的回到原点上的道理。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灵动,保持对细节的关注与把握能力,始终沿着细节走向成功,所以老子说“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普通人做事因为总是有为于“大”,在没有做之前,就预先设定一个非常高远宏大的目标,因此所谓的“易”和“细”自然就会显得渺小了。换句话说,就是对细节不能产生敬畏之心。

  反之,只有“知常”的人,才能够因为明白大道的不可违,而能够见“细”如大,见微如著,见“易”如难,才能对细节产生敬畏之心,才能“临事而惧”,才能真正而顺于道。因为“知常容”的那个“容”字,是“玄同”的外在表现,而在玄同之人的眼中,大和小是一样的,所以即使是小事,也会竭尽所能的把它做好。

  只有能够“袭常”的人,才能够将这种因为敬畏,而见“细”如大,见微如著,见“易”如难的过程持续下去,连续起来。

  所以,“圣人终不为大”,并不是故意“终不为大”,而是因为顺道而为,内不以“大”为待,外不待其“大”而为。

  “故能成其大”则是普通人所见的结果。只是因为普通人不能见于小,只能见于大,所以有“为无为”,而“能成其大”的惊讶。

  后面的“轻诺”和“多易”都是不见“细”之大,不见“易”之难的表现,其根源都是缺乏对大道的敬畏,缺乏由此而来的“啬”的谨慎。一言而蔽之,就是在行为上有为而悖道,或者观念上欲以己代道。

  之所以敢于轻诺,显然是认为承诺的内容,容易兑现;之所以会“多易”显然是认为自己的能力,远胜于当前的需要。所以,看似轻易,轻细,没把小事放在眼里,其实都是在“为大”。

  所以,老子说“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于无难。”知常明道的圣人,因为能够见到小的重要,而对一切承诺,对一切事情,都会感到有所困难,不敢懈怠,所以才能始终没有任何困难和烦恼。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成功源于不失敬畏之心。一旦人失去敬畏之心,就会“轻诺”,就会“多易”,就会错过“小”而面对“大”,错过容易而面对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