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三年级上数学课件

时间:2022-11-03 15:02:46 三年级 我要投稿

小学三年级上数学课件(精选12篇)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课件准备工作,无论哪种类型的课件,都是教学内容与教学处理策略两大类信息的有机结合。那么课件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上数学课件,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三年级上数学课件(精选12篇)

  小学三年级上数学课件 篇1

  循环小数

  一、简析教材

  循环小数是个新知识。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材通过例7和例8,先让学生做除法。通过实际计算,发现这些除法无论除到小数点后面多少位都除不尽。根据学生计算出的除法竖式,让学生观察它们商和余数的关系,由于余数是重复出现,商也重复出现,而且这样的重复是循环不断的,从而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进而简单介绍循环小数的简写。接着,教材通过两个数相除时商的两种情况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最后简单教学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学了循环小数等概念,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循环小数的概念;掌握循环小数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思想目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法学法

  依据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如下的教学学法。

  1、以趣激趣,引入新课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情怀,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可见,新课导入中激趣的重要性。新课开始,我采用故事情境法,让学生体验“循环”的意思,从而说说生活中的“循环现象”,深入理解循环的意义,为后面学习新知作个好的铺垫。

  2、主动探索,建立认知

  新课程指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依据这一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一个小组计算的动手情境,让学生动手计算,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让学生试算、观察、比较、讨论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多层次多网络,让学生更深入理解小数还可以分成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中还有循环小数等。

  3、练习中渗透数学思想

  好的练习设计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进而延伸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完新知后,我设计了三类练习,一类是填“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在学生填完后我适当进行总结,深入渗透“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但无限小数不一定循环小数;有限小数一定不是循环小数”的思想。第二类是练习循环节的近似值,这也是本课的教学内容之一,主要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简写形式时进一步巩固以前学过的求近似值,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最后我设计了一道“趣味数学”题,一方面让学生学研究循环小数的规律,另一方面感受数学给我们带来的内在美。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讲故事“从前有座山……”让生说说为什么这个故事讲不完?

  2、揭示“循环”,让生举例生活中的循环现象。

  3、引入到数学现象中。

  以故事引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现在课堂所追求的一种情境教学。并让学生结合生活说说循环现象,为新知教学架梁铺桥。

  (二)探索新知

  1、小组合作计算四道题目,其中一道的商是除的尽的,三道的商的是除不尽的。并组织讨论:将这些商分分类,你们发现了什么?

  2、交流总结得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以及循环小数。

  3、重点研究:循环小数的特征(得出定义及探索是怎样发现它是循环小数的)

  4、让学生出题判断是否是循环小数,加强理解循环小数的定义。

  5、深入得出: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是循环小数,有限小数一定不是循环小数。(并举例证明)

  6、看书并教学循环小数的简写形式。

  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索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地研究小数的两种形式: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及循环小数。这充分体现新课标提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看书质疑,对新知及时进行巩固,并让学生提出想学习循环小数的简写形式,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三)练习设计

  1、填空(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

  (1)出示六个数,你们有什么疑问?(3.1604是什么意思?)并教学三个循环节的写法。

  (2)让学生填空。交流并小结:先选出有限小数,再做无限小数,从无限小数中得出循环小数。渗透数学思想。

  (3)教学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2、填空:用““四舍五入”法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3、判断题:错的说说原因。

  针对本课知识点较多,我在练习设计时考虑到多层次、多角度。并在第一题的练习中渗透数学思想,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

  小学三年级上数学课件 篇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8页。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

  2、指导学生观察、思考计算方法;

  3、学会估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商。

  教学重点:

  被除数十位上的余数再除

  教学难点:

  被除数十位上数不能整除与个位上的数一起再除

  教师准备:

  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把这5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两个班,每个班能分到多少个?

  二、新课学习:

  1、动手分一分,说一说,

  2、我们一起来写出算式:(弄清算式中每个数字的意思)

  3、52÷2=26(个)

  26

  /--- ̄ ̄验算:26

  2/52×2

  4----

  -----52

  12

  12

  -----

  4、让我们来验算一下。(让学生自己选择说明或是计算的方法)

  5、边说边做:

  78÷3=84÷6=92÷2=80÷5=

  6、验算上面的计算题。

  7、根据三个数量,请你提出一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想想做做第5题)

  8、估算:你能估计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多少吗?

  64÷5=85÷3=95÷4=91÷2=

  (10多)(20多)(20多)(40多)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第8页想想做做

  四、:

  说说今天学的除法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

  五、布置作业:

  P8“想想做做”第2、4题。

  六、教学后记:

  小学三年级上数学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不同题型,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练习三第1题)。

  6×7+4= 2×8+6= 7×9+5=

  5×5+3= 3×9+7= 8×6+4=

  2.提问: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计算顺序是什么?在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练习三第2题。

  43×8= 7×44= 39×5= 75×6=

  3×284= 9×263= 6×724= 355×8=

  学生分组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连续三次进位的题目,指名回答时要让学生说清楚千位、百位、十位各是几,是如何得到的。

  2.练习三第3题。

  (1)出示题目中条件,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小云有5本相册,每本96张照片;小兰有4本相册,每本126张照片。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小云有多少张照片?

  小兰有多少张照片?

  (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练习三第4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4.练习三第5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5.对比练习(练习三第6题)。

  13×3= 2×14= 24×2=

  16×3= 4×14= 24×3=

  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道题,说一说有什么不同?你是如何发现的?再动手计算。

  三、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生,你获得哪些解决问题的经验?

  小学三年级上数学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教具准备:挂图、幻灯、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暑假里,有三个小朋友,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出示挂图:同学门自己观察这幅图把你看到的说给同桌听一听。

  二、探索新知:

  1、描述情境图,并根据图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各自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

  3、引出: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1)列式计算,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乘法算式:12 × 3 =(2)全班交流算法。

  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学生们可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4、解决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每个学生先独立列出乘法算是,尝试解决,再交流、汇报。

  5、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三、拓展应用:

  1、13×3 70×5 24×2 15×3 31×3 34×2 24×4 13×5 2、

  ⑴、一共有多少块饼干?

  ⑵、每个小朋友15块,分给6个小朋友,够分吗?

  四、小结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问题?

  五、作业:作业本中的相关作业。

  小学三年级上数学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用具:挂图、幻灯、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天师播种的季节,为了今后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绿色,今天我们就要去进行植树活动。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观察图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每组3人,可以分多少组?”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列出“36÷3”的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计算。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三、拓展应用

  1、 46÷2 84÷4 630÷9 96÷3 66÷3 100÷5 720÷8 48÷2 2、在()里填上“>”“<”或“=”。

  48÷4()84÷4 720÷8()720÷9 24×3()24×2 26÷2()26×2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可以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中整十的部分,再去除被除数的个位数,然后把两次除得的结果合起来。如果有道理,也可以用你喜欢的其他方法来计算。生活中有很多问题的解决都要用到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同学们要做一个有心人,下课后,我们可以试一试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还能解决哪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小学三年级上数学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基本掌握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和笔算。

  2、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借助实物操作形成“自己的算法”。通过讨论和比较,明确算理。

  教学重难点:

  在明确算理的基础上,基本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课前准备:

  口算卡片、幻灯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表内除法口算。

  出示口算卡片,视算。

  复习除法笔算的格式。

  9÷2=

  指名板演。提问各部分名称。

  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除法。

  二、新授

  1、教学40÷2。

  出示场景图。

  观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

  出示第一个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

  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40÷2

  2、教学46÷2。

  先自己想一想,结果是多少,然后告诉你的同桌。组织全班交流。

  明确: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十,也就是20。出示第二个问题:平均每个女孩买多少枝?

  3、练习。

  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46÷2。

  4、教学笔算46÷2。

  先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结果是多少,然后和同桌交流。组织全班交流。

  明确:每人先分得2捆是20枝,再分得3枝,合起来是23枝。板书口算的想:40÷2=20 6÷2=3 20+3=23

  出示口算卡片,视算。选择几题说说算理。

  自学除法笔算的方法。

  指导笔算除法的顺序和方法。

  提问: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

  第二个4是怎么来的?

  第二个和第三个6分别是怎样来的?

  三、练习

  做做第1题。

  说明46÷2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板书2 46说明竖式的写法,以及在横线格上的位置。

  做想想做做第2题。

  课堂小结

  讨论并指名回答。

  作业

  直接写得数。

  写完后比一比每组两题在计算上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先独立做前两题。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比一比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完成后两题。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小学三年级上数学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在游戏比赛中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知道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2、通过判断,辨析和验证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并认识对称轴,根据特征会找和画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让学生初步感知几何图形的美,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并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教学难点:

  根据特征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媒体、图形等。

  教学过程:

  一、比赛引入,初步感知。

  1.女同学和男同学比眼力,老师分别给你们看一个图形的一部分,猜一猜是什么?出示:相关图形的一半,

  女:蝴蝶、飞机、

  男:木梳、电筒、

  宣布比赛结果,激化矛盾

  男生觉得比赛内容不公平,女生猜的图形另一半与看到的一半一样,他们猜的图形两边不一样。

  女生猜的图形两边真的一样吗?(媒体演示)你发现了什么?

  认识完全重合(板书)

  5.再次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A.出示:半张电话图形,男生猜一猜是什么图形?

  B.能用最简单的方法验证电话图形两边完全重合吗?

  C.演示:“对折”、“完全重合”

  D.学生动手验证树的图形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同桌互说验证结果。

  学生得出结论: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板书)

  6.认识对称轴

  二、自主探究,体验新知

  1.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双喜图在判断中进一步明确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中间的直线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同一方向的一双鞋对折后,图形两边没有完全重合,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C、两条相对的鱼

  D、叶子图

  2、用手式比划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字母:E T 汉字:中田)

  3.判断图中红线是对称轴吗?(小组讨论)

  只有沿红线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红线才是图形的对称轴。

  4.小结:我们怎样来判断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三、动手操作,内化新知

  1.以小组为单位挑出轴对称图形

  A、每组都有一张信封,信封内有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圆各种图形,学生动手验证出轴对称图形。

  B、学生动手找出各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C.小组汇报

  2.小结: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有的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四、课堂总结,拓展提升

  生活中有许多轴对称现象,你能举例吗?

  媒体出示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欣赏对称的美。

  3,学生制作轴对称图形

  总结:你是怎么剪的?

  小学三年级上数学课件 篇8

  教学内容

  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

  简单的数据分析

  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例1: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求平均数

  例2: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13——14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两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教学重点:

  会看两种统计图

  教学难点:

  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第38页例1

  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横向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

  如果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你有什么好办法?(统计)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

  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3、根据统计表,你能完成下面这份统计图吗?

  3、学生讨论并说明如何完成统计图。

  4、提问: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

  5、小组合作学习

  6、小组汇报

  7、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

  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

  8、讨论: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你能说说理由吗?

  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在前几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会了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统计。让学生理解、体验统计的1、展示数据2、科学预测、决策作用。

  四、巩固练

  课本40页第一、第四题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例2

  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出示班级座位图)

  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组6位同学的身高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

  2、提问: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份统计图?

  3、出示几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

  4、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

  5、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

  你能说说破这个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

  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

  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

  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6、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

  在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第一个图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

  7、让学生按照例子把其他两个同学的条形补充完整。

  8、学生讨论: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样的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9、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9、这个统计图跟我们刚才学习的学生身高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10、独立完成书上的统计图

  小组进行学习小结。

  这种统计图一般在以下情形中加以使用:各样本的统计数据的绝对值都比较大(如本例中学生的身高都在138厘米以上,体重都在32千克以上),但不同样本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异值又相对比较小(如本例中身高和体重的最小差异分别是1厘米和1千克)。当出现这种情形时,会出现一种矛盾: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小(如第一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厘米或2厘米),统计图中的条形就会很长,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大(如第二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0千克),又很难在统计图中看出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所以,为了比较直观地反映这种差异性,采取用起始格表示较大单位量,而其他格表示较小单位量的方式,就避免了上述矛盾。在这种统计图中的纵轴上,起始格是用折线表示的,以和其他的格有所区别。

  10、通过完成这一份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

  11、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把学生的身高、体重与正常值进行对比,找出哪些学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学生的体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实践作业)让学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巩固练习:40页2、41页3、5

  小学三年级上数学课件 篇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9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的: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促进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

  时间单位年、月、日计时法。

  教学难点:

  计算一年内有多少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2小时=()分60秒=()分60分=()小时

  二、新授。

  1、课题:认识年、月、日。

  提问引入:我们以前学过了一些时间单位,如小时、分、秒,谁知道还有哪些时间单位?

  引入年、月、日,并板书课题。

  问:谁知道一年有几个月?

  2、认识年历。

  师生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年历。

  教学生学会看年历,并且指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一边回答问题:一年有几个月?

  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吗?各有几天?

  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二月有多少天?

  分别找出:儿童节、元旦、国庆节、教师节、劳动节、妇女节的月、日,说出今年这些节日是星期几。

  用铅笔在今年的年历上圈出自己生日是几月几日,说出那天是星期几。

  3、认识平年和闰年。

  问:二月有多少天?一定是28天吗?(出示几张不同年份的年历)

  使学生明确: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83页有关平年、闰年的那段文字,了解确定闰年的方法:教师讲解:经过科学家的测定,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大约是355天6小时。用公历年份除以4,能整除的是闰年。如1984、1988、1992年都是闰年。

  强调:通常每4年中有一个闰年。公历年份中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下列年份中,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

  16051840190219441955

  21001976198719942400

  4、学会记大月与小月的方法。

  小学三年级上数学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教学用具:挂图、数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水平也在迅猛的发展。我们先进的社会,科技水平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还有哪些领域还有待我们继续开发?你们想了解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科技馆去参观。

  二、探索新知

  1、读题,求“平均每辆车坐多少人?”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列出“60÷2”的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计算。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三、拓展应用

  1、 60÷3 200÷5 240÷8 120÷4 560÷7 900÷3 180÷6 270÷9

  2、一包糖共80块。分给2人,平均每人……人数平均每人分到的块数2 4 8

  80÷2 =

  你发现了什么?

  3、这本书共170页,我已经看了90页。

  ⑴、还剩多少页每看?

  ⑵、剩下的书,要在4天内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四、总结:通过前面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课后反思:

  小学三年级上数学课件 篇11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了解1克、1千克、1吨的实际质量,建立清晰的质量单位的概念。

  2、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了解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字母表示方法,了解用秤可以称物体的轻重。

  4、能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与克、千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进一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了解1克、1千克、1吨的实际质量,建立清晰的质量单位的感念。

  2、难点:吨的质量概念的建立。

  课时安排:

  5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 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

  掌握“1千克= 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用具:各种秤、幻灯、小黑板、1千克的盐。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游戏导入。请三位学生到台前做“背一背”的游戏(请一位同学背另外两位同学,被被的两位同学轻重对比明显)。背的同学把感受讲给同学们听,让学生感受到人是有轻重的。

  2、实践体验。再请学生掂一掂桌上或带来的物体,感受物体的轻重并互相说一说。

  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

  1、认识秤。

  2、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⑴、称一称。

  ⑵、掂一掂。

  ⑶、估一估。

  ⑷、找一找。

  ⑸、猜一猜。

  ⑹、拎一拎。

  ⑺、说一说。

  ⑻、小结: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物体有多重。

  3、建立克的质量观念。

  4、单位换算。

  ⑴、让学生通过称一称、算一算等活动,理解1千克= 1000克。如可以通过称2袋500克的盐,也可以称5袋200克的米等活动。

  ⑵、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并让学生说说再哪儿看见过这种符号。

  三、拓展应用一个鸡蛋重()一个西瓜重()

  2、 2kg = ( )g 4000g = ( )kg 7kg = ( )g 8000g = ( )k

  3、实践活动我的体重、同伴的体重、一土豆,我的书包我的估计称量结果

  4、想一想: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中有何收获?

  2、布置课后实践活动任务:用秤在家分别称出1千克、2千克的物品并掂一掂。

  课后反思:

  小学三年级上数学课件 篇12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四册新增内容《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在游戏比赛中凸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知道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2、通过判断、验证、比较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并认识对称轴,根据特征会找和画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在判断、验证、比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思辨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交流、合作中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会找并且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科素养:

  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思辨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会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比赛引入,聚焦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师:今天上课我们先做个游戏,比一比女同学和男同学谁的眼力最好,老师分别给你们看图形的一部分,你们马上猜出这个图形是什么?准备好了么?

  (出示多媒体):

  女生::蝴蝶。

  师:女生,你们都同意么?(出示)

  反馈:很好(竖起大拇指)。

  出示:

  男生1:木棍。男生2:铲子。男生:……

  出示:

  反馈(淡淡地宣布):第一局男生输了。

  出示第二轮题:

  女生异口同声:飞机。

  随即媒体出示:

  反馈:真厉害。

  问:现在轮到男同学了,媒体出示——

  男生3:盆子。男生4:帽子。男生:……

  媒体出示:

  反馈:第二轮男生又输了,再看最后一轮。

  出示:

  女生兴奋地叫起来:剪刀!

  随即出示并赞扬道:女生的眼力真厉害,男生看你们的了。

  出示:

  男生5:书。

  男生6:乒乓板。

  男生:……

  出示:并同情地说道:哎!可惜,又错了。

  生:老师,这不公平,女生猜得简单。

  教师回头一看银幕:你们猜得也很容易的呀!

  生:不是的,女生猜的图形两边一模一样的。

  (分别指着不同图形让同学们用语言说一下上下还是左右两边一模一样)

  评价:你不仅会观察图形中的特征,还能用简洁的语言叙述出来,一句话就让大家都听明白了,真厉害!

  师:老师画一条直线(教师在媒体的蝴蝶上画了一条对称轴,)你们说的是不是这条直线的两边一模一样。

  追问:那么飞机和剪刀的这条直线在哪里?(学生用手比划)男生猜的图形有没有这条直线?

  【设计说明:由于比赛内容的不公平,必然导致比赛结果的不公平,从而激发每个学生在为不公平比赛申诉中发现图形的特征,即直线的两边完全重合,直接突出知识点】

  二、缓和矛盾,揭示概念

  问:这样看来不是我们男同学的眼力差,而是女同学猜的图形很特殊。那么男同学,如果老师也给你们这样的图形,你们能一下子猜出来吗?

  银幕出示:半个兔子头

  男生:兔子

  追问:老师把图打印了出来,你们刚刚说女生的团都有一条直线,兔子的直线在哪里?(指一指)

  追问:你们刚刚又说直线两边的图案是?

  操作:那么我想请一个同学用最简单的方法证明直线两边的图形完全一样?(停顿,给同学们思考后)不过我提个要求,要求边验证边说出验证过程。

  生:边操作边说,把“兔子头”对折,直线两边一模一样。

  (在学生折前:你是不是随便折,那你怎么折?在学生折的过程中:教师抓住“对折”要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一模一样”数学中叫“完全重合”,引导“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完全重合”。(板书)

  师:像这样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什么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并标注拼音zhóu)

  全班朗读课题。

  【设计说明:通过比赛,直接抓住图形的主要特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在动手操作验证中揭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自然流畅。】

  三、在判断、辨析中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现在如果给你一个图形,你能判断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吗?

  出示图1:

  生:手势判断(是轴对称图形),一位学生上台演示证明(先指一指直线,再折,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叙述概念)

  出示图2:

  生:手势判断(一小部分学生认为是的)

  师:请认为是轴对称图形的同学上来验证给大家看。

  反馈:生活中有一些图形看看是的,很有迷惑性,但实际上却不是的。

  出示图3:飞机和

  生:手势判断(是轴对称图形),一位学生上台演示证明,下面的学生一起说:沿

  着一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边完全重合,所以是轴对称图形。)

  【设计说明:在正与反的判断辨析中进一步明确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完全

  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出示图4:

  生:手势判断(一部分学生认为是的)

  师:这一次请大家在脑中“折一折”验证一下,验证后可以改变注意。

  一会儿,仅剩下少数学生坚持说“是的”,教师请其中的一位学生动手验证,结果发

  现不完全重合。

  反馈:最开始的时候很多同学一会儿说是,一会儿说不是,但是后面老师说了句什么话,脑中折一下,很多人改变了主意是怎么回事?

  生:老师,如果这双鞋背靠背,或者头对头就是轴对称图形了。(准备实物再对折)

  师出示图5:

  生:手势判断(大部分学生认为不是的)

  生1:如果两条鱼嘴对嘴或尾对尾就是了,并上台演示对折,不完全重合。

  生2:我认为是的,这样折不行,这样折就行了,生演示

  评价:对呀,说的真好,很会动脑筋,思维非常灵活,当发现这样折不行,可以换个角度折,只要找到一条直线,沿着这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设计说明:在判断完图3时,部分学生有可能还停留在直线两边“一模一样”,而对对折后完全重合理解还不够透彻,通过图4的判断,让学生在脑中“折”(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到引导学生动手验证,在辨析中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图5由于图4的负迁移,会产生争议,组织学生辨析,明确只要找到一条直线,直线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同时又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更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四、认识对称轴

  师:刚刚同学们都说了轴对称图形都能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的,直线两边完全重合。(教师用手指出并画对称轴,如图像这样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对称轴”)

  (上台画爱心,如果画的不一样)

  反馈:观察生1画的和老师有什么不一样?

  师:一般在数学上,画对称轴用直线,两边都要出头。

  追问:还有同学想画么,老师最后请一位同学上来画(画一个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溜冰鞋)

  反馈:你看看,同学们有不同意见了。让你画对称轴,只有轴对称图形才有,不是轴对称图形没有对称轴,老师和你开个玩笑的。

  全体学生练习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反馈略(书P:54/3)

  五、认识几何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到对称轴。

  师:接下去,同桌合作在信封内的几何图形中挑出轴对称图形。

  (图1)(图2)(图3)(图4)(图5)(图6)

  生1:图3、图4、图6是轴对称图形。

  生2:图2也是轴对称图形。

  生3:我折过的,图2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看样子,其他图形没意见,分歧在图2。请生3演示证明给大家看为什么它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3:演示证明

  生2:这样折不行的,应该这样折,生2迫不及待上前演示证明:

  师:对呀!只要找到一条直线,沿着这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师:接下去请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看谁找得最多!

  反馈:图2有一条对称轴。图4有两条对称轴。图3有4条对称轴。

  讨论圆的对称轴。

  生1:圆有四条对称轴。并用自己的学具指给大家看他所折的折痕。

  生2:还有也,这位学生用自己的学具又折出两条。

  生3:有很多很多条,这位学生也用自己的学具演示给大家看。

  师:由于学具比较小大家看不清楚,老师请电脑演示给大家看。(多媒体演示)

  数也数不清的条数,数学上叫无数条。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数学中的轴对称图形,你能在生活中找到轴对称图形吗?

  生1:黑板是轴对称图形。

  生2:窗子是轴对称图形。

  生3:红领巾是轴对称图形。

  生4:大众出租车的牌子。

  生……(教师规范成平面图形)

  师:老师也找了一些。(媒体出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有脸谱、剪纸……,渗透民族文化教育)

  小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作业:

  师:今天的回家作业就是利用课上所学的知识,剪一个轴对称图形,并向大家介绍你的巧方法。

  【设计说明: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怎样让课堂教学得于在课外有趣的延伸,剪一个轴对称图形,既体现了对轴对称图形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又有动手的乐趣,一举两得。】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

  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小学三年级上数学课件】相关文章:

草原上的鹰课件04-05

三年级上的语文课件03-16

小学四年级上统计课件03-10

一年级上数学课件(通用10篇)05-27

八年级上数学课件(通用9篇)05-27

小学三年级课件03-09

小学四年级上语文《礼物》课件03-01

小学一年级上语文树叶课件03-09

高二数学下册课件08-10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精选12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