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三年级下数学乘法课件

时间:2017-08-26 编辑:少伟 手机版

  乘法是指将相同的数加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下数学乘法课件,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帮助到你。

  篇一:三年级下数学乘法课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在实际生活得到应用。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数与代数方面的内容,包括找规律、整理书、电影院和练习一四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等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乘法的。学习本单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因此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正确进行估算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成为教学的难点。

  第一课“找规律”,让学生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两数相乘当其中一个因数扩大10倍时积的变化规律:掌握这一规律,两个整十数的乘法就能口算得出结果。在发现规律之前,计算12×40,120×40对于学生来说是有挑战性的,他们要把这些算式转化成熟悉的形式:12×40=12×5×8=?120×40=60×2×40=60×80=?从中应让学生体会到化未知为已知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而式子的变形是实现这种转化的重要手段。

  第二课“整理书”,结合“整理书”的问题情境,学习两位数没有进位的乘法。首先让学生估算,培养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直觉能力,回答“200本放的下吗?”再探索精确计算的各种算法,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但必须掌握它。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的基础,必须让学生体会这两者的联系与区别,理解每一层计算的含义。

  第三课“电影院”,结合电影院有多少座位的问题情境,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首先需要理解问题情境,明确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即“这是21排26号,是最后一个座位”是什么意思,把它与来看电影的“500人”联系起来,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其次提高了对估算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解释自己估算的方法和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与习惯。至于“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座位”的计算,应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因为本课的算法与上一课类似,所不同的是需要提醒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注意进位问题。

  三、教学建议:

  1、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情境图的引导作用,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通过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从而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并学会一定的学习方法。也只有这样,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变成他们可利用的学习资源,数学学习活动也才能成为有意义的促进个体发展的过程。

  2、重视知识迁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已学知识的迁移作用,通过比较,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试一试”、“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练一练”、“算一算”等一系列算法活动,促进知识迁移,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对于交流算法的过程,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个性化特点。

  3、要把学生学习与解决问题过程结合起来,加强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倡导算法多样化。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知识迁移。

  1、竞答,出示口算卡片。

  2×3= 5×1= 12×3= 14×2=

  10×4= 30×3= 2×200= 60×2=

  2、听算竞答,说口算过程。

  500×4= 6×70= 90×7= 8×600=

  通过回答,明确:

  末尾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只要把多位数0前面的数字与一位数相乘,然后在乘得的结果后面添上0,多位数后面有几个0,就添上几个0。(为新知学习打下基础)

  3、(1)肯定学生的回答(师评,生评并对自己提出要求)

  (2)归纳题目特征:多位数乘一位数。

  (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乘法。(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合作探究

  1、学习“找规律”

  (1)出示第一组算式。

  5×1= 5×10= 50×10=

  学生独立计算,回答结果,并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会利用已学知识和已往经验,很快得出结果。教师在算式添上得数。同时发现这三道题的结果是5、50、500,每一题比上一题的结果都多一个“0”。学生能发现这一问题,说明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如果提不出,可由老师以“我有不疑问”等巧妙提出。

  学生可能会根据多位数(末尾有0的)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来说明50×10=?这道题的计算方法及结果。如果是,教师应给予鼓励,但不急于肯定,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算式:

  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生:两位数乘两位数。

  引导: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是否适应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有待于同学们去探索,去发现。现在你们能否运用其他的已有知识来说明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探讨一下:(师巡回指导)

  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是:

  生1:50×10表示50个10相加(或10个50),从数位表知它是500。

  生2:50×10=50×2×5

  =100×5

  =500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可能需要补充、讨论、完善,或有另外的解释,只要合理,教师要给予肯定,但要适当加以巧妙的控制]

  刚才,同学们的研讨的有理有据。下面我们再举几个例子进一步说明一下:

  (2)出示第2、3组算式:

  3×2= 12×4=

  3×20= 12×40=

  30×20= 120×40=

  1).学生回答算式,教师总结评价。

  2)交流30×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

  2、探索规律:

  (1)引导学生回顾解题过程并注意观察三组算式:

  5×1=5 3×2=6 12×4=48

  5×10=50 3×20=60 12×20=480

  50×10=500 30×20=600 120×40=4800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组内同学相互交流,每个人都说说自己的发现,从而同伴相互补充、完善。

  (3)小组汇报:

  小组代表发言,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师给予肯定。

  (4)小结: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注:可由学生代表完整表述]

  三、知识运用,拓展提高

  1、尝试练习

  (1)投影出示课本27页“试一试”第2题(可直接看课本)。

  要求:a.独立完成,同桌互查交流。

  b.学生互评,找出存在的优、缺点,供全班交流订正。

  (2)出示第27页“试一试”第1题(情境图)。

  要求:a.说明图意,提出相应问题。

  b.绘制统计表、计算。

  c .交流、订正。

  2、练习:

  课本第27页“练一练”1、3、4题。

  第1题:开火车口算填表(可用投影)。

  第3题:独立审题、列式、口算,制成统计表,组内互查。

  第4题:独立解答,交流汇报。(不要求学生会列综合算式,但可鼓励有能力的同学尝试一下。)四、升华提高。

  师生共同完成: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的进步表现在哪里?你给同学们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你学习的同学是谁?你的疑问是什么等等。

  篇二:三年级下数学乘法课件

  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两位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独立思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估算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并与同伴交流、解释估算或算法过程。

  3.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3.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学内容:

  课本第27页“算一算”“试一试”及第28页“练一练”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因数是整十熟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两位数成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提问:原来我们学过的乘法都有什么内容?

  2.出示课本第27页算一算第一组,由学生独立计算。提问: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板书课题:找规律--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

  二、讲授新课:

  1.提问为什么50X10=500呢?你是怎么想的?能不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说明呢?

  生答:50X10表示50个10相加或表示10个50相加,就是500。

  教师可以介绍50X10=50X2X5

  =100X5

  =500

  或50X10=5X(10X10)

  =5X100

  =500

  2、出示第2、3组算式,学生口答,思考30X20,12X40,120X40的计算过程,然后在全班交流。

  3、探索规律:

  (1)观察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全班汇报。

  (2)小结: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4、练习:30X40140X30

  由学生独立完成,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

  (1)先计算14X3=42

  (2)在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40X20=4200

  5、试一试,课本第27页1、2

  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说一说计算步骤。

  三、巩固练习:

  1.书上第28页1、2

  第2题有多种答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

  2、书上第28页3、4

  由学生独立完成,可以列表,也可以写算式。

  3.第28页5

  脱式计算,练习、巩固混合运算的基本技能,并注意算式中括号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提问:原来我们学过的乘法都有什么内容?

  2、出示课本第27页算一算第一组,由学生独立计算。提问: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板书课题:找规律--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

  二、讲授新课:

  1、提问为什么50X10=500呢?你是怎么想的?能不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说明呢?

  生答:50X10表示50个10相加或表示10个50相加,就是500。

  教师可以介绍50X10=50X2X5

  =100X5

  =500

  或50X10=5X(10X10)

  =5X100

  =500

  2、出示第2、3组算式,学生口答,思考30X20,12X40,120X40的计算过程,然后在全班交流。

  3、探索规律:

  (1)观察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全班汇报。

  (2)小结: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4、练习:30X40140X30

  由学生独立完成,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

  (3)先计算14X3=42

  (4)在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40X20=4200

  5、试一试,课本第27页1、2

  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说一说计算步骤。

  三、巩固练习:

  1、书上第28页1、2

  第2题有多种答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

  2、书上第28页3、4

  由学生独立完成,可以列表,也可以写算式。

  3、书上第28页5

  脱式计算,练习、巩固混合运算的基本技能,并注意算式中括号的作用。

[三年级下数学乘法课件]相关文章:

1.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英语课件

2.小学三年级下英语课件

3.三年级下册英语课件第1单元

4.三年级下册英语课件

5.西师三年级数学课件

6.小学生三年级数学课件

7.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内容

8.小学三年级数学优质课件

9.三年级数学课件大全

10.三年级下册英语第二单元的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