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阳.童年.骆驼队》优秀教案及反思

发布时间:2017-02-09  编辑:友念 手机版

  《冬阳.童年.骆驼队》优秀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毡帽、优质、咀嚼、交错、沙漠、寂寞、棉袄、驼绒、袍子、傻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及结合重点词句地理解,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 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

  5. 学习作者围绕关于“骆驼队”的回忆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

  6.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围绕关于“骆驼队”的回忆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读,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四、课前准备

  教师:1.歌曲《送别》

  2.电影《城南旧事》片断

  学生:有条件的准备《城南旧事》一书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童年:在你们的记忆当中,小时候做过哪些有意思的事?

  师:刚才大家谈了很多小时候有意思的事。一个人,一个玩具,一件事情,甚至一座房子,都能够唤起我们童年的记忆,这些记忆将成为我们一生的财富和珍藏。可是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年代,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他们关于童年的记忆也不一样。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板书。

  2.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

  3.老师读题目,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4.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编织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会令我们产生许多遐想。

  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满稚趣,又很有意思,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收藏在我们的记忆里,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她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

  (二)交流信息,简介作者与背景

  1.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2.教师总结,出示:

  “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林海音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她原籍台湾,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1918年出生于日本,童年时随父母回国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林海音女士根据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①借助文中注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课件出示)

  ②思考: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2.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

  ①注意指导学生区分文中两个“嚼”字的不同读音。

  ②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先讲冬天“我”看骆驼咀嚼(4自然段);再讲了“我”关于骆驼系铃铛的想象(5—9自然段);然后讲冬春之交骆驼脱毛的情景(10自然段);最后讲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11—14自然段)。

  三、深入阅读,品味童年

  1. 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用笔画一画,在旁边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或一两个词写下你的感受。

  2.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

  3.课堂交流。一起来看一看这些有趣的事情。

  (1)学骆驼咀嚼(出示)

  ①读这段话,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读出来。

  “我”观察很仔细:“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着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的时候很投入:“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我”很喜欢骆驼:尽管骆驼很丑,但是态度很安静;而且“我”愿意长时间的看着它。想一想,“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那样究竟是什么样,再读,想象。

  读读这个句子,什么让我看呆了?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指名读。

  (我听出来了,你强调3个那样,为什么,3个那样你读出了什么 ?)

  ②书上还有一个和呆相近的字,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出示“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读一读这两句话,“呆、傻”和平时说的一样么?怎么不一样(在这里是褒义的,看呆了说明了对骆驼的喜欢,看得仔细投入。傻事写出了体会出了小英子的天真无邪,可爱,纯真幼稚)

  ③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来看小英子学骆驼咀嚼的样子,看录像。

  (2)议驼铃

  自己读5—9自然段,小英子和父亲在讨论什么话题?出示文字:

  “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

  骆驼很怕狼,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

  “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①分角色读。

  ②父亲的观点是什么? 女儿的观点是什么?你更喜欢谁的观点?为什么?

  (爸爸是用现实的眼光来看待骆驼脖子上的铃铛,

  小英子认为是增加一种行路的情趣,充满幻想,非常天真,在她的眼睛里,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充满诗意,那么充满情趣。是啊,每个人在儿童时代都有一些天真的想法,充满一些美好的幻想,幼稚的心灵中总有一些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3)剪驼毛

  师:“冬天过去了,春天就要来了……”仔细读一读这一段,出示第十段,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读。

  (很关心、喜欢骆驼,善良,想让骆驼好看一点。)

  “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 你有问题要问吗?(和谁一样?为什么说人和骆驼一样,不说骆驼和人一样)

  人和骆驼一样,人跟着骆驼学,似乎不合逻辑,在她眼里最关注的是骆驼,最关心喜欢的也是骆驼,那时小英子只有五岁,在她眼里骆驼和人没有先后,这就是五岁孩子眼中的世界,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表现,就那么纯真,那么无邪。

  (4)问骆驼

  ①师:骆驼队的到来给小英子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可是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于是就去问妈妈,师生分角色读一读,出示对话。你听出什么了?(关心,挂念,好奇)

  ②想象:小英子会问些什么?她除了问“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还问了什么?看出她是个怎样的孩子。

  ③小结:骆驼让她的童年充满了快乐好奇,让她的童年过得那么幸福美好。

  (5)学习最后两段,体会怀念之情

  导:这些童年生活的片断,像一朵朵洁白的浪花,翻滚向前汇成了一条记忆的长河,以至于多年以后仍然记忆犹新。

  ①读课文最后两段,细细地品读这些句子,体会一下,从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童年“一去不还”感叹,淡淡的忧伤,对童年生活无限的怀念

  出示,读: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②联系上下文说说,还有那些傻事不会再做了?

  (所有从前做的傻事都不会再做了,所有童年时非常幼稚的想法都不会再有了,那满脑子的问题现在也不会再问了。转眼“我”已长大,不再是童年了;写这本书42岁了。)

  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傻事,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感受对作者来说太值得珍惜了,所以被写进了小说里,才有了《城南旧事》这本名著。

  (六)拓展延伸,珍惜童年

  1.推荐:小说、电影《城南旧事》,出示书的图片。记录了林海音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

  2.童年是美好的,读了林海音的这篇文章你此时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许多有趣的经历呢?课下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

  教学反思

  本文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文中“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语的结合,勾画出一幅记忆深处的童年印象,营造出了一种深沉广阔的意象空间和情感空间。整篇文章语言平实、质朴,通过怀想童年趣事,使我们在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那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一方面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懂得珍惜童年、珍惜时光;另一方面,我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围绕“骆驼队”,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因为本文平实质朴的语言中蕴涵着作者浓浓的感伤和对童年的深深怀念。因此,我在努力尝试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此外,我还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片段,充分品读、圈划、想象、体会、交流,笑谈趣事之趣,品悟无奈和感伤。最后,我借鉴作者借一件件小事抒发情感的写法,学习作者观察仔细,描写生动,抒情自然的写作特色。课后,可安排一个小练笔,同学之间互评互议,自主交流。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作者童年生活竟是如此有趣,跟自己现在的生活经历似乎有点相似。于是,对这篇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我的极力推荐下,有部分学生都相继到图书馆借阅林海音写的《城南旧事》这本书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