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冬阳·童年·骆驼队》公开课教案
一、出示课题,明确基调
在台湾有一位著名的女作家林海音女士,她的童年、少年、青年时光就是在我们刚才所看到的胡同、四合院里度过的。回到台湾后,她把自己童年在北京城南生活的往事写成了一本书,叫《城南旧事》。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本书的出版后记——《冬阳·童年·骆驼队》,先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这三个词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了冬天的太阳下一群骆驼在走着。
生:在一个冬天的早晨,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的太阳,暖暖地照耀着大地。一群骆驼从遥远的地方来到了北京城南,一群小孩子围上去东摸摸西摸模,觉得非常新奇。长大了,这一段美好的回忆就留在了他们的心里。
二、整体感知,了解趣事
师:这一群小孩子中也许就有文章的作者林海音。刚才大家在头脑中想象的画面,其实也是林海音无数次在脑海中浮现的画面。这一幅画面成为作者关于童年生活的最为清晰的记忆,正如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所说的,“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那么当作者的脑海中无数次浮现出这一画面的时候,童年的哪些往事又重临于“我”的心头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这篇文章。(生自由朗读,师巡视。)
师:作者的心头又浮现出哪些童年的往事?
生:“我”学骆驼咀嚼草料的样子(师指导“咀嚼”的书写)
师板书:看骆驼
生:“我”与爸爸争辩骆驼脖子上为什么要挂一个铃铛。
师板书:问驼铃
生:想修剪骆驼肚皮下垂着的一大块一大块毛。
师板书:剪驼毛
生:问妈妈骆驼去了哪里?
师板书:问驼踪
三、走进童年,体味趣事
师:孩子们,你们真不容易,也很了不起!请你们把自己印象最深的那件事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孩子,你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件事?
生:“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这句话是说林海音学骆驼咀嚼草料的样子,然后我就想到了这时候的林海音是傻傻的,她做出来的样子应该是非常怪的,龇牙咧嘴的样子。
师:你不仅想到了她的样子,还想到了她那傻傻的神情。其他举手的同学是不是也画下了这个句子?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我也认为她傻傻的。
师:林海音当时看到的骆驼是怎样咀嚼草料的呢?假如你就是林海音,你现在就站在骆驼的面前,你正在看骆驼是怎样咀嚼草料的。请闭上眼睛,费老师把这段文字读一读,你想象骆驼的样子,想象骆驼在咀嚼的时候,牙齿是怎样动的。
(师朗读“我站在骆驼的面前……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一段文字,然后交流。)
师:你们看见了什么?
生:我看见一头傻乎平的骆驼向我走来,它正在吃草料,它有长长的嘴巴,上牙和下牙交互地磨来磨去,很好玩,很有趣的!
生:我看到林海音学着骆驼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觉得当时的林海音十分傻,而看到这里我不禁想笑,一个人学着骆驼那个样子,真有点傻!
师:但是这种傻让我们觉得是傻得很可爱,是吧?
生:我好像看到了童年的林海音蹲在骆驼的面前,专注地看着骆驼的嘴巴,看到它的嘴巴上面、下面交错地磨啊、磨啊,鼻孔上冒着热气,自己看着看着,牙也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了。
师:可也是呀,看骆驼咀嚼,自己的牙齿为什么也动起来了呢?
生:因为她看得太入神了,她这样目不转睛地看着骆驼咀嚼的样子,觉得十分好玩,自己的牙齿也跟着动了起来。
师:看的时间久了,太入神了,觉得太有趣了,所以就看得呆了。看着看着,她好像就忘记了什么,觉得自己就是什么?
生:(齐)骆驼。
师: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觉得自己就是那头骆驼,所以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了。这一切让童年的林海音都看得呆了。林海音在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 42岁了,你觉得她在写下这段往事的时候,她还会去学骆驼咀嚼吗?
生:不会。(让学生读“夏天过去……我也不会再做了”这段话。)
师:童年的往事还有很多有意思的,还有哪些事你觉得有意思?
(接着讨论“我”看到骆驼把“脱下的绒袍子”垂在肚皮底下,想拿起剪刀帮骆驼剪整齐的事,而后让学生再读“夏天过去……我也不会再做了”这段话。)
师: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不会做了,给骆驼剪毛的想法我也不会再有了。这篇文章中还写到了哪些有意思的事?
生:我发现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她和爸爸争论铃铛的用途。我觉得这时候的林海音是充满幻想,非常天真的。从爸爸的角度来看,是从实事求是的角度来看这铃铛的,而林海音小时候也跟我们小时候一样喜欢幻想……
师:爸爸的见解是理性的,而童年林海音的想法是天真的,是充满诗意的。现在你们就是林海音,我是爸爸,你从小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你开始问吧!(师生对读这段文本。)
师:同学们,如果这时有人问你,骆驼脖子上的铃铛是干什么的,你打算怎样回答?
生:骆驼走路累了,赶骆驼的人也累了,听听铃铛就觉得走路比较有意思。
师:那叮叮当当的声音会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还有谁也同意林海音的看法?
生:我同意林海音阿姨的想法……我还有一个想法,骆驼脖子上的铃铛声很好听、很清脆,走路就不觉得累了。
师:铃铛就是增加行路的情趣,而且使我们忘记了疲劳,是吗?谁同意爸爸的想法?
生:打头的骆驼脖子上系一个铃铛,后面的骆驼听到铃铛声就会跟着不停地走下去。
师:铃铛声好听,实际上也是增加一种行路的情趣。我很高兴刚才很多同学觉得这骆驼脖子上的铃铛就是为了增加情趣,我祝贺你们!为什么呢?这说明在你们的眼睛里,一切还是那么美好,那么充满诗意,那么充满情趣。同学们,请想一想,当42岁的林海音在写下这段往事的时候,你觉得她还同意当年的想法吗?
生:我觉得当年爸爸的理由更能说服已经是42岁的自己,而童年的想法则成为她孩提时代的一种纪念了。
师:噢,只是一种纪念。现实的答案虽然是正确的,但却不那么美,而美的答案却是不那么现实,我们的现实世界就是这么充满矛盾。当中年时期的林海音在回忆起这段往事的时候,她童年的那些想法可能已经不再有了,这就像是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也已经不会再做了。再来读一读这段话。(生读)
师:在作者描述的童年往事当中,有一件事大家有没有注意?
生:与妈妈一起谈论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
师:谁来把这段文字读一读?
(生自由朗读这几段文字。)
师:妈妈说:“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看看这篇文章,林海音都问了些什么?她除了问“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还问了什么?
……
师:童年的林海音问题真多啊!妈妈既然说她“总是问,总是问”,很显然,她问的问题肯定不仅仅是关于骆驼的。我们都是孩子,你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想一想,她可能还会问些什么?
……
师:这些问题你们问得并不奇怪,的确是这样,作者在她的《城南旧事》这本书当中,也写到了自己“总是问,总是问”的情景。我们来看一看这段话,自己读一读。
[师出示文字,生自由读(边读边笑)。]
“妈,贼偷了东西,他放在哪里去呢?”
“把那些东西卖给专收贼赃的人。”
“收贼赃的人什么样儿?”
“人都是一个样儿,谁脑门子上也没刻着哪个是贼,哪个又不是。”
“所以我不明白!”我心里正在纳闷儿一件事。
“你不明白的事情多着呢!上学去吧,我的傻丫头!”
师:我来做妈妈,谁来做小英子呀?(师生对读)
师:童年的林海音真的是什么都问,就像妈妈说的“总是问,总是问”?这所有的问题,当作者中年时再想起来,你觉得她还想问吗?
生:(摇摇头)不会了!
师:很多问题可能已经不会再问,有些问题即使到中年也仍然没有找到答案,但是可能她也不会再问了。就像作者在文中所写的,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不会做了,满脑子的童年时代的问题也不会问了。
(生读:“夏天过去……我也不会再做了。”)
四、时光流逝,童年重临
师:冬阳下的骆驼队缓缓地走来了,走来了,响着悦耳的驼铃声,这一切是作者无数次在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是作者关于童年生活最为清晰的记忆。我们还记得课文的题目吗?
生:(齐)冬阳、童年、骆驼队。
师:再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的这一份淡淡的感伤、深深的怀念。
生:(深情地、舒缓地)冬阳——童年——骆驼队。
师:真好。在作者的记忆当中,这一幅画面已经成为作者童年生活的象征。品读此文,我们就像是在静静地品尝一杯淡淡的清茶,又像是在欣赏一朵素雅的小花。我们在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那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如果我们有第二个童年,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也许我们就不会有这么多的人生感触。可是,每个人都要长大。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也许这种感受对作者来说太值得珍惜了,所以被写进了小说,后来又被拍进了电影。
篇2:《冬阳·童年·骆驼队》公开课教案
阅读目标:
1、识记理解课文的重要字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3、积累语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目标链接
《城南旧事》描写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小女孩英子跟随爸爸妈妈从台湾飘洋过海来到北京,在老北京城里度过了她一生难以忘记的童年:惠安馆前的疯子、遍体鳞伤的小伙伴妞儿让英子久久不能忘怀;宋妈撇下自己孩子不管的举动,让英子十分不明白;得了重病的父亲,让英子知道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这些人物都曾和英子共同生活过,他们的往事让英子记忆犹新,但他们又都悄悄的离开了英子。小说通过英子的眼睛,表现了二十年代老北平普通百姓的悲欢离合,温馨而亲切,美丽而感伤,道尽了人世复杂的情感,流露出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相思,洋溢着淡淡的哀愁。
重难点及处理方法:
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交流:林海英资料
1出示林海音照片
2出示有关资料
林海音,台湾著名女作家,小名英子。五岁随父母亲从台湾来到北京,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少年、青年时光。
19岁时担任《世界日报》记者,她写过不少脍炙人口的小说和散文。以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的《城南旧事》一书,后改拍成电影,还改编成了儿童连环画。主要作品有《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等。
目录
冬阳·童年·骆驼队(《城南旧事》序) ……1
惠安馆传奇……………………5
我们看海去……………………55
兰姨娘…………………………80
驴打滚儿 ……………………100
爸爸的花儿落了 ……………115
3、课题发现:你从课题发现了什么?
(间隔符号,三个词语概括了课文主要内容)
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4、出示骆驼图片
二、整体感知
1、作者围绕童年趣事,写了哪几个有关骆驼的场景?(用小标题)
2、找出有关的段落或句子。
学驼嚼 议驼铃
看驼毛 问驼踪
三、品读感悟
大组交流学习
抓词、句、段谈感受、悟心情
1、学骆驼咀嚼部分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到的,总会吃饱的。
小提示(1、学学骆驼的样子。2、抓词、句、 3、写骆驼其实是写谁?)
2、议驼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