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说课稿与反思

发布时间:2017-12-21  编辑:林仪 手机版

  一、说教材

  《蝙蝠和雷达》这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由蝙蝠能在夜间安全飞行提出疑问,经过反复研究,最终揭开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发明了雷达并运用在飞机身上。本课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结构清晰,语言准确,逻辑性强。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在教学中,我根据年段特点、教材特点及单元训练重点结合本课的写作特点,确定了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结构特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体会科普小短文语言准确性和表达方法多样的特点并指导仿写;

  3、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探索精神,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结构特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体会科普小短文语言准确性和表达方法多样的特点并指导仿写。

  三、说教法、学法

  简单概括为四句话:

  1、反复诵读,静心默读,在体悟感受中把握语文味;

  2、品词品句,咬文嚼字,在品味用词中把握语文味;

  3、圈点批注,删减对比,在学法探究中把握语文味;

  4、课外扩展,迁移写作,在仿写课文中把握语文味。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质疑导入,激发兴趣;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品读课文,学习写法;小结全文,读写结合。

  刚才各位老师都已经听课,在此我不赘述每个教学环节。我简要将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和大家交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一环节,质疑课题,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主动学习寻找答案。同时让学生明白“学贵有疑”,质疑是学习的必备能力之一。这个班的孩子很善于质疑,说明老师平时非常注重这方面的训练。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理清脉络。第一遍读课文,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为了降低难度,我给了学生一根有力的拐杖,设计了一个填空题形式,让学生根据填空来概括。拐杖并不是为了让学生依赖,而是为了让学生走得更加稳当,以便在适当的时候丢弃拐杖。紧接着我设计了取小标题的环节,让学生理清课文结构脉络,感受课文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特点。

  第三环节,品读课文,学习写法。基于我这节课的指导思路是:读写结合,学以致用。所以在学习课文的四部分时,我紧紧围绕本文的写作特点入手,通过反复诵读,静心默读;品词品句,咬文嚼字;圈点批注,删减对比;课外扩展,迁移写作这四种教法,感受课文的写作特点,品味科普性短文的语文味。

  第四环节,小结全文,迁移写作。小结是为了更好的运用,根据本文的重点难点,我让学生根据资料袋中的知识仿写课文7、8自然段。当然,示范是做好的老师,我预先写好了作文开头,降低了难度,也提高了孩子们写作的兴趣。不过在这个环节,个人认为讲评不够到位,在讲评方式的多样性上期待在座老师的指点。

  五、成功之处

  1、创设情境,巧设疑问,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之母”,一下子学生的的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将学生的学习思维置于一定的情景中,学生乐于参与兴趣浓厚。

  2、多层次、多回合、大面积的语言训练,积累和运用课文语言。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大面积的练说,如三次试验的过程,我让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完成表格里的内容,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对照屏幕进行复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都能说充分。既注重了面向全体学生,又注意了说的层次性,帮助学生积累课文语言。

  3、利用板书,突破重难点。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的工作原理之间的联系是课文的重点,也是课文的难点所在。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我采用了简单示意图,直观地显现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然后指导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画出雷达的工作示意图,再借助这两份示意图,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化难为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