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关于“超声波”课文是怎么具体描述的?请再读一遍红色的部分,边读边想:加上红色的句子有什么好处?
4、师小结
5、为了说清楚“超声波”,课文用了对比和比喻,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运用。板书:对比比喻
6、是呀!经过重重困难,科学家终于揭开了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发明了( )并运用到()。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7、课文学到这里,现在能自己解决课前提出的那个问题吗?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你能把下面三句话补充完整,蝙蝠和雷达的关系你就明白了。出示课后思考题。
8、孩子们齐读这三句话。
(反思:基于我这节课的指导思路是:读写结合,学以致用。所以在学习课文的四部分时,我紧紧围绕本文的写作特点入手,通过反复诵读,静心默读;品词品句,咬文嚼字;圈点批注,删减对比;课外扩展,迁移写作这四种教法,感受课文的写作特点,品味科普性短文的语文味。)
四、小结全文,读写结合。
1、小结板书:今天我们学习了——,通过学习明白了蝙蝠与雷达的关系。请孩子们翻到课后的资料袋,一起读一读。
2、请你根据资料袋给出的例子以《青蛙和电子蛙眼》为题,1、2组同学仿写课文第三部分:揭开秘密;3、4组同学仿写第四部分:发明创造。注意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设问、用词准确、对比、比喻。
3、学生写作、巡视指导。
4、投影讲评。(重点关注设问、对比、比喻是否运用)
5、结束语,板书:科学创造奇迹
(反思:小结是为了更好的运用,根据本文的重点难点,我让学生根据资料袋中的知识仿写课文7、8自然段。当然,示范是做好的老师,我预先写好了作文开头,降低了难度,也提高了孩子们写作的兴趣。不过在这个环节,个人认为讲评不够到位,在讲评方式的多样性上期待在座老师的指点。)
《蝙蝠和雷达》评课稿
在本次教学行动周中,我听了刘金和陈春花老师执教的《蝙蝠和雷达》一课,《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知识性很强的科普性说明文,内容相对而言比较枯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两位老师在课堂中予以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通过小组讨论、寻找关键词句、完成填空练习等形式化解教学难点,给孩子提供学习的阶梯,帮助学生理解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清晰,重点突出,课件设计合理。
第一节课
作为一名年轻老师,我觉得刘老师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最让我受益的是,刘老师不是以教给学生多少知识为根本目的,而是注意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刘老师的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利用板书,突破重难点。
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的工作原理之间的联系是课文的重点,也是课文的难点所在。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张老师采用了贴卡片,直观地显现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这样的板书,形象地、概括地展示了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用图示形象而逼真地标明蝙蝠怎样探路夜飞,使学生能看出蝙蝠的嘴能发出超声,耳朵能接收超声的这种特殊本领,从而进一步明确“配合”的重要。接着运用上面所学到的知识规律自己练习贴出雷达的工作示意图,学生很容易地就明白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再借助这两份示意图,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化难为易。
二、注重课外延伸
本课第一次让学生接触到仿生学的知识,该科学领域是极其宽广的,因此在教学本文内容后,刘老师让学生交流所收集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例如,人们根据乌贼喷水的原理,发明了喷水船;根据海蜇的游动,发明了风暴预测仪;根据蝴蝶的外表特征,发明了迷彩伪装……使学生对人类模仿动物进行创造发明有了更深的了解。刘老师的这一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了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多层次、多回合、大面积的语言训练,积累和运用课文语言
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阅读面广,在语文课上乐说善思,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大面积的练说,如三次试验的过程,刘老师让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用“因为……所以……”句式分组说试验。既注重了面向全体学生,又注意了说的层次性,帮助学生积累课文语言。
第二节课
陈老师执教《蝙蝠和雷达》这一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新课程理念下新课堂的精彩,整堂课,教师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引与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我认为陈老师的课有以下特色:
一、渗透学法,形成能力。
本组课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陈老师在学习完课文后,以“科学家通过 揭开 ,发明 解决 ”的句式帮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寓学法于教学之中。
二、课外延伸,超越文本。
课终结前,教师学生上台展示、交流课外搜集有关仿生学的内容。既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拓宽知识面,又激发学生对仿生科学的兴趣。课终了,而意未尽……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体会课文内容:
在深入理解课文本内容之后,学生对仿生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陈老师又鼓励学生当一回作家,仿照课文1、2、7、8自然段的写法,以青蛙和电子蛙眼为题指导学生练笔,按照“提出问题──揭示秘密──发明创造”的顺序,以课文为范例,进行读写的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看法,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更多相关文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