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世界历史七个伟大奇迹中,最著名的要数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了。我国的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吸引着中外游客,长城到底是什么样呢?通过学习《长城》这一课,大家将会有具体的了解。
课文学法指导
结合看图和理解,个人练习朗读,小组内相互朗读和评价,从而读出感情,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第一、二自然段写的是实实在在的景物,从不同角度表现了长城的特点,这两段具有说明的性质,朗读时注意把事物的特点突出出来。第三、四自然段是作者产生的联想和抒发的情感,可以引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当时劳动的场面,理解作者对修筑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是发自内心的,是作者民族自豪感的自然流露。
学习要点
1、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
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词语积累
陡峭 凝结 蜿蜒盘旋 崇山峻岭
好词好句好段
【词】
蜿蜒盘旋 高大坚固 互相呼应 前不见头 后不见尾 气魄雄伟
【句】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段】
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长城》反义词对比记忆
远看──近看 陡峭──平整;平缓;平坦 雄伟──矮小
蜿蜒──笔直 高大──矮小 平整──坎坷 智慧──愚昧
《长城》近义词联系对比
盘旋──旋转 修筑──修建 坚固──牢固 平整──整齐
瞭望──远望 筑成──构成 陡峭──险峻 智慧──伶俐;聪明
气魄──气概;气势
课文结构分析
课文主要描写了长城的雄伟壮丽和它的具体构造。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说明了长城是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课文是根据长城气势雄伟的远景和高大坚固的近景,采用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在文章中作者用自己的“心”和“情”去观察长城之后自然产生的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由衷的赞叹,是我们学习的关键。
【结构分析】
全文共分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长城的概貌。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长城的构造。
第三段(第3自然段):写由长城展开的联想,指出长城是劳动人民创造的。
第四段(第4自然段):写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中心思想
课文介绍了长城的高大坚固和雄伟壮观,赞美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写作特点
课本文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从总体到部分进行观察,并根据观察展开合理想象,突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难句解析
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解析】
这句话用词准确精当,承上启下,过渡自然。“站、踏、扶”这三个动词是说作者已经身临其境来到长城,“很自然地想起”是说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解析】
“多少”表示无数,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与开头“一万三千多里”相呼应;“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3、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