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后反思模板

发布时间:2017-10-24  编辑:林仪 手机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后反思 1

  这是第一课时,按照一般的流程,应该是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昨天,我在熟悉教案时,想到这部分时间花费很多,何不把它移到课外,让学生在预习时就做好这项工作呢!于是,临时改变策略,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改成了检查预习成果。我主要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特别是几句长句子,比较拗口;其次检查,读懂了什么,作适当的批注。这样在教学时就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第三,学贵有疑,引导学生预习时,提出问题。今天在课堂上,我就这样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学生的感悟和问题,表达了他们的理解和疑问。其中的几个问题抓住了文章的难点,体现出了学生在预习时的思维火花。如能长此以往的做好预习工作,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这样,在课堂上就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这也是,我以后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一种习惯。

  正如学生所提的问题。课文主要叙事,为什么要以爬山虎为题,课文中还有好几句是写爬山虎的,这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关注到了这一点,我的教学也应该以此为重点。但要理解这些内容,又必须在理解叙事部分内容之后,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之后,有了感情的积淀,才能水到渠成理解爬山虎背后所蕴涵的作者的感情。

  其次,课文的“修改作文”部分,很有特点。具体事实+心理感受的写作特点,修改作文的方法,语句上的修改,这些都对学生的习作也有所启迪。因而我把课堂教学的重点就锁定在了第一部分的学习上。同时,确定了语言的训练点,小练笔——“具体事实与心里感受”相结合的写法,考虑到小练笔的内容,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为深化主题服务,于是安排了叶至善先生为作者改写作文的练笔内容。学生写的也非常精彩。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后反思 2

  我们常说学习是一个师生共同成长过程,评价一节好课的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那就是看学生从这节课里学会了什么?从本节课看,教师教会学生的是品词析句,积累语言的好办法,带给学生的是阅读和言语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与技能的获得都是在愉悦的情境中,在教师与学生“零距离”的对话中完成和实现的。

  1、揭题激兴:让学生从以前学过的叶老的作品《爬山虎的脚》引入,欣赏其中精彩的片断,不仅让学生感受叶老细致的观察能力和驾驭语言的高超水平,还能唤起学生的感情积累,然后再要求学生根据课题对本文内容进行推测,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兴趣,为新授课作出良好的铺垫。

  2、初读晓意。这块环节我还安排了生字新词的教学,对于中年级学生而言,词语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会读会认,还要引导学生养成独立地理解词语意思的习惯。其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是常用的手法。在本课,我重点抓住“推荐”一词的理解,从而体现词不离句的思想。

  3、细读明理:将课文分为“修改作文”和“邀请做客”两个部分来学习,体会作文修改之道,感受叶老先生的人品。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品味叶老对肖复兴文章的批改,再通过谈感想,朗读等方式体会叶老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叶老不仅是文学的大师,其人品更是堪称楷模。

  4、质疑课题,小结激趣,为下节课的学习作很好的铺垫。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在教学中我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加强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让学生体会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从而明白写作和做人的道理。

  练习的设计是教师给学生创造的又一个语言训练的机会。既是对教学内容的一次小结,又利于搜集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悬念的设置,费时不多,但却是必要而且心须的,教师巧妙设计的两个联想题,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又点明了课文的中心内容,使整篇课文的教学成为一个整体。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 3

  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教学过程中,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自寻新知,我设计了下面各个环节开展教学。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

  为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为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引入新课时,我以学生置疑为线索,改变了以往谈话导入的做法。利用“叶圣陶先生是怎样评肖复兴的习作的”这个问题作为引入新课。目的是通过这个问题来完成这一段的教学内容,进而引出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习作的。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寻求新知。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轻松、平等而又浓烈的气氛中主动获取新知。在理解课文这个环节中,我这样安排:先出示自学提纲:⑴叶圣陶先生对我作文的评语是怎样写的?⑵看了叶圣陶先生的评语,“我”非常激动,从哪儿可以看出“我”为什么那么激动?⑶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读自学提纲,接着要求学生读第一部分的内容,采用自学法,让学生独立完成自学提纲。在解决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个问题时,我以读讲结合的方法来完成这个教学任务。

  为了解决“叶老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习作?”这个问题,我利用过渡语言设疑导入:作者的感受这么深的原因是叶老先生仔细、认真地为“我”修改习作,那叶老先生是如何修改“我”修改习作的?我采用自学法让学生通过读读划划来完成这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结、归纳出修改习作的一些方法。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评评议议,教师采用读讲结合的方法,促进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为如何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扫除障碍。

  三、在练习中巩固新知,深化新知。

  课堂的修改练习是对掌握新知的延续和提高,学生的知识必须经过训练,才能转化为技能。因此,我讲读课文之后,根据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习作的方法,采用师生共议--对比体会--小组讨论的方法,来修改肖复兴的获奖稿的部分内容。修改训练,层层深入形成阶梯性,有目的地促进学生修改自己习作的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