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自己读课文,请你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一下将军俑鲜明的个性特点。(威风凛凛)
3、师:自读课文,把你体会到的将军俑的个性特点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4、男生齐读
五、学习第5~9节
1、师:除了将军俑外,课文中还介绍了哪几种兵马俑?
生: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
师:刚才,同学们从武士佣的身材、穿戴、神情、动作等方面感觉到它的威风凛凛,请你用学习将军佣的方法默读5—9节,分别用一个成语概括其他俑的特点,如果感觉有困难,老师可以降低要求,允许你用四字词语代替。
(注:在第一课时学习生字“戈”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了“横戈待敌”这个词,并找出了它的近义词:以逸待劳、枕戈寝甲、枕戈待旦、蓄势待发、严阵以待、整装待发)
2、生自学
3、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兵马俑,通过朗读表现它的特点。
采用多种方式朗读。
过渡: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你会发现它们千姿百态。让我们近距离地再看一看。——放视频,师:真真应了书中的一个词,这个词是(神态各异)
六、学习第10节
1、请同学们自己练读这几种神态的描写
2、你能读好哪一种神态,就选这一种来读。
师评价:能征善战 准备以身殉国的勇士 勇武干练 思乡心切
这里的省略号,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谁能对此作些补充?
出示幻灯片。
它们神态各异:有的 张弓搭箭,眺望前方 ,好像 ;有的 凝神谛听,冥思苦想,好像 ;有的 ,好像 ……
(提示:神态,包括神情与姿态,也就是动作的描写,其实课文中描写兵马俑的神情、动作的词,以及我们交流过程中用的词都可以用。)
生同桌讨论。
交流。
七、学习第11节
1、师生接读: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包括兵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秦兵马俑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是全人类的一份珍贵文化财富。
2、小结:所以作者毫不吝啬地用了一个词来赞美兵马俑,这个词是(“绝无仅有”),文章开头也用了一个相同意思的词,这个词是(“举世无双”),这种写法叫前后呼应。
作者就是运用了前后呼应与过渡的方法来向我们介绍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世界奇迹的。
板书: 19秦兵马俑(举世无双享誉世界)
(不仅)规模宏大 (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勇气概
教学反思:《秦兵马俑》着重介绍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条理清楚。作者对兵马俑的外观形象进行了极其生动的描绘,尤其是捕捉了兵马俑的神态,描写得栩栩如生。
有鉴于此,在设计第二课时的教案时,我围绕文章的过渡句设计了两大板块。
第一板块是对第二段的学习,即领会文章是怎样来表现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的。我用了这样一个问题总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秦兵马俑的宏大规模的?”孩子们从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与内容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罗列出了占地面积广、数量多、气势磅礴、工艺精巧这几方面的特点,还找出了列举数字、举例、比较这几种说明方法。孩子们联系文章内容,说得有理有据。在这一环节中,美中不足的是:教师由于赶时间,没有给学生更充裕的时间,以致漏了“打比方”这一重要的说明方法。
第二板块是对第三段的学习,主要要引导学生透过兵马俑的神态、动作来领会不同佣的特点。我遵循从“扶”到“放”的原则设计,要求学生用一个成语或四字词语来概括每种佣的特点,并通过朗读来表现这种特点。为了解决学生词汇量不足的问题,在第一课时学习“戈”这个生字时, 有意识地抛出了“横戈待敌”这个词,并让学生找出它的近义词:以逸待劳、枕戈寝甲、枕戈待旦、蓄势待发、严阵以待、整装待发。其中的“枕戈寝甲”这个词是我没有料到的,这也正应了“教学相长”的理论。所以,学生在这一时段的学习中,学生发言踊跃,词汇丰富,观点鲜明。
另外,为了加强写作训练,在文中的引号处,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它们神态各异:有的 张弓搭箭,眺望前方 ,好像 ;有的 凝神谛听,冥思苦想,好像 ;有的 ,好像 ……
这样,既体现了练习的梯度,有回顾了第三段的内容。
如果说本堂课有闪光点的话,那应该算是教师对学生的整体朗读与个体发言进行了有意识的点拨和引导。
为了增强感性认识,我还设计了多媒体课件。
相关资料:
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刻,这一年,秦国吞并了其他六个诸侯国后,第一次完成了对中国的统一。在统一中国后,秦始皇统一了货币,统一了文字,统一了法律,统一了度量衡,对以后的中国影响深远。
秦始皇从13岁登上王位,就开始为自己修陵墓。据《史记》记载,当时从全国各地来的艺术家和数以千计的工匠、军官,大约70万人为秦始皇修阿房宫和陵墓,一直修了37年。
曾经主宰一切的秦始皇,也同样归于黄土。他生前喜好巡游,在统一中国后的十年里,五次远途出巡,大部分时间都在车轱辘上度过。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在路上,只有49岁。入土时,为了防止泄密,数千名参与建陵的能工巧匠被活活坑杀在墓中。
秦始皇自称始皇帝。秦始皇确定最高的统治者的称号为皇帝,而皇帝都称自己为“朕”,皇帝用的大印,专称为“玺”,皇帝下的命令,则叫“诏”。这些,相信同学们在许多的电影、电视作品已有所了解吧!
1974年春天,陕西临潼县的农民在打井时,偶然发现了兵马俑的秘密。于是,相隔二千二百多年,秦代艺术家们的杰作终于重见天日。
你如果有兴趣的话,还可以阅读余秋雨的《藏着的中国》和中国地图出版社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中国游》,也可以翻看网站提供的图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