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设计

发布时间:2017-10-08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教材浅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栏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预设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生词

  2、读懂课文,理解“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进一步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教学实际,设定重点为:1、“骨髓”对“小钱”的重要性;2、李博士和台湾青年在余震中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难点为:通过阅读感悟,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设计理念】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以“爱”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静心品味语言,进一步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情动作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方法,在四十分钟里,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体会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教学中重课文朗读、重情感感悟、重语言实践,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课时布局】

  本课我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认识重点字词,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第二课时进行生字巩固练习和课文延伸写话练习下面重点说说第一课时的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

  一、提取生活体验,引发情感积蓄

  学生是有情感体验的孩子,他们的体验和感悟还处于自发的朦胧状态怎样激发他们潜在的情感,以利于理解课文内容及“生命桥”的深层含义呢?首先,在新课伊始,我就利用两个小问题来引入“桥”:1、咱们班谁的钢笔字写得最漂亮?2、咱们班谁的朗读最能打动人?这样的问题简单,实在,既让学生潜在地意识到语文学习的特点,又让学生理解“桥”的另一层含义——沟通交流,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以引入“桥”也是生命的纽带,轻松导入新课学习

  在课文学习中,我还多次运用这种教学策略,如在创设了一个“有阳光,有花香的早晨”这样一个情境时,引导学生想象:在这样一个早晨,你会干什么?早锻炼,散步等都是学生日常所见的生活场景,可是课文里的“小钱”却静静地躺在床上,这样的解疑水到渠成,情感的体验油然而生,引导学生说说:你周围18岁的大哥哥在干什么?再一次让学生体会到“小钱”的生命垂危,急需救助的客观现实这样的交流,有效地利用了语文课堂,既是语言交流的提升,也是情感体验的深化,拉近了故事背景和学生生活的距离,降低了学习难度

  二、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品读感悟

  课文描写了两个场景:“小钱”静卧病床等候骨髓移植;台湾同胞冒着余震危险抽取运送骨髓人间真情凸显,两岸骨肉真情感人至深在两部分的品读感悟中,我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首先,每一个语言符号都表现着一种思维,承载着一种思想,蕴含着一种情感训练语言,就是训练思维,传承思想,积累情感在第一场景的教学上,我采用了重点词语导入的方式出示“凋零 含苞 绽放”,先让学生读一读词语,根据生活经验说说词语意思,再由表达“花——人”的意义引申,体会“小钱”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接着引导学生从“苍白—红润”这对反义词中,进一步体会病人的痛苦在引导学生理解“辗转”这个词时,让学生说说:都找到了哪儿?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同时让学生感悟到找到适合骨髓的不易,为后面课文理解的情感体验埋下伏笔,完成了情感传递

  其次,在《课程标准》中,对第二学段的阅读有着明确的目标:“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句,关心作品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所以在课文学习中,感受“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的无私形象,我主要通过出示“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运用“默读”课文的方法,静心阅读,勾画批注,从而形成个性感悟情感的表达是需要完整语句的,所以在这一环节的阅读交流中,我还结合朗读训练,找出重点句子,感情朗读,细说体会,多次出现“ 知道,骨髓可以使 ,可以使 ”,让学生结合第二自然段的词语(凋零、含苞、绽放、苍白、红润)填空,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以及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一心想着他人的高尚品质,既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语言材料,又让学生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最后,在课文中,我还采用了补充语言材料理解词语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奔波”的意思,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多种朗读方式,深化语言理解

  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在本课教学中,我尝试用多种朗读方式来达到“读好课文”的目的

  1、自由朗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在初读中,只有让学生充分自读,主动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将语言文字还原成人物形象,才能激起学生体验、对话的欲望

  2、情感渗入,指导读好重点句子在体会到“小钱”的生命危在旦夕时,指导学生用同情、关爱的语气来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台湾同胞倾力救助时,指导学生用坚决、钦佩、感激的语气来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涓涓流出”;在“小钱”得救时,两岸同胞的博爱感天动地,指导学生用深情的语气配乐读“小钱得救了……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只有读出神韵,才能加深体会

  3、范读引路,创设课文情境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背景,也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环境渲染法这一段优美的描写,和“小钱静静躺在病床上”形成对比,但又为文中人物的美好情感的烘托埋下伏笔所以,我采用了教师范读,通过教师舒缓的讲述,既让学生尽快走进课文学习,又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感

  总之,理念决定呈现,呈现决定效果在这堂课中,我始终践行“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的思想,为学生打开学习语文的窗,让学生浸润于祖国语言文字的醇厚情感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