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一】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这课堂的教学中,我准备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一)质疑引入,激发兴趣(二)自主学习,感知大意(三)研读语段,感受画面(四)点题升华,拓展延伸 (一)质疑引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饱含激情的导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这篇课文是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单元的配套阅读课文,所以我希望学生能了解一些民间故事的特点。因此,我设计这样一个导语:我们国家是一个文明古国,文化历史悠久,从古至今在老百姓中流传着一些动人的故事,我们称为民间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精彩的一个民间故事——除三害。(板书课题)
然后,我引导学生由“害”展开生联想,学生肯定会说到“害人、祸害”等一些不好的东西,教师小结,所以“害”是不好的,我们要坚决——除三害。古人云:学贵有疑。所以,我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根据学生的质疑,我进行引导归纳出几个主要问题:谁除三害?除哪三害?怎么除这三害的?并进行板书。充分体现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让问题激活思维,以问题为载体,对学生后面的自主学习起到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 (二)自主学习,感知大意。
问题是从学生中来的,这又是一篇略读课文,应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读感悟。所以,我们还是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我把问题回抛给学生。请大家带着这三个问题默读课文,找到相应的词句画下来。当学生默读完毕之后,很快能回答其中的两个比较容易的问题,谁除三害,除哪三害,我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周处 除掉 山间的猛虎 河里的恶龙 地上的周处)
接着,我让学生读读板书,说说发现什么问题?学生很快能提出“周处除掉地上的周处”,自己除掉自己吗?我引导学生读读课文的第一和最后一自然段,学生就能从句子中发现,周处其实除掉的是自己的恶习。于是,我就改写板书,把“地上的周处”改成“自己的恶习”。学生通过自学,三个问题解决了两个,会很有成就感。
概括文章大意是本课一个重点,所以,这里,我向学生提出要求,能不能借助板书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同桌互说指名说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有充分的说的时间和机会。有了板书这个基础,相信学生概括会比较容易:课文描述了周处除掉了山间的猛虎,河里的恶龙,并痛改前非,成了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在这一环节中,既能体现教师的“扶”,又能体现学生自主地“学”,学生就比较轻松地解决了本课的一个重点。
(三)研读语段,感受画面
学生提的问题,只剩最后一个:怎么除三害的?因为是略读课文,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以,这个问题,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请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周处是怎么除三害的?找一找相关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并可以在边上试着写写自己的感受。写完之后,四人小组先交流。学生边读边感悟,并书写感受体会,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四)点题升华,拓展延伸
这就是周处除三害。课文学完了,你能说说周处是一个怎样的人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板书:例如,勇猛、知错能改等。这时,我进行提问:你知道周处后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如果学生有知道的,就让学生自己说。
略读课文就是让学生用自己掌握的阅读方法去自主学习课文,那么课后的拓展延伸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持续地锻炼,同时也激发对名民间故事的热爱之情。所以学完课文,除了这篇课文,你还读过我国的哪些民间故事?学生可能会说许多,我进行小结:民间故事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认真地阅读这些民间故事能给我们带来许多真善美的享受。《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这四个民间故事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大家可以课后去这些民间故事的海洋中遨游。
这堂课中,我根据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具体情况,用“质疑引入,品读感悟,角色体验”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感悟学习的能力,最后的拓展延伸还把学生引入大语文的学习中去,帮助他们去感受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
【教学反思二】
《除三害》是一个民间故事。讲的是周处帮人们除掉猛虎和恶龙后,痛改前非,成了受人尊敬的人。课文情节生动,语言浅显,学生比较喜欢。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在对话中突出学生自主、有效合作、尝试探究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明白百姓们个个抱怨的原因是周处横行霸道、欺侮百姓的结果。我在教学中设计空白:“周处大摇大摆地走在大街上,他看见有人在卖香喷喷的包子,就——,卖包子的人——;他看见那边的水果非常新鲜,就——,卖水果的人——;他看见——,就——。”来体会当时的周处仗着力气大横行霸道,学生的记忆瞬间打开,课堂上非常活跃,借助以往的记忆,来想象,来悟,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同时,我抓住重点词语来帮助理解课文,如:“惊涛拍岸”、“浊浪冲天”、“三天三夜”让学生深读,再用图片,让学生观察恶龙和周处搏斗的场面,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他们的表情,动作,还有恶龙的爪子等等,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反复的朗读中,培养语感,使学生逐渐感受周处的改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在课堂上,具体在重点词句的理解这一环节,我还是显得有些操之过急,对学生的引导还够到位,今后还要在这方面多下工夫。同时我还有两点体会:一是教学的过程不再是教师备好教案,然后“按图索骥”的过程,而是开放多元、动态生成的多向对话过程。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以学定教,把学生的学情作为教学新的生成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任,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二是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潜心读书。